轴线翻身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36
第二十一章轴线翻身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轴线翻身是指将头与脊柱成一直线,以这条线为轴线所进行的体位变换。
主要适用于颅骨牵引、脊柱损伤、脊柱术后、髋关节术后的患者翻身,起到预防压疮、保持患者舒适,预防脊椎损伤及髋关节脱位的作用。
轴线翻身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坠床、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植骨块脱落、椎体关节突骨折、管道脱落、压疮等。
一、坠床(一)临床表现:患肢身体部分或全部跌落至床下(二)预防措施:1、操作前告知患者,向患者说明轴线翻身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拉起床挡。
(三)处理措施:1、护士立即到患者身旁,评估生命体征及病情,迅速通知医生。
2、配合医生进行检查,正确搬运患者至床上,采取必要的基本措施。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4、及时记录坠床的时间、原因、病情及处理措施和效果,认真做好交接班。
二、继发性脊髓神经损伤(一)临床表现:原有神经压迫症状加重或出现呼吸机麻痹、感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二)预防措施:1、患者有颈椎损伤时,翻身必须有三人操作,勿扭曲或旋转患者头部,固定头部的操作者,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
2、翻身过程中及翻身后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适需立停转动,通知医生。
(三)处理措施:1、立即评估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询问有无手足麻木,感觉运动减慢或丧失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
医生进行检查,根据病情予以吸氧、心电监测,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三、植骨块脱落(一)临床表现:1、颈椎植骨块向前脱落可压迫食管、气管,患者表现为吞咽困难或进食有阻挡感,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刺激血管,引起颈部血肿时,患者颈部有紧实感,心急气躁,呼吸费力,心率加快,口唇发绀。
2、向后脱落压迫脊髓或神经,患者表现为原神经压迫症状加重,甚至出现瘫痪。
(二)预防措施:1、术后颈部制动,可将沙袋置于颈部两侧。
2、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侧卧时枕高应为肩的宽度,头颈位于中立位,不可倾斜过伸或过屈。
轴线翻身的方法及应用轴线翻身是一种紧急救援技术,用于将落水者翻身至面朝上,保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在水域安全管理和救生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逐步介绍轴线翻身的方法及应用。
一、轴线翻身方法1. 立即反应:当目击到落水者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迅速逼近,但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切勿直接跳入危险水域,以免造成二重溺水。
2. 保持冷静:在接近落水者之前,应保持冷静,做好必要的准备。
3. 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落水者所处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身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背推翻身法:适用于落水者身体无力或无法自救的情况。
救生者从背后慢慢接近落水者,用手臂环绕住落水者的胸部,用膝盖支撑住落水者的下背部,然后用力向后推,将落水者翻转到面朝上。
- 旋转翻身法:适用于落水者有一定自救能力但姿势不正确或受伤无法自救的情况。
救生者在接近落水者之后,用手臂握住落水者的手腕,然后将之前的旋转翻转至正确姿势。
- 共同协作法:适用于有多名救生人员的情况。
多名救生人员同时合作,分别用力推、拉、旋转落水者,将其翻转到正确姿势。
4. 确保落水者的安全:翻身后,应迅速评估落水者的状况,确保其安全,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二、轴线翻身的应用1. 游泳教学:在游泳教学中,轴线翻身是救生技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教练和教师可以通过轴线翻身的培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救技巧,提高其在水中的安全意识和生存能力。
2. 水上活动:轴线翻身技术在各种水上活动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皮划艇、划船等水上运动中,如果人员失去平衡后落水,其他队员可以使用轴线翻身技术将其翻转到正确姿势,确保其安全。
3. 水上救生:轴线翻身是水上救生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对于被困在水中的人员,救生员通过轴线翻身技术将其翻转到正确姿势,减少窒息的风险,并保证其生命安全。
4. 救援训练:作为紧急救援技术之一,轴线翻身是救援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救援人员通过轴线翻身的训练,掌握正确的救援技巧,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操作规范、评分、流程轴线翻身技术是体操运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尤其在脚踝瘫痪运动员的康复训练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重点介绍轴线翻身技术的操作规范、评分和流程。
一、轴线翻身技术的操作规范轴线翻身技术是一项涉及肌肉、柔韧性和平衡等多个方面的高难度技术,因此其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对于轴线翻身技术的操作规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姿势正确:轴线翻身技术的起始姿势应该是站立姿势,两腿间距与肩同宽,双手抬起到头顶上方的位置。
