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5
论苏州高新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建设马青平【摘要】现代有轨电车是介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现代化大容量快速公交方式,具有节能环保、运输力大、安全可靠、造价低廉等特点,符合"科技、人文、生态、高效"的主题定位,对于进一步引导城市发展、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全面提升区域品牌和竞争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已于2014年10月正式通车,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在苏州有轨电车轨道铺轨工程中,引用了高铁轨道施工使用的轨检车控制技术——CPⅢ平面控制和二等水准测量法,该技术消除了根据基标调轨的人为误差,确保了轨道精准度和线路的平顺性.施工中还采用了整体道床,跨区间无缝线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在普通平行轨道中间有个轨槽,这样的轨槽不仅可防止车辆在行驶中出现脱轨,还可最大程度解决钢轨与地面的平行问题.【期刊名称】《甘肃科技纵横》【年(卷),期】2018(047)002【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苏州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建设土建工程;车辆;轨道;信号工程【作者】马青平【作者单位】中铁一院集团南方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82.1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涌入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交通压力增大——道路拥堵、车辆阻塞及污染情况日趋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要积极鼓励城市交通事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修建现代有轨电车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必然趋势。
1 发展历史及前景中国大陆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清朝时期的北京。
1904年香港开通有轨电车,此后设有租界或成为通商口岸的各个城市相继开通有轨电车,天津、上海先后于1906年、1908年开通。
日本和俄国相继在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开通有轨电车线路。
现今,香港拥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双层有轨电车。
从1950年末开始,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和车辆增多,中国的大城市陆续拆除有轨电车线路,代之以无轨电车。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的请示》(苏发改基础发〔2021〕1011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总体情况为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支持城市优化发展,原则同意对《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简称《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二、主要调整内容(一)对2号线、4号线和7号线北段实施延伸工程:2号线北延段起于爱格豪路站,终于骑河站,长约4.7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32.67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22.48亿元。
4号线北延段起于观塘路站,终于龙道浜站,长约7.4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45.42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2.47亿元。
7号线北延段起于春丰路站,终于莫阳站,长约7.44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50.96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1.80亿元。
(二)规划期延长至2026年。
除上述调整外,其余规划方案仍按《规划》原批复要求执行。
三、资金安排建设期苏州市政府及有关区政府财政出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40%,计51.62亿元,剩余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
四、下阶段工作(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二)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线路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苏州有轨电车乘车全攻略外型土豪金现在流行土豪金,有轨列出也是土豪金。
车头正面还“镶钻”。
如此土豪,外观是否入各位法眼。
萌妹子服务据说每个车厢还有一名萌妹纸给乘客们服务。
有轨电车1号线途经站点有:苏州乐园站、新区公园站、外企生活服务区站、白马涧生态园站、马涧路站、大阳山森林公园站、高新区管委会站、龙山路站、嘉陵江路站、龙安路站首末班时间苏州乐园站是电车的首末站。
试运营初期,1号线首末班发车时间为6:30到21:00,发车间隔为15分钟一班,单程时间为42分钟。
但是后期随着客流需求,会逐步延长运营时间,缩短发车间隔。
计划在2015年,最小间隔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票价及购票方式票价:电车执行定点翻牌票制,全程票价3元,10公里以上翻牌为2元,即苏州乐园站、龙康路站上车为3元,马涧路站上车为2元。
购票方式:有轨电车采用上车购票方式,和公交相似。
