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课后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练习(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酸:CH3COOH、H2SO3、NaHCO3、HFB.碱:Cu2(OH)2CO3、NaOH、Fe(OH)2、Mg(OH)2C.盐:AgCl、BaSO4、NaH2PO4、Mg(NO3)2D.氧化物:FeO、N2O5、COCl2、SiO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3.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
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A.KHSO4 B.NH4NO3C.Ca(H2PO4)2 D.Cu2(OH)2CO34.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经常被浓雾所笼罩。
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
下列关于大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雾是一种纯净物B.大雾是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 的分散系C.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D.大雾实际上是水蒸气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胶体有布朗运动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小,不受重力作用6.(2010年南京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原理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透过半透膜)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7.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
课时作业1 物质的分类[学业达标]1.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3.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⑤氧化物4.雾霾天气,就是“气溶胶细小粒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务”。
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B.依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分散系分为9种C.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 nmD.气溶胶不能透过滤纸5.试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不同而有规律地摆放。
做“硫酸的性质”试验时,试验桌上部分药品的摆放如图所示。
某同学取用KOH溶液后应把它放回A、B、C、D 四处中的( )6.按溶液、浊液、胶体的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食盐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7.晚自习的课间,同学们站在四楼上,可以看到市里的空中有移动的光柱,这就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B.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C.利用丁达尔现象可鉴别胶体和溶液D.胶体经短时间静置后会产生沉淀8.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复原了磁性。
“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特别相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分子直径比氯离子小B.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9.[2024·北京老城区模拟]下列图示的混合物不属于胶体的是( )10.有关胶体的制备和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溶液C.为了加快反应,可以采纳加热的方法制备Fe(OH)3胶体,加热过度没有影响D.不行以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备Fe(OH)3胶体[等级突破]11.如图是按肯定的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种分类方法可形象地称为树状分类法B.标准1是依据所含物质的种类C.标准2是依据所含物质的性质D.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12.(双选)在1~100 n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改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巩固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 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2Fe+CO2D.Fe+CuSO=FeSO+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A.①B.①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碱酸盐酸性氧化物A 纯碱盐酸烧碱二氧化硫B 烧碱硫酸食盐一氧化碳C 苛性钠醋酸石灰石水D 苛性钾碳酸苏打三氧化硫7.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
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分类【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分类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掌握胶体的制备及有关性质。
【重点重点】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使用说明】课前用10分钟阅读教材P24-P29,并完成《预习自测》的内容,能力较强的同学尝试对《合作探究》进行研究,用红笔标注疑问。
课后完成《课后巩固与提高》。
(一)预习自测一、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1)(2)(1)(2)H2SO4含氧酸Na2SO4含氧酸盐HCl 无氧酸KHSO4无氧酸盐HNO3 一元酸NaCl 钠盐H2S 二元酸BaSO4硫酸盐NaHCO3酸式盐2.树状分类法金属单质:如Fe 强酸:如H2SO4、_HCl_ 、_HNO3_ 单质非金属单质: C 按强弱弱酸:如CH3COOH 、_H2CO3_ 纯净物有机化合物:如乙醇一元酸:如HCL、_HNO3_酸按电离出的H+数二元酸:如H2SO4、_H2CO3_ 化合物多元酸:如H3PO4强碱:如NaOH、KOH 、Ba(OH)2按强弱弱碱:如NH3·H2O、Fe(OH)3、Cu(OH)2碱一元碱:如NaOH无机化合物按电离出的OH-数二元碱:如Cu(OH)2多元碱:如Fe(OH)3物质正盐:如KNO3盐酸式盐:NaHSO4、KHCO3、KH2PO4溶液:如KNO3溶液碱式盐:Cu2(OH)2CO3浊液:悬浊液:如泥浆水金属氧化物:如Na2O 混合物乳浊液:如油漆非金属氧化物:如SO2胶体: 豆浆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 分散系的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有9种类型,试举例:(见右图)3、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粒子直径d)<1 nm 1~100 nm >100 nm >100 nm分散质粒子结构分子、离子少量分子的集合体或大分子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固体小颗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小液滴点拨: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例题: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2.5×10-6m)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B)A.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一定的关系B.微粒直径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与空气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D.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吸入体内影响健康2. 区分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C )A.静置片刻出现分层现象的是Fe(OH)3胶体B.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为1~100 nm的是Fe(OH)3胶体C.用光束照射,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Fe(OH)3胶体D.看颜色,有色的是Fe(OH)3胶体(二)合作探究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通常把分散质大小1nm —100nm___________分散系称为胶体2、胶体的分类:(1)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分散剂为气体(如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如固溶胶分散剂为固体(如(2)按分散质胶粒不同可分为:分子胶体:分散质为单个分子,如 3、 Fe(OH)3胶体的制备【讨论】 可以通过往FeCl 3饱和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的方法制备Fe(OH)3胶体吗?为什么?不可以;由于该方法所用的两种溶液中c(Fe 3+)与c(OH -)较大,FeCl 3 + 3NaOH = Fe(OH)3↓+3NaCl ,制备的Fe(OH)3的聚集体粒子大小大于胶体粒子大小的范围(胶粒粒径1~100 nm ),Fe(OH)3以沉淀的形式存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硅酸钠(Na2SiO3)溶液在建筑上可用作防腐剂与粘合剂,硅酸钠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Na2SiO3)是由金属阳离子(Na+)与酸根离子(Si O32-)构成,符合盐类的构成特点,因此属于盐类,C项正确。
