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心肺复苏指南修改要点及标准操作程序
- 格式:ppt
- 大小:475.51 KB
- 文档页数:61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美国心脏学会(AHA)15 日在网站上公布了 2019 版心肺复苏指南,【指南中英文及专家解读专题请点此】以下为该指南的 10 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但应避免超过 6 厘米。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 5 厘米。
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 6 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 4 厘米,儿童 5 厘米。
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 5~6 厘米。
2、按压频率规定为 100~120 次/分。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 100 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 140 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 至 120 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1/ 4至少 60%。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
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
以 60 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 英里。
以 60 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 10 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
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CPR2010国际指南)(依说明:(1)CPR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1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CPR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A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1.a0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2.a1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3.a2确定昏迷呼救: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4.c0摆放抢救体位: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5.c1判断循环征象: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6.c2胸外心脏按压: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7.c3下达紧急医嘱:肾上腺素1mg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8.a3检查清理口腔: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9.a4徒手开放气道: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10.b0准备呼吸器械: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b1给予人工呼吸:球囊通气两次(计数)(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12.d0准备电击除颤: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13.d1判断是否室颤: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200J/360J、充电!14.d2尽快给予一次电击: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15.c/b继续CPR轮回:继续CPR,从胸外按压开始、循30:2做5个轮回16.BLS全面检查评估:暂停CPR,检查评估持续心电监护,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治疗18.A0否则开始ACLS:心肺复苏失败(进入ACLS阶段)准备气管插管物品19.A1尽快气管插管:开始插管、继续按压确定导管在气管气管内吸痰21.B1复苏球囊过渡:捏皮球给氧,正压通气8~10次/分,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22.C1不间断地心脏按压:持续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准备开胸按压(有条件时)23.D1及早给予复苏药物:肾上腺素1mg静推急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动脉血气24.D2反复除颤和用药:全身亚低温保护再次电击除颤,胺碘酮300mg静推准备心脏起搏,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25.何时终止心肺复苏:半小时后心电图一分钟描图,诊断生物学死亡终止抢救、尸体料理双人法BLS操作考核的行为和用语规范标准适用于医护专业人员2人急救操作考核;仅限BLS阶段(第一个ABCD)的技能;假设倒地者是一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担任主角A,而另一施救者为助手B、从旁协助;医生与护士互为A-B角色,临考核时抽签决定;用徒手配合器械的方法实施急救,下医嘱的(简称一看,由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2.a1判断患者有无反应: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3.a2确定昏迷呼救: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4.c0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5.c1判断循环征象: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6.c2胸外心脏按压:快速定位后,用正确的手势和姿势、17秒钟连续用力地完成30次按压7.c3下达紧急医嘱: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请助手开放气道,保持气道畅通8.a3检查清理口腔:与此同时,助手跪在患者的头顶部,打开口腔检查并且清除异物,第一施救者下达口头医嘱准备氧气面罩9.a4徒手开放气道:助手用托举双颌手法使患者头后仰、保持全程无回位,管理好气道第一施救者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通气两次10.b0准备呼吸器械:助手用规范的E-C手法,左手固定密闭面罩,复苏球囊已接通氧气11.b1给予人工呼吸:右手捏球囊缓慢通气2次,每次通气gt;1秒至胸部抬起,共用时lt;5秒12.d0准备电击除颤:AED送到后下医嘱打开AED、粘贴电击片,分析ECG、不需要除颤13.c/b继续CPR轮回: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遵循30:2交替、2分钟不间断地完成5个周期14.BLS全面检查评估:包括呼吸与循环征象、意识瞳孔、P和BP,尤其12导ECG描图15.