每辆车的两个上车门门口设置了自助购票箱,市民上车刷卡或投币。
上下车及出站方式上下车:每列有轨电车共有6个车门,中间2个车门为上车门,两边的4个为下车门。
出入站:龙安路站、嘉陵江路站、龙山路站、高新区管委会站和苏州乐园站采用岛式站台,即车站设在马路中间;阳山南站、马涧路站、白马涧生态园站、何山路站和新区公园站采用侧式站台,即一来一去各使用一个站台。
根据站台形式的不同,行人可以根据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及天桥三种方式出入站。
请大家一定不要穿越轨行区,选择合适的方式出入站优惠措施电车票价优惠政策与公交、地铁的优惠政策基本保持一致。
初定优惠政策为:1、普通乘客持苏州市民卡刷卡购票7折优惠;2、70周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警察、市级以上劳模、残疾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乘车;3、60-69周岁老人持老年卡,普通高中、中专、技校、职高学生(持学生卡)购票享受5折优惠;4、每位**可携带1名身高1.3m以下的儿童免费乘车,超过1名儿童的,按超过人数购买相应车票。
苏州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以及票价最终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一杯热咖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我坐在电脑前,开始构思这个让我充满期待的方案。
苏州,这座充满韵味的水乡,即将迎来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而我有幸成为这个项目的规划者之一。
一、规划背景苏州这座古老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效率,我们决定规划一套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
二、规划目标1.实现苏州城区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连接,提高城市竞争力。
2.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污染。
3.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缩短出行时间。
三、规划方案1.线路规划我们计划建设5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1)1号线:串联苏州火车站、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全长约30公里。
(2)2号线:连接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全长约25公里。
(3)3号线:贯穿园区、新区、姑苏区,全长约20公里。
(4)4号线:连接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相城区,全长约25公里。
(5)5号线:串联姑苏区、吴中区、苏州高新区,全长约28公里。
2.站点设置我们将在沿线设置50个站点,平均站间距约为600米。
站点设置充分考虑了市民出行需求,涵盖了各大商圈、旅游景点、居民区等。
3.车辆选型(1)1号线、2号线:采用6辆编组A型车,最高运行速度100公里/小时。
(2)3号线、4号线:采用4辆编组B型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3)5号线:采用4辆编组L型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四、票价方案1.基本票价(1)起步价:2元,适用于0-6公里。
(2)递增价:每增加1公里,票价增加0.5元。
2.时段优惠(1)高峰时段(7:00-9:00,17:00-19:00):票价不打折。
(2)非高峰时段:票价8折。
3.人群优惠(1)学生:票价5折。
(2)老年人(60-69岁):票价8折。
(3)残疾人:票价免费。
五、项目实施1.建设周期预计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周期为5年。
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建设线路方案(征求意见稿)苏Suzhou metro州轨道交通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城市经济繁荣人口众多,GDP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六位。
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历经十多年规划建设,运营线路165.9km ,在建线路186.7km,三期建设规划中的线路已如期建设。
苏州市正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等,并形成初步成果。
根据《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35)》初步成果,新一轮建设规划拟申报实施4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161.4km,引入东西向快线,促进市域一体化发展,支持重点战略地区的发展,完善中心区骨干网络,加强对枢纽的衔接,巩固和强化苏州市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位。
