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一、线网规划(一)线网规划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线网规划应满足以下原则:(1)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并预留未来发展余地。
(2)线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与地貌,城区线路尽可能沿城市干道布设。
(3)线网规划要考虑线路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不仅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需求,同时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捷性,此外还应兼顾整个线网客运量负荷的均衡。
(二)线网规划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作用:(1)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2)线网规划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顺序以及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3)线网规划是决定线网结构、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基本依据。
(4)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5)线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
(三)线网规划内容线网规划涉及专业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主要内容包括前提与基础研究、线网规模和架构、分阶段实施规划等。
1.前提与基础研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2.线网规模和架构线网规模和架构是线网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评价。
3.分阶段实施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和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式和主要换乘节点方案,修建顺序规划,联络线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环境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国家标准规定,线网规划的方案主要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功能层次、线网空间布局等。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首选交通工具。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保障城市交通畅通的关键所在。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确保城市交通有序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规划,能够统筹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道路布局、人口分布等因素,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良好的规划能够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原则1. 网络连通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持网络的连通性。
通过合理的线路规划和设计,使得不同区域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互相连接。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集散特点,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核心区域覆盖广、密度大,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 服务效益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核心目标是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要充分研究乘客的出行行为和需求,精确把握线路的覆盖范围和站点布局。
此外,还应考虑车厢设计和换乘设施的设置,以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便利性。
3. 创新可持续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需要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充分考虑。
在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应尽量避免影响既有建筑和生态环境,减少土地占用和自然资源消耗。
此外,还要优化能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推广对环境友好的交通技术和设备。
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流量、道路网络、经济发展情况等。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模拟模型,可以准确了解城市的交通状况和需求特点,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 轨道线路规划和站点布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技术评估和方案比较,确定轨道线路的走向和大致长度。
同时,还要考虑到区域特点、地下空间利用、土地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站点和站点布局。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研究总结在咱们如今这个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轨道交通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它让城市的各个部分能够高效地流通运转。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设计。
先来说说规划这一块儿。
这可不是随便在地图上画几条线就完事儿的,得考虑老多因素了。
比如说,得瞅瞅城市的发展方向,哪儿是未来的新城区,哪儿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口流入。
我就记得有一次,我去一个正在规划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考察。
那时候,城市的东边正计划建设一个大型的产业园区,预计会吸引大量的就业人口。
但是最初的规划线路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差点就把这片重要的区域给忽略了。
好在后来经过多次的调研和论证,及时调整了线路走向,这才让未来的交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这片新兴的区域。
再讲讲站点的设置。
这也有不少讲究呢!站点不能太密集,不然列车跑不起来,效率低下;但也不能太稀疏,不然老百姓出行不方便。
有一回我在一个城市,发现有个站点设置得就不太合理。
那站点周边是一片老旧的居民区,居民大多是老年人,出行需求并不高。
而离它不远的一个商业中心,人流量巨大,却没有设置站点,人们要走好长一段路才能到最近的站点,大家都抱怨连连。
后来经过重新规划,在商业中心增设了站点,这才解决了问题。
线路的走向也是个关键。
要尽量避开那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不然施工难度大,成本高,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有条规划中的线路要穿过一片地下河区域,经过反复的勘察和论证,最终决定调整线路,绕开了这片区域,虽然线路变长了一点,但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还有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也不能马虎。
得和公交、出租车、共享单车啥的配合好,让大家换乘方便。
我就碰到过一个换乘不方便的情况,地铁出站后,要走好远才能找到公交站,而且指示标识也不清楚,让人晕头转向。
这可不行啊,得让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这样大家出行才能更舒心。
在设计方面,列车的选型也很重要。
第一章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8)磁悬浮系统(了解)1.2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1、掌握其优势;2、了解其地位;3、了解其作用。
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① 交通类型多样化; ② 交通布局网络化; ③ 资金来源多元化; ④ 经营市场化; ⑤ 管理法制化; ⑥ 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5、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大城市实现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过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嘿,咱们来聊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方案这事儿。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天早上为了上班或者上学,在拥挤的公交里被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心里盼着要是有条便捷的轨道交通线路该多好。
我就有过!有一回,我着急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结果公交堵在路上,那叫一个心急如焚啊!从那以后,我就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特别上心。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与设计,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这就好比是给城市这个大身体搭建一套高效的血管系统。
首先得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就像我们布置自己的房间一样,得清楚哪里放床,哪里放书桌。
比如说商业区,那肯定是人流量巨大的地方,轨道交通线路就得像触角一样伸过去,把人们快速地输送过来输送过去。
还有学校、医院、住宅区这些地方,都得照顾到。
线路的走向也很有讲究。
得尽量走直线,这样能节省时间和成本。
但有时候吧,又得绕个弯,避开一些重要的建筑或者地质复杂的区域。
这就好比我们走路,有时候为了避开一个大水坑,就得绕一下道。
站点的设置更是关键。
不能太密集,不然列车老是停,速度上不去;也不能太稀疏,不然大家走老远才能坐到车,不方便。
站点还得考虑周边的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
像那种大型的居民区,或者是就业集中的园区,都得多设几个站点。
另外,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也得设计得巧妙。
要让大家换乘的时候能够方便快捷,不用跑老远,还得标识清晰,不然在那迷宫一样的地铁站里迷路可就麻烦啦。
再来说说轨道的类型。
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等。
