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45.80 KB
- 文档页数:11
⾊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光⾊并存,有光才有⾊。
⾊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种电磁波。
从0.39微⽶到0.77微⽶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们的⾊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于0.77微⽶称红外线,波长⼩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产⽣同⼀⾊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反射出来,⼈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涉时,则产⽣漫射,对物体的表⾯⾊有⼀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眼的⾊光与物体⾊相同。
2.物体⾊⾃然界的物体五花⼋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虽然⼤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或⽩⾊。
常见的⿊、⽩、灰物体⾊中,⽩⾊的反射率是64%-92.3%;灰⾊的反射率是10%-64%;⿊⾊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很受物体表⾯肌理状态的影响,表⾯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较强,如镜⼦、磨光⽯⾯、丝绸织物等。
表⾯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漫射现象,故对⾊光的反射较弱,如⽑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虽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表⾯⾊却会随着光源⾊的不同⽽改变,有时甚⾄失去其原有的⾊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们对此的习惯⽽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物的服⾊⼏乎都失去了原有本⾊⽽显得奇异莫测。
色彩课知识点总结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彩的光源- 色彩是由光线产生的,光线照射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反射或发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经过视网膜的反射,最后被大脑识别为颜色。
2. 三原色- 红、绿、蓝三原色是色彩的基础颜色,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光学颜色混合又称为加色混合。
3. 三原色和三补色- 三原色和三补色相对应,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对应的三补色是青、洋红和黄。
在色盘上,三原色和三补色总是对立的。
4. 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 色彩的明亮度和颜色的纯度,分别称为亮度和饱和度。
亮度高低决定了色彩的明暗,饱和度高低决定了颜色的纯度。
5. 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颜色之间的明暗差异,以及亮度和饱和度的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体,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6. 色彩的情感-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蓝色代表安静和冷静,黄色代表活力和愉悦等等。
二、色彩的应用知识1. 色彩搭配-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搭配是十分重要的,不同颜色的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注意色彩的和谐与冲突。
2. 色彩的运用- 在室内装饰、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都需要合理运用色彩,使其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起到吸引目光或者传递信息的作用。
3. 色彩心理学- 了解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可以帮助设计师或者艺术家更好地利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或者传达信息。
4. 色彩构图- 色彩构图是指通过设计不同的色块组合,形成一幅具有美感和视觉效果的作品。
5. 色彩理论- 色彩理论是指在实际运用色彩的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原则或者规律,包括对比、韵律、平衡等等。
6. 色彩的变化- 色彩是可以变化的,通过光线、材料或者媒介的不同,可以改变色彩的亮度、饱和度或者影调,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三、色彩的历史文化1. 色彩在各个文化中的象征- 不同的文化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象征,比如中国的红色代表吉祥和幸福,西方的红色则代表危险和激情。
2. 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色彩也成为了艺术作品的一部分。
