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2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11.17•【字号】汉中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六届]第38号•【施行日期】2022.11.17•【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2年)(2011年5月2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1年7月22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16年12月22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3月30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49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8年10月30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2018年11月30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2年8月31日西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22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保护区及设施保护第四章运营第五章综合开发第六章安全应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西安综合交通规划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交通发达,是连接东西部与南北部的重要节点城市。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和交通压力,西安市政府制定了综合交通规划,以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满足西安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本文将为您介绍西安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概况西安市政府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于2016年制定了《西安市交通综合规划》。
规划覆盖了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出租车、港口、机场、物流等综合交通领域。
规划总规模为:到2020年,西安市交通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其中轨道交通近500公里,城市快速通道将达到550公里。
到2030年,交通里程将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
道路建设城市道路建设是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
规划中将建设两个市环线,分别为外环线和内环线,总里程分别为122.7公里和94.9公里。
同时,城市快速路将扩建,包括线网东晋快速路、线网西安快速路和线网大唐西市快速路三条快速路,总里程分别为42.5公里、71.9公里和14.9公里。
轨道交通为了缓解城市拥堵,规划中提出了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目标,建设轨道交通将是西安未来交通的重要方向。
按照规划,到2020年西安将建成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共6条地铁线路,线路长度将达到459.4公里,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支线和轨道交通联络线三种形式。
同时 West Line 1、West Line 2、East Line 1、East Line 2 四条轨道交通支线和南北快速通道联络线也将在规定时间内建成。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支柱。
规划中提出,西安将大力发展电动公交和智能公交,同时增加公共自行车和步行道的规划建设。
在公共交通方面,规划中提出“公交优先”原则,通过引入换乘枢纽、优化线路和拓展区域等措施,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
出租车规划中将出租车作为重要的公共交通服务方式之一。
6和五号线一样,地铁六号线也分一、二期建设。
六号线一期自南客站至劳动南路站,线路全长19.9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车辆段1处,总投资118.37亿元。
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六号线二期工程沿东、西大街避绕钟楼方案,这标志着西安未来将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条地铁换乘线路,届时将大大缓解钟楼附近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二期自劳动南路站至一号线起点纺织城站,全长19.7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6座,计划明年8月份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底与一期工程同步开通试运营。
地铁六号线站名(暂定名)一览六号线一期:南客站、侧坡、纬二十八路、纬十八路、西部大道、锦业二路、锦业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丈八一路、省游泳馆、木塔寺、科技路、劳动南路六号线二期:丰庆路、西关正街、贡院门、广济街、钟楼、大差市、东关正街、兴庆路、咸宁路、万寿南路、东胜北路、田家湾、纺南路、纺五路、纺三路、纺织城89地铁九号线(临潼线)起点设在地铁一号线终点站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秦汉大道。
临潼线全长约25.92公里,线路以地下为主,地面为辅。
目前九号线临潼大学城试验段已经开工,将于2016年3月份启动全线前期工作,计划2016年10月份全线开工,争取2020年底与地铁六号线同步通车试运营。
13地铁十三号线(机场线)全称叫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它是陕西省首条城际铁路,线路全长27.3km,设有9座车站,其中3个站在地下,3个站在高架桥上,另外三个站在地面,连接机场与北客站。
地铁十三号线已于2014年开工,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届时从北客站到机场仅需约27分钟。
14地铁十四号线通往户县方向。
主线以航天基地为起点,向西经长安韦曲、高新新区及长安通讯产业园,至户县副中心;支线从西留村起至草堂科技产业基地。
十四号线也将在“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未来据“悦西安”论坛网友近日爆料的规划图所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由15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其主体网络形态呈棋盘+环+放射型结构。
附件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约986公里,远期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号线三期、2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总长150公里。
项目建成后,形成12条线路运营、总长423公里的轨道网。
1号线三期工程自秦都站至森林公园站,线路长10.5公里,设车站7座,投资70.0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2号线二期工程北段自草滩北站至北客站、南段自韦曲南站至常宁站,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4座,投资42.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8号工程为环线工程,线路长50公里,设车站35座,投资382.8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7年。
10号线一期工程自杨家庄站至水景公园站,线路长34.6公里,设车站15座,投资176.60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14号线工程自北客站至贺韶村站,线路长13.8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3.1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5号线一期工程自细柳站至韩家湾站,线路长19公里,设车站11座,投资124.3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一期工程自沣东小镇站至能源三路站,线路长15.1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8.5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1号线工程三期、2号线二期等延伸线路均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B型车;10号线一期、14号线、16号线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B型车;8号线、15号线一期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A型车。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968.5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387.4亿元,由西安市和咸阳市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并辅以多元化融资模式。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西安市和咸阳市政府分别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地铁二号线西安地铁二号线(西安)引言地铁二号线是西安市的一条重要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该线路全长26.5公里,设有21个车站,连接了城市的南北两个重要区域,为西安市民的日常交通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对地铁二号线的建设背景、线路规划、站点设置、运营情况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设背景随着西安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西安市决定启动地铁二号线的建设。