PART ONE 02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一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35)规划形成S1线+1-21号线共计22条线路号起讫点里程(km )1号线木渎-长阳路292号线骑河-桑田岛42.23号线苏州新区火车站-唯亭45.24号线龙道浜-同里425号线阳澄湖-太湖度假区48.86号线苏州新区火车站-甪直457号线太湖新城三期-黄埭548号线西津桥-车坊35.6S1线及支线唯亭-花桥/太仓54.79号线生态城-苏州机场6110号线常熟-汾湖101.511号线科技城-吴江南部新城57.212号线北桥-车坊4213号线科技城-阳澄湖度假区52.314号线硕放机场-同里53.315号线园博园-苏州机场67.116号线青剑湖-东太湖CBD45.617号线黄桥-胜浦34.318号线通安-吴江开发区48.819号线东渚-桑田岛52.920号线望亭-太平28.2PART TWO02二第四期建设规划建设线路征求意见方案(征求意见稿)序号线路起终点长度(km)站点数段场推荐方案19号线一期绣品街-胜浦路47.623一段一场211号线一期玉山路-芦荡湖湿地公园3123一段312号线一期盛北街-独墅湖37.316一段一场414号线一期黄埭-同里东45.529一段一场合计161.491四段三场(206公顷)9号线一期(新区绣品街-园区胜浦路):东西向快线,覆盖新区科技城、南大校区及园区胜浦,满足新区强烈需求,分流1号线客流;11号线一期(新区玉山路-吴江芦荡湖湿地公园):核心区与新区东西向发展轴加密线、吴江南北向发展轴加密线,覆盖吴江松陵镇、新区体育中心和市政府;12号线一期(相城北桥盛北街-园区独墅湖):园区骨干线网,快速联系园区与高铁新城,覆盖苏相合作区、北桥;14号线一期(黄埭-同里东):核心区南北发展轴加密线,覆盖黄埭镇、黄桥、同里古镇。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苏州市政府决定制定一项全新的轨道交通规划,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这项规划将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根据最新的规划,苏州轨道交通将继续扩张和发展,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设完成苏州市内的5条轨道交通线路。
这些线路将覆盖苏州市的主要区域,连接市中心及周边的重要商业和居住区域。
第一条规划的线路是1号线,它将从苏州火车站出发,经过苏州市区南部,最终到达苏州新区。
这条线路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市中心地区的交通状况,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第二条规划线路是2号线,它将连接苏州火车站和苏州北站,成为连接南北两个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通道。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工业园区,连接许多重要的商业和居住区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第三条规划线路是3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西站,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东西向交通路网。
这条线路将贯穿苏州市的东部和西部,连接许多工业区和新兴商业区,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规划线路是4号线,它将连接苏州北站和苏州南站,形成一个贯穿苏州市的南北向主干线。
这条线路将通过苏州市中心和重要的商业中心,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最后一条规划线路是5号线,它将连接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进一步完善苏州市的交通网络。
这条线路将为南部地区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推动南部地区的发展。
除了以上5条规划线路,苏州还将重点发展轨道交通的快线和支线。
快线将建设于市中心区域,主要连接市中心和周边区域,提供快速的通勤服务。
支线将建设于市区的边缘地带,连接重要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为市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苏州轨道交通最新规划的实施将对苏州市的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它将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道路交通的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将促进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苏州市。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苏州规划公示网篇一:苏州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产生时间:201X-11-29 阅读次数:4532)【规范性文件名称】苏州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发文字号】苏规办[201X]15号【公布机关】苏州市规划局【公布日期】201X年5月28日【实施日期】201X年7月1日苏州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的监督管理,强化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切实保障公众权益和国家利益,增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规范城市规划的行政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城市规划公示制度》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苏州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城市规划公示是指苏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制定、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监察监督、城市规划管理政务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条公示内容如涉及国家机密、军事秘密,须经保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公示。
第四条苏州市规划局是具体组织实施本细则的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城市规划制定的公示经费列入城市规划工作经费内。
第六条公示方式为通过新闻媒体、城市规划展示馆、规划局网站或现场公示、设置公示意见箱等方法对公众进行公示。
1.新闻媒体、城市规划展示馆主要公示城市规划编制内容。
2.规划局网站公示所有公示内容。
3.所有建设项目实行现场公示。
