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26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错误的是()。
A.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B.应选取代表性敏感目标的各楼层布设测点C.评价范围内没有显著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D.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且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布点原则【答案】 B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基本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数据来源,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定,错误的是()。
A.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公告中的数据或结论B.优先采用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评价基准年环境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或结论C.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 3 年的监测数据D.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 1 年的监测数据【答案】 C3、()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
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答案】 C4、大气环境评价中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要求对于各级评价项目,均应调查评价范围()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A.3B.5C.10D.20【答案】 D5、下列项目中,适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的是()。
A.风力发电项目B.火力发电项目C.热电联产项目D.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答案】 A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应()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
A.定性B.定量C.定性、定量D.定性、半定量【答案】 A7、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
一、声环境影响评价量声环境影响评价量: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和最大A声级。
⑴最大A声级评价量突发噪声的评价量、频发、偶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
⑵建筑施工场界噪声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二、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1、划分依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口数量2、划分基本原则一级评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规定的0类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二级评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规定的1、2类功能区域,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三级评价:《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规定的3、4类功能区域,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以下[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3、各等级评价的基本要求(见表1)三、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2)表2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表1 各等级评价基本要求四、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1、现状调查基本内容2、现状调查基本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3、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
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⑵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⑶评价范围内有明显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固定声源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在距离现有声源不同距离处设衰减测点流动声源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其余敏感目标的现状声级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噪声的验证和计算求得改、扩建机场工程测点一般布设在主要敏感目标处,测点数量可根据机场飞行量及周围敏感目标情况确定现有单条跑道、二条跑道或三条跑道机场可分别布设3-9、9-14或12-18个飞机噪声测点,跑道增多可进一步增加测点其余敏感目标的现状飞机噪声声级可通过测点飞机噪声声级有验证和计算求得五、声环境现状评价主要内容⑴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9660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9661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5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22337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 17247.1 声学户外声传播衰减第1部分:大气声吸收的计算GB/T 17247.2 声学户外声传播衰减第2部分:一般计算方法HJ/T 90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 884 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噪声 noise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频率在20 Hz~20 kHz的可听声范围内)。
3.2固定声源 stationary sound source在发声时间内位置不发生移动的声源。
3.3移动声源 mobile sound source在发声时间内位置按一定轨迹移动的声源。
12 3.4点声源 point sound source以球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成反比。
任何形状的声源,只要声波波长远远大于声源几何尺寸,该声源可视为点声源。
3.5线声源 line sound source以柱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与声波传播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
3.6面声源 area sound source以平面波形式辐射声波的声源,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不随传播距离改变。
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主要涉及环境现状评价、视听场景评价、功能性区域声环境模拟、空间建模、噪声控制等。
1、环境现状评价:发现和分析环境空间噪声状态,主要包括噪声源污染特征分析、视听场景评价、声质量、综合噪声负荷等;
2、视听场景评价:主要是对公共空间的视听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景观设施、室内设计、特别活动等;
3、功能性区域声环境模拟:通过反射声模拟计算的辅助,将模拟的散射面与实际空间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让设计者知道声模拟参数最终实现的效果;
4、空间建模:将实际空间环境进行建模,通过对建模中存在的特殊声源或特殊声学空间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优化设计的措施;
5、噪声控制:噪声控制目的在于确定设计声源控制措施,结合现有的结构以及声音技术实施可行的控制技术,来降低环境噪声的程度,从而改善环境的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4-1995声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Noise Impact Assess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1.1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
本导则的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志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2引用标准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J 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J/T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3术语、符号3.1 3.1术语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3.2 3.2符号见表1。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11-28 批准1996-07-01实施44一般规定4.1 4.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2 4.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4.2.1 4.2.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4.2.2 4.2.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为:4.4.2.1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4-1995声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Noise Impact Assess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1.1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
本导则的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志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2引用标准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J 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J/T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3术语、符号3.1 3.1术语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3.2 3.2符号见表1。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11-28 批准1996-07-01实施44一般规定4.1 4.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2 4.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4.2.1 4.2.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4.2.2 4.2.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为:4.4.2.1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技术指导文件,它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份技术导则。
一、技术导则的背景和目的技术导则的背景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