2.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化学方程式是( )A.3Fe+2O2Fe3O4B.CO2+C2COC.NH4HCO3NH3↑+H2O+CO2↑D.CaCO3+CO2+H2O Ca(HCO3)2项中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而其他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均为化合反应。
3.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氢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A.H2SO4B.H2O2C.NaHD.NH32SO4是由H、O、S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氢化物,A项符合题意;H2O2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H是由H、Na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H3是由H、N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氢化物,B、C、D项不符合题意。
4.下列树状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B.物质{混合物纯净物{溶液化合物C.化合物{ 有机物无机物{酸{氧化物非氧化物碱盐D.纯净物{无机物{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故A 项正确;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 项错误;无机物并不都是化合物,如单质,氧化物、非氧化物并不属于酸,故C 项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既有纯净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D 项错误。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法代替的。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把元素分为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元素,把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把化学反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分类法是一类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
将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分类用短线连起来。
Ⅰ ⅡNa 2SO 4 含氧酸盐KHSO 4 无氧酸盐NaCl 硫酸盐BaSO 4 钠盐NaHCO 3 酸式盐3.现有下列物质:A.氯化钠溶液;B.金属钠;C.氢氧化钠晶体;D.硫酸钠晶体;E.碳酸钠晶体。
请将它们填充到下列横线上(填序号)。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碱: 盐:1.下列关于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书馆和商场里一般采用交叉分类法B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可用树状分类法C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论断从分类的角度没什么可取之处D .对若干物质的分类可能有多种标准2.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Na 2CO 3是碱B .Na 2CO 3是盐C .Na 2CO 3是钠盐D .Na 2CO 3是碳酸盐3.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
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 .无机物B .有机物C .盐类D .非金属单质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石膏(CaSO 4·2H 2O)B .硫酸、烧碱、绿矾(FeSO 4·7H 2O)C .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钠5.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A .3Fe +2O 2=====点燃Fe 3O 4B .CO 2+C=====△2COC .NH 4HS=====△NH 3↑+H 2S ↑D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6.在物质的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 .氧化物、酸性氧化物B .含氧酸、酸C .碱性氧化物、碱D .酸式盐、盐7.(1)将下列物质分类,并用序号填空:①氢气 ②硫黄 ③二氧化硫 ④液氧 ⑤氧化镁 ⑥矿泉水 ⑦空气 ⑧四氧化三铁 ⑨石灰水 ⑩铜丝混合物有________;纯净物有________;化合物有________;氧化物有________;金属单质有________;非金属单质有__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
下列物质中,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A、CaCO3B、SO3C、CuOD、KMnO4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B、洁净的食盐水C、冰、水混合物D、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A、碱:Na2CO3 酸: H2SO4 盐: NaHCO3 碱性氧化物: SiO2 酸性氧化物: CO2B、碱:NaOH 酸: HCl 盐: NaCl 碱性氧化物: Na2O 酸性氧化物: COC、碱:NaOH 酸: CH3COOH 盐: CaF2 碱性氧化物: SO3 酸性氧化物: SO2D、碱:KOH 酸: HNO3 盐: CaCO3 碱性氧化物: CaO 酸性氧化物: SO35.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
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现象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
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
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A、H2、O3B、H2SO4、H2CO3C、SO2、NOD、Na2SO3、KClO37.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A、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2SO4B、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ClC、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ClD、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2SO48.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 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Na 2CO 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 .Na 2CO 3是碱B .Na 2CO 3是盐C .Na 2CO 3是钠盐D .Na 2CO 3是碳酸盐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 .一定是一种单质B .一定是纯净物C .一定是化合物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3.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A .3Fe +2O 2=====点燃Fe 3O 4B .C +CO 2=====△2COC .NH 4HCO 3=====△NH 3↑+H 2O +CO 2↑D .Na 2CO 3+CO 2+H 2O===2NaHCO 3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CaCO 3、Cu(HCO 3)2、Cu 2(OH)2CO 3都属于碳酸盐B .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 .蓝矾(CuSO 4·5H 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 .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5.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 、B 、C 、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四个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B .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C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D .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反应6.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7.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A.Fe(OH)3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 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B.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C.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胶体的依据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滤纸9.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10.人们利用纳米级(1~100 nm,1 nm=10-9 m)粒子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2020江苏南京期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迈克尔·斯坦利·惠廷汉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锂电池正极材料用到的钴酸锂(LiCoO2)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属于盐,D项正确。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若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因此所得混合物是胶体。