第七条规划公示组织:1.新闻媒体的公示由局办公室负责,相关处室和分局配合提供材料。
2.规划展示馆的公示由总工室负责,相关处室和分局配合。
3.规划局网站的公示由规划信息中心负责,相关处室和分局配合。
4.规划公示牌由建设项目业主按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要求负责制作设置,公示内容根据项目过程由技术处、建管处、市政处、分局分别审核,法规处监督实施。
苏州高新区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合理引导苏州高新区狮山片区的城市更新建设与规划管理,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委托江苏省城市设计研究院编制苏州高新区狮山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2007年12月苏州市规划局规划组织了专家论证,根据与会专家和部门领导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单位已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处于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包括枫桥片区、狮山片区、西北片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其规划范围东起京杭运河,南至向阳路,西至金枫路,北到邓蔚路(规划)、支津河,规划总用地面积13.49平方公里。
2、功能定位:狮山片区总体功能定位为:苏州主城中心区,具有魅力的新区服务中心和宜人的居住片区。
3、规划规模:规划居住人口:20万。
4、规划结构:狮山片区形成“一核、一带、两点、三轴、五区、九片”的空间格局。
一核:狮子山绿核作为苏州高新区的景观地标和绿肺。
一带:结合京杭运河形成供市民游憩休闲的城市景观带。
两点:围绕竹园路与长江路、竹园路与滨河路交叉口形成两个公共服务节点。
其中结合竹园路与滨河路节点形成以电子服务为特色的商业节点,竹园路与长江路节点以精品综合商贸功能为主,其间通过竹园路公共服务轴线串联。
三轴:狮山路、长江路城市中心轴,竹园路功能拓展轴。
其中沿狮山路、长江路形成城市“T”型公共中心,包括城市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商务办公以及大型医疗设施等;沿竹园路形成苏州高新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景观轴。
五区:名士康体休闲区(体育、娱乐、酒店功能为主)、都市文化休闲区(文化娱乐、休闲商业功能为主)、商业零售中心区、金融商办混合区、商办商住混合区。
九片:有序引导片区用地结构调整,构筑九个居住片区(八个居住社区)。
5、学校规划:规划3所高中,4所初中,10所小学,13所幼儿园,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保留三所民办学校。
6、道路交通规划:主干路“四横一纵”,“四横”由北向南依次为:金山路(塔园路西段)、狮山路、玉山路(长江路西段)、竹园路,“一纵”为南北向的长江路。
苏州地铁规划图
苏州地铁规划图
随着苏州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提高城市出行效率,苏州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地铁网络。
下面是苏州地铁规划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一号线(绿色线)
起点:苏州工业园区
终点:苏州北站
沿线站点:星湖街、阳澄湖大道、工业大道、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枫桥、观前街、人民路、平江路、苏州火车站、东环路、苏州北站
二、二号线(红色线)
起点:相城北站
终点:姑苏万达广场
沿线站点:湖东、长桥、青石街、苏州北站、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新桥、三香广场、独墅湖、金枫路、阳澄湖大道、星湖街、相城科技城、姑苏万达广场
三、三号线(蓝色线)
起点:姑苏万达广场
终点:木渎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金枫路、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木渎
四、四号线(黄色线)
起点:苏州火车站
终点:吴中万达广场
沿线站点: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新桥、三香广场、金枫路、独墅湖、阳澄湖大道、星湖街、相城科技城、吴中万达广场
五、五号线(橙色线)
起点:吴中万达广场
终点:苏州园区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金枫路、平江路、人民路、察院街、观前街、枫桥、苏州园区
六、六号线(紫色线)
起点:吴中万达广场
终点:木渎
沿线站点:相城科技城、星湖街、阳澄湖大道、金枫路、独墅湖、三香广场、新桥、木渎
以上是苏州地铁规划图,总共包括六条线路。
地铁的建设将有效缓解苏州市的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希望未来的苏州地铁能够顺利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苏州高新区浒通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为加快高新区北部片区建设、促进浒关老镇更新改造完成,积极发挥京杭大运河自然资源优势和浒关老镇的历史资源,编制《苏州高新区浒通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的编制将科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地区活力,更好彰显人文特色,完善公共设施配套,细化道路交通组织和绿地景观体系,进一步优化市政设施配套,全面引导浒通中心区科学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2016年10月20日。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cn 一、规划范围北起浒通路,南到大同路-文星路,西自312国道,东到城际铁路,北至秦馀路-通浒路,规划总用地面积5.7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高新区北部商业中心、特色历史文化展示区、苏州宜居宜业新家园。
