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
- 格式:docx
- 大小:53.02 KB
- 文档页数:56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卷含答案讲解单选题(共20题)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工程分析中应重点调查的是()。
A.勘察期和施工期B.勘察期和退役期C.施工期和运营期D.运营期和退役期【答案】 C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
A.确定评价等级B.确定评价范围C.确定气象条件D.确定面源排放温度【答案】 C3.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下,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点布置在(),靠近声源测量点密度应()距离声源源点远的测点密度。
A.整个评价范围高于B.声源周围高于C.整个评价范围低于D.声源周围低于【答案】 B4. 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A.现有声源影响B.其他声源影响C.无规则声源影响D.远距离影响【答案】 A5.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基于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不考虑()的管控要求。
A.环境质量底线B.生态保护红线C.资源利用上线D.能源利用底线【答案】 D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B.根据评价等级确定预测因子C.根据评价范围确定预测因子D.根据预测模型确定预测因子【答案】 A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设置了()指标体系。
A.30种3项B.33种3项C.30种2项D.33种2项【答案】 B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位于乡村区域的集镇执行()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A.0类B.1类C.2类D.3类【答案】 C9.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因子应()评价因子。
A.大于B.等于C.不少于D.少于【答案】 C10.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内容不包括()。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级。
A.1B.2C.3D.4【答案】 C2. (2019年)根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交通干线道路两侧铅垂向Z 振级标准值为()A.昼间70dB夜间67dB.昼间75dB夜间72dBC.昼间80dB夜间75dBD.昼间80dB夜间80dB【答案】 B3. (2016年)某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65dB(A)、55dB(),昼间、夜间最大声级分别为85dB(A)、70dB(A)。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该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A.昼间达标,夜间达标B.昼间达标,夜间超标C.昼间超标,夜间达标D.昼间超标,夜间超标【答案】 A4. 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其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A.整体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一致性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答案】 A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环境噪声现状监测执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场场界噪声测量执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B.铁路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C.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噪声测量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D.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答案】 D6. (2020年真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型不包括()。
A.CMAQB.EDMSC.AUSTAL2000D.AERSCREEN【答案】 D7. (2017年)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确定生活垃圾焚烧厂与敏感对象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可不考虑的因素是()A.有害物质泄漏B.可能的事故风险C.大气污染物产生和扩散D.滋养生物(蚊、蝇、鸟类)【答案】 D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投入不包括下列()费用。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卷包含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2019年)按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成的分类,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国家环境监测类标准、国家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类标准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类标准C.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环境标准样品D.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答案】 A2.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应依据()的要求确定。
A.噪声源种类、数量B.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C.噪声功能区多少D.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答案】 D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所关注的是()因素导致的土壤环境污染影响。
A.自然因素B.地质因素C.气候因素D.人为因素【答案】 D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噪声预测范围或预测点中,符合声环境预测基本要求的有()。
A.预测范围必须大于评价范围B.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可不设预测点C.应将各敏感目标作为预测点D.只需选择有代表性敏感目标作为预测点【答案】 C5. (2017年真题)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蒸汽锅炉的最小容量是()。
A.10t/hB.20t/hC.35t/hD.40t/h【答案】 B6. 关于《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适用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适用于家庭装修活动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B.适用于商业经营活动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C.适用于公共活动场所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D.适用于非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排放的环境噪声的设备、设施的管理、评价和控制【答案】 B7. 某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65dB(A)、55dB(A),昼间、夜间最大声级分别为85dB(A)、70dB(A)。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导则与标准》模考题及参考答案1、根据《规划环境评价技术导则》,规划环评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正确的优先顺序是( )。
A.预防措施、修复补救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重建措施B.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重建措施、修复补救措施、最小化措施C.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D.预防措施、减量化措施、最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参考答案:C2、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减缓措施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预防措施优先B.经济代价最小化C.重建措施优先D.经济效益化参考答案: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 )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D.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参考答案:C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在规划编制的( )介入,并将对环境的考虑充分融入规划中。
A.评审阶段B.末期C.中期D.初期参考答案:D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其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
A.整体性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C.一致性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参考答案:C6、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 )考虑。
A.整体性B.全局性C.宏观性D.综合性参考答案:A7、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A.必须有B.鼓励和支持C.有D.不需参考答案:B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科学、客观、公正,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 )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生物群落B.生态系统C.生态环境D.生态景观参考答案:B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 )。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模拟卷提供答案解析单选题(共20题)1. 某项目以烟尘排放为特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PM10影响预测的内容有()。
