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标准(公司)
- 格式:pptx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6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7月目录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1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1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1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2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22.1.直放站22.2.宏蜂窝或微蜂窝3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43.2.电缆式43.2.泄漏电缆式53.3.光纤式6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7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8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9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111、厂商资质要求11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112.1.无源天馈分布设备112.2.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152.3.干线放大器15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164、设计施工能力16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171、安装工艺要求171.1.有源设备安装171.2.室内天线安装171.3.馈线及相关设施171.4.无源器件安装191.5.接地191.6.标签192、网络质量要求192.1.覆盖达标192.2.质量标准192.3.网络运行指标202.4.监控系统20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移动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
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
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
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可以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
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室内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另外,竞争对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且具有资费优势,与其相较,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络质量,实现室内覆盖是体现差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浅谈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建设技术规范电信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录第⼀章系统要求第⼆章系统设计第三章设备安装第⼀节RRU设备第⼆节室内分布系统第四章系统整体测试第⼀节室外直放站系统整体测试第⼆节室内覆盖系统整体测试第⼀章系统要求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建设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室内分布系统及RRU必须满⾜系统容量和呼损要求。
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设计要求为98%以上区域不得低于-85dBm。
RRU系统覆盖设计要求为95%以上区域不得低于-75dBm。
3、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建设中所选⽤的元器件必须是在省公司框架协议中确定的产品范围以内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覆盖⾯积1000平⽶以上的分布系统建设中必须采⽤1/2"以上馈线。
分布系统建设中各类型天线系统应能适应⽹络发展的需求,⼯作频段需达到2.5G。
4、⼲扰保护⽐:同频⼲扰保护⽐:C/I≥12dBm(不开调频),C/I≥9dBm(开调频)邻频⼲扰保护⽐:200KHZ邻频⼲扰保护⽐:C/I≥-6dBm5、在基站或微蜂窝接受端位置收到的上⾏噪声电平⼩于-120dBm。
6、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应⼩于15dBm/每载频即导频功率应⼩于5dBm/每载频。
7、主设备机房位置和⼲线放⼤器安装位置不应影响原有设备的摆放和机房环境,并要求为今后增加设备预留安装空间。
第⼆章系统设计第九条室内分布系统及RRU/直放站⼯程设计概述1、建筑物情况描述:(1)、建筑物基础信息描述包括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含经纬度)、建筑物的⽤途、周边环境情况、建筑物的结构与楼层使⽤分配、建筑物的总⾯积、电梯数量与⽤途、⼈流量等基础信息。
(2)、建筑物当前信号覆盖情况简要描述。
(3)、进⾏覆盖的⽬的。
(4)、本次设计⽅案规模的简介含本次⼯程拟覆盖区域及⾯积,分布系统的类型,信号源的类型,⼯程预算投资总额。
2、⽅案设计依据。
3、⼚家现场勘察报告。
4、设计思路叙述。
(1)根据覆盖⽬标话务和周围⽹络情况选择信号源类型、分布系统类型。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一、室内分布系统原理 (1)1.概述 (1)2.室内分布系统组网 (2)3.CDMA与GSM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的组网 (9)4.多系统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 (11)5.室内分布系统的监控 (1)6.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时系统间的干扰协调 (2)二、室内分布系统的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天馈线及无源器件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室内分布系统的相关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室内分布系统的室内电磁传播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室内分布系统的噪声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室内分布系统的上下行平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主机安装1.1、主机安装位置要求1.1.1安装位置必须保证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1.1.2主机安装场所应干燥、灰尘小、且通风良好;1.1.3主机安装位置便于馈线、电源线、地线的布线;1.1.4主机尽量安装在室内。