色彩构成设计知识点总结色彩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表现力和意义。
在设计中,合理的色彩构成可以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视觉效果。
本文将总结一些关于色彩构成的设计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
一、色彩基础知识1. 色轮与色彩理论:色轮是由主要的红、黄、蓝三原色构成,在色轮上还可以找到次要的橙、绿、紫等颜色。
色彩理论主要包括三原色、三次元色、互补色、类比色等基本概念。
2. 色彩属性: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是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种类,明度指的是色彩的亮度和暗度,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和浓淡程度。
二、色彩搭配与运用1. 色彩对比: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差异。
高对比度可以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视觉张力,适用于突出重点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低对比度可以营造柔和舒适的氛围,适用于传递柔和的情感和节奏感。
2. 色彩搭配:色彩搭配可以通过选择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饱和度的颜色,或选择互补色、类比色等方式。
搭配时需要考虑色彩的情感表达和整体的平衡感。
3. 色彩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红色可以传递激情、力量和活力,蓝色可以传递冷静、安宁和稳重等。
设计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色彩来呈现所需的情感氛围。
三、色彩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1. 平面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色彩可以用来突出信息和组织结构,提高设计作品的吸引力和辨识度。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需要符合品牌形象和设计目标。
2. 网页设计:色彩在网页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指引用户操作和界面导航,传达品牌形象和网站主题,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视觉效果。
3. 室内设计: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可以用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氛围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场景和功能可以选择适合的色彩来达到设计目的。
4. 视觉传达设计: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构建形象和表达情感。
视觉传达设计师需要运用色彩构成来传达准确的信息和意义。
色彩构成基础极化色彩构成基础色彩是由光线经过物体反射、折射、透射等作用后,进入人眼所产生的视觉感受。
色彩构成基础包括三个方面: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 色相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即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它是由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每种颜色都有其特定的波长范围。
2. 明度明度是指颜色的亮暗程度,即颜色的明亮或昏暗程度。
在同一种颜色中,明度越高,则颜色越亮;反之,则越暗。
3. 饱和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与白灰混合程度。
当颜色与白灰混合时,其饱和度会降低,直至变为灰色。
极化极化是指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只振动于一个平面内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自然光线是无规则振动着传播的。
而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以使光线只在一个平面内振动,这种处理方法就称为极化。
1. 极化光的产生极化光可以通过自然光经过适当的材料处理得到。
常见的极化材料有偏振片、液晶等。
其中,偏振片是最常用的极化材料之一。
2. 极化光的应用极化光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太阳镜、3D电影中都使用了偏振片来消除反射和增强效果。
此外,液晶显示屏也是利用了液晶分子能够控制光线偏振方向的特性来显示图像。
总结色彩构成基础和极化都是关于光线传播和视觉感受方面的知识。
色彩构成基础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方面,而极化则是指光线只在一个平面内振动的现象。
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太阳镜、3D电影以及液晶显示屏等。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并创造更美好的事物。
色彩构成基础知识一、色彩基础1.色彩的定义:色彩是光在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后,人眼对光线的感受。
2.色彩的分类: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是指白、灰、黑色;有彩色是光谱色彩中的各种颜色。