A.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B.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C.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D.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答案】 A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从资源能源利用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B.从区域或行业层次进行循环经济分析C.从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D.从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方面进行循环经济分析【答案】 D3.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在焚烧设施于正常状态下运行1h 后,开始以1次/h的频次采集气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得低于(),连续采样三次,分别测定。
A.30minB.45minC.40minD.50min【答案】 B4. 某企业北侧、东侧无噪声敏感建筑物,南侧厂界15m处有一村庄,企业厂界处建有2.5m高围墙;西侧厂界处设有6m高声屏障,该侧厂界外15m处有一居民住宅。
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厂界噪声测点布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北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1m 的位置B.东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1m 的位置C.南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于围墙0.5m以上的位置D.西侧厂界测点选在厂界外1m、高度在0.5m以上的位置,同时该在住宅外1m处另设测点【答案】 D5.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34330—2017),以下物质不作为固体废物管理的有()。
A.修复和加工即可用于其原始用途的物质B.贮存后返回到原生产过程或返回其产生过程的物质C.修复后不能作为土壤用途使用的污染土壤D.供实验室化验分析用或科学研究用固体废物样品【答案】 D6. 某公路扩建项目通过1类和3类声环境功能区,扩建前后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扩建前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5dB(A)以上,扩建后噪声级增量在3dB(A)以下。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考试试卷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调查内容中,不属于生态影响调查内容的是()。
A.工程临时及永久占地情况B.工程影响区域内河流、水源地的变化情况C.工程影响区域内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的变化情况D.工程影响区域内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答案】 B2. (2019年)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燃煤锅炉应执行的基准氧含量是()。
A.3%B.3.5%C.6%D.9%【答案】 D3.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文教区执行的突发噪声限值是()。
A.夜间55dB(A)B.夜间60dB(A)C.昼间65dB(A)D.昼间70dB(A)【答案】 B4. 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A.30B.40C.50D.60【答案】 C5. (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监测飞机地面试车噪声对机场外敏感目标的影响时,应执行的标准是()A.《声环境质量标准》B.《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C.《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D.《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答案】 C6. 现状监测因子:有关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监测因子分为基本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因子B.基本监测因子应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选取C.既是特征因子又是基本因子的,按照特征因子对待D.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所有监测点必须监测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答案】 D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中,如果GB3095中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则cA.年平均浓度限值B.日平均浓度限值C.日平均浓度限值的2倍值D.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答案】 D8. (2016年)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址选择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应避开废弃的采矿坑B.不应选在农业保护区C.不应选在矿产资源储备区D.应避开石灰岩溶洞发育带【答案】 A9.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高锰酸盐指数Ⅲ类、Ⅳ类标准限值分别是()。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通关模拟卷含答案讲解单选题(共20题)1.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关于现有点污染源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现场实测为主B.以现场调查为主,辅以现场实测C.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D.评价时间不足时,可不进行调查【答案】 C2. (2018年)某高速公路拟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扩建前敏感目标处声环境现状值为57dB(A),扩建后六车道车流对敏感目标的噪声贡献值为6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扩建后该敏感目标处的噪声预测值为()A.63 dB(A)B.64 dB(A)C.65 dB(A)D.已知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 D3. (2018年真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验证内容不包括()。
A.拟采取措施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B.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C.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D.拟采取措施的清洁生产水平【答案】 D4. 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次的连续观测资料。
A.6B.12C.24D.36【答案】 C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B.二级评价项目应采用进一步预测与评价C.二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只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D.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答案】 B6.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属于机场飞机噪声影响预测内容的是()。
A.敏感目标处每次飞行事件的有效感觉噪声级B.敏感目标处昼夜等效声级C.敏感目标处起飞事件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敏感目标处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答案】 D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B.应选取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各楼层布设测点C.评价范围内没有显著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D.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且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答案】 B8. ()年1月1日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炉窑烟囱(或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监测孔和采样监测用平台。
201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意)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的是()。
A、依法评价B、科学评价C、早期介入D、突出重点解析:C。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是()。
A、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B、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类别C、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敏感程度D、建设项目污染源种类解析:A。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适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监测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质量定点监测或定期跟踪监测方案制定依据包括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B、环境监测计划应包括污染源监测计划和环境跟踪监测计划C、污染源监测包括对污染源以及各类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D、对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生态监测方案解析:B。