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地铁适合大运量、长距离的运输;轻轨则相对灵活一些;有轨电车呢,在一些特定区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还得考虑未来的发展。
城市是不断变化的,人口会增加,新的区域会崛起。
所以线路得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留一些扩展的空间。
比如说,我所在的城市,之前规划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当时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可没过几年,城市发展太快,周边新盖了好多小区和写字楼,原来的线路就显得不够用了。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着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线网布局、线路选择以及站点设置等方面。
合理的线路设计与规划能够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础信息分析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规划之前,需要对城市的基础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
包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特点、交通需求状况、交通拥堵情况等。
这些信息将对线路设计与规划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线网布局设计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设计上,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服务范围: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交通需求,确定线网的服务范围,以满足居民在不同地区的出行需求。
2.线网覆盖度:要确保线网覆盖城市主要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居住区等重要区域,避免出现线网不连贯或盲区的问题。
3.线路密度: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现有道路条件,确定线路的密度。
密度过低将不利于吸引乘客使用,而密度过高又可能导致线路之间的竞争、乘客流量过大等问题。
4.线网形式:根据城市的地理条件、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定线网的形式。
可以选择放射状、环线状、网状等不同的形式,以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三、线路选择与设计在确定线网的基本布局之后,需要对每条具体的线路进行选择与设计。
线路选择与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交通流量:通过交通调查、人口分布等手段,了解线路沿线的交通流量,以选择适合的线路。
2.土地利用:考虑线路沿线的土地利用情况,避免对重要的土地资源造成过大的影响。
3.道路条件:充分考虑线路沿线的道路条件,避免因为道路狭窄、交通拥堵等问题而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
4.站点设置:根据线路沿线的人口分布、交通接驳等因素,合理设置站点,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四、可持续发展考虑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与规划时,还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环保考虑:选择清洁能源作为动力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和土地资源,减少对新的土地的占用。
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与设计,对于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与效率,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化进程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密集和交通需求增加,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负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核心公共交通工具,能够承载大量乘客,减少城市中私人汽车的数量,降低交通拥堵,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推动下,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
二、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重要性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是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乘客出行的便利程度、运输效率以及网络覆盖范围等多个方面。
一个合理的线路规划可以将城市不同地区的人口和商业区域连接起来,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而一个不良的线路规划则可能导致线路拥堵,甚至与城市整体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三、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原则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考虑实际需求: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发展计划以及乘客出行需求,确定线路的起点和终点,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承载能力。
2. 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在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公交、出租车等)的衔接。
减少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时间与不便,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
3. 考虑环境因素: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尽量避免影响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
例如,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居民房屋的拆迁,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4. 围绕重点发展区域:在规划线路时,需要围绕城市的重点发展区域进行布局,将线路对城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四、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考虑因素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线路布局: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和自然景观等因素,选择一条最佳的线路走向,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确保线路的安全性。
2. 车站位置与设计:车站的位置需要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和交通流量来确定,以方便乘客进出。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设计与规划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大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轨道交通线路增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线网布局合理性、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设计与规划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人口流动特征和交通需求。
在规划阶段,需要基于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空间结构,确定轨道交通线网的总体布局。
这涉及到线网的密度、覆盖范围和各线路之间的联系等问题。
而在具体设计阶段,应考虑到线路的线形布置、站点设置和换乘便利性等方面因素,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线网的优化设计还需要考虑运营效率和空间利用效果。
合理的站点布局和线路设定能够减少换乘次数和减少拥挤现象,提高运营效率。
此外,轨道交通线网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相衔接,以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交通体系,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有效的线网规划还能够减少城市道路的拥堵状况,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另外,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设计还需要注重服务质量和乘客体验。
合理设置站点和换乘节点,便于乘客的出行需求,减少出行时间。
此外,对于乘客出行信息的获取和服务的改善也十分重要。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实时的线路运行信息、拥挤指数和乘车指南等,提高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同时,合理的站台设置和运营管理也能够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乘客的乘车体验。
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设计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理的线网布局与车辆配备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也能够减少车辆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提高社会效益。
因此,在轨道交通线网的优化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交通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采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与设计,是确保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行和公共交通服务优质化的关键。
一、线网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发展规划,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布局和走向。
合理的线网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减少拥堵,优化出行体验。
线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方向、交通枢纽布局等因素,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常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线路有不同的功能和运营模式,需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地铁线路多运行在市区,承担着大量的人员运输任务;轻轨线路适合运行于城市新城区和老城改造区,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市郊铁路则负责连接城市和郊区,方便居民通勤。