为了有效地评价各种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技术导则,其中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这份技术导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声环境评价,指导各级评价机构和企业开展声环境评价工作。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措施,准确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声响影响,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技术导则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声环境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声环境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环境噪声的定义、测量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
同时,还介绍了环境噪声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了基础。
2. 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时机、评价标准等。
同时,还介绍了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3. 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指南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指南,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步骤、评价数据处理、评价报告等。
同时,还介绍了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三、技术导则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具体来说,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声响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的声环境评价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4-1995声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Noise Impact Assess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
本导则的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志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引用标准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J 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J/T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术语、符号3.1 术语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3.2 符号见表1。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5-11-28 批准1996-07-01实施表1 符号一览表4一般规定4.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2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4.2.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4.2.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为:4.4.2.1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培训班讲稿前言1995年颁布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以下简称“原《导则》”),对规范我国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环境、控制噪声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声环境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及噪声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导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特别是与1995年后新颁布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等的立法思想不相适应;同时,在噪声预测和评价方面和国际、国内的环境声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本次导则修订过程中,对原导则进行了较多修订。
为完成本次修订工作,课题组在修订之初,首先向45家评价单位征求了对原《导则》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在导则修订过程中课题组先后8次召开了由我国噪声评价方面的专家及经常从事铁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单位参加的研讨会,就《导则》草稿、讨论稿、征求意见稿等进行研讨,广泛征求意见。
同时针对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城市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存在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等问题,课题组进行了专题研究。
导则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又征求了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3个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32家和33家评价单位的意见。
共返回意见292条,采纳意见180条、占反馈意见的61.6%,未采纳意见69条、占反馈意见的23.6%,部分采纳43条、占反馈意见的14.7%。
综上所述,本次导则修订集中了国内专家、管理部门和评价单位的意见,是共同研究的成果。
但在导则实施过程中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能够提出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水平,为改善我国声环境质量作出贡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主要内容1.1 和原导则相比本次导则修订的主要内容1.1.1 修订了导则的适用范围原《导则》适用范围为“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72号--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9.12.23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09年第72号
•【施行日期】2010.04.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9年第72号)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规范和指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该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废止。
特此公告。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上) *⼤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 1.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各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
2.掌握点声源及线状⽣源声级衰减计算⽅法的选⽤原则。
3.掌握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环节。
4. 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
5.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作的基本要求。
6. 熟悉各等级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7. 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8.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设原则。
9.熟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测量量和测量时段。
10.熟悉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
11.熟悉噪声预测的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原则。
12.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概念 1.声环境:⼈类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包括有⽤的声⾳和⽆⽤的声响,构成了⼈类⽣存的声环境。
2.噪声:是⼈们不需要的声⾳,⽆⽤的、厌烦的声⾳。
他的判断不仅根据物理学上的定义,⽽且和⼈们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感觉反应有关。
3.环境噪声:包括⼈为活动产⽣的噪声和⾃然界噪声。
按照《中华⼈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环境噪声只包括⼯业⽣产、建筑施⼯、交通运输和社会⽣活中所产⽣的⼲扰周围⽣活环境的声⾳。
考试⼤ 4.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扰他⼈正常⽣活、⼯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特征和噪声源类别 1.环境噪声特征: ⑴噪声属于物理因素,属于能量污染。
⑵环境噪声是局限性和分散性的公害 .具有随机性、局限性、分散性的特点。
⑶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评价量A声级是⼀模拟⼈⽿特征的主观量。
环境噪声标准要根据不同环境区域、不同时间和⼈处于不同⾏为状态来决定。
考试⼤ 2.噪声源类别 2.1.三要素:声源、传播介质、接收器为声⾳三要素。
2.2.噪声源分类: ⑴按产⽣的机理分,有机械噪声、空⽓动⼒性噪声、电磁噪声和⽕焰噪声等。
控制和治理噪声源强,须从产⽣机理上研究。
⑵按产⽣来源分⼯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社会⽣活噪声及⾃然界噪声。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的评价。
A.稳态声源和非稳态声源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C.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D.机械声源和气流声源【答案】 C2、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工程影响区域内的下列调查工作中,属于生态影响调查的是 ( )。
A.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调查B.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调查C.野生动物保护措施调查D.文物保护措施调查【答案】 A3、跟踪监测: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跟踪监测计划应规定每()年内开展1次监测工作。
A.1年B.2年C.3年D.4年【答案】 C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当声源以平面波形式辐射,辐射声波的声压幅值不随传播距离改变,该声源可当作()处理。
A.点源B.线源C.面源D.体源【答案】 C5、(2017年真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
A.评价工作等级B.环境保护目标C.环境制约因素D.评价标准【答案】 A6、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按()划分为复杂、中等和简单三类。
A.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B.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大小C.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多少及污染物种类的多少D.污水中拟预测的污染物类型以及某类污染物中水质参数的多少【答案】 D7、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累积影响分析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
