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绘画中的节日》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作品拼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哪一个节日吗?还知道哪些传统的节日?2、现代节日。
这些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同学们非常喜欢。
老师知道,同学们还很喜欢一些现代的节日,比如: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你们家人是怎么带你庆祝的?3、少数民族节日。
其实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节日可有意思了,想不想一起看一看?简介泼水节和那达慕。
二、讲授新课:1、介绍陕西枣园。
(1)假期里,老师出门旅游了。
我去了陕西省的延安,在延安,我去了枣园。
(出示地图)在那里,我看到了什么景色?简介窑洞、延安农民传统服饰、喜庆庆祝方式等。
(2)简介枣园毛泽东主席的旧居。
让学生简要了解大生产运动。
三、小组合作,分析作品:1、老师在枣园买了一副画,这幅图画的是许多人在庆祝一个节日的场景,根据这幅画,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呢?那么我们怎么来解决黑板上的这些问题呢?2、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生用老师发放的作品局部图片及学习提示完成小组学习。
老师到各组指导学生按学习提示交流学习。
第一组:扭秧歌作品中人们的穿戴有什么特点?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样?猜一个他们的心情怎样?第二组:送礼画中的人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样?什么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第三组:放鞭炮画中表现了多少人?把画中的鞭炮、红灯笼去掉,对画面有影响吗?第四组:倒水作品是什么季节?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画中穿军装的战士和老百姓关系怎样?你怎么看出来的?把他们的动作表演出来。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反思《绘画中的节日》是一节欣赏课,本课侧重于引导学生欣赏以表现节日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学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绘画中的节日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绘画中的节日教学反思范文1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
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本节课是属于教学领域中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综合领域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当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如:教师的教明显多于学生的学,这让学生很难从根本上了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二年级的孩子还是应该以欣赏、了解、娱乐为主,不能过多地叠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少数民族过多的节日介绍,也浪费了不少学生绘画时间!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该要分主要和次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绘画中的节日教学反思范文2《绘画中的节日》是一节欣赏课,本课侧重于引导学生欣赏以表现节日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学习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感受。
所以这节课我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初步接触各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态度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第一篇:《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
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不同民族、地域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初步认识在绘画创作中,利用景物的安排和造型、颜色的搭配,表现绘画的主题。
2.学习观察画面的方法,获得画家从画面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尝试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学习从内容、颜色等方面观察画面,从画面中获取信息。
能简单描述表达节日题材的绘画作品信息。
(二)教学难点学生能细致观察画面,简单描述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导入:播放视频过渡语:视频中介绍的是我们最熟悉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
下面的年画和儿童画也都表现春节热闹的情景。
视频:《春节—宝宝巴士动画-高清》2.板书课题过渡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节日也特别丰富。
画家把他们看到、感受到的节日热闹情境画成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绘画中的节日》(教师板书课题)(二)知识新授1.丰富的节日过渡语: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闹花灯、吃元宵这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
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对了!赛龙舟、包粽子、熏艾草,都是端午节的习俗。
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的真不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节日庆典也非常丰富,我们一起来了解吧!(1)泼水节——傣族泼水节(2)“那达慕”——蒙古族“那达慕”(3)火把节——彝族、白族、纳西族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4)开斋节——回族、维吾尔族的开斋节(5)其他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十·一国庆节”、“九九重阳节”、“母亲节”2.画家笔下的节日:过渡语:画家把节日热闹的情景用画笔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枣园来了秧歌队》这幅画。
第四课《在快乐的节日里》(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在快乐的节日里》,属于美术四年级上册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掌握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同时学会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节日的快乐氛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节日的深层含义,并能够用美术的手法表现出来。
2.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颜色、形状和构图来表达节日的快乐氛围。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用品。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 节日装饰品,如彩球、彩带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节日的美术表现手法,如颜色、形状、构图等,并给出示范。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练习,表达出节日的快乐氛围。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节日的意义和美术表现手法。
板书设计1. 《在快乐的节日里》2. 内容:节日的意义、庆祝方式、美术表现手法等。
作业设计1. 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并描述节日的快乐氛围。
2. 收集有关节日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并学会了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节日的快乐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和庆祝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一课《绘画中的节日》教案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节日主题,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绘画元素表现节日的氛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1. 节日主题的选择:介绍常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绘画创作。
2. 绘画技巧的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来表现节日的氛围,如使用明亮的色彩来表现春节的喜庆气氛。
3. 创作过程的指导: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节日的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节日的氛围,如使用明亮的色彩、生动的线条等。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节日的特色。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绘画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节日的特点和氛围。
2. 新授:讲解绘画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节日的氛围。
3. 实践: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板书设计1. 《绘画中的节日》2. 内容:节日主题的选择、绘画技巧的讲解、创作过程的指导。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绘画创作。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节日的氛围和特色。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绘画中的节日主题,提高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节日主题,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创作空间,同时加强对学生绘画技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1课《绘画中的节日》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上册、第十一课《绘画中的节日》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绘画中的节日》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本课侧重引导学生欣赏以表现节日活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学习表达对作品的评价与感受。
力求让学生通过欣赏各民族节日活动的图片,以及节日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初步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美术创作方法,并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本课从节日人手,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各民族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态度情感。
在欣赏、评述能力方面,通过教材上的提示文字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画面,从画面中获取信息,从而进行欣赏、评述活动。
根据“欣赏•评述”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欣赏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不同民族、地域有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认识在绘画创作中利用画面景物的安排和造型、色彩的运用,表现绘画的主题。
能从内容、造型、色彩进行简单描述,表达感受。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表达三个基本步骤,学习欣赏、评述方法。
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作品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细致观察作品,培养学生从美术视角欣赏画面的能力。
3.情意目标: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渗透民族团结的意识,感悟节日带给人的幸福与快乐。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能从内容、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描述表现节日题材的绘画作品,并简单地表达感受。
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进而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
16. 农民画中的节日(教案)人美版(北京)(2013)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特点和节日题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节日场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农民画的定义和特点2. 农民画中的节日题材3. 绘画技法的讲解与示范4. 学生实践创作5.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节日场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农民画作品、绘画工具、教材、多媒体设备2. 学具:图画纸、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农民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节日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农民画的特点和节日题材,示范绘画技法。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幅以节日为主题的农民画作品。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技法和创意表现。
六、板书设计1. 农民画中的节日2. 课题:人美版(北京)(2013)美术二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创作一幅以节日为主题的农民画作品。
2. 家庭作业:学生搜集家乡的节日习俗,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农民画的特点和绘画技法?3. 作品展示环节,学生是否能够互相评价、提出建议?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意表现?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农民画的特点和节日题材,掌握了绘画技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色,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2012—2013学年下期教案二年级美术
18、《绘画中的节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
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
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
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
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
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
(2)《龙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