三、线网设计的原则和要点1.全面考虑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线网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布局,与城市的规划相结合,确保线路布局合理和有效。
2.服务覆盖广泛:线网设计应考虑服务范围覆盖面广,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方便不同区域居民的出行。
3.更好地连接交通枢纽:线网规划应连接各大交通枢纽,方便市民的换乘和接驳,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4.考虑交通需求和现状:线网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交通状况,合理布局线路,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5.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运行:线网规划和设计要与道路、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进行协调,实现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线网规划与设计的挑战和解决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地成本高昂、城市现状复杂、居民利益冲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既有的道路和地下空间,避免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和重新开发。
1.什么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在固定导轨上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相关设施的总和。
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特征1)以解决通勤等短距离交通为主(2)站间距短(3)速度较低(4)列车编组较小(5)列车发车(追踪)间隔小(6)采用直流或内燃牵引(7)无须预定(无固定)座席(8)非全天营业为什么要就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是一项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学科理论的系统工程。
轨道交通项目工期长、投资大,在城市规划中,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城市的基本布局和功能定位,对城市发展有极强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布局整合,对整个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结构以及城市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巨大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和作用轨道交通的作用1)缓解中心区尤其是商业区(CBD)地区交通的供需矛盾,强化土地资源可能提供的交通供给。
2)加强主出行方向上(主要交通走廊)系统的速度和容量,以便于主城区外围与中心区的联系。
3)串联城市大型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商业服务中心、行政中心、规划大型居住区、规划工业区、娱乐中心等),实现客流的合理疏解。
4)加强对外交通与市区的联系,方便卫星城镇与市区的联系,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
5)以高品质的供给引导交通方式选择的良性转移6)节约能源,避免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7)启动内需,聚集商贸及房地产开发,支持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唯有轨道交通才具有既可引导适度扩散、又能防止过度扩散的功能。
(1) (中心城区)通勤交通的主要方式(2) 引导城市发展(适度扩散)的主要手段(3) 城市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应该越大,否则就会堵塞3.轨道交通的“项目建设周期”一个项目从提出项目设想、开发、建设、施工到开始生产活动这个过程,一般称为项目建设周期,这个周期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投资前阶段、投资阶段和生产阶段为什么要进行轨道交通的审批,审批的程序有哪些?a对有限资源利用的管理,防止历史性的、不可逆的错误发生b在极度有限的城市中做好相关空间的预留主要的审批程序有:轨道线网的审批,项目建议书(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可行性报告的审批,初步设计的审批。
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内容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运输效率和环保特性,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广泛采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为复杂的需求。
对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中,需要考虑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线路走向、站点设置、车辆运行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以满足未来城市交通需求的保证施工和运营的安全高效。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人文、经济等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对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1.2 研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流程,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内容和设计工作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方法,为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通过研究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流程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备受重视,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只有在前期工作扎实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良好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中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按相对于地面位置划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按构筑物的形态(运营方式)划分: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区域快速铁路;按运输范围及车辆类型范围划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客运自动轨行车、自动导向交通、微型地铁、胶轮地铁、索道、磁悬浮铁路等。
特点:①运营速度快,运载能力大;②能源消耗低,对环境影响小;③安全与公平兼顾;④促进城市产业及经济加速发展;⑤可采用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占地面积小;⑥良好的环控体系和候车环境,乘车舒适性佳。
2.轨道交通系统构成:铁路线路,安全检测,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动车组,运输控制,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
3.客运量:指一条或多条线路上各个区段上在单位时间内单程或往返运送的实际或预测客流量。
4.客流:客流又称客流量,是指在某一区段上,在单位时间内单方向或往返的实际旅客量或预测旅客量。
5.居民流动量:一年内每个居民平均乘行次数,表示居民流动频繁程度,用一年内城市的客运量除以居民总数所得。
6.运程:为每个旅客一次乘行的平均距离,取决于城市大小、形状、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网总长度、结构形态、运输组织方式等因素。
7.客流密度:指每年经由每km双线线路的旅客总数,用“人/(km·a)”表示。
8.①车辆容量v—车辆容纳乘客的数目;②列车编组数n— 1列车包含的车辆(动车、拖车)数量;③列车容量V — 1列车能够运送的乘客数量,即V=v×n(人);④列车行车间隔I—为两列车发车的时间间隔,单位秒(s);⑤通过能力(通行能力)—以1h单方向通过的列车数来衡量,与列车行车间隔成反比,即N=3600/I(对/h)。
⑥输送能力C —为1h单方向所能运送的旅客数,也称运输能力或运能,由1列车的容量与线路通过能力的乘积来确定,C=V×N=v×n×N(人/h)。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研讨会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新型城镇化、交通一体化的引导和支撑作用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 Design Seminar
今年3月,备受瞩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8-2028年)》正式落地,规划明确提出,要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
如何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如何使得轨道线网规划对交通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好地作用,使得规划更加严密、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将成为本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
‘National Model Town Planning (2014-2020)’ has formally issued in March. The planning put forward clearly that relative department should build 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trengthen transport links between the city group, and accelerating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traffic system. The seminar’s topic is how to make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a supporting role of urbanization and traffic integration.
1.在工程项目审批下放的背景下,如何从源头上保障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如何从规划层面保证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发展;
2.如何线网规划层面,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