3.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二、色彩属性1.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
基本色相有红、橙、黄、绿、蓝、紫等。
2.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亮度。
3.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彩度、艳度。
三、色彩对比1.色相对比:因色相不同而形成的对比。
如红与绿、黄与紫等。
2.明度对比:因明度不同而形成的对比。
如深色与浅色、亮色与暗色等。
3.纯度对比:因纯度不同而形成的对比。
如鲜色与浊色、艳色与淡色等。
4.冷暖对比:因冷暖感觉不同而形成的对比。
如暖色与冷色、深色与浅色等。
5.面积对比:因面积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对比。
如大色与小色、主色与辅色等。
四、色彩调和1.同一调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具有共同的特征,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如通过改变色彩的明度、纯度或面积来实现。
2.近似调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具有某种相似性,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如通过选择邻近色来实现。
3.对比调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明显对比性的色彩组合在一起,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如通过选择补色或调节明暗、纯度等方法来实现。
五、色彩心理1.色彩的情感效果: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感反应,如温暖、凉爽、兴奋、沉静等。
2.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在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喜庆、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纯洁等。
3.色彩的心理表现:不同的色彩搭配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如欢快、忧郁、平静、激动等。
六、色彩搭配1.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在搭配色彩时,应考虑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以及冷暖等方面的因素,以达到调和的效果。
2.常见色彩搭配:常见的色彩搭配有近似搭配、对比搭配、三等分搭配等。
3.色彩搭配的技巧:在搭配色彩时,应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亮度、平衡性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色彩构成知识点总结一、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1. 色彩构成是指在绘画、设计等艺术创作中,利用颜料或其它色彩材料,通过调和、对比、运动等手段,将多种颜色组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
2.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运用、对比、平衡、配合等方面的技巧和规律。
3. 色彩构成是绘画和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传达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1. 色彩的基本特性色彩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通过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在色彩构成中,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是色彩的基本特性。
2. 色彩的运用(1) 色相的选择:不同的色相具有不同的情绪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色相。
(2) 明度的运用:明度决定了色彩的明暗程度,艺术家可以通过明度的运用来表现光影效果和深度感。
(3) 饱和度的控制:饱和度决定了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对于不同的表现效果,艺术家需要控制色彩的饱和度。
3. 色彩对比的运用(1) 对比的种类:在色彩构成中可以运用对比,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
(2) 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可以突出画面中的重点,表现出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4. 色彩的平衡与和谐(1) 平衡的原则:色彩构成中要追求色彩的平衡和统一,要避免色彩的杂乱和不协调。
(2) 和谐的表现:通过色彩的配合和调和,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使观者产生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
