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里罗《坠落的人》看美国后“9·11”文学中的创伤书写
- 格式:pdf
- 大小:683.92 KB
- 文档页数:7
从族裔小说《坠落的人》分析后9·11时代美国人民的创伤作者:赵秋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1期【摘要】9·11恐怖袭击给美国人带来了精神上的巨大冲击,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通过对经受9·11恐怖事件的人群的创伤叙述,来展现此次历史事件对于美国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本文从个人创伤和家庭创伤视角来解析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中后9·11时代人们的意识形态以及后9·11时代美国人面对的危机和挑战。
【关键词】9·11恐怖袭击;意识形态;创伤;身份危机【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方面无疑成为了世界上的两大超级大国。
然而,随着冷战后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和统治地位,美国实行了文化霸权主义。
由于欲望的膨胀,美国并未察觉新一轮的全球化正悄然走来,同时世界对于美国文化霸权的抱怨声越来越强烈。
就在这时,席卷全美国人心灵的事件发生了,它就是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
自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美国人民彻底陷入了精神危机,他们的意识形态也彻底地被攻陷了。
唐·德里罗是意大利裔美国作家,他的作品《坠落的人》被称为“9·11小说定义之作”。
作品中展现了美国纽约的一个普通家庭所经历的9·11事件,以及9·11事件给不同年龄的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创伤。
创伤是《坠落的人》中的关键词之一。
从一户普通的纽约家庭,我们可以看到《坠落的人》中出现的个人创伤和家庭创伤。
创伤事件的受害者会因为创伤而改变其整个意识形态。
绝望、恐慌、焦虑、愤怒和复仇都是创伤的主要表现特征。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前,美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而美国有着它特有的文化霸权来操纵着其他国家的文化形态;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人的身份受到极大的危机和挑战。
《坠落的人》中的创伤研究作者:杨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3期摘要:《坠落的人》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背景,塑造了在这次灾难性事件之后,身体、心理上皆布满累累伤痕的典型创伤性人物形象。
从创伤的建构视角进行切入,分析创伤的形成、症状,并探求对创伤进行有效疗治的途径,触发人们思考在伤痕事件发生之后,创伤受害者该如何打破创伤的心理枷锁,走出创伤;生活在他们周围的人又该如何施与帮助,共建人类和谐的家园。
关键词:《坠落的人》;“9·11”;创伤;疗治作者简介:杨娇(1990.03.05-),性别:女,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单位名称: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3--02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第七年,唐·德里罗(Don DeLillo)发表著作《坠落的人》。
他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创作题材,赋予作品恢弘的历史背景。
然而,在这部“9·11”文学作品中,镜头的焦点并没有汇集于恐怖袭击事件本身,而是聚焦在创伤性事件发生之后,受到严重心理创伤的美国民众的生活图景之上。
通过塑造受到伤害的典型的创伤性人物形象,德里罗将宏大的历史事件在个人层面上展现出来。
创伤本意是指外力给人身体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后被用在心理、文化等领域。
在创伤研究方面颇有影响力的美国学者凯西·卡鲁斯(Cathy Caruth)将创伤定义为:受害者“在十分突然和恐惧的情形下遭遇某一惊人事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先前的知识模式无法为它做好准备”(Cathy Caruth 1995:153)。
在伤痕事件发生之后的日子里,受害者“对事件的反应通常会以一种延迟的、不受控制的复现幻觉和其他闯入形式表现出来” (Cathy Caruth 1996:181)。
在这部以“9·11”事件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中,德里罗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创伤性事件发生之后,生活的正常节奏受到影响,情感世界也在双子塔倒塌的轰隆巨响中变得满目疮痍的创伤性人物的生活图景,促使人们从中思考灾难性事件给受害者带来了怎样的心理创伤?创伤主体该如何去解构创伤、重构自我,并以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一、创伤的建构创伤性事件的发生具备突发性、无预期性,以至于发生之时,受害者不能凭借已有的知识模式去解构这一事件。
论《坠落的人》中的三重空间叙事作者:金丹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金丹(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44)摘要:《坠落的人》是美国著名后现代小说家唐·德里罗的代表作,被誉为是“9·11”小说的定义之作。
作品以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为题材,历史背景恢弘,叙事结构复杂。
本文将驻足三元辩证法和第三空间理论,以空间叙事为视角,探讨小说中双子塔倒塌后的毁灭性的物质空间、萎靡不振的精神空间以及迷失病态的社会空间,力显对恐怖袭击受害者和美国社会的关怀。
