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第2节
- 格式:pptx
- 大小:14.53 MB
- 文档页数:83
高频考点二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自 戒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
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
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
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
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
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
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
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遗善为.闾里传为.仲卿母所遣 B.⎩⎪⎨⎪⎧ 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D.⎩⎪⎨⎪⎧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为”“之”“以”“其”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 项都是介词,“被”的意思。
B 项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C 项都是介词,可译为“把、用”。
D 项第一个“其”可译为“这样”,表示强调语气;第二个“其”可译为代词,他。
参考译文(一个人如果)有品行,他再贫穷地位再低下别人也可以结交亲近他;(一个人如果)没有品行,他再富有再尊贵别人也不结交亲近他。
1李白诗二首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你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如果说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你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
你站在中国文坛的黄金马车上翘首远瞻,你立在宦海沉浮的风口浪尖上踯躅向前。
诗仙的挥毫洒脱与铿锵有力,在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熔铸成你不屈的豁达魂灵。
那夜空中熠熠闪光的银河是对你的溢美之词,那大地上奔腾豪迈的长江是对你无上的礼赞之章。
你从月光下走来,你轻挥衣袖,洒下一片浪漫情怀;你从蜀道上走来,你微微昂头,留下一身豪放气概;你从唐诗中走来,你挥洒文墨,记下一个鼎盛时代。
你名中带“白”,的确,正如一张白纸,才可尽情在上面描绘出天马行空的想象,才可尽兴在上面挥写出豪迈、磅礴的气势,才可温柔地倾诉出那一片浪漫心境。
一身傲气,惊世才华,是你;一派洒脱,写遍情怀,是你!最后,你向着那波光中的月影一跃,跃进了你的浪漫世界,留下了一水灿烂。
李白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二十五岁时,离开四川,开始了在各地的长期漫游,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
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古体诗,亦称“古风”,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按时间来判断,在唐以前的诗都被称为古体诗,唐之后的诗就是近体诗了。
但是自从唐代近体诗产生之后,诗人们仍旧不放弃古代诗歌的形式,模仿古人写那种较少拘束的诗,如李白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
于是近体诗与古体诗成为两种不同的诗体,一直流传至今。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馔.玉() 恣欢谑.() 沽.取()瀛.洲() 天姥.() 天台.()剡.溪() 渌.水() 宿.处()殷.岩泉() 霹雳.() 石扉.()訇.然() 魂悸.() 恍.然()千金裘.() 谢公屐.() 澹澹.()【答案】qiānɡzūn cén zhuàn xuèɡūYínɡmǔtāi Shàn lùsùyǐn lìfēi hōnɡjìhuǎnɡqiújīdàn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1)会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径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摧眉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应该。
考点提升练(二) 散文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游天平山记高启至正二十二年重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
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
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
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
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①以上。
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孥②撑拄,不可名状.。
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
泉上有亭,名与泉同。
草木秀润,可荫.可息。
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
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
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
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
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惫而喘者,恐而眺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
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
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
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
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
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唅呀,鸟兽鸣吼。
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
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③,十年之间,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举觞一醉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
”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注①狙杙(jū yì):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
考点针对练(四) 分析综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
祖述,吴兴太守。
父纬,散骑侍郎。
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解褐①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度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建武四年,出为晋安王镇北谘议、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
启王敬则反谋,上甚嘉赏之。
迁尚书吏部郎。
朓上表三让,中书疑朓官未及让,以问祭酒沈约。
约曰:“让之美,本出人情,若大官必让,便与诣阙章表不异。
”朓又启让,上优答不许。
东昏②失德,江祏欲立江夏王宝玄,末更回惑,与弟祀密谓朓曰:“江夏年少轻脱,不堪负荷神器,不可复行废立。
始安③年长入纂,不乖物望。
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家耳。
”萧遥光又遣亲人刘沨密致意于朓,欲以为肺腑。
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
少日,遥光以朓兼知卫尉事,朓惧见引,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
祏闻,以告遥光,遥光大怒,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曰:“谢朓资性险薄,王敬则往构凶逆,微有诚效,自尔升擢。
而溪壑无厌,著于触事。
窃论宫禁,间谤亲贤,轻议朝宰,丑言异计,非可具闻。
无君之心既著,共弃之诛宜及。
”又使御史中丞范岫奏收朓,下狱死。