5. 色彩的情绪和意义色彩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艺术家在色彩构成中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意图选择合适的色彩来传达情感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艺术表现形式1. 饱和色彩构成饱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鲜艳纯净的色彩,通过对比和平衡来达到艺术效果。
饱和色彩构成可以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适合表现充满活力和情感的主题。
2. 柔和色彩构成柔和色彩构成是指在作品中使用较为柔和、淡雅的色彩,通过调和和渐变来达到艺术效果。
⾊彩构成和⾊彩的基本知识⼀、⾊彩的三属性:⾊相、明度、纯度(饱和度)⾊相即各类⾊彩的相貌称谓,如⼤红、普蓝、柠檬黄等。
⾊相是⾊彩的⾸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相也就是由原⾊、间⾊和复⾊⾊相对⽐因⾊相差别⽽形成的⾊彩对⽐。
1、同类⾊相对⽐,是⽆⾊相差的对⽐,即⾊相距离在⾊相环⼗五度以内的对⽐。
因此,同种⾊相对⽐需改变其明度与纯度。
它是同⼀⾊相⾥的不同明度与纯度⾊彩的对⽐,属于模糊的较难区分的⾊相。
他们不但不是各种⾊相的对⽐因素,反⽽是调和的因素。
2、临近⾊相对⽐,⾊相距离在⾊相环⼗五度以上,四⼗五度左右的对⽐。
注:(同类⾊相与临近⾊相对⽐,均能保持明确的⾊相倾向与统⼀的⾊相特征,且⾊调冷暖特征及感情效果也较明确。
)3、对⽐⾊相对⽐,⾊相距离在⾊相环⼀百三⼗度左右的对⽐,⼀般可通过改变其中⾊彩的明度和纯度,或强化主调,调整⾯积⽐例等⽅法来协调⾊彩的对⽐关系。
4、互补⾊相对⽐,⼀百⼋⼗度左右的对⽐。
⾊相最强对⽐。
必须采⽤综合调整⾊彩明度、纯度以及⾯积⽐例关系,或借助⽆彩⾊的缓冲协调来达到⾊调的和谐统⼀。
纯度指⾊彩的鲜艳度。
从科学的⾓度看,⼀种颜⾊的鲜艳度取决于这⼀⾊相发射光的单⼀程度。
⼈眼能辨别的有单⾊光特征的⾊,都具有⼀定的鲜艳度。
不同的⾊相不仅明度不同,纯度也不相同。
例如颜料中的红⾊是纯度最⾼的⾊相,橙、黄、紫等⾊在颜料中纯度也较⾼,蓝绿⾊在颜料中是纯度最低的⾊相。
纯度对⽐因纯度差别⽽形成的⾊彩对⽐。
不同⾊相纯度,可分为三段,零度⾊所在段为低纯度⾊,纯⾊所在段称为⾼纯度⾊,余下的中间段为中纯度⾊。
1、⾼彩对⽐,占主体的⾊和其他⾊相均属⾼纯度⾊。
⾊彩饱和,艳丽。
2、低彩对⽐,画⾯中占主体的⾊和其他⾊均属低纯度⾊。
含蓄,淡雅。
3、中彩对⽐,主体⾊和其他⾊相均属中纯度⾊。
温和,典雅,调和,浑厚。
4、艳灰对⽐,同⼀画⾯中,主体是最艳的⾼纯度⾊,其他⾊组由接近⽆彩⾊的低纯度⾊组成。
灰⾊与艳⾊互相映衬。
色彩构成知识色彩构成知识一、色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色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
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
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
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色彩构成基础一、色彩的基本属性1. 色彩的三大基本特征•颜色:红、橙、黄、绿、蓝、紫等。
•色相:色彩的种类和名称,如红色、绿色等。
•色调: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2. 色彩的相互关系•冷暖色:冷色调(蓝色、绿色)和暖色调(红色、黄色)之间的对比。
•互补色:距离对面的颜色,如红绿、黄紫等。
•协调色:相邻关系较好,颜色相似的色彩组合。
二、色彩构成技巧1. 色彩搭配原则•三角法则:选择一个主色和两个次要色,通过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颜色组合。
•类似色法则:选取颜色相邻的两种或多种颜色构成的配色方案。
•互补色法则:选择互补色进行搭配,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 色彩的情感表达•红色:热情、激情、活力、喜庆。
•蓝色:冷静、沉稳、清新、宁静。
•绿色:平和、和谐、自然、健康。
•黄色:明亮、愉快、温暖、快乐。
•紫色:神秘、高贵、浪漫、优雅。
1. 平面设计•根据色彩的表达情感特点,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图形设计。
•利用色彩的对比和搭配,提升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
•运用色彩的明度调整,使设计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2. 室内设计•根据空间的功能和风格,选择适宜的色彩搭配。
•运用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调整室内光线的感受。
•利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塑造整体室内环境的氛围。
3. 影视制作•通过色彩的选择和运用,进行场景的布置和环境的表达。
•利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突出角色和情节的重要性。
•运用色彩的对比和互补,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4. 广告营销•根据产品属性和目标受众,运用不同的色彩营造不同的广告效果。
•利用色彩的情感表达,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运用色彩的鲜明性,提升广告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四、色彩构成的理论基础1. 彩色模式•RGB模式: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亮度组合形成各种颜色。
•CMYK模式:青、黄、品三原色按不同亮度组合形成各种颜色。
2. 色彩构成理论•黑白灰理论:通过白色和黑色的混合,形成各种灰色调。
•RYB色轮理论:红、黄、蓝是三种原始颜色,通过混合形成其他颜色。
色彩构成基础知识(1)简介:1、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