如果复苏成功:报告--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进一步抢救操作结束医护多人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操作程序指引(根据CPR2010国际新指南)1.a0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看天看地后报告(简称一看,由第一目击者首先施救)2.a1判断患者有无反应: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3.a2确定昏迷呼救: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4.c0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5.c1判断循环征象: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6.c2胸外心脏按压:快速定位后,用正确的手势和姿势、17秒钟连续用力地完成30次按压7.c3下达紧急医嘱:请助手立即开放气道(边压边说)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一旦AED送达患者身旁立即下医嘱:打开AED、粘贴电击片(助手都要回应是)8.a3检查清理口腔:与此同时,助手跪在患者的头顶部,先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异物,装配面罩-球囊,必须始终维持气道畅通9.a4徒手开放气道:助手用托举双颌手法使患者头后仰,并且全程保持头部无回位,管理气道是助手最重要职责(稍后用器械)10.b0准备呼吸器械:助手用规范的E-C手法,单/双手固定密闭面罩,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b1给予人工呼吸:手捏球囊缓慢通气两次,每次通气gt;1秒至胸部抬起,共用时lt;5秒12.d0准备电击除颤:贴压电极板位置正确,提醒离开,但非目击或儿童单人救护暂缓除颤13.d1判断是否室颤:心电示波快速识别是否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而AED可全自动分析心律14.d2尽快给予一次电击:如果是可电击心律,选择200J/单向波360J充电,立即除颤放电15.c/b继续CPR轮回:从按压开始,按压/通气遵循30:2交替、2分钟不间断地完成5个周期16.BLS全面检查评估:包括呼吸与循环征象、意识瞳孔、P和BP,尤其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至少2分钟后)进入第三个ABCD18.A0否则开始ACLS:若一次除颤失败,立即进入第二个ABCD,准备气管插管物品19.A1尽快气管插管:20秒的正确位置,期间不间断地心脏按压20.B0准备人工呼吸机:连接并调试呼吸机,及时进行气管8~10次/分持续,不再与心脏按压交替22.C1不间断地心脏按压:频率>100次/分,每隔2分钟检查并换人,有条件开胸按压23.D1及早给予复苏药物:只要静脉一开通即应给药、首选肾上腺素,重视病因鉴别24.D2反复除颤和用药:持续心电监护若提示室颤应反复电击与药物除颤,提示心脏静止应紧急心过半小时,心电图连续描图仍然呈一条直线,直到诊断生物学死亡(而不是临床死亡或者脑死亡!)方可终止抢救。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CPR2010国际指南)(依说明:(1)CPR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1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CPR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A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1.a0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2.a1判断患者有无反应: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3.a2确定昏迷呼救: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4.c0摆放抢救体位: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5.c1判断循环征象: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6.c2胸外心脏按压: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7.c3下达紧急医嘱:肾上腺素1mg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8.a3检查清理口腔: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9.a4徒手开放气道: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10.b0准备呼吸器械: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b1给予人工呼吸:球囊通气两次(计数)(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12.d0准备电击除颤: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13.d1判断是否室颤: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200J/360J、充电!14.d2尽快给予一次电击: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15.c/b继续CPR轮回:继续CPR,从胸外按压开始、循30:2做5个轮回16.BLS全面检查评估:暂停CPR,检查评估持续心电监护,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治疗18.A0否则开始ACLS:心肺复苏失败(进入ACLS阶段)准备气管插管物品19.A1尽快气管插管:开始插管、继续按压确定导管在气管气管内吸痰21.B1复苏球囊过渡:捏皮球给氧,正压通气8~10次/分,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22.C1不间断地心脏按压:持续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准备开胸按压(有条件时)23.D1及早给予复苏药物:肾上腺素1mg静推急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动脉血气24.D2反复除颤和用药:全身亚低温保护再次电击除颤,胺碘酮300mg静推准备心脏起搏,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25.