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社区康复
- 格式:ppt
- 大小:162.90 MB
- 文档页数:275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和分析,了解脑卒中患者经过社区康复的治疗究竟有什么效果。
方法:在我院的住院病历中抽取98例曾经住院治疗并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患者,坚持3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后检查患者的康复能力以及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的满意程度。
结果:脑卒中患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社区康复治疗之后,行为能力和活动能力显著增强,病情逐渐好转,患者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的效果十分满意。
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十分有效的,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其家属满意,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社区服务【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2-0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人群也在不断增加。
许多脑卒中患者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影响了治疗和恢复的效果。
这时就需要发挥社区服务在便民方面的作用,让脑卒中患者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
这一次,我们抽取了98例接受过社区康复治疗的患者,他们和其家属对社区康复治疗是非常满意的。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这次抽取的9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4例,其中,年龄介于32-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岁。
根据住院时的诊断证明我们可以知道,在这9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14例患者患有脑出血,其余84例患者患有脑梗死。
他们的住院时间普遍不长,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左右。
出院后不久又都参加了各自所在社区的社区康复治疗。
1.2 方法。
1.2.1 建立了社区康复治疗的团队。
由于社区康复治疗的需要,社区建立了一支带有义工性质的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富有爱心的人士组成的康复团队,通常被称之为“社区医生”,他们主要是负责收集整理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负责帮助、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日常看护和康复治疗。
1.2.2 心理上的帮助。
第31卷第2期吉林医药学院学报V01.31N o.2—98—2010年04月Jour nal of J il in M edi c al C o H e g e A pr.2010文章编号:1673-2995(2010)02-0098-02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干预刘秀娟(吉林市医院保健科,吉林吉林132001)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社区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1康复计划的制定评估:除一般资料、疾病及诊疗情况、既往疾病史、家庭康复情况外,包括:①生理状况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定向力、语言表达、视野、吞咽、排泄、运动、感觉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③心理社会状况评估;④13常生活方式评估;⑤患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评估;⑥主要照顾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评估;⑦家庭情况,家庭一般情况、主要照顾者情况、家庭康复环境评估。
初次评估后,确立主要的康复计划,分析评估资料,在康复不同阶段每次评估后再确立康复计划。
2脑卒中家庭康复干预措施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组成家庭护理组(每组2人),不定期到患者家里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疗程为1年。
2.1康复计划的实施心理康复指导和疾病康复知识的认知教育。
脑卒中后康复过程长,大部分患者不了解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对不能及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忧心忡忡,加之康复训练的单调、重复及害怕跌倒,日常活动能力和水平的下降,导致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减退和与社会接触减少,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负性心理反应。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这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及预后。
心理康复指导是利用首因效应、疏导和支持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和躯体的状态。
同时向患者耐心讲解康复训练对恢复作者简介:刘秀娟(1965一),女(汉族),主管护师。
脑卒中病人的社区康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语言和运动障碍等。
这些症状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但社区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他们的各项功能。
社区康复的目标是使患者能够达到最大的康复效果,从而重新恢复他们需要的功能。
在社区康复开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康复评估,以便确定患者所需的康复计划。
评估包括确定患者病史、体检、神经系统评估、认知评估等。
这些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计划。
康复计划必须是个性化的,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同。
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症状和功能障碍,制定不同的计划。
康复计划应注重训练和练习患者所需要的功能,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和认知等。
在康复过程中,训练师应该注重患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他们设定目标。
社区康复计划需要进行多个方面的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认知治疗等。
物理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可以帮助复原患者的运动功能。
物理治疗包括运动训练、平衡训练、肌肉松弛等。
运动训练可帮助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和保护关节的移动范围。
平衡训练可提高患者的平衡和稳定性,减少摔倒的风险。
肌肉松弛可减少肌肉痉挛和僵硬。
言语治疗是针对口语和听力障碍的治疗。
在脑卒中后期,许多患者会出现口语和听力障碍。
言语治疗可帮助恢复患者对语言的理解和对语言的表达。
治疗的方法包括口腔肌肉锻炼、语音练习、听力训练等。
认知治疗是基于认知疗法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卒中后发生的认知障碍,如记忆、注意和判断力障碍。
认知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让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信息和问题。
认知治疗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和记忆训练等。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有医学专家指出,患了高血压就意味着终生服药,患者要坚持服药,不能自行停药,防止血压反弹。
患者服药一段时间,血压降至正常后,应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
虽然血压降至正常,但患者或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应按时观察血压是否稳定,治疗时间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疗程,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达到医生所规定的疗程。
护理人员应按时为患者测血压,并做病历记录,系统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发生心脑血管卒中,也给医生下一步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如家属观察到患者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或送附近医院检查。
患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规律,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血压稳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情绪,防止情绪紧张、急躁等引发的血压升高。
饮食上应该避免油腻厚味的摄入,多吃些含碘、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等,另外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要控制在6g以下。