地铁二号线作为西安市第二条轨道交通线路,将极大地改善市内南北方向的交通状况,方便市民出行。
二、线路规划地铁二号线的规划始于2010年,经过几年的勘测和筹备,于2015年正式开工。
该线起于西安市南端的机场新城,沿着市区南北方向穿过主要交通干道,最终抵达西安市北郊的九曲沟。
线路全长26.5公里,共设有21个车站,包括13个地下站和8个高架站。
三、站点设置地铁二号线的站点位置经过精心规划,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其中,一些重要的站点包括:1. 机场新城站位于地铁二号线的起点,是机场新城规划中的重要交通枢纽。
该站不仅方便乘客从机场到市区的交通,还能连接机场周边的商业中心和居民区。
2. 西安火车站站作为西安市的交通枢纽之一,该站是地铁二号线与其他线路的换乘站点。
乘客可以从这里方便地转乘到其他地铁线路或火车。
3. 大雁塔站位于西安市的中心区域,这个站点拥有大量的旅游资源。
旅客可以从这里方便地前往大雁塔、历史博物馆等著名景点。
4. 九曲沟站这个站点位于西安市的北郊,周围是郊区的居民区和农田。
乘客可以从这里出城,欣赏郊区的风景,或是前往九曲沟风景名胜区游览。
四、运营情况地铁二号线于2020年正式开通,目前已经投入运营。
该线路每天的运营时间为早上6点到晚上10点,运营密度为每5分钟一班,高峰时段可以适当加密。
地铁二号线的运营状况良好,深受市民的欢迎。
五、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铁二号线的开通对西安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西安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思路分析1 研究背景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大运量、中长距离、准时的轨道交通缓解日益增长的出行问题,进而形成客流走廊并对城市空间进行支撑、引导[1]。
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改变了沿线土地特性和城市空间结构,将社会经济活动吸引到交通走廊上,延展了城市空间,使城市空间布局发生变化。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逐渐形成以车站、换乘枢纽为核心,以线路、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轨道线网、路网为覆盖范围的新城市空间形态[2-3]。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人口分布、产业布局日新月异,这也导致很多城市总体规划数年修编一次,且很多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边界在规划年限之前就已突破规划指标。
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需要经过居民出行调查、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联调试运营、正式运营,整体周期均在5~10年,若考虑线网规划修编、建设规划修编等修改反复过程,其耗时更长。
线网规划通常有远期、远景两个规划年限,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轨道交通规划年限超出城市总体规划年限的情况。
在该过程中,城市空间、人口分布、用地性质均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线网规划又需要在这种不确定中与城市发展保持协调统一。
为应对上述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在线网规划阶段审时度势,做到线网与城市发展方向的协调。
通过研究不同年份城市、线网的发展特征并把握其发展规律,并超前规划、审慎修建,使线网与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产业布局更加匹配,在线网能满足城市空间拓展与交通需求的同时,又能做到规模经济、布局合理[4]。
以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介绍既有线网规划的发展历史与规律,提出未来轨道交通优化思路与方案。
2 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1 历次线网规划与评述进入21世纪以来,西安市经济快速发展,先后进行了多次线网规划。
在该过程中,城市规模、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总量、人口分布特征、出行结构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线网规划也随着城市发展变化逐渐调整优化,以下分别做简要介绍。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规划方案一、规划范围以《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基本依据,充分考虑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需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功能和技术特点,规划范围划分为:重点区域、主要区域和规划涉及区域:重点区域西安主城区规划范围主要区域西安市域规划范围研究涉及区域西咸新区和咸阳城区二、规划年限近期:近期年限为2020年,与《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年限一致;远景:远景年限不限,充分估计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构想的要求。
三、规划原则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原则;交通一体化原则;与主客流方向一致性原则;线网均匀性原则;文物保护及生态保护原则;可实施性原则;内密外疏原则;轻重结合原则。
四、规划目标紧密围绕城市结构布局形态和城市总体布局特征,充分估计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构想的要求,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方便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需求,未来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标为:1、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促进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拓展,并积极引导产业布局的发展。
2、通过构建多层次、便捷高效的轨道交通服务网络,增强主城区经济社会凝聚力,同时保障主城区与外围功能区域及各功能组团、新区之间的便捷通达联系。
3、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对外交通重大枢纽节点的接驳,体现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内通外联”的骨干作用。
4、在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中,以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主城区客运体系的主体,并在外围区域形成客运体系的骨干。
总体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在大西安范围内的客运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快捷准时、安全舒适的交通出行环境。
5、注重维护生态网络和保护历史遗存遗迹,支撑并服务于文化廊道的形成和旅游交通环境条件的改善,促进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的实现。
五、线网功能定位分为三个层面:1、总体功能定位:是连结城市主城区内部以及主城区与外围区域组团之间的一种快捷交通联系通道,具有运能大,准时、环保节约、安全舒适等优点,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处于主导和骨干地位;是西安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居民出行达到一定水准的必然产物;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起着“内通外联”的交通骨干纽带作用。
1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西安市2005年3月编制完成《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线网规划确定了6条主线和1条支线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km。
其中1、2、3号线为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4、5、6号线为辅助线。