A.社会与经济B.时间与空间C.污染因子与污染物浓度D.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答案】 B8、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阶段。
A.四个B.五个C.三个D.六个【答案】 B9、开发区区域污染源分析的主要因子应满足:()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
A.地方政府B.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国家和地方政府D.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答案】 C10、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此处与往年大纲不同)(第五章)1.总则★1.1掌握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划分;(1)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按声源种类划分可分为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固定声源:在声源发声时间内,声源位置不发生移动的声源。
流动声源:在声源发声时间内,声源位置按一定轨迹移动的声源。
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和交通运输(包括航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水运等)固定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
流动声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指在城市道路、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上行驶的车辆以及从事航空和水运等运输工具,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注】①建设项目既拥有固定声源,又拥有流动声源时,应分别进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②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又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进行叠加环境影响评价。
例题:1.在声源发声时间内,声源位置不发生移动的声源称(A )。
A.固定声源B.流动声源 C.点声源D.线声源★1.2掌握声环境质量评价量、声源源强表达量、厂界(场界、边界)噪声评价量及应用条件;1.2.1声环境质量评价量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为昼间等效声级(L d )、夜间等效声级(L n ),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 声级(L max )。
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 WECPN)。
1.2.2声源源强表达量①A 声功率级(L AW ),或中心频率为63Hz~8KHz 8个倍频带的声功率级(L W );②距离声源r 处的A 声级(L A(r))或中心频率为63Hz~8KHz 8个倍频带的声压级(L P(r));③等效感觉噪声级(L EPN )。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阶段测试题单选题(共180题)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在噪声传播声级衰减计算中,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该声源可当作()处理。
A.点源B.线源C.面源D.混合源【答案】 A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的重点内容是()。
A.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B.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C.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以及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D.主要生态问题【答案】 C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应提出长期生态监测计划的项目是()。
A.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建设项目B.具有重大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C.具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D.具有重大技术难题的建设项目【答案】 B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NO2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为()μg/m3。
A.40B.60C.80D.120【答案】 A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环境空气功能区分为()。
A.一类B.二类C.三类D.四类【答案】 B6、下列大气污染物中,不属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是()。
A.氟化氢B.二噁英类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答案】 A7、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第一类污染物排放,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与企业所属行业无关B.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与受纳水体功能无关C.第一类污染物排放监测点应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D.矿山企业第一类污染物排放监测点应设在尾矿坝出水口【答案】 D8、(2020年真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型不包括()。
A.CMAQB.EDMSC.AUSTAL2000D.AERSCREEN【答案】 D9、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大气毒性终点浓度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是一种对新的项目或政策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
声环境评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目的是评估新项目或政策对周边环境声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为了指导声环境评价的实施,需要制定一套技术导则。
下面是一个声环境评价技术导则的示例。
1.声环境评价的目标声环境评价的目标是评估新项目或政策对周边环境声环境的潜在影响,并为环境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新项目或政策对周边居民和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暴露情况;-评估噪声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潜在影响,如睡眠干扰、交流障碍、健康影响等;-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噪声影响,保护周边居民和环境免受噪声干扰。
2.声环境评价的内容声环境评价要全面评估新项目或政策对周边环境声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价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和分析现有的声环境数据,包括环境噪声水平、特点和频谱分布等;-评估新项目或政策引起的噪声源的特性,如噪声产生机构、噪声频谱和强度等;-评估新项目或政策引起的噪声传播路径和传播特性,如地形、气象条件和环境反射等;-评估新项目或政策对周边居民和环境敏感点的噪声暴露情况;-评估噪声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3.声环境评价的方法声环境评价应采用科学、准确和可行的方法。
评价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模型和软件对噪声源进行建模和预测;-进行实地测量和观测,获取现有的声环境数据;-利用现有的声环境数据库和标准,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专家评估和社会参与的方式,获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噪声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4.控制措施的提出根据声环境评价的结果,应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噪声影响。
控制措施应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并满足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自测提分题库加精品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若按声源种类划分,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分为()。
A.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B.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C.现有声源和新增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D.高噪声源和低噪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答案】 B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应包括()。
A.项目的所有污染源B.评价区的工业污染源C.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D.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污染源【答案】 A3、(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技术要求不需考虑的因素是()。
A.污染物类型B.污染控制难易程度C.地下水埋深D.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答案】 C4、执行国家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是()。
A.优先执行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B.优先执行行业性污染物排放标准C.执行两项中排放控制要求较严格的D.按标准实施时间先后顺序取后者执行【答案】 B5、(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
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答案】 B6、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的进一步预测模式为()。
A.ADMS模式系统B.ADMS-EIA模式系统C.AERMOD模式系统D.CALPUFF模式系统【答案】 D7、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关于PM2.524h平均浓度值数据有效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日至少有12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B.每日至少有18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C.每日至少有20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D.每日至少有22h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答案】 C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一级生态评价生物量数据获取的正确方法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4-1995声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Noise Impact Assessment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导则规定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