关键词:坠落的人;空间叙事;自我堕落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0-0250-01收稿日期:2015-09-10作者简介:金丹(1992-),女,浙江温州人,硕士。
研究方向:英美小说。
《坠落的人》是美国后现代小说领军人物唐·德里罗的代表作,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背景,精准地刻画了“9·11”之后纽约人情感上的空虚和绝望。
小说主要讲述了2001 年9月11 日,39 岁的律师基思历尽艰辛,从位于世贸中心大楼的办公室里逃出,重新回到已经分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身边。
但灾难之后他却无法重新承担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日夜沉溺于扑克,在赌场中麻痹自己的神经。
本文将驻足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深入探讨双子塔倒塌后毁灭性的物质空间、萎靡不振的精神空间以及病态的社会空间。
通过窥探主要人物在身体上、精神上以及人生观等不同层面的堕落,昭示“9·11”袭击事件后人们的自我堕落,关注恐怖袭击受害者的精神危机。
一、物质空间:恐怖与悲惨《坠落的人》中,德里罗构建了许多物质空间。
例如,坍塌的双子塔楼,基思前妻丽昂的公寓,丽昂母亲的家,弗洛伦斯的公寓、公园、医院及赌场等。
整座纽约城笼罩在世贸大厦倒塌的滚滚浓烟中,昔日繁华的街道霎时沦为一片废墟。
从《坠落的人》看后“9•11”美国社会伦理价值的重塑作者:张宝岭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3期摘 ;要:唐·德里罗于2007年推出“9·11”小说定义之作《坠落的人》,以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为题材,历史背景恢弘,语言极富张力,引来如潮好评。
小说男主人公基思和女主人公丽昂在“9·11”事件后经历的心理创伤,以及心理创伤掩盖下的深层伦理混乱,体现了唐·德里罗蕴含在作品深处的多维精神向度和伦理思考:以一个普通家庭为主要叙事对象,揭示“9·11”事件给普通民众带来的种种困惑和心理创伤,提出了后“9·11”美国重塑社会伦理价值这一课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心理创伤;伦理混乱;伦理重塑作者简介:张宝岭(1978-),男,山东德州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02美国作家唐·德里罗(Don DeLillo,1936-)与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 )和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齐名,被誉为当代美国四大小说家之一。
美国世贸双塔遭恐怖分子袭击的情节曾经在他1997年的作品《地下世界》中出现。
“9·11”事件之后,2007年他推出小说《坠落的人》。
本文拟从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经历的心理创伤出发,探讨其背后的伦理混乱,论证“9·1 1”事件之后,在一切呈现“坠落”趋势的美国社会中,重塑社会伦理价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小说从男主人公基思世贸大厦侥幸逃生开始写起,直接将读者带到了事件现场。
这位39岁的律师劫后余生,重新回到已经分居的妻儿身边,试图重新开始新的家庭生活。
创伤与自我救赎作者:黄闪张绘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9期摘要:《坠落的人》是德里罗在2007年推出的一部关于“9·11”事件的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细致地描绘了恐怖事件给美国的普通民众带来的心理创伤和他们是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
德里罗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精准地刻画出“9·11”之后美国人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挣扎。
关键词:创伤救赎唐·德里罗坠落的人 9·11一唐·德里罗(Don·DeLillo)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而且总是被冠以“后现代派小说家”的头衔,是一位既拥有广大读者,又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的美国小说家。
德里罗与托马斯·品钦,科马克·麦卡锡及菲利普·罗斯被誉为美国当代四大小说家。
当下在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作家,如乔纳森·弗朗钦,戴维·福斯特·华莱士等都将德里罗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作为一位叙事风格独特的多产作家,德里罗一共写下了十五部小说,四部剧本。
2007年,德里罗又推出了一部以“9·11”事件为背景的小说----《坠落的人》。
此书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英美各大报刊的关注。
《伦敦书评》称之为一部杰作;《哈佛书评》认为德里罗写下了“9·11”小说的定义之作;《泰晤士报》将其视为为“9·11”中的纽约和那些坠落者而作的一曲圣歌。
究竟为何德里罗的《坠落的人》能在众多“9·11”题材的小说中脱颖而出,受到如此推崇呢?德里罗于2007年推出的这部直指“9·11”事件的力作较少关注事件本身,而是探索了恐怖事件对普通大众的心理造成的冲击和创伤及自我救赎。
在书中,德里罗通过小说的几个主人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如何继续生活?”二在整个小说中,德里罗一直关注着每个人物在自身的经历中,在“9·11”事件中受到的心理创伤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自我疗伤并继续生存下去。