安装主机的室内不得放置易燃品;室内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1.1.5主机挂壁式安装时,主机底部距离地面为1米以上,在移动机房、交换机房等特殊机房内安装时,主机底部或顶部应与其它原有壁挂设备底部或顶端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1.1.6主机落地式安装时,龙门架底座或主机座应与墙壁距离0.8米,在移动机房、交换机房等特殊专用设备机房内安装时,应与原有设备保持整体协调。
1.1.7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装在室内。
对于室外安装的主机,必须做好防雨、防水处理,以防止雨水溅湿机箱体底部,同时做好主设备的防晒、防破坏的措施;必须保证主设备便于调试、维护和散热需要;1.2、主机的架设安装1.2.1主机安装步骤参照使用说明书和设计方案进行;1.2.2立式或挂式机柜的安装位置、排列顺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机柜或机箱的安装必须垂直、牢固稳定,加固应符合设计的抗震要求;1.2.3立式机柜与同列机架应成一条直线,无明显参差不齐,整列机架允许偏差为10mm;机柜的安装垂直度应满足上、下偏差不大于机柜高度的千分之一;1.2.4挂式机柜的承载体必须坚固(如:建筑承重墙、柱等),具备长期稳定性;安装完毕后不得有影响美观的明显几何偏差。
1.2.5主机、分机的跳接馈线、电源线、地线均置于100X60mm的线槽内走线。
1.2.6主机接地排安装于主机下方,距地面150mm-200mm紧靠垂直线槽水平固定;1.2.7所有线头标签均距线槽10mm贴于馈线、地线、电源线上,标签字体朝上;1.2.8主机保护地、室内馈线接地,分别用16mm2地线引至主机下端接地排上,再用35mm2地线从接地排引至地网;2、天线安装2.1天线安装的位置,俯、仰角必须符合设计方案。
室散布系统标准化建设要求一、勘察和设计1、勘察室覆盖的勘察是深入检查认识目标覆盖点地区的电磁环境和四周环境、信号状况,进而最后确立工程的覆盖深度以及采纳方式。
室勘察分电磁环境勘察和自然环境勘察。
电磁环境勘察包含:目标覆盖地区及四周环境的信号场强、网络服务参数、通话质量测试等;自然环境勘察除惯例的地理定位、建筑功能描绘之外,还包含建筑部构造,可用线井、走线路由、外墙和天花资料等。
勘察达成后,勘察方应供给详细的勘察报告。
2、设计方案设计方对所需覆盖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室信号路测,依据勘察报告确立最后覆盖需乞降覆盖方式,并提交设计方案。
施工图纸附图一般包含: 1)系统原理图; 2)系统骨干馈线布放路由图; 3)模拟测试图; 4)天馈线安装平面图; 5)信号源安装平面图; 6)施主天线安装平面图等。
3、评审要求设计方案评审是对勘察、设计的站点进行全面查核和评估,经过评审最后确立站点能否能够抵达预期覆盖成效,并达到最大限度的节俭建设成本和后续保护成本目的。
室覆盖工程一定经过立项、勘察、设计、评审,评审经过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前一定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当前联通详细站点的施工图绘制由负责该站点的室散布系统集成商负责,进行汇总上报省企业。
分企业一定组织对施工方案设计进行评审。
经过联通方、设计单位、监理等有关单位的评审,形成评审记录,室散布系统集成商依据评审建议对施工方案设计进行改正。
没有经过施工图评审经过的站点不一样意施工。
关于大型室散布系统(包含 GSM/WCDMA网信号源、馈线、干放等部分),每个投资超出限额的设计方案设计一定上报省企业挪动网络建设部,由省企业挪动网络建设部组织挪动网优中心、、分企业、集成商厂家一同对大型室散布系统施工方案进行评审。
在施工方案评审通事后方可签署合同并施工。
室散布系统方案评审容和要求序审查容审查标准号设计勘察数据和测试报告能否完好、真切靠谱,设计方案论述数据能否正确,信源选用设计勘剖析能否合理。
室内分布系统(简称室分)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包括信号覆盖、传输、电源、接地、防雷等。
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业主需求,施工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主要介绍室分工程施工中的规范和标准。
一、设计规范1. 覆盖范围:室内分布系统应确保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区域信号强度满足通信网络要求,特别要注意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容易出现信号盲区的部位。
2.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应根据覆盖范围、信号需求、传输容量等因素进行,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3. 系统架构:室内分布系统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和管理。
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信号源、传输设备、分布系统、接入设备等。
4. 布线设计:布线设计应遵循简洁、安全、易于维护的原则。
线缆应采用合格产品,截面积应满足传输需求。
5. 防雷接地:室内分布系统应设置可靠的防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损害。
二、施工规范1. 施工准备:施工前应了解设计图纸,熟悉相关规范和标准。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质量。
2.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遵循厂家提供的安装指导,确保设备稳固、可靠。
设备安装高度、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布线施工:布线应遵循分区、分层次的原则,线缆应整齐、固定。
在布线过程中,应避免线缆受到损坏。
4. 接头处理:线缆接头应采用专用接头,接头处应牢固、可靠。
接头应进行绝缘测试,确保无误。
5.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设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
6. 测试与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系统测试,包括信号覆盖、传输速率、稳定性等。
测试合格后,进行验收。
三、验收标准1. 信号覆盖: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范围内,信号强度应满足通信网络要求,盲区面积应小于设计要求。
2. 传输速率:系统传输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保证用户体验。
3. 稳定性:系统运行稳定,无明显故障。
4. 施工质量:设备安装牢固、可靠,线缆布设整齐、固定,接头处理符合要求。
5. 防雷接地:防雷接地设施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电阻符合规定。
一、室分项目总体建设方式本期室分工程方案采用4G、5G无源分布系统覆盖,覆盖区域含各楼宇平层、地下停车场、停车出入口、电梯井道、电梯厅等全区域。
走廊等公共区域需预留桥架供室内分布系统综合布线,建筑内需预留室分总机房、弱电间和管廊等资源。
1.1、室内分布系统性能指标1.1.1、驻波比(1)从基站信号引出处测试,前端未接任何有源器件或放大器,其驻波比要求小于1.3。