2、复色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1、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
〔原色)蓝十红=紫(间色》2、复色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
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纯度不同的复色。
3、同种色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
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4、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
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钻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大红桃红砖红玫瑰红5、类似色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6、邻近色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
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7、对比色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
8、补色补色又称互补色、余色。
如果两种颜色混合后形成中性的灰黑色,这两种色彩为互补色。
如黄与紫、青与橙、红和绿均为互补色。
一种特定的色彩总是只有一种补色。
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补色与对比色的区别,一种特定的色彩总是只有一种补色。
对比色是一个范围色。
一、色彩的三要素色彩具有三种基本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1、明度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以光源色来说可以称为光度。
对物体色来说。
可称亮度,深浅度等。
在无彩色类中,最高明度是白色,最低明度是黑色。
在白、黑色之间存在一个系列的灰色,一般可分为九级。
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暗灰色。
在有彩色类中,最明亮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各个色相在可见光谱上,振幅不同,对于眼睛的知觉的程度也不同而形成的。
黄色,紫色在有彩色的色环中,成为划分明暗的中轴线。
任何一个有彩色渗入白色,明度会提高,渗入黑色明度则会降低,渗入灰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的明度色。
2、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色为基本色相。
不同色相是不同波长给人的一种感觉。
基本色相的秩序以色相环形式体现,称为色环。
色环分别可作为六色相环,九色相环,十二色相环,二十色相环等多种色彩秩序。
3、纯度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纯度也称为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
凡有纯度的色彩,必有相应的色相感。
各色相最高纯度、色的知觉度不同,明度也不同。
高纯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将提高警惕或降低色相的明度,赐教也会降低这它们的纯度。
如果加适当明度的灰色或其它色相,也可相应地降你色相的纯度。
美国色彩家孟谢尔的纯度色标把色相的纯度、明度分别用数字加以标定,这样能明晰地分出色彩的各自不同纯度差别。
二、各色相的心理分析1、红色红色的纯度高,注目性高,刺激作用大,人们称之为" 火与血" 的色彩,能增高血压加速血液循环,对于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a、纯色的心理特性:热情、活泼、引人注目,热闹、艳丽、令人疲劳,幸福、吉祥、革命、公正、喜气洋洋,同时也给人以恐怖的心理。
b 、纯色加白(明清色)的心理特性:圆满、健康、温和、愉快、甜蜜、优美,同时也给人以幼稚、娇柔的心理。
c、纯色加黑(暗清色):给人以枯萎、固执、孤僻、憔悴、烦恼、不安、独断的心理。
d、纯色加灰(浊色):给人以烦闷、哀伤、忧郁、阴森、寂寞的心理。
2、橙色橙色的刺激作用也虽然没有红色大,但它的视认性和注目性也很高,即有红色的热情又有黄色的光明,活泼的性格,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色彩。
a、纯色的心理特性:火焰、光明、温暖、华丽、甜蜜、喜欢、兴奋、冲动、力量充沛、弓I起人们的食欲。
同时也给人以暴躁、嫉妒、疑惑、悲伤的心理。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细嫩、温馨、暖和、柔润、细心、轻巧、慈祥的心理。
c、纯色加黑(暗清色):给人以沉着、安定、茶香、古香古色、情深、老朽、悲观、拘谨的心理。
d、纯色加灰(浊色)给人以沙滩、故土、灰心的感觉。
3、黄色黄色是最为光亮的色彩,在有彩色的纯色中明度最高,给人以光明、迅速、活泼、轻快的感觉。
它的明视度很高,比较温和。
a、纯色的心理特性:明朗、快活、自信、希望、高贵、贵重、进取向上、德高望重、富于心计、警惕、注意、猜疑。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单薄、娇嫩、可爱、幼稚不高尚、无诚意等心理。
c、纯色加黑(暗清色):给人以没希望、多变、贫穷、粗俗、秘密等心理。
d、纯色加灰(浊色):给人以不健康、没精神、低*、肮脏、陈旧的心理。
4、黄绿色是黄色和绿色的中间色,由于在日常生活中黄绿色并不突出,所以易被人们所忽视,有很多色彩心理的研究把黄绿与绿色合并。
a、纯色的心理特性:幼芽、新鲜、春天、青香、纯真、无邪、活力、含蓄、新生、有朝气、欣欣向荣、生命、无知、未成熟等。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嫩苗、清脆、爽口、芳香、明快的心理。
