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67.00 KB
- 文档页数:4
预防登革热教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登革热的教案,包括环境管理、个人防护、社区动员、病例监测和卫生教育等五个方面。
一、环境管理:1.1 泯灭蚊子繁殖地:清除积水容器、清洗花盆、清理堆积物等,以减少蚊子繁殖的场所。
1.2 定期检查和维护水源:修复漏水管道、清理雨水采集设施,确保没有积水。
1.3 使用杀虫剂:在室内和室外使用合适的杀虫剂,特殊是在蚊子多的季节和地区。
二、个人防护:2.1 穿着适当的衣物:选择长袖长裤、浅色衣物和紧身衣物,以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2.2 使用驱蚊剂:涂抹含有驱蚊成份的防蚊露,特殊是在户外活动时。
2.3 室内保护: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和电子驱蚊器等,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无蚊。
三、社区动员:3.1 教育宣传:开展登革热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3.2 社区清洁行动:组织社区居民清理垃圾、修剪植物等,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3.3 社区巡查:建立社区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蚊子繁殖地,确保社区环境整洁。
四、病例监测:4.1 病例报告:建立登革热病例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时上报疑似和确诊病例。
4.2 病例调查: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调查,追踪病例来源和传播途径。
4.3 病例隔离: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五、卫生教育:5.1 学校教育:在学校开展登革热预防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驱蚊剂和个人防护措施。
5.2 家庭教育:向家长传授登革热预防知识,鼓励家庭清理蚊子繁殖地和保持室内卫生。
5.3 大众宣传: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向公众传播登革热预防知识,提高全民的防护意识。
结论:通过环境管理、个人防护、社区动员、病例监测和卫生教育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
幼儿园预防登革热优质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的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预防”,详细内容为第二节“认识登革热及其预防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提高防范意识。
3. 培养幼儿关爱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预防登革热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登革热知识挂图、PPT、实物模型。
学具:彩色笔、画纸、洗手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登革热知识挂图,引发幼儿对疾病的关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它有什么危害?”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 讲解登革热知识(10分钟)(1)介绍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
(2)讲解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如:勤洗手、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用品等。
3. 实践操作(15分钟)(2)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登革热,分享各自的想法。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PPT,讲解例题:“如何预防登革热?”(2)让幼儿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预防登革热2. 主要内容:(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
(2)预防登革热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预防登革热?2. 答案:(1)勤洗手。
(2)穿长袖长裤。
(3)使用驱蚊用品。
(4)保持环境卫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和学校的实践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卫生防疫站,了解更多的疾病预防知识。
2. 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将所学知识传播给家人,共同预防登革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预防登革热教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预防登革热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份预防登革热的教案。
一、了解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1 了解登革病毒的特点和病原体登革病毒是一种病原体,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包括蚊子种类、病毒特点等。
1.2 掌握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了解蚊子叮咬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等。
1.3 了解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和地区登革热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容易发生登革热疫情。
二、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和措施2.1 消灭蚊子的繁殖地清除家中积水、清理废弃物等,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2.2 使用防蚊措施在室内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喷洒驱蚊剂等,有效阻止蚊子叮咬。
2.3 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长裤、使用驱蚊液、避免黄昏和清晨等蚊子活动频繁的时段外出。
三、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教育3.1 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利用传单、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公众传达登革热的知识和预防方法。
3.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公众参与登革热预防知识的宣讲、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大众的防护意识。
3.3 建立登革热监测和报告体系建立健全的登革热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4.1 加强医护人员的登革热防控培训医护人员要接受登革热的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应对登革热病例的能力。
4.2 建立登革热诊断和治疗指南医疗机构要建立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提高登革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3 加强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除蚊子滋生的条件,减少传播风险。
五、社区的防控合作和协调5.1 建立社区登革热防控工作组织社区要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组织,制定登革热防控工作计划和措施。
5.2 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配合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配合社区开展登革热防控活动。
5.3 加强社区与医疗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社区要与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登革热的防控工作,形成合力。
大班预防登革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登革热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预防登革热的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认识登革热的危害和传播方式。
(2)帮助幼儿掌握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
2、难点(1)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记住较为复杂的预防措施。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实预防登革热的行动。
三、教学准备1、有关登革热的图片、视频资料。
2、道具:蚊子模型、清洁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通过展示一些被蚊子叮咬后皮肤红肿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你们被蚊子咬过吗?被蚊子咬了有什么感觉?”2、认识登革热(1)播放一段关于登革热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登革热。
(2)展示登革热患者的图片,讲解登革热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让幼儿对登革热有更直观的认识。
3、登革热的传播途径(1)拿出蚊子模型,向幼儿介绍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
(2)讲解蚊子在叮咬了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或动物后,再叮咬其他人,就会传播病毒。
(3)强调登革热不会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播。
4、预防登革热的方法(1)清理积水①展示一些有积水的环境图片,如花盆、水桶、废旧轮胎等。
②告诉幼儿积水是蚊子滋生的地方,要及时清理家里和周围环境的积水。
(2)做好防护①给幼儿示范如何正确使用驱蚊液、蚊香等防蚊用品。
②提醒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要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尽量避免被蚊子叮咬。
(3)增强免疫力①鼓励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