该线网规划于2005年4月1日通过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复(市政发﹝2005﹞35号),且已纳入《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8.5获国务院批复)。
该线网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
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05年3月编制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5年》,确定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为1、2号线,建设规模50.3km。
该建设规划于2006年9月12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发改投资﹝2006﹞1904号)。
该建设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
2009年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基础上,《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年)》编制完成。
增加建设2条新线路,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港务区),建设规模36.3km;一号线二期工程(森林公园~后卫寨)建设规模6.3km。
2010年1月,建设规划调整通过国务院批准。
为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
2011年5月西安市又编制了新一轮的建设规划,即《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
1.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由3条线组成,规划线路总长116.2km,共设车站84座,换乘站15座,车辆段3座,停车场4座、主变电站6座。
(1)建设规划各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该规划的3条线路的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见表1。
表1 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及长度本次规划共设置3个车辆段,4个停车场。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西安地铁线路图与详细站点(图文)时间:2009-11-09 14:46:35 来源:作者: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线路西起西安市西大门后围寨,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阿房宫、汉城北路、城西客运站至丝绸之路群雕后,沿大庆路经沣惠路、桃园路、劳动路至玉祥门。
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经北大街、解放路至朝阳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西京医院、金花北路、万寿路,西行跨浐河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车站。
线路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7座。
远期规划一号线西延伸段:从一号线后围寨车站沿西兰公路一路西行,跨渭河后沿咸阳市人民路至咸阳市人民广场,长度约12.5千米;一号线东延伸段:从一号线纺织城车站东北向跨灞河,经洪庆、斜口镇至临潼,长度约17.4千米。
功能定位: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
线路起点后围寨为西安市对外交通的西大门,后围寨连接西宝高速、西兰公路、西户公路、快速干道、西宝高速疏导线等,是西安市西向对外交通枢纽;终点纺织城东向连接西潼高速、西潼公路、西蓝高速、西韩公路等,是西安市东向对外交通枢纽。
线路连接西郊汉城路、玉祥门,城市中心北大街、解放路,东郊金花路、长乐路以及城区内城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
远期规划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度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
因此,从一号线在城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线路北起规划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向南经城运村,沿未央路经张家堡、方新村、龙首村、自强路至北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北大街经莲湖路,绕钟楼沿南大街至南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安路经南稍门、友谊路、省体育场、小寨、八里村至长延堡,绕电视塔继续南行,经长安区长安北街、长安南街至终点西寨村,设终点站韦曲站。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1.一号线(后卫寨—纺织城):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
线路起迄点后卫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
该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通过市区最繁华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线路连接主城东西轴向上城西客运站、西安城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
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森林公园,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渡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
该线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二号线(北客站—韦曲南):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
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三号线(国际港务区—鱼化寨):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
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灞新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
三号线与一、二号线共同构成规划线网中的骨干线。
4.四号线(草滩农场—韦曲航天产业基地):线路连接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张家堡广场、曲江旅游度假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途经既有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
四号线对于城市南北向客流转换起到了辅助和补充作用,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5.五号线(纺织城火车站——和平村):五号线一期工程,西起和平村,东至纺织城火车站。
线路先后通过了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雁塔区以及灞桥区等5个行政区,连通西咸新区、曲江新区及浐灞区等3个开发区。
7 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匡算7.1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含义网络规模是从交通系统供给的角度来说的,从一个侧面体现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
它主要以线网密度和系统能力输出来反映,其中系统能力输出又与系统的运营管理密切相关。
从系统能力和线网密度来看有四种性质的规模度量,如图7-1所示。
规模的合理性关系到建设投资、客流强度,也关系到立项的服务水平的设定、建设用地的长远控制。
合理的规模是一个带有目标性质的量,它应是权衡运营公司、市政管理及出行者各方利益的量值。
7.2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L∑==nii ilL(7-1)式中,L —线网长度规模;l i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第i 条线路的长度,km 。
由线网长度规模可以估算投资量、总运输能力、总设备需求量、总经营成本、总体效益等,并可以据此决定相应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σQLSL==σσ或(7-2)路网密度系统能力大大图7-1 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构成式中,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密度,km /km 2或km /万人;S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区面积,km 2; Q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区总人口,万人。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是单位人口或单位面积上分布的线路长度规模,它是衡量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对城市轨道车站合理吸引范围的接运交通组织有影响。
实际上由于城市区域开发强度的不同,对交通的需求也是不平衡的,往往是由市中心区向外围区呈现需求强度的逐步递减,因此线网密度也应相应递减。