收稿日期:2021-1-11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Don DeLillo ,1936—)的后“9·11”小说《坠落的人》(Falling Man )自2007年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学者、评论家以及读者的关注和研究。
学界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创伤与救赎、创作手法、男性气质危机等问题,然而,鲜有学者从反乌托邦叙事角度对该小说进行研讨。
事实上,小说中或隐或现的反乌托邦特征不容忽视。
Versluys (2009:25—27)便注意到了这一特征,认为“在《坠落的人》中,创伤无法治愈,生活中没有一个方面不受忧郁的影响。
物质世界本身受到污染”。
不过,Versluys 的研究却有明显不足之处,他并未从反乌托邦叙事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对这部小说进行整体性研究,而只是通过微观的、零散的分析,列举了小说中几个带有反乌托邦意蕴的事例。
本文拟跳出前人研究的局限,结合空间叙事,重新对该小说的反乌托邦叙事进行更完整更系统的审视。
笔者认为德里罗在《坠落的人》中对地理空间的设定便包含着反乌托邦思想,作者以此探讨了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外表下精神文明的沦丧。
本文拟在简要阐述“9·11”与反乌托邦叙事关系的基础上,以小说中的两个地理空间(纽约双子塔和拉斯维加斯)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对该小说的反乌托邦叙事方式进行更全面的解读。
《坠落的人》的反乌托邦叙事□ 薛玉凤 陈栀安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 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是一部关于“9·11”事件的小说。
本文从反乌托邦叙事视角出发,结合空间叙事,以小说中的两个地理空间(纽约双子塔和拉斯维加斯)为切入点,探讨“9·11”后美国梦境的崩塌、人们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挣扎。
本文认为小说叙事中隐含着科技发达与人们精神荒芜的对比、虚无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碰撞,而小说的反乌托邦叙事则促使人们反思科技发展的危机和空想霸权的危害,更多地关注精神世界。
Trauma of"9/11"Fiction and Don DeLillo's Falling
Man
作者: 朴玉[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出版物刊名: 当代外国文学
页码: 59-6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德里罗;《坠落的人》;“9·11”事件;创伤书写
摘要:近年来,关于"9·11"事件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德里罗的小说《坠落的人》就是其中一例。
作品主要围绕"9·11"事件之后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状况展开描述,显示出重大历史事件给普通美国人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本文以《坠落的人》为例,探索在后"9·11"文学创作中,以德里罗为代表的美国作家在见证历史、表征创伤等方面所付诸的努力,进而审视文学在参与公共记忆,疗治精神创伤,倾注伦理关怀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9/11 Counter - narrative: Don DeLillo' s The
Falling Man
作者: 张瑞华[1]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版物刊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页码: 89-9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唐·德里罗;《坠落的人》;反叙事
摘要:唐·德里罗在《坠落的人》中的9/11反叙事书写,从一个普通家庭的创伤、一个多声音的叙事合奏、一个“坠落的人”的表演与再现、一种相对应的反叙事形式四个方面,呈现出德里罗书写反叙事的本质,即:利用官方叙事,对之进行重新书写,最终达到挑战主流叙事、再现真相、进行文化批评的目的。
《坠落的人》:美国911民族创伤与男性霸权的解构
王建会
【期刊名称】《英语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主流社会及媒体出现了意在表现美国男子英雄形象,重构男性霸权的政治、社会、文化现象。
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质疑。
本文以德里罗的小说《坠落的人》为例,探索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在小说中的解构。
【总页数】9页(P33-41)
【作者】王建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解构男性话语霸权营建女性叙事权威——探析《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叙事技巧 [J], 朱玉霞
2.吉屋信子对男性霸权的颠覆与解构 [J], 彭旭
3.“后9·11时代”的男性气概反叙事——评唐·德里罗《坠落的人》 [J], 付满;
4.美国新世纪灾难文学的创伤书写与文化记忆构建
——以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为例 [J], 赵艺瞳
5.创伤与自我救赎——从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看美国后现代主义伤痕文学 [J], 黄闪;张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坠落的人》中的伤痕叙事
唐婷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1()5
【摘要】《坠落的人》是唐·德里罗的一部“伤痕”小说。
作者将“9·11”这一历史事件影射出来的社会问题聚焦于一个普通的家庭进行创伤书写,用碎片嵌插的方