②带领幼儿一起做简单的运动,如早操、小游戏等,增强体质。
5、游戏环节(1)“找积水”游戏在教室布置一些场景,让幼儿找出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并说出应该如何处理。
(2)“防蚊小卫士”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防蚊小卫士,向其他小朋友宣传预防登革热的知识和方法。
6、总结(1)与幼儿一起回顾预防登革热的重点知识,如清理积水、做好防护、增强免疫力等。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内容: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从观看视频繁导入。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了解什么事登革热。
1、认识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2、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所以当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的现象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3、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来自谁?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低等灵长类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4、登革热是如何进行传播的?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雌蚊吸入传染源的'血液,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6℃),温度条件下,经8~10天的外潜伏期即可将病毒传给易感者。
若雌蚊在叮咬传染源时受到干扰更换宿主,也可立即传播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在蚊体内至少可以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力。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制定一份预防登革热的活动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预防登革热的活动教案。
一、宣传教育1.1 开展登革热知识宣传活动,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1.2 制作宣传海报、折页等宣传资料,通过社区、学校、医院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1.3 鼓励居民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废弃物、清除积水,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二、环境治理2.1 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环境治理,定期清除垃圾、修复漏水等,减少蚊虫滋生地。
2.2 定期喷洒杀虫剂,消灭蚊虫,减少登革病毒传播。
2.3 鼓励居民使用蚊帐、电蚊拍等防蚊用具,减少叮咬机会。
三、个人防护3.1 鼓励居民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避免被蚊虫叮咬。
3.2 使用驱蚊液、驱蚊贴等防蚊用品,有效驱赶蚊虫。
3.3 避免外出活动在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如清晨和黄昏时段。
四、早期发现和就诊4.1 学习登革热的早期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及时就医。
4.2 做好家庭自测,监测体温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异常。
4.3 遇到疑似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五、社区合作5.1 建立登革热防控工作小组,协调社区资源,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5.2 开展定期检查活动,监测蚊虫密度和疫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5.3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及时汇报疫情信息,协助患者就医。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
希望社区、学校、医院等单位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共同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幼儿园预防登革热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常见疾病的预防”,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认识登革热及其预防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预防登革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运用预防登革热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登革热相关知识挂图、PPT、视频资料。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登革热相关知识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2)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挂图内容,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PPT,讲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
(2)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预防登革热。
六、板书设计1.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2.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3.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绘制一幅关于登革热预防的宣传画。
(1)登革热的传播途径(2)登革热的主要症状(3)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了解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登革热的防控工作。
(2)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登革热预防宣传画制作,提高家长对幼儿健康的关注。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一、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为了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组织了一项预防登革热的活动,旨在向参预者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登革热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2. 掌握预防登革热的基本措施;3. 提高参预者的个人卫生意识和环境卫生意识;4. 培养参预者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活动内容1. 登革热知识讲座a. 登革热的定义和病因;b.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c. 登革热的症状和并发症;d.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2. 环境清理实践a. 指导参预者了解蚊子的繁殖环境;b. 教授参预者正确使用杀虫剂和清洁剂;c. 组织参预者进行环境清理活动,清除蚊子的滋生地。
3. 个人防护措施培训a. 指导参预者正确佩戴防蚊衣物和使用防蚊喷雾;b. 教授参预者如何选用合适的防蚊产品;c. 演示正确使用防蚊产品的方法。
4. 应急处理演练a. 指导参预者如何识别登革热症状;b. 教授参预者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就医和报告;c. 组织参预者进行摹拟疫情应对演练。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估计活动时间为3小时,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参预者的情况灵便调整。
2. 活动地点:选择室内场地,确保参预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3. 活动人员:活动组织者、讲师、志愿者等。
五、活动评估1. 参预者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参预者对活动的满意度,了解活动效果和改进的空间。
2. 疫情监测:在活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对参预者所在地区的登革热疫情进行监测,评估活动对疫情的影响。
六、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册,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和活动详情;2. 利用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3. 联系当地社区、学校、单位等组织,邀请他们参预活动。
七、活动后续1. 活动总结报告:整理活动过程中的数据和反馈,撰写活动总结报告,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参考;2. 继续宣传:利用各种渠道持续宣传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3. 加强监测: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病情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预防登革热的活动教案,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防病意识和预防能力。
一、了解登革热的基本知识1.1 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感染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体后,病毒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目前已知主要传播登革病毒的蚊子是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代表的两种蚊子。
1.2 登革热的症状和并发症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在严重病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1.3 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和地区登革热多发生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季节,尤其是夏季和秋季。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登革热的高发地区,如东南亚、南美洲等地。