3.下列化合物的类别不正确的是()A.Na2CO3碱B.MgO金属氧化物C.H2SO4酸D.CO2酸性氧化物CO3属于盐类。
24.(2020山东聊城期末)城市的夜晚,同学们站在高楼上,可以看到市里的空中有移动的光柱,这就是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效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体和溶液都是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同的分散系B.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和溶液D.胶体经短时间静置后会产生沉淀,短时间内不会形成沉淀。
5.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食盐水、淀粉溶液、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项中淀粉溶液、豆浆都是胶体;C项中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都是溶液;D项中Ca(OH)2悬浊液、石灰浆是浊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
6.如图是按一定的方法给物质进行的分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种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B.标准1是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C.标准2是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D.类别1是混合物,类别2是单质,A错。
7.(2020河南许昌高级中学月考,节选)(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及军事科学中。
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直径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填字母)。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1 元素分类:金属和非金属元素2 化合物分类:分类方法1:有机物(含C)和无机物分类方法2: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iO2、SO2、CO2、SO3、N2O5、(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CuO 、 MgO (多数为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 NO2、NO、CO、 (盐中的N的化合价无+2、+3、C无+2)分类方法3:分散系溶液(很稳定)分散质粒子小于1nm,透明、稳定、均一胶体(介稳定状态)分散质粒子1nm-100nm,较透明、稳定、均一,有丁达尔现象浊液(分悬、乳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透明、不稳定、不均一,光线过不去3.化学反应的分类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2SO2+ O2 =2SO3分解:2NaHCO3=Na2CO3 +CO2↑+ H2O置换:Cl2 +2KI =2KCl+I2复分解: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根据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分类离子反应:Cl2+H2O = HCl+HClO非离子反应:2Fe+3Cl2 =2FeCl3根据是否有元素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升降价)氧化还原反应:2Na+2H2O=2NaOH+H2↑非氧化还原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根据热量的放出或吸收放热反应:3Fe+2O2= Fe3O4吸热反应:C+CO2=2CO分离胶体物质的方法:(1)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到一起的方法,称为电泳(2)凝聚:投入化学物质,使得胶体的或微细悬浮物质发生聚集的方法称为凝聚(3)渗析:采用特殊的渗透膜,使得半径小于胶体的粒子可以透过渗透膜,而半径大于或等于胶体的粒子无法透过的方法,称为渗析。
以上三种方法为分离胶体物质最主要的方法,注意与电解方法区分开来,电解方法在初中的化学中已经学过,比如电解水分子。
课后训练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石灰石B.Ca(OH)2
C.CaCO3D.CH4
3.当光束通过豆浆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表明豆浆是()
A.胶体B.溶液
C.悬浊液D.乳浊液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5.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
在该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胶体粒子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7.目前在制药机械中有一种胶体磨,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剪切、研磨及高速搅拌作用对物质进行细化,得到纳米材料。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细化后的纳米材料与分散剂形成胶体
B.胶体磨的细化是物理作用
C.纳米材料都有丁达尔效应
D.纳米材料都能发生电泳
8.区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特征性质是()
A.布朗运动
B.能透过滤纸
C.电泳
D.丁达尔效应
9.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10.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分散质具有相同的粒子直径
D.能透过半透膜
11.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
别上。
O2、Cu、H2SO4、Ba(NO3)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单质:________;化合物:________;混合物:________。
12.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
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
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4)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Na2CO3俗名虽然是纯碱,但根据其组成应当属于盐。
根据阳离子分类是钠盐,根据阴离子分类是碳酸盐。
2.答案:C解析:A是混合物;B是碱;D是甲烷,有机物。
3.答案:A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一定是胶体。
4.答案:A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直径在1~100 nm之间。
5.答案:B解析:粒子向阴极移动,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正电荷,该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或胶体粒子带负电荷的胶体时,就会发生凝聚。
①不是电解质溶液;④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选B。
6.答案:C解析:胶体的性质——均匀、介稳定,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7.答案:D解析:胶体的胶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胶体中只有吸附带电的胶粒才能发生电泳。
8.答案:D解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具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一定是胶体。
9.答案:D解析:纯碱、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碳酸钙)、苏打(碳酸钠)属于盐;硫酸、醋酸、碳酸属于酸;苛性钠和烧碱是氢氧化钠,苛性钾是氢氧化钾,属于碱;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
10.答案:A解析: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氯化铁溶液为浅黄色,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过滤时二者都可以透过滤纸,溶液还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11.答案:O2、Cu H2SO4、Ba(NO3)2、KNO3、CO2、含镁60%的MgO空气
12.答案:(1)过滤(2)渗析(3)蒸馏(4)加热分解
解析:物质分离与除杂遵循不增不减、易分、易复原原则:(1)固液分离用过滤;(2)利用胶体与溶液的不同点,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能,所以用渗析;(3)回收低沸点溶剂用蒸馏;(4)加热使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