2. 推动动作:随后,身体应该自然后仰,臀部向后推,这样能够促进身体的翻转。
3. 抬腿、翻转:当头部接近地面时,需要将双腿自然地向上抬起,并自然向前倾斜,进行自然翻转,在翻转到正面向下的角度时,快速将手臂伸出,撑住地面。
4. 抬头、坐起:在成功完成轴线翻身技术后,需要尽快将头部抬起、双脚着地,然后保持平稳的状态并慢慢坐起。
二、轴线翻身技术的评分在进行轴线翻身训练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和判定。
下面是轴线翻身技术的评分标准:1. 手臂支撑:手臂的支撑需要保持牢固、稳定,不应该出现抖动。
2. 坐起:完成轴线翻身技术后,坐起需要稳定平衡、呼吸顺畅。
3. 身体协调:完成轴线翻身技术需要身体各部分协调运动,不能出现拖沓或僵硬的情况。
4. 时间控制:完成轴线翻身技术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掌握细节,不应该出现时间不合理或超时等情况。
三、轴线翻身技术的流程在进行轴线翻身训练时,需要掌握以下流程:1. 正确的起始姿势:在轴线翻身技术中,起始姿势非常关键,只有姿势正确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力量和稳定性。
2. 推动动作:随后进行推动动作,这个动作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并把握好力量,力量分布均匀,不能突然用力或松弛。
3. 抬腿、翻转:要将双腿自然向上抬起,并且自然前倾斜,避免产生阻力,从而进行良好的自然翻转。
4. 抬头、坐起:在成功完成轴线翻身技术后,需要尽快将头部抬起、双脚着地,然后保持平稳的状态并慢慢坐起。
三甲医院轴线翻身技术规范【轴线翻身技术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患者在床上翻身,预防脊椎再损伤,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安全原则、省力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轴线翻身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配合程度,评估损伤或手术部位、伤口情况、管路情况,确保病床处于固定状态。
4.第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第二操作者将手分别置于肩部、髋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膝部,三人同步翻转,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患者无颈椎损伤时可有两位操作者(同上)完成。
5.翻身时检查患者皮肤情况,翻身角度不超过60度,翻身后沙袋固定头颈部,背部垫软枕,两膝之间放软枕,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6.注意保护各种管道,无滑脱、受压、打折。
7.患者有颈椎损伤时,勿扭曲或者旋转患者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8.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患者,翻身时不可放松。
9.翻身时注意为患者保暖,保护隐私,防止坠床,避免管道牵拉,询问患者是否舒适。
10.准确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患者配合,患者感觉舒适。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护士处理及时。
【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1.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患者在床上翻身。
2.预防脊椎再损伤,预防压疮。
3.增加患者舒适感。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配合程度。
2.评估损伤或手术部位、伤口情况、管路情况。
3.确保病床处于固定状态。
(二)用物准备软枕两个。
(三)操作特点1.拉围帘,松开被盖,移去枕头或头颈两侧的沙袋。
2.第一位操作者站于患者头部牵引头部,第二、三操作者分别站于患者一侧,双手分别放于患者肩部、髋部和腰部、膝部,第四位操作者站于对侧。
轴线翻身护理操作技术
(一)工作目标
协助颅骨牵引、脊椎损伤、脊椎手术、髋关节术后的患者在床上翻身;预防脊椎再损伤及关节脱位;预防压疮,增加患者舒适感。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观察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骨折、牵引情况,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有颈椎损伤时,一操作者固定患者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使头、颈随躯干一起缓慢移动,第二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肩部、腰部,第三操作者将双手分别置于腰部、臀部,使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翻转至侧卧位,将一软枕放于患者背部支持身体,另一软枕放于两膝之间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勿扭曲或旋转病人的头部,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引起呼吸机麻痹,颅骨牵引患者翻身时不放松牵引。
3、脊椎损失患者翻身时,应注意保持脊椎平直,以维持脊柱的正确生理弯度,避免由于躯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脊椎损伤和关节脱位。
翻身角度不可超过60度,避免由于脊柱负重增大而引起关节突骨折。
4、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翻身时必须两腿间夹软枕或三角垫,一手扶住患者的肩背部,另一手托住患者的腰骶部将患者向健侧侧卧,然后用枕头支撑背部使患者处于舒适卧位,患肢髋关节不能屈曲,膝关节屈曲不能超过40°。
5、四肢骨折石膏固定或伤口较大的患者,翻身后应将患肢处放于适当的位置,防止受压。
6、翻身时注意患者保暖并防止坠床,避免拖拉,保护局部皮肤。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操作满意。
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