三、建设规模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12.5万人。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524.4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8.99公顷。
四、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带、两岸、三心”的规划布局结构。
一带:京杭大运河景观带。
京杭大运河作为规划范围的核心景观资源,为发挥其优势,规划沿京杭大运河两侧控制不少于20米的绿化带,不仅承担景观功能,同时结合周边公共设施,融入文化功能,也作为南北联系的慢行主要通道。
两岸: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东西两岸两个组团。
东岸的行政主体为浒关镇政府,形成以老镇特色历史文化为核心的生产、生活组团;西岸的行政主体为浒关分区政府,形成兼顾老镇特色,同时以综合生产、生活服务为主的功能组团。
三心:东、西两岸公共服务核心、文化展示核心。
东岸公共服务核心是以老镇特色商业、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为主要功能形成的特色街区;西岸公共服务核心是以综合商务服务、综合商业服务为主形成的以现代城市形象为主的服务核心。
文化展示核心是沿运河两侧,通过保留、改造历史建筑形成的以文化展示、创意设计为主要功能的街区。
苏州地铁规划苏州地铁规划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苏州市决定建设地铁系统,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市民的出行环境。
苏州地铁规划包括苏州市区的地铁线路和周边城市的地铁线路。
苏州市区的地铁规划如下:1号线:起于苏州北站,终点设在昆山市,全程29.1公里,设有16个车站。
该线路穿过苏州市区的北部,经过苏州新区,将苏州北部与昆山市连接起来,方便市民出行。
2号线:起于双塔,终点设在吴中区,全程36.8公里,设有23个车站。
该线路沿着苏州市区的东西向走向,经过苏州的繁华区域,连接了市区的东西部分,方便市民通勤。
3号线:起于东部湖,终点设在苏州工业园区,全程35.2公里,设有20个车站。
该线路连接了苏州市区的南部和工业园区,方便市民前往工作和生活。
4号线:起于马尾湖,终点设在姑苏区,全程25.6公里,设有18个车站。
该线路连接了苏州市区的西部和姑苏区,沿着市区的环形路线走向,方便市民出行和游览。
5号线:起于胥江路,终点设在园区,全程25.5公里,设有17个车站。
该线路连接了苏州市区的西南和工业园区,方便市民去往园区工作和生活。
除了苏州市区的地铁线路,苏州还计划建设苏州周边城市的地铁线路,以便更好地连接各个城市,促进区域发展。
这些地铁线路包括苏州—常州地铁、苏州—无锡地铁和苏州—南京地铁。
这些地铁线路的规划尚在初步阶段,具体的线路和车站数量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苏州地铁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统,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减少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降低城市的交通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地铁的建设将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
通过地铁的运行,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为苏州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总之,苏州地铁的规划将极大地改善苏州市民的出行条件,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这是一个大胆而又有远见的规划,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州地铁将成为苏州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苏州地铁:线路图背景资料 苏州地铁,是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1997年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
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
线路规划苏州地铁1号线 过近一年的筹备终于正式动工。
首期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一号线,总投资达到126亿元,是苏州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也让苏州成为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预计2012年,苏州市民和外地旅客就可坐上轨道交通畅游姑苏天堂。
工程概况 24站全部建在地下 25公里行驶43分钟 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明保向记者介绍说,苏州市区轨道交通网络由4条线路组成。
先期开工的东西向轨道交通一号线,属于交通疏导型线路,位于苏州城区的东西向轴线。
一号线的总工期从昨天开始,到2012年6月26日结束,全长25.739公里,共设24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
全线平均站间距为1094米,最大站间距从工业园区星港街站至会展中心站,要穿越金鸡湖,间距为2498米;最小站间距仅700米,为华池街站至星湖街站。
站点密度很高,以方便沿线市民搭乘。
据了解,一号线起点位于苏州吴中区木渎站,终点为工业园区钟南街站,横跨苏州6个区。
全线共设换乘站4处,与三号线在苏州乐园站、星塘街站换乘,与二号线在广济路站换乘,与四号线在人民路站换乘。
另外,一号线还设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1处;设苏州乐园和星塘街2座变电站;控制中心则设在广济路站。
其他20个车站兼为标准车站,地下一层是站厅层,提供旅客问讯、购票、检票、进站等服务,地下二层为站台层,提供旅客候车和上、下车服务。
到2012年一号线通车后,市民和旅客就可以乘坐轨道交通游苏州了。
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表示,预计一号线的旅行速度为35.03公里/小时。