二、预防登革热的个人措施2.1 室内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积水,避免蚊子滋生。
可以使用蚊香、蚊帐等工具来防止蚊子叮咬。
2.2 穿着适当的衣物穿长袖、长裤等遮盖身体的衣物,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同时,可以使用防蚊涂剂或防蚊喷雾来增加防蚊效果。
2.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洗澡,减少蚊子叮咬的机会。
避免到登革热高发地区旅行,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社区预防登革热的措施3.1 建立登革热监测系统建立登革热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预警,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清除积水,消灭蚊子滋生地,减少蚊子的繁殖。
3.3 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登革热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和预防能力。
向居民普及登革热的基本知识,教授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并提供相关的防蚊用品。
四、医疗机构的防控措施4.1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引言概述: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近年来,登革热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登革热的活动教案。
一、了解登革热1.1 登革热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感染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病毒给蚊子,感染蚊子再叮咬其他人传播病毒。
1.2 登革热的症状和并发症: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
严重的登革热可能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1.3 登革热的高发地区和季节: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播,夏季和雨季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
二、清除繁殖源2.1 清理废弃物和积水:废弃物和积水是蚊子繁殖的场所,要及时清理周围的废弃物和排水口,避免积水的滋生。
2.2 定期清洁水容器:水容器如花瓶、水桶等容易成为蚊子的滋生地,要定期清洁并保持干燥。
2.3 使用蚊帐和窗纱:在高发地区,使用蚊帐和窗纱可以有效阻止蚊子进入室内,减少叮咬机会。
三、个人防护措施3.1 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可以减少蚊子的叮咬机会,尤其是在活动频繁的户外环境中。
3.2 使用防蚊剂:使用含有DEET成分的防蚊剂可以有效驱避蚊子,特别是在蚊虫密集的地区和活动时段。
3.3 注意室内蚊虫控制:使用电蚊拍、蚊香等室内蚊虫控制措施,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减少蚊虫滋生。
四、社区预防措施4.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和方法,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
4.2 增设蚊虫防控设施:在社区中增设蚊虫防控设施,如蚊帐、蚊香等,为居民提供更好的防护环境。
4.3 开展清洁行动: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定期的清洁行动,清理废弃物和积水,减少蚊子的滋生源。
五、旅游注意事项5.1 查询目的地的登革热情况:在旅行前,了解目的地是否有登革热疫情,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吉阳中心小学三(4)班:潘绍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登革热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2)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3)配合、协助政府、防疫部门做好登革热的防疫工作。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分析疾病发生与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心,并落实与生活之中。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减少病例的发生。
2、教学难点:了解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其传播的三个因素。
三、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当前登革热的流行情况。
(2)提出登革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登革热是什么登革热会有什么表现登革热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2、讲授新课
一、登革热的概念与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1)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等特点。
(2)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根据福建卫计委15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有1151例;截至10月16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4920例。
省现症住院病例2613例,累计住院病例1379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176例。
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
从今年4月起,我省就已经组织专家小组、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对登革热进行了大量的防控工作,但目前,疫情仍以每天上千例的速度在增加,疫情最为严重
2
的是省会广州。
专家分析,这与我省气温高、阴雨天气多,积水清理难度大等因素有关。
我省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生长。
我省防疫专家认为,此次防控登革热疫情扩散方面还有三大缺陷。
一是统筹防控工作不够统一,导致疫点不断转移。
例如,一开始的防蚊灭蚊工作都是街道、社区分批进行,结果导致这个社区没有了,另一个社区又出现了。
二是登革热检测点过少,导致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
不少医院都把病人当成普通感冒发烧来对待,由于不能将病人及时隔离,导致疫情控制出现了难度。
三是公众对登革热疫情认知还比较缺乏,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二、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1、登革热的疾病分型: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
中国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2、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它发病急,高热(>39℃),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少数病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乃至死亡,登革热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
目前,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疫苗。
三、登革热对人体的危害(并发症)
1、急性血管内溶血:
2、精神异常
3、心肌炎
4、肝功能损害
5、尿毒症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等。
四、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病后第6天,血液里存在大量的登革热病毒。
如果患者在这时候被伊蚊叮咬,病毒可在伊蚊体内繁殖。
此时,感染病毒的伊蚊可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染给健康人群,从而导致人患病。
流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故隐性感染者可能是重要传染源。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伊蚊(俗称:花斑蚊)。
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五、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登革热的三个传染因素,我们能不能分别针对这三个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学生回答后,继续授课。
1、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3
(1)隔离病人,阻断人为传染。
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应尽早带病人到医院就诊,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
隔离时间应从病人在起病日算起,隔离防止蚊子叮咬5天。
(2)做好疫情监测预报工作: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1)消灭蚊子的孳生地,消灭蚊蚴
1)疏通沟渠、下水道,填平洼地,防止积水。
2)清理室内的盆罐积水。
(2)杀灭成蚊:在住宅、办公室、医院、公园等场所进行统一、定期的药物灭蚊。
3、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1) 安装防蚊设施:
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等进行防蚊。
2) 穿长衣长裤:
户外活动时可穿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进行防蚊。
3) 合理使用驱蚊药物。
4) 提高自身抗病力: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六、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登革热这个疾病有所了解。
可能有些同学们听到了前面的内容不免紧张起来,但是,老师可以告诉大家,登革热这个传染病还是可防可治的。
一般感染登革热的人,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配合医生治疗,也会可以治好的。
疾病发生与我们周围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同学们保护好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自觉做好登革热防护措施,并密切关注登革热的发展动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