何时终止心肺复苏:半小时后心电图一分钟描图,诊断生物学死亡终止抢救、尸体料理双人法BLS操作考核的行为和用语规范标准适用于医护专业人员2人急救操作考核;仅限BLS阶段(第一个ABCD)的技能;假设倒地者是一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担任主角A,而另一施救者为助手B、从旁协助;医生与护士互为A-B角色,临考核时抽签决定;用徒手配合器械的方法实施急救,下医嘱的(简称一看,由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2.a1判断患者有无反应: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3.a2确定昏迷呼救: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4.c0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5.c1判断循环征象: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6.c2胸外心脏按压:快速定位后,用正确的手势和姿势、17秒钟连续用力地完成30次按压7.c3下达紧急医嘱: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请助手开放气道,保持气道畅通8.a3检查清理口腔:与此同时,助手跪在患者的头顶部,打开口腔检查并且清除异物,第一施救者下达口头医嘱准备氧气面罩9.a4徒手开放气道:助手用托举双颌手法使患者头后仰、保持全程无回位,管理好气道第一施救者下达口头医嘱球囊通气两次10.b0准备呼吸器械:助手用规范的E-C手法,左手固定密闭面罩,复苏球囊已接通氧气11.b1给予人工呼吸:右手捏球囊缓慢通气2次,每次通气gt;1秒至胸部抬起,共用时lt;5秒12.d0准备电击除颤:AED送到后下医嘱打开AED、粘贴电击片,分析ECG、不需要除颤13.c/b继续CPR轮回: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遵循30:2交替、2分钟不间断地完成5个周期14.BLS全面检查评估:包括呼吸与循环征象、意识瞳孔、P和BP,尤其12导ECG描图15.如果复苏成功:报告--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进一步抢救操作结束医护多人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操作程序指引(根据CPR2010国际新指南)1.a0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看天看地后报告(简称一看,由第一目击者首先施救)2.a1判断患者有无反应: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3.a2确定昏迷呼救: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4.c0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5.c1判断循环征象: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6.c2胸外心脏按压:快速定位后,用正确的手势和姿势、17秒钟连续用力地完成30次按压7.c3下达紧急医嘱:请助手立即开放气道(边压边说)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一旦AED送达患者身旁立即下医嘱:打开AED、粘贴电击片(助手都要回应是)8.a3检查清理口腔:与此同时,助手跪在患者的头顶部,先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异物,装配面罩-球囊,必须始终维持气道畅通9.a4徒手开放气道:助手用托举双颌手法使患者头后仰,并且全程保持头部无回位,管理气道是助手最重要职责(稍后用器械)10.b0准备呼吸器械:助手用规范的E-C手法,单/双手固定密闭面罩,复苏球囊接通氧气11.b1给予人工呼吸:手捏球囊缓慢通气两次,每次通气gt;1秒至胸部抬起,共用时lt;5秒12.d0准备电击除颤:贴压电极板位置正确,提醒离开,但非目击或儿童单人救护暂缓除颤13.d1判断是否室颤:心电示波快速识别是否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而AED可全自动分析心律14.d2尽快给予一次电击:如果是可电击心律,选择200J/单向波360J充电,立即除颤放电15.c/b继续CPR轮回:从按压开始,按压/通气遵循30:2交替、2分钟不间断地完成5个周期16.BLS全面检查评估:包括呼吸与循环征象、意识瞳孔、P和BP,尤其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至少2分钟后)进入第三个ABCD18.A0否则开始ACLS:若一次除颤失败,立即进入第二个ABCD,准备气管插管物品19.A1尽快气管插管:20秒的正确位置,期间不间断地心脏按压20.B0准备人工呼吸机:连接并调试呼吸机,及时进行气管8~10次/分持续,不再与心脏按压交替22.C1不间断地心脏按压:频率>100次/分,每隔2分钟检查并换人,有条件开胸按压23.D1及早给予复苏药物:只要静脉一开通即应给药、首选肾上腺素,重视病因鉴别24.D2反复除颤和用药:持续心电监护若提示室颤应反复电击与药物除颤,提示心脏静止应紧急心过半小时,心电图连续描图仍然呈一条直线,直到诊断生物学死亡(而不是临床死亡或者脑死亡!)方可终止抢救。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2019版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新最新 2019 版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听语音 1 3 分步阅读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 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可能会遇到身边有人出现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术,可以在等待救护车来的这段时间内很好地开展急救行动,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工具/ 原料除颤仪、纱布、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等一、评估 1 进行环境评估:确认环境安全。
2 判断意识:呼叫患者(双侧耳旁呼唤)、轻拍肩部,确认意识丧失 1. 3 立即呼救,寻求帮助。
呼救内容:(,快来抢救病人,请通知抢救小组,准备好除颤仪和急救车) 2.4 快速判断呼吸和颈动脉搏动 5-10 秒:查看胸部有无起伏,确认呼吸停止或无效呼吸,记时间,判断呼吸同时摸颈动脉搏动:食、中指并拢,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1/ 4开两指,无搏动,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3. 5 让患者仰卧,身体无扭曲;解衣裤,充分暴露胸部。
END 二、胸外按压 1 实施按压:按压部位:胸部正中(胸骨中下部,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上方)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扣,手指离开胸壁,双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按压深度:成人 5-150px 按压频率:100-120 次/分比例:按压/放松比 1:1;按压/呼吸比:成人 30:2;儿童及婴幼儿:单人 30:2;双人 15:2 按压中断:控制在 10 秒之内 END 三、人工呼吸 1 开放气道⑴头偏向一侧,检查并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实用文案2019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201 0 年心肺复苏(CPR)指南解读新指南 20 条核心建议(1 )进一步强调胸部按压的重要性,建议尽量减少胸部按压的中断;(2)强调跟踪和触发系统可以检测病情正在恶化的患者,且能预防院内的心搏骤停;(3)增加了在院外设置心源性猝死相关的警告标识的认识;(4)对于院外、非急诊医疗服务人员目击的电除颤,不推荐特殊的 CPR 时间点;(5)在除颤器充电时持续行胸部按压,减少电击前后的间隔。