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保持120~160步/分钟;慢跑以心率≤120次/分为度,慢跑后休息3~4分,心率恢复正常;患者也可以步行与慢跑交替进行。
但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出现猝死。
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
因此,有关社区康复需求日益迫切,在已是老龄化社会的我国,绝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更多患者带着残疾回家康复,他们及其家属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
从研究现状来看,急性期康复的研究很多,社区后遗症期康复研究还很少。
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委把“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而社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
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医疗资源有限,大局部的脑卒中患者不可能在医院内接受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因此社区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以及生活环境的污染,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脑卒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身体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1-2]。
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起重要作用的是社区的康复治疗,因此对于当前社区康复治疗的模式进行研究至关重要[3-4]。
1社区康复的模式简介我国社区康复治疗的模式主要包括治疗团队人员的组成、康复治疗方法以及管理效劳模式。
治疗团队人员的组成【5】:康复治疗师是完成各社区康复治疗的主力,社区医生是社区康复模式的主导,另外还有以护士为主导的干预人员的模式。
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是指通过治疗干预、支持以及环境的改造来增加患者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以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管理效劳模式:主要依靠相关的康复诊疗机构作为诊疗的中心,政府作为该管理模式的主导,这种模式的实际工作效率不高,如果想更好的效劳于军民,有待于对该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2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作用国外研究说明,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出院后的社区康复治疗相比于住院的康复治疗具有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的特点【6】,社区康复的费用低,患者大都可以接受,并且效劳范围也比拟广。
社区康复的效劳对象主要是大局部处于恢复期的偏瘫患者,社区康复能够调动患者的家属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一种科学、经济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活动能力,经过康复治疗患者的身体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康复,大局部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自理能力,并且一小局部患者还可以从事轻度的体力劳动【7】,在社区康复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家人的参与,能够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抚慰,改变患者自暴自弃的生活态度,最终实现患者的完全康复。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三级康复流程1.总流程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第一阶段早期康复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功能评定运动疗法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言语训练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一侧肢体瘫痪肌张力、肌力低下躯干控制差平衡功能障碍关节活动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吞咽障碍并发症一级康复治疗目标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常用运动治疗方法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躯干控制和转换脑卒中的康复一、概述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stroke)。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三级康复流程1.总流程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第一阶段早期康复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功能评定运动疗法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言语训练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一侧肢体瘫痪肌张力、肌力低下躯干控制差平衡功能障碍关节活动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吞咽障碍并发症一级康复治疗目标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常用运动治疗方法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躯干控制和转换脑卒中的康复一、概述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stroke)。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与社会融入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脑卒中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融入。
社区康复是一种适合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方式,它能够提供个性化、连续性和终身化的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本文将探讨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与社会融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社区康复的重要性社区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社区康复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全方位康复服务,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等。
这些康复服务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社区康复可以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避免频繁的住院和就诊,降低医疗费用。
此外,社区康复可以提供更加贴近患者家庭和社区的服务,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社会融入的挑战与机遇脑卒中患者要想实现社会融入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一些社会观念和偏见仍存在,导致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着被歧视和排斥的情况。
其次,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可能有所降低,需要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然而,社区康复也为脑卒中患者实现社会融入提供了机遇。
社区康复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提高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提升社区康复的关键因素要提升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效果,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机制是关键。
这包括建立康复医疗团队,完善康复设施和设备,提高社区康复的覆盖范围。
其次,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是必要的。
社区康复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康复治疗,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康复服务还要包括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心理支持等。
最后,加强社会的支持和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脑卒中患者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康复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四、个案分享与经验总结以下是一个脑卒中患者的个案分享,旨在通过这个案例来总结一些康复经验。
患者小李,年龄60岁,发病后经过入院治疗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社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