环境监测计划应包括污染源监测计划和环境质量监测计划。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建设项目中,不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结论的是()。
A、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的建设项目B、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的建设项目C、区域环境问题突出的建设项目D、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的建设项目解析:C。
对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区域环境问题突出且整治计划不落实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应增加二次污染物O3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项目是()。
A、SO2和NO X排放总量为3000t/a的建设项目,其中SO2排放总量为1000t/aB、SO2和NO X排放总量为3000t/a的规划项目,其中SO2排放总量为1000t/aC、NO X VOC S排放总量为500t/a的建设项目D、NO X VOC S排放总量为500t/a的规划项目解析:B。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试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1卷一.单选题(共10题)1.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厚黏土层。
A.1mB.2mC.3mD.1.5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可选择()进行预测。
A.估算模式B.AERMOD模式C.ADMS模式D.CALPUFF模式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目标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B.评价指标是量化了的环境目标C.评价指标值都应是定量的指标值D.不同规划时段应满足的环境目标可以不同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某改建的中型建设项目,其所在声环境功能区是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
A.一级评价B.二级评价C.三级评价D.二级或三级评价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属于风险识别范围。
A.公用工程系统B.环境风险水平C.工程环保设施D.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6.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的关系是()。
A.预测范围应大于评价范围B.预测范围应小于评价范围C.预测范围应与评价范围相同D.预测范围应大于等于评价范围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
该方法称为()。
A.列表清单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景观生态学法8.生态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要给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实际采取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的对照、变化情况,并对变化情况予以必要的说明;对无法全面落实的措施,应()。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90分。
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下列有关城市区域噪声功能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0类区中规定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类区域按严于0类标准10dB执行(B)2类区包括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C)3类区主要指工业区(D)4类区包括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及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等2 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关于大气的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物标准和技术导则中,属于推荐性的是()。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B)《室内空气质量标准》(C)《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3 实施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时,应贯彻的要求不包括()。
(A)被强制性标准引用的方法标准必须执行(B)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标准规定来确定采样位置和频率以及进行测试与计算(C)当地方标准中规定的项目无相应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时,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地方统一分析方法(D)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数据发生争议时,必须由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裁定,而不能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4 下列与环境现状调查内容有关的名词术语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文遗迹指遗存在地面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物,一般包括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等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等(B)自然遗址指自然形成的具有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意义的遗存物(C)“珍贵”景观一般指具有生态学和美学及社会文化珍贵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的地理区域或景物现象,如自然保护区等(D)自然遗址一般指自然形成的具有生态学和美学及社会文化珍贵价值、必须保护的特定遗存物,如古石窟等5 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建设项目概况所要求内容的是()。
(A)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B)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以及处理、处置方案(C)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D)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6 厂地的开发利用是指通过了解拟建项目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间的关系,以分析厂地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1/90)单项选择题第1题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一的各项( )所作的规定。
A.技术B.技术规范C.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D.技术标准下一题(2/90)单项选择题第2题我国环境标准的法规特征是( )。
A.规范性B.强制性C.约束性D.标准性上一题下一题(3/90)单项选择题第3题(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
A.环境标准B.环境措施C.环境指标D.环境质量标准上一题下一题(4/90)单项选择题第4题( )提供了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质的标准。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B.国家地方标准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上一题下一题(5/90)单项选择题第5题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一阶段为编制评价实施方案阶段,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主要工作的是( )。
A.为研究区域开发规划及与规划相关的文件B.进行初步的影响源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C.筛选主要评价项目,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D.编制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书上一题下一题(6/90)单项选择题第6题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 )。
A.国家级和地方级B.地方级C.行业级D.企业级上一题下一题(7/90)单项选择题第7题( )以国家级标准为主。
A.国家标准B.环境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D.方法标准上一题下一题(8/90)单项选择题第8题20世纪80年代末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两项标准中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 ),排放标准则根据( )确定分级排放限值。
A.功能分类保护水域功能B.功能分类保护水环境质量C.区域综合治理水域功能D.区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质量上一题下一题(9/90)单项选择题第9题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 )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
A.使用目的B.管理目的C.检测目的D.排放标准上一题下一题(10/90)单项选择题第10题在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 )。