列车以正常速度在全线行驶,含停站的总时间约为43分钟。
而如果从路面走,则起码需要2小时。
附件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一、线网规划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由15条线路组成,总长768公里,其中市域线6条377公里,市区线9条391公里,其中,2020年线网由9条线路组成,总长359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6号线、7号线、8号线和S1线等4个项目,总长度137.4公里。
项目建成后,苏州市将形成353.4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6号线工程自苏州新区站至桑田岛站,线路长34.2公里,设站28座,投资237.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7号线工程自相城大道北站至红庄站,线路长27公里,设站23座,投资185.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8号线工程自华山路站至车坊站,线路长35.2公里,设站26座,投资236.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S1线工程自夷亭路站至花桥站,线路长41.0公里,设站27座,投资273.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深入研究S1线与上海市1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工程延伸段(安亭站至花桥站)贯通运营方案,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优化车站建设和换乘方案,预留远期贯通运营条件,具体方案由江苏省商上海市确定。
(二)主要技术标准6、7、8号线原则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S1线原则采用A型车,4辆、6辆编组混合运营,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优化车辆选型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933.2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373.3亿元,其中6、7、8号线由苏州市政府财政承担,S1线由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财政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银行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模式解决。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苏州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为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公共交通建设,高新区管委会于2010年启动编制了《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
该规划较好地指导了高新区有轨电车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有轨电车1号线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随着高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的部分线路已经不再适应高新区的发展需求,为协调有轨电车2号线、3号线及其他线路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原有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尽快稳定有轨电车线网,并结合线网对有轨电车线位进行规划控制预留,以适应高新区发展变化,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有轨电车体系,指导高新区有轨电车规划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展《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规划于2014年10月完成最终成果。
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4年10月30日——2014年11月28日。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范围一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平方公里。
2、交通现状根据高新区居民出行调查报告,高新区居民出行以通勤出行为主,在交通出行方式中以个性化交通出行为主,现状公交出行方式的承担比例不高,高峰小时交通需求较为集中,导致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居民对大容量快速公交方式普遍比较认可和期待。
3、现代有轨电车特点现代有轨电车符合高新区“科技、人文、生态、高效”的发展主题,现代有轨电车不同于传统有轨电车,代表了现代交通发展趋势,能够弥补高新区在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运能之间的空档,成为高新区骨干公交网络的组成部分。
□科技:●现代化:多种供电方式、智能化●经济性:造价为地铁的1/6~1/4□人文:●舒适新颖、造型美观、100%低地板●塑造城市形象、打造特色交通□生态:●噪音比机动车交通低5~10dB●能耗:小汽车1/9、公交车1/4□高效:●客运能力大:0.6~1.5万人次/h●速度快:营运车速25~30km/h●周期短:2年左右,满足发展需求4、线网修编原则本次修编以原有规划线网为基础,在维持原有线网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线路的功能定位、走向及相关节点衔接进行调整和优化研究,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变化,修编方案深入分析了2号线建设方案变化对总体线网的影响,并重点对3、4、5号线的定位、走向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提高了规划线网的可实施性,强化了片区之间的交通通道联系,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新区有轨电车的长远发展。