式记录特殊创伤者的内心世界。
通过剖析德里罗在文本中的伤痕书写以及心灵救赎,可以引起人们对历史事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文关怀的重视,具有现实
意义。
【总页数】6页(P82-87)
【作者】唐婷
【作者单位】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坠落的人》中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与意义
2.论《坠落的人》中的三重空间叙事
3.“后9·11时代”的男性气概反叙事——评唐·德里罗《坠落的人》
4.《坠落的人》的反乌托邦叙事
5.创伤与自我救赎——从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看美国后现代
主义伤痕文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伤与自我救赎——从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看美国后现
代主义伤痕文学
黄闪;张绘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3(0)09Z
【摘要】《坠落的人》是德里罗在2007年推出的一部关于"9·11"事件的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细致地描绘了恐怖事件给美国的普通民众带来的心理创伤和他们是如何进行自我救赎的。
德里罗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精准地刻画出"9·11"之后美国人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挣扎。
【总页数】3页(P33-35)
【关键词】创伤;救赎;唐;·;德里罗;坠落的人;9·11
【作者】黄闪;张绘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灾难记忆与生命哀悼——从朱迪斯·巴特勒的哀悼伦理看德里罗《坠落的人》的另类后现代主义精神 [J], 成红舞
2.论唐·德里罗的后现代主义时间观-以德里罗的新世纪小说《人体艺术家》《大都会》和《坠落的人》为例 [J], 何文玉;
3.论唐·德里罗的后现代主义时间观——以德里罗的新世纪小说《人体艺术家》《大都会》和《坠落的人》为例 [J], 何文玉
4.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中的坠落与救赎 [J], 肖青
5.美国新世纪灾难文学的创伤书写与文化记忆构建
——以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为例 [J], 赵艺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911时代”的男性气概反叙事——评唐德里罗《坠落的
人》
付满
【期刊名称】《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在其"9·11小说定义之作"《坠落的人》中,美国文坛名宿德里罗将"9·11"恐怖袭击阐释为对男主人公男性气概的阉割,并推而广之认为是对整个美利坚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阉割去势。
本文认为,通过表征男主人公所受创伤,小说有效地回应了恐怖主义给美国男性身份认同与男子气概建构带来的危机。
以德里罗为代表的美国作家颠覆男性气概神话的书写作为一种文学范式,为"9·11"叙事提供了新的维度,使得危机时期的美国文学界免于简单英雄叙事的泛滥。
【总页数】4页(P53-56)
【作者】付满
【作者单位】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
【相关文献】
1.9/11反叙事: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 [J], 张瑞华
2.坍塌的“山巅之城”——论唐·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 [J], 胡亚敏
3.论唐·德里罗的后现代主义时间观-以德里罗的新世纪小说《人体艺术家》《大都
会》和《坠落的人》为例 [J], 何文玉;
4.论唐·德里罗的后现代主义时间观——以德里罗的新世纪小说《人体艺术家》《大都会》和《坠落的人》为例 [J], 何文玉
5.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中的坠落与救赎 [J], 肖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坠落的人》中的共同体书写
向春芳
【期刊名称】《文学艺术周刊》
【年(卷),期】2022()12
【摘要】美国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作品《坠落的人》讲述了9·11事件亲历者基思一家在遭遇恐怖袭击之后的伤痛经历与记忆。
学界大多从创伤、叙事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少有学者从共同体角度进行探讨。
斐迪南·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意味着人类真正的、持久的共同生活,是以血缘、情感、信仰、土地等为纽带自然生长起来的‘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处于共同体中的人主要通过“血缘关系(家庭、宗族)或者历史形成的联合(村庄、城市)或思想的联合(友谊、师徒关系等)”实现。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向春芳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论唐·德里罗小说《坠落的人》中“坠落”的象征意义
2.论唐·德里罗小说《坠落的人》中“坠落”的象征意义
3.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中的坠落与救赎
4.美国新世纪灾难文学的创伤书写与文化记忆构建
——以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为例5.《坠落的人》中的坠落与救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