c 、纯色加黑(暗清色):给人以泡菜、酸菜、忧愁、委屈的心理感觉。
d、纯色加灰(浊色):给人以不新鲜、温湿、俗气、迷惑、泄气的心理感觉。
5、绿色绿色的心理概念:绿色为植物的色彩,绿色的明视度不高,刺激性不大,对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都极为温和,因此人对绿色的嗜好范围很大,给人以宁静、休息、使之精神不易疲劳。
a、纯色的心理特性:草木、自然、新鲜、平静、安逸、安心、安慰、和平、有保障、有安全感、可靠、信任、公平、理智、理想、纯朴、平凡、卑*等。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爽快、清淡、宁静、舒畅、轻浮的心理感觉。
c、纯色加黑(暗清色):给人以安稳、自私、沉默、刻苦的心理感觉。
6、蓝绿色蓝绿色的明视度及注目性,基本与绿色相同,只是比绿色显得更冷静、凉湿、其他人的心理感觉与绿色差不多。
a、纯色的心理特性:浓阴、森林、深谷、清泉、深海、凉爽、深远、沉重、安宁、平稳、智慧、酸涩、嫉妒。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淡漠、高洁、秀气。
c、纯色加黑(明清色):给人以顽强、冷硬、阴湿、庄严的心理感觉。
d、纯色加灰(浊色):给人以灰心、衰退、腐败的心理效果。
7、蓝色蓝色的注目性和视认性都不太高,但在自然界如天空、海洋均为蓝色,所占面积相当大。
蓝色给人以冷静、智慧、深远的感觉。
a、纯色的心理特性:天空、水面、太空、寒冷、遥远、无限、永恒、透明、沉静、理智、高深、冷酷、沉思、简朴、忧郁、无聊。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清淡、聪明、伶俐、高雅、轻柔的心理c、纯色加黑(暗清色):给人以奥秘、沉重、大风浪、悲观、孤僻的心理。
d、纯色加灰(浊色):给人以粗俗、可怜、笨拙、压力、贫困、沮丧的心理。
8 蓝紫色蓝紫色与黄色的刺激相反,是明度很低的色彩,所以纯度效果显不出力量,注目性较差,明视度必须靠背景的衬托。
给人以收缩、后退的感觉。
a、纯色的心理特性,深远、崇高、珍贵、凄凉、残酷、秘密、神奇、恐惧、鬼祟、阴险、地狱、孤独、严厉、粗莽、凶猛、幻觉。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迷惑、妖美、幻梦、无情、离别、谦让的心理感觉。
c、纯色加黑(暗清色):寒夜、固执、阴森、邪恶、狠毒、千古。
d、纯色加灰(浊色):麻烦、讨厌、不幸、老成、消沉、自卑的心理。
9、紫色紫色因与夜空、阴影相联系,所以富有神秘感。
紫色易引起心理上的忧郁和不安,但紫色又给人以高贵、庄严之感,所以妇女对紫色的嗜好性很高。
a、纯色的心理特性:朝霞、紫云、紫气、舞厅、咖啡厅、优美、优雅、高贵、娇媚、温柔、昂贵、自傲、美梦、虚幻、魅力、虔诚。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女性化、清雅、含蓄、清秀、娇气、羞涩的心理感觉。
c、纯色加黑(暗清色):给人以虚伪、渴望、失去信心的心理感觉。
d、纯色加灰(浊色):给人以腐烂、衰老、回忆、忏悔、矛盾、枯朽的心理感觉。
10、紫红色紫红色指紫味的红色,视认性和注目性冷暖程度介于红色和紫色之间,此色的嗜好率很高。
据说对忧郁症、低血压的人有治疗作用a 、纯色的心理特性:温暖、开放、大胆、享受。
b、纯色加白(明清色):给人以温雅、轻浮、秀气、细嫩、柔情、美丽、美梦、喜欢、甜美的心理感觉。
c、纯色加黑(暗清色):给人以野性的、有毒的、灾祸、自私的心理。
d、纯色加灰(浊色):给人以灰心、嫉恨、堕落、不新鲜、忧虑的心理。
11、白色白色为不含纯度的色,除因明度高而感觉冷外基本为中性色,明视度及注目性方面都相当高,由于白色为全色相,能满足视觉的生理要求,与其它色彩混合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白色的心理特性:洁白、明快、清白、纯粹、真理、朴素、神圣、正义感、光明、白皮书、失败等。
12、黑色黑色为全色相,也是没有纯度的色,与白色相比给人以暖的感觉,黑色在心理上是一个很特殊的色,它本身无刺激性,但是与其它色配合能增加刺激,黑色是消极色,所以单独时嗜好率低,可是与其它色彩配合均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黑色的心理特性:黑夜、丧服、葬礼、黑暗、罪恶、坚硬、沉默、绝望、悲哀、严肃、死亡、恐怖、刚正、铁面无私、忠毅、粗莽等。
13、灰色灰色为全色相,也是没有纯度的中性色,完全是一种被动性的色,由于视觉最适应看配色的总医院为中性灰色,所以灰色是最为值得重视的色,它的视认性、注目性都很低。
所以很少单独使用,但灰色很顺从,与其它色彩配合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灰色的心理特性:阴天、灰尘、阴影、烟幕、乌云、浓雾、灰心、平凡、无聊、模棱两可、消极、无主见、谦虚、颓丧、暧昧、死气沉沉、随便、顺服等。
3、各色相的心理分析淡的颜色使人觉得软暗的颜色—使人觉得强硬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明的颜色给人轻的感觉暗的颜色给人重的感觉红色T有兴奋•热烈•冲动在深红色的底上加上红色 H有平静•热度熄灭在蓝绿色的底上加上红色有炽烈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的底上加上红色有一种冒失鲁莽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在橙色的底上加上红色 H 有被积郁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干橙色T有十分欢快活泼•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
使我们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
有一点黑色或白色渲染 H 有稳重•明快的感觉较多的黑色烧焦的感觉较多的白色甜腻的味道黄色T亮度最高•灿烂•辉煌。
象征照亮黑暗的智之光。
有金色光芒,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最骄傲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