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苏州远期轨交总长将达318公里2010年01月20日 09:43:38 来源:苏州日报字号:〖大中小〗我要评论本报讯(记者陆晓华)记者从昨天的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最终报告专家评审会上获悉,苏州市远期(2050年前)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区总长为318公里,其中,中心城区265公里。
计入延伸的虚线段(见图),规划区线网规模为380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为286公里。
中心城区站点数量181座,换乘站37座。
副市长朱建胜出席评审会。
评审会由市规划局和市轨道交通公司联合组织,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7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评审。
专家组与参会代表听取了《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研究(最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修编单位——SYSTRA公司的汇报,编制《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客流预测研究》的苏州大学的汇报。
评审专家认为,《报告》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态势和近年来的变化,对苏州市人口发展、岗位分布以及出行特征进行合理分析,推测发展趋势。
对原有的线网进行分析和梳理,对线网修编的必要性进行了合理的论述。
提出的修编原则和目标合理,工作思路和理念适宜,对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现状把握比较清楚。
同时,远期线网构架推荐方案与苏州市在规划区形成“一心两区两片”构成的“T形”城市发展整体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基本吻合。
提出的由1、2、3、4、5、6号线组成的中心城区骨架线网基本合理。
评审专家认为,《报告》基本完成研究内容要求,根据专家意见,经补充、完善后,可以作为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同时,专家建议,以《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研究(最终报告)》为基础,结合《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综合规划》,与《建设规划》相呼应,进行认真梳理、调整,结合近年来城市和各区发展态势,汇编《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建设规划》提供工作依据。
苏州高新区:“一核、两轴、三心、六片”最新规划图.2009-2030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2010-1-11为促进苏州高新区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保障高新区山水生态格局,指导苏州高新区范围内镇、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分局特委托江苏省城市设计研究院编制特编制《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区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 平方公里。
2、规划目标将苏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先进产业的聚集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导区、生态环保的示范区、现代化的新城区。
3、功能定位真山真水新苏州:以城乡一体化为先导,以山水人文为特色,以科技、人文、生态、高效为主题,集创新科技生产、高端现代服务、人文生态居住、旅游休闲度假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
4、规划结构总体空间结构:“一核、两轴、三心、六片”。
一核:以阳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将山体屏障转化为生态绿核,并成为各个独立组团间生态廊道的汇聚点。
两轴:太湖大道发展主轴:是新区“二次创业”的活力之轴,展现科技、人文、生态的融合。
京杭运河发展主轴:展现运河文化的精华,是城市滨河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公共功能与滨水风光的活力融合。
三心:以浒通片区中心、科技城片区中心、狮山路城市中心构筑三角状的极化空间,为各自所在的城镇建设组团提供公共配套服务。
六片:包括狮山片区、浒通片区、横塘片区、科技城片区、湖滨片区(苏州西部生态城)、阳山片区。
空间布局特征:“紧凑组团、山水环绕”规划采用紧凑组团布局模式推进城镇建设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与生态化建设,各组团根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发展前景相对独立地生长,通过山水生态空间围合形成“功能相对完整,产居相对平衡,空间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紧凑城镇发展空间。
各城市组团之间强调规模、功能和区位等方面的多样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作,特别是新老建设组团之间在功能、空间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
为落实公交优先,加快公共交通建设,高新区管委会于2010年启动编制了《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