本导则的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志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引用标准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J 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HJ/T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3术语、符号3.1 术语噪声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3.2 符号见表1。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5-11-28 批准1996-07-01实施表1 符号一览表4一般规定4.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4.2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4.2.1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4.2.2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为:4.4.2.1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4.2.2.2 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 3096-93规定睥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2.2.3 对处在适用GB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4.2.2.4 对于处在非敏感区的小型建设项目,噪声评价只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相关的内容。
4.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4.3.1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4.3.1.1 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4.3.1.2 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4.3.1.3 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颁、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3.1.4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4.3.1.5 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4.3.1.6 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4.3.1.7 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4.3.2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4.3.2.1 环境噪声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噪声监测资料。
4.3.2.2 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4.3.2.3 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3.2.4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并适当分析其它阶段的噪声级。
4.3.2.5 必须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4.3.3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4.3.3.1 噪声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其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
4.3.3.2 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4.3.3.3 要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予出效果分析。
4.4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中的噪声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4.4.1建设项目概况(主要论述与噪声有关的内容,如,主要噪声源种类、数量、噪声性分析等)。
4.4.2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4.4.3采用的噪声标准,噪声功能区和其它保护目标,执行的标准值4.4.4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范围,测点分布,测量仪器、测量时段等。
4.4.5噪声预测方法,包括预测模型、预测范围、预测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
4.4.6不同阶段的噪声评价方法和对策。
4.5 环境噪声评价量噪声源评价量可用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声功率级、A计权声功率级。
对于稳态噪声(如觉的工业噪声),一般以A声级为评价量;对于声级起伏较大(非稳态噪声)或间歇性噪声(如公路噪声、铁路噪声、港口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等效连续A 声级(Leq,dBA)为评价量;对于机场飞机噪声以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dB)为评价量。
4.6 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一般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的站场等),该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的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若建设项目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则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
对于建设项目是机场的情况,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内的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4.7 环境影响报告书——噪声专题报告编写提纲噪声环境影响专题报告一般应有下列内容:4.7.1总论:包括编制依据、有关噪声标准及保护目标、噪声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等。
4.7.2工程概述:主要论述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4.7.3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调查与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结果;受影响人口分布;相邻的各功能区噪声、建设项目边界噪声的超标情况和主要噪声源等。
4.7.4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包括预测时段、预测基础资料、预测方法(类比预测法、模式计算法及其参数选择、预测模式验证等),声源数据、预测结果、受影响人口预测、超标情况和主要噪声源等。
4.7.5噪声防治措施与控制技术:包括替代方案的噪声影响降低情况、防治噪声超标的措施和控制技术、各种措施的投资估计等。
4.7.6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计划建议。
4.7.7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或小结。
5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5.1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5.1.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目的5.1.1.1 使评价工作者掌握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
5.1.1.2 向决策管理部门提供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以便与项目建设者后的噪声影响程度进行比较。
5.1.1.3 调查出噪声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人口分布。
5.1.1.4 为噪声预测和评价提供资料。
5.1.2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内容①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②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③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5.1.3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和测量法。
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相应的要求确定是采用收集资料法还是现场调查和测量法,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方法见第5.2条。
5.2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5.2.1噪声测量仪器和测量环境条件5.2.1.1 测量仪器a.噪声测量,应使用GB2875——83《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或IEC651《声级计》规定的2型或性能优于2型的声级计及性能相当的其它声学仪器。
b.若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或二级,必须使用积分声级计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测量仪器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若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也可用非积分式声级计测量连续等效A声级。
5.2.1.2 测量a.在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应加防风罩。
b.室外测量的气象条件应满足无雨、无雪、风力小于四级(5.5m/s)。
5.2.2噪声测量方法标准和规范5.2.2.1 环境噪声测量环境噪声的测量,应按下列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进行。
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9661——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建筑施工场噪声测量方法GB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J122——88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册噪声部分5.2.2.2 噪声源噪声测量噪声源噪声的测量,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有关标准详见第6.3条。
5.2.3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布设原则5.2.3.1 现状测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
5.2.3.2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声源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的情况下,可认为是点声源)的情况,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应布置在声源周围,靠近声源处测量点密度应高于距声源较远处的测点密度。
5.2.3.3 对于建设项目呈现线状声源性质(许多点声源连续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如,繁忙的道路上的车辆流,可以认为是线声源)的情况,应根据噪声敏感区域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确定若干噪声测量断面,在各个断面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置一组测量点(如15m、30m、60m、120m、240m)。
5.2.3.4 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如没有工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飞机噪声和铁路噪声)且声级较低(<50dBA),噪声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
5.2.3.5 对于改、扩建工程,若要绘制噪声现状等声级图,也可以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