(3)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日客运周转量P∑==ni ii l P P 1(7-3)式中,P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日客运周转量,人次·km/日;P i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第i 段线路的日客运量,人次/日; l i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第i 段线路的长度,km 。
附件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一、线网规划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总长约986公里,远期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6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1号线三期、2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总长150公里。
项目建成后,形成12条线路运营、总长423公里的轨道网。
1号线三期工程自秦都站至森林公园站,线路长10.5公里,设车站7座,投资70.0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2号线二期工程北段自草滩北站至北客站、南段自韦曲南站至常宁站,线路长7公里,设车站4座,投资42.89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8号工程为环线工程,线路长50公里,设车站35座,投资382.8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7年。
10号线一期工程自杨家庄站至水景公园站,线路长34.6公里,设车站15座,投资176.60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14号线工程自北客站至贺韶村站,线路长13.8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3.1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
15号线一期工程自细柳站至韩家湾站,线路长19公里,设车站11座,投资124.36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16号线一期工程自沣东小镇站至能源三路站,线路长15.1公里,设车站8座,投资88.5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1号线工程三期、2号线二期等延伸线路均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B型车;10号线一期、14号线、16号线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B型车;8号线、15号线一期等新建线路研究采用A型车。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968.5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387.4亿元,由西安市和咸阳市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并辅以多元化融资模式。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西安市和咸阳市政府分别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西安地铁线路图与详细站点(图文)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线路西起西安市西大门后围寨,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阿房宫、汉城北路、城西客运站至丝绸之路群雕后,沿大庆路经沣惠路、桃园路、劳动路至玉祥门。
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经北大街、解放路至朝阳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西京医院、金花北路、万寿路,西行跨浐河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车站。
线路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7座。
远期规划一号线西延伸段:从一号线后围寨车站沿西兰公路一路西行,跨渭河后沿咸阳市人民路至咸阳市人民广场,长度约12.5千米;一号线东延伸段:从一号线纺织城车站东北向跨灞河,经洪庆、斜口镇至临潼,长度约17.4千米。
功能定位: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
线路起点后围寨为西安市对外交通的西大门,后围寨连接西宝高速、西兰公路、西户公路、快速干道、西宝高速疏导线等,是西安市西向对外交通枢纽;终点纺织城东向连接西潼高速、西潼公路、西蓝高速、西韩公路等,是西安市东向对外交通枢纽。
线路连接西郊汉城路、玉祥门,城市中心北大街、解放路,东郊金花路、长乐路以及城区内城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
远期规划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度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
因此,从一号线在城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线路北起规划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向南经城运村,沿未央路经张家堡、方新村、龙首村、自强路至北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北大街经莲湖路,绕钟楼沿南大街至南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安路经南稍门、友谊路、省体育场、小寨、八里村至长延堡,绕电视塔继续南行,经长安区长安北街、长安南街至终点西寨村,设终点站韦曲站。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西安市总共建设6条地铁线路,总长251.8公里.共设16座换乘站,150座车站(不含一号线东、西延伸段),10座车辆段,4座停车场,2处控制中心。
轨道交通线网形成“棋盘+放射式”网状结构布局,线网中一、二、三号线为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四、五、六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的辅助线,主要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对线网进行加密完善。
1.一号线(后卫寨-纺织城):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
线路起迄点后卫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
该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通过市区最繁华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线路连接主城东西轴向上城西客运站、西安城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
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森林公园,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渡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
该线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三号线(新筑—侧坡村):
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
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灞新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三号线与一、二号线共同构成规划线网中的骨干线。
4.四号线(草滩农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张家堡广场、曲江旅游度假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途经既有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
四号线对于城市南北向客流转换起到了辅助和补充作用,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5.五号线(纺织城火车站——六村堡(纪阳)):
线路东端的纺织城火车站为既有西康铁路客运站,是西安铁路枢纽的辅助客站.西端主线连接六村堡工业园区、支线连接纪阳组团,途经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国际展览中心及三桥交通枢纽等大的客流集散点,将辅助一号线分流城区内东西向客流,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6.六号线(纺织城—长安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东郊纺织城、明城墙内东西大街及钟楼、南郊大学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工商业聚集区和人口密集区。
可辅助一号线对主城区客流起到较大的分流作用,缓解主城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可带动东郊纺织城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南郊大学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