该规划较好地指导了高新区有轨电车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有轨电车1号线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随着高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的部分线路已经不再适应高新区的发展需求,为协调有轨电车2号线、3号线及其他线路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原有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进行优化调整,尽快稳定有轨电车线网,并结合线网对有轨电车线位进行规划控制预留,以适应高新区发展变化,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有轨电车体系,指导高新区有轨电车规划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展《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规划于2014年10月完成最终成果。
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4年10月30日——2014年11月28日。
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与《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城乡一体化暨分区规划》范围一致,为苏州高新区行政陆域范围,总面积约223平方公里。
2、交通现状
根据高新区居民出行调查报告,高新区居民出行以通勤出行为主,在交通出行方式中以个性化交通出行为主,现状公交出行方式的承担比例不高,高峰小时交通需求较为集中,导致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居民对大容量快速公交方式普遍比较认可和期待。
3、现代有轨电车特点
现代有轨电车符合高新区“科技、人文、生态、高效”的发展主题,现代有轨电车不同于传统有轨电车,代表了现代交通发展趋势,能够弥补高新区在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运能之间的空档,成为高新区骨干公交网络的组成部分。
□科技:
●现代化:多种供电方式、智能化
●经济性:造价为地铁的1/6~1/4
□人文:
●舒适新颖、造型美观、100%低地板
●塑造城市形象、打造特色交通
□生态:
●噪音比机动车交通低5~10dB
●能耗:小汽车1/9、公交车1/4
□高效:
●客运能力大:0.6~1.5万人次/h
●速度快:营运车速25~30km/h
●周期短:2年左右,满足发展需求
4、线网修编原则
本次修编以原有规划线网为基础,在维持原有线网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对部分线路的功能定位、走向及相关节点衔接进行调整和优化研究,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变化,修编方案深入分析了2号线建设方案变化对总体线网的影响,并重点对3、4、5号线的定位、走向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提高了规划线网的可实施性,强化了片区之间的交通通道联系,能够更好地指导高新区有轨电车的长远发展。
5、功能定位与线网优化方案
现代有轨电车是高新区内部公交次骨干系统,是轨道交通的延伸、过渡和补充,适应并引导城市发展,展示高新区特色风貌的生态公交系统。
本次线网优化后线路仍为6条,线网规模89.7km。
其中骨干线为 T1、T2、T3线,骨干线网长45.7km。
高新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修编)
6、功能分析与线位走向
1、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T1):18.2公里(已建成)
功能定位:与轨道交通1号线换乘,作为轨道交通1号线在高新区往西的延伸,联系中心城区与湖滨片区,与T3线一起构筑高新区东西向主干线。
串联节点:生态城、生态城枢纽、科技城中心、科技大厦、大阳山森林公园、
白马涧生态园、何山公园、苏州乐园枢纽、狮山片区中心。
2、现代有轨电车2号线(T2)及T2延伸线:18.5公里+1.9公里
功能定位:联系浒通片区与湖滨片区(科技城、生态城)骨干公交系统,与规划T5线部分线路一起构筑高新区另一条东西向主干线。
串联节点:生态城枢纽、生态城、科技城、大阳山森林公园、通安、浒通片区中心、新区城际铁路站、大白荡城市生态公园。
3、现代有轨电车3号线(T3):9.0公里
功能定位:承担湖滨片区东西向联系功能,促进生态城的发展,与T1线一起构筑高新区东西向主干线。
串联节点:太湖广场、生态城板块、生态城枢纽。
4、现代有轨电车4号线(T4):9.6公里
功能定位:承担狮山片区和浒通片区之间次要客流走廊功能。
串联节点:浒通片区中心、白马涧生态园
5、现代有轨电车5号线(T5):20.2公里
功能定位:与T2部分路段及T2延伸线形成湖滨片区环路线路,加强湖滨片区交通联动作用。
串联节点:湿地公园枢纽、湿地公园、生态城、东渚老镇区、科技创新区、大阳山片区。
6、现代有轨电车6号线(T6):12.3公里
功能定位:为环太湖旅游观光线,将环太湖主要景点串联,并通过湿地公园枢纽起到客流集散作用。
串联节点:湿地公园枢纽、湿地公园、太湖景观带。
7、近期建设
2020年前:形成线网主骨架,线网规模45.7km,建成T1线(已开通运营)、T2线、T3线。
(1)T1线
已建成。
(2)T2线
1、总体方案
①线位走向
线路全长18.5公里,其中:
主线:起自生态城,经龙康路——普陀山路——科正路——阳山西路——通浒路——文昌路,至文昌路站,线路长17.2公里。
支线:起自主线的鸿福路站,经风桅路,至城际新区站,线路长1.3公里。
②敷设方式
以地面敷设方式为主,过浒关运河、京杭运河等河道处采用桥梁方式上跨。
科正路站~阳山西路站区间采用高架线方式上跨绕城高速;文昌路段(虎疁路站~大同路站区间)为避免与道路平交对交叉口的影响,采用高架线的敷设方式。
2、功能定位
联系浒通片区与湖滨片区(科技城、生态城)骨干公交系统,与规划T5线部分线路一起构筑高新区另一条东西向主干线。
3、建设目标
强调快速服务功能,行程车速达到22—28km/h。
T2线线位走向
(3)T3线
1、总体方案
①线位走向
线路起自T1线龙康路站,经太湖大道,终点为太湖广场站,线路长度为
9.0km。
②敷设方式
以地面敷设方式为主,局部因跨越河道或工程需要采用高架方式。
2、功能定位
承担湖滨片区东西向联系功能,促进生态城的发展,与T1线一起构筑高新区东西向主干线。
3、建设目标
有一定的快速服务功能,行程车速达到20—25km/h。
T3线线位走向
苏州市规划局高新区分局
201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