A.污染物数量B.污染物排放浓度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D.污染物排放的种类上一题下一题(11/90)单项选择题第11题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 )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
A.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污染物排放数量标准D.污染物浓度及种类上一题下一题(12/90)单项选择题第12题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中的( )。
A.依法评价原则B.早期介入原则C.完整性原则D.广泛参与原则上一题下一题(13/90)单项选择题第13题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 )。
A.可行性分析B.环境因素分析C.有毒有害物质分析D.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上一题下一题(14/90)单项选择题第14题下列识别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 )。
A.矩阵法B.网络法C.数值模拟法D.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上一题下一题(15/90)单项选择题第15题环境影响评价中,下列选项中反映评价因子不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是( )。
A.主要特征B.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C.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D.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排污特征上一题下一题(16/90)单项选择题第16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 )分别划分评价等级。
A.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C.环境要素D.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要求上一题下一题(17/90)单项选择题第17题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划分( )级。
A.1B.2C.3D.4上一题下一题(18/90)单项选择题第18题不属于各环境要素专项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
A.建设项目工程时间B.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C.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D.环境功能区划上一题下一题(19/90)单项选择题第19题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不包括( )。
A.工程性质B.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C.污染物排放特点D.工程建设过程上一题下一题(20/90)单项选择题第20题环境空气敏感区的评价范围包括( )类功能区。
A.1B.2C.3D.4上一题下一题(21/90)单项选择题第21题特征污染物指( )。
A.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外的特有污染物B.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特有污染物C.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D.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常规污染物及特有污染物上一题下一题(22/90)单项选择题简单地形是指距离污染源中心点( )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
A.2B.3C.4D.5上一题下一题(23/90)单项选择题第23题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 )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A.几何高度最高B.几何高度最低C.测量高度最高D.测量高度最低上一题下一题(24/90)单项选择题第24题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
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B.选择标准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C.选择数学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D.选择评价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上一题下一题(25/90)单项选择题第25题( )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
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上一题下一题(26/90)单项选择题第26题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 )。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上一题下一题(27/90)单项选择题第27题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
B.二级C.三级D.四级上一题下一题(28/90)单项选择题第28题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价级别( )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A.最低者B.中级C.低级D.最高者上一题下一题(29/90)单项选择题第29题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上一题下一题(30/90)单项选择题第30题( )评价应选择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
A.一、二级B.二、三级C.三、四级D.一、四级上一题下一题(31/90)单项选择题第31题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 )km。
A.2B.4C.5D.6上一题下一题(32/90)单项选择题第32题在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中,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A.过往的C.未获批准的D.已批准的上一题下一题(33/90)单项选择题第33题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 )途径。
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上一题下一题(34/90)单项选择题第34题大气环境评价的现状监测中,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 )A.监测因子B.评价因子C.影响因子D.重要因子上一题下一题(35/90)单项选择题第35题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A.4B.5C.6D.7上一题下一题(36/90)单项选择题第36题大气环境评价中的检测布点要求中的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个。
A.6B.8C.10D.1 2上一题下一题(37/90)单项选择题第37题大中河流,当弯曲系数为( )时,可视为弯曲河流。
A.0.6B.1.3C.1.2上一题下一题(38/90)单项选择题第38题大气环境一级评价中的检测布点中,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 )个监测点。
A.1~2B.2~3C.3~4D.1~3上一题下一题(39/90)单项选择题第39题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 )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A.5B.10C.15D.20上一题下一题(40/90)单项选择题第40题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 )。
A.小于30°B.大于30°C.小于20°D.大于20°上一题下一题(41/90)单项选择题第41题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监测点周围应有( )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A.2000B.2200C.2500D.2700上一题下一题(42/90)单项选择题第42题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m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A.5~8B.3~8C.4~9D.15~20(43/90)单项选择题第43题对于一级评价项目,气象现测评价范围( )条件下,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大于40kmB.小于40kmC.小于50kmD.大于50km上一题下一题(44/90)单项选择题第44题生态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 )状况进行评价。
A.区域生物群落B.区域生态系统C.区域生物种群D.区域生态环境上一题下一题(45/90)单项选择题第45题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 )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A.1年B.2年C.3年D.4年上一题下一题(46/90)单项选择题第46题将污染影响程度和植被或动物分布叠置成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分布图,此种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为( )。
A.生态机理分析法B.图形叠置法C.质量指标法D.生产力评价法上一题下一题(47/90)单项选择题第47题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观测资料的时次根据所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实际探测时次确定,一般应至少调查( )(北京时间08点)的距地面1500m 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A.每日1次B.每日2次C.每日3次D.每日4次(48/90)单项选择题第48题对于修订版大气导则所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输人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需要逐日每天( )次的连续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