时年三十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注①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做官。
②东昏:萧鸾死后,荒淫无度的东昏侯萧宝卷登位。
③始安:始安王萧遥光。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导致谢朓被杀的一组是()①度随王东中郎府②遥光大怒,与徐孝嗣、祏、暄等连名启诛朓③启王敬则反谋④朓自以受恩高宗,非沨所言,不肯答⑤即以祏等谋告左兴盛⑥窃论宫禁,间谤亲贤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 C解析①陈述谢朓任职经历。
③说的是谢朓告发王敬则,与谢朓被杀无关。
⑥是萧遥光等人奏本中的话,不能说明谢朓就是这样做的。
参考译文谢朓字玄晖,是陈郡阳夏县人。
祖父谢述,官至吴兴太守。
父亲谢纬,官至散骑侍郎。
谢朓从小爱好读书,有美好的名声,文章清新华美。
脱去粗布衣服(从平民直接)到豫章王那里做了太尉行参军,调到随王东中郎府任职,后来调为王俭卫军东阁祭酒。
文言虚词(时刻: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题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3分)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
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1.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解析B项,与例句均说明为介词“拿”。
A项,目的连词“来”。
C项,“凭”。
D项,连词“而”。
答案B【参考译文】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暴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挥手让妇人离去,给诸生讲《兑》《谦》二卦。
问此刻是夜里何时?诸生回答说是半夜,于是就过世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6分)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北齐]颜之推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医生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一辈子活着,会当有业;农人那么计量耕稼,商贾那么讨论货贿,工巧那么致精器用,伎艺那么沈思法术,武夫那么惯习弓马,文士那么讲议经书。
多见士医生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那么不能穿札,笔那么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垂头,欠伸罢了。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人一辈子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①]。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②],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河南巩县,官至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
他是杜甫的祖父。
原有集散佚,明人辑有《杜审言集》。
晋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
陆丞,作者友人,不详其名,时为晋陵郡丞。
《早春游望》是陆丞所作的诗,本篇是唱和之作。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指出:“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
杜审言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意境深远,语言清丽自然,称得上是这种新兴诗体的典范作品。
本诗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一.与诗相关的背景:这是一首和诗。
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
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
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
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
陆某原唱已不可知。
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
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
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二.串解诗文:诗的大意说:唯独那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感到新奇。
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
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
第2节虚字备而后神态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011·四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
留之,不可得。
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
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
”始知真为先生矣。
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回至中途,夜黑,不良于行,暂憩一露棚下。
适主人自外归,乃尝识面者,问所从来,语以故,喜曰:“是固某平日所愿见者。
”止客宿。
翼旦,客别。
主人蹑其踪,则先生已迁居矣。
又一日,先生与陈刚中治中遇于道。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曰:“然。
足下非陈刚中乎?”曰:“然。
”握手若平生欢,共论驴故事。
先生言一事,治中答一事,互至四十余事,治中止矣。
先生曰:“我尚记得有某出某书,某出某传。
”又三十余事。
治中深敬之。
(节选自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隐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缓慢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C.惠.之谷惠:赠送D.刺.船而去刺:乘坐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一见而.不能吾尝终日而.思矣B.先生岂其.人邪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试问徽之先生何.在君何.以知燕王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掭以.尖草,不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徽之是一位博学多才、安贫乐道、恬淡自守、特立独行又不乏随和的隐士。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五节题组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王远知,本系琅邪,后为扬州人。
父昙选,为陈扬州刺史。
母昼寝,梦凤集其身,因有娠。
浮屠宝志谓昙选曰:“生子当为世方士。
"远知少警敏,多通书传,事陶弘景,传其术,为道士。
又从臧兢游。
陈后主闻其名,召入重阳殿,辩论超诣,甚见咨挹。
隋炀帝为晋王,镇扬州,使人介以邀见,少选发白,俄复鬒,帝惧,遣之.后幸涿郡,诏远知见临朔宫,帝执弟子礼,咨质仙事,诏京师作玉清玄坛以处之。
及幸扬州,远知谓帝不宜远京国,不省。
高祖尚微,远知密语天命。
武德中,平王世充,秦王与房玄龄微服过之,远知未识,迎语曰:“中有圣人,非王乎?”乃谂以实。
远知曰:“方为太平天子,愿自爱。
"太宗立,欲官之,苦辞。
贞观九年,诏润州即茆山为观,俾居之.玺诏曰:“省所奏,愿还旧山,已别诏不违雅素,并敕立祠观,以伸曩怀。
未知先生早晚至江外,祠舍何当就功?令太史令薛颐等往宣朕意。
”远知多怪言,诧其弟子潘师正曰:“吾少也有累,不得上天,今署少室伯,吾将行。
”即沐浴,加冠衣,若寝者,遂卒。
或言寿盖百二十六岁云.遗命子绍业曰:“尔年六十五见天子,七十见女君。
”调露中,绍业表其言,高宗召见,嗟赏,追赠远知太中大夫,谥升真先生。
武后时复召见,皆如其年。
又赠金紫光禄大夫。
天授中改谥升玄。
(选自《新唐书·王远知传》) 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远知作为方士参与国政的一组是( )①今署少室伯,吾将行②帝执弟子礼,咨质仙事③高祖尚微,远知密语天命④高宗召见,嗟赏⑤天授中改谥升玄⑥方为太平天子,愿自爱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 D.③⑤⑥解析:选C ①不是参与国政,④召见的是他的儿子,⑤是改谥号。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远知是隋唐时期的一个神秘人物,他从小聪敏,博览群书,入茅山师事陶弘景,后又师事宗道先生臧兢。
B.王远知历三朝而宠不衰,其父昙选曾任陈朝扬州刺史,陈主闻远知名声,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