(6)不再强调心前区捶击的作用;(7)在心导管室或心脏外科术后立即出现的室颤和无脉室速,可使用 3 次快速、连续电击;(8)在不能建立静脉通路时,不再建议气管插管内给药,可通过骨髓腔途径给药;(9)在治疗室颤或室速时,应在第 3 次电击后、胸部按压再次开始时给予肾上腺素,然后每 3~5 min 给药 1 次。
第 3 次电击后,也应给予 300 mg 的胺碘酮;(1 0)在心室静止或无脉电活动时,不再建议应用阿托品。
(1 1 )早期行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下降;(1 2)进一步强调了 CO2 图的重要性, CO2 波形图能够证实气管插管的位置,持续监测气管插管的位置和 CPR 的质量,能为恢复自主循环提供一个早期标识;(1 3)超声成像在高级生命支持中的潜在作用得到认可;(1 4)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高氧血症的潜在危害也得到了认可。
一旦自主循环恢复,应认真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吸入的氧气浓度应该被滴定,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 94%~98%;(1 5)对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进行了更多的细化和强调。
(1 6)一个有结构的复苏后治疗计划可改善 ROSL 后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这一点已得到认可;(1 7)进一步强调初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在 ROSL 后患者(包括昏迷)的应用;(1 8)修订了血糖控制的建议:ROSC 后成人血糖值超过 1 0 mmol/L 应进行治疗,但要避免低血糖;(1 9)应用治疗性低体温治疗心搏骤停后昏迷的存活者;(20)承认目前许多公认的预测因子不可靠,尤其对已用治疗性低体温进行治疗的情况下。
. .2021年心肺复指南201 0 年新版心肺复指南心脏骤停与心肺复心脏骤停一、心脏骤停的定义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响,可伴四肢抽搐;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顿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抖: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那么,无法识别QRS 波、ST 段与T 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抖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别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 波群频率多在30 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 v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心肺复的五环生存链心肺复: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根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21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 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二、早期心肺复三、早期除颤/复律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一、早期识别与呼叫〔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1、无意识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如认识,可直呼其,如无反响,说明意识丧失。
2、无脉搏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侧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最新资料推荐------------------------------------------------------2019心肺复苏指南更新2019 心肺复苏指南(AHA) 2019 年 10 月 15 日,新版《美国心脏学会 CPR 和 ECC 指南》隆重登场,5 年的时间,AHA 会对指南的哪些部分进行修改呢?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如何做到快速行动、合理培训、使用现代科技及团队协作来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美国心脏学会 CPR 和 ECC 指南》14 大要点更新:一、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1.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 2.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分别由施救者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心脏按压、通气或球囊面罩进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同时进行。
二、生存链一分为二 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俩链:即院内急救体系链和院外急救体系链。
院外急救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在院外急救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手机等现代电子设备。
三、按压深度的变更 1.首次规定了按压深度的上限: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深度5cm<6cm(就是说按压深度至少 5cm,但不得超过 6cm。
1 / 5)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超过 6cm 会出现并发症。
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2.包括小于一岁的婴儿至青春期开始的所有儿童,按压深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为婴儿 4cm,儿童 5cm。
青少年的按压深度应与成人的按压深度保持一致,即按压深度5cm <6cm。
四、按压的频率 1.指南规定胸外按压频率为:100-120 次/分。
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发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过快(>140 次/分),则导致按压幅度不足。
2.指南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适当的速率(100-120 次/分)和深度(5cm<6cm)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