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50
46例垂体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特点分析岳欣; 全会标【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6(014)008【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垂体瘤; 临床特征; CT; MRI【作者】岳欣; 全会标【作者单位】北京和睦家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15; 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海南海口 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6.4垂体瘤为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以颅内最为常见[1],在颅内肿瘤中所占比例约为5%~20%。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垂体腺瘤分为七类:催乳素瘤、生长激素腺瘤、ACTH腺瘤、无功能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及多激素性腺瘤。
根据肿瘤大小将垂体瘤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大腺瘤(直径10~40mm)、巨腺瘤(直径>40mm);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将其分为垂体良性肿瘤、侵袭性垂体瘤及垂体癌。
垂体瘤多为良性,仅不到0.2%为恶性[2]。
随着近年来影像学、内分泌检查的普及及对疾病认知的不断提高,垂体瘤检出率逐渐升高,尤其好发于育龄期女性[3]。
目前,CT与MRI均为垂体瘤常用检查方法,但相关研究报道较为缺乏。
本研究以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46例垂体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特点,以期为垂体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临床病史、MRI和(或)CT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完善。
1.2 检查方法1.2.1 CT检查:应用Siemens公司的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其中22例行横断面(层厚3mm)及冠状面(层厚2mm、间隔2mm)扫描,24例行冠状面扫描。
42例行增强扫描,肘静脉加压注射造影剂80ml,分别于注射20s、40s时扫描。
1.2.2 MRI检查:应用PHILIPS公司所生产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检查,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常规行冠状面T1、T2加权及矢状面T1加权成像扫描。
垂体瘤一、病因: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
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因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
不育或阳痿常最早发生而多见;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1)神经纤维刺激症:呈持续性头痛;(2)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3.垂体卒中;4.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
二、检查:1.颅X线平片:正侧位片示蝶鞍增大、变形、鞍底下陷,有双底,鞍背变薄向后竖起,骨质常吸收破坏;2.CT扫描;3.磁共振成像(MRI);4.气脑和脑血管造影。
三、诊断:1.临床表现:病人年龄,性别,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
2.内分泌检查: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3.影像学:(1)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2)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3)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4.病理学检查: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
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
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
四、鉴别诊断:1.肿瘤:(1)颅咽管瘤多发生在幼儿及年轻人,病理变化缓慢,除视力和视野障碍外,还有发育停止,性器官不发育,肥胖和尿崩等垂体功能减低和丘脑下部受累的临床表现,体积大的肿瘤呈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临床影像学多数病例肿瘤有囊变,钙化。
肿瘤多位于鞍上,垂体组织在鞍内底部。
(2)鞍结节脑膜瘤多发生在中年人,病情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为进行性视力减退伴有不规矩的视野缺损,头痛,内分泌症状不太明显。
(3)拉氏囊肿发病者年轻,病理变化多无明显表现,少部分呈现内分泌混乱和视力减退。
垂体瘤ct诊断标准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tumors can b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as these tumors can present with a wide range of symptoms and vary in size and loca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ituitary tumors may include hormonal imbalances, visual disturbances, headache, and other neurological symptom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ituitary tumor is a pituitary adenoma, and these tumors can b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ir size and hormone secretion.垂体瘤的诊断可能是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些肿瘤可能会出现各种症状,并且大小和位置也各不相同。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激素失调、视觉障碍、头痛和其他神经症状。
最常见的垂体瘤类型是垂体腺瘤,这些肿瘤可以根据它们的大小和激素分泌进行分类。
Imaging studies, such as CT scan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pituitary tumors. When scanning for pituitary tumors, CT images can provid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size,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mor. The use of contrast agents in CT scans can enhance the visualization of pituitary tumors and help differentiate between pituitary adenomas and other types of lesions.影像学研究,如CT扫描,在垂体瘤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垂体腺瘤应做什么检查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垂体激素的检测以及影像学的检查等做出诊断。
垂体激素在很多实验室,甚至是基层医院都已经能够检测。
但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实验室检查,而忽略了垂体激素的分泌节律对取血时间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患者的激脑垂体瘤素测定结果无法判断。
垂体腺瘤应做什么检查?脑垂体瘤系良性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
脑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
在垂体分泌的激素当中,GH、ACTH和PRL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且都是应激激素。
其中GH和ACTH的临床取血时间应该为8AM(空腹),并且取血前应该在安静的状态下休息半个小时以上再取血。
而血PRL的测定应该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取血,测定的PRL结果为谷值,这样测定的值可以反映患者的非应激状态下的血清PRL水平。
垂体瘤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其中以鞍区的核磁共振(MRI)检查对垂体瘤的检出率最高。
通过鞍区薄层(每1mm扫描一层)增强影像的MRI检测,若结合动态造影MRI检测,直径小至2-3mm的垂体微腺瘤也可以显像。
鞍区增强CT显像对于部分垂体大腺瘤显像效果好,可以了解鞍底骨质的破坏程度以及蝶窦气化的程度。
通过详细的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垂体激素的测定以及影像学的检测,垂体瘤的诊断不难确定。
在临床上,垂体瘤的发病主要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良性肿瘤,同时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
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治疗方法。
正是由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完全治愈每一种垂体瘤的目的,所以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垂体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垂体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检查。
除此之外,垂体瘤的诊断还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 临床表现:垂体瘤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包括慢性头痛或视力/视野异常头痛、海绵窦综合征、脑神经损伤、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下丘脑功能障碍等。
2. 内分泌学检查:垂体瘤可以导致各种垂体激素的分泌异常,通过检查这些激素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垂体瘤。
3. 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的MRI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CT扫描也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信息。
当个体出现以上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是否患有垂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