若中间有放大器或有源器件,在放大器输入端处加一负载或天线,所有有源器件应改为负载或天线再进行驻波比测试。
(2)从管井主干电缆与分支电缆连接处测至天线端的驻波比,应小于1.3。
(3)从放大器输出端测试至末端的驻波比,前端未接任何放大器或有源器件,其驻波比要求小于1.3。
(4)对于双波段或多波段器件及天线,其驻波比指标可增大至 1.8,但测试频率范围应相应调整。
注:在室内安装有金属天花等特殊情况下,以上驻波比指标可视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1.1.2、噪声电平从基站接收端位置测试上行噪声电平,要求噪声电平均小于-118dBm。
1.1.3、天线口输出功率同一类型的分布天线口输出功率基本一致,功率差异值不大于6dB,天线口输出功率符合环评要求,最高不超过15dBm。
天线口实际输出功率与设计值偏差不大于3dB。
1.1.4、双路功率平衡按楼层抽测组成MIMO天线阵的两个单极化天线的天线口功率,要求功率差异值不大于3dB。
1.1.5、室分小区干扰隔离要求天馈系统反射式互调直接影响基站小区上行干扰情况,反射式互调由天馈系统中的跳线、馈线连接器、馈线及天线中最差组件决定。
指标要求:1、POI多系统接入平台、单个无源器件如天线、耦合器、合路器等3阶互调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各通信系统间隔离度要求如下:1.2、各系统性能指标1.2.1、无线覆盖边缘场强1.2.2、接通率在无线覆盖区内95%的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1.2.3、无线信道呼损语音业务呼损不大于2%,数据业务呼损不大于5%;1.2.4、数据业务速率要求以下速率为优化参考数值。
1.2技术规范书1 前言本技术规范中:1)必须:表示该条目是要求必须,违反这样的要求是原则性错误。
2)不允许(不可以):表示该条目绝对禁止。
3)应当(建议):表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存在忽视该条目的理由,但是忽视或违反该条目时必须仔细衡量。
4)不应当(不建议):表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存在所描述行为可接受或有效的理由,但实现该行为时必须仔细衡量。
5)可以:表示该条目确实可选,但该条目的存在会提高设备的功能/性能比较的指标值。
2 范围本规范主要依据是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下发的《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指导手册(第一版)》,结合铁塔公司业务发展政策制定。
本规范针对采用射频分布系统(包括射频同轴电缆、光纤、泄漏电缆等)解决室内覆盖的情况,适用工作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的工作频段。
本规范是陕西铁塔公司建设室内无线综合分布系统时,网络规划、方案编制、集成选型、工程建设管理等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未尽事宜,参考《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指导手册(第一版)》,解释权归陕西铁塔公司。
3 规范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但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6)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指导手册(第一版))》7)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范》8)YD5039-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4 系统结构分布系统是信源信号通过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无线信号均匀地分配到每一副独立安装在建筑物、小区灯杆、绿地等区域的小功率低增益天线上,从而实现目标区域信号的良好覆盖。
分布系统安装于建筑物内用于室内覆盖的系统称为室内分布系统;若用于城中村、住宅小区、广场等室外区域的系统称为室外分布系统。
分布系统是解决室内覆盖和室外场景覆盖盲区的重要手段,其组成结构如图1-1所示。
第一部分: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1.总体建设原则本次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频段应包含联通GSM 900MHz频段和800MHz CDMA频段,可考虑兼顾联通GSM1800 MHz频段。
根据国家无委的有关文件规定,联通公司GSM 900MHZ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为:909.000 MH Z—915.000 MH 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954.000 MH Z—960.000 MH 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共6 MH Z;联通公司800 MH 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为:825 MHz—835 MHz(上行,基站收移动台发)870 MHz—880 MHz(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共10 MHz;本次所建设的室内分布系统无源部分应可兼容以上频段,有源部分(如干放等)留有合路平台,分别接入相应的有源设备,设计方案应适用于两网同时工作,建设后测试结果应满足两网的需求。
联通公司GSM 1800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为:1745 MHz—1755 MHz(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1840 MHz—1850 MHz(下行,移动台收,基站发)共10 MHz;由于联通GSM 1800 MHz频段与联通GSM 900 MHz频段和800 MHzCDMA频段频率相差较远,射频信号在传输介质以及空间环境中的传播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所建室内分布系统的对联通GSM1800MHz频段射频信号的衰减应重新核算并作出对应结构的修改,更重要的,联通GSM 1800MHz频段射频信号在空间传播中的损耗更大,为达到与GSM 900MHz网络和800MHzCDMA网络同样的覆盖,需要增加天线口功率或增加天线数量,更改分布系统的整体结构。
所以,为节约成本、降低设计难度,建设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是否兼顾联通GSM1800MHz频段。
(1)服务区域内的信号强度、话音质量和运行指标,按照实际需要事先指定,在设计与施工中加以保证,并在建设后的验收中进行评估。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7月名目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1)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1)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2)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2)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2)2.1.直放站 (2)2.2.宏蜂窝或微蜂窝 (4)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4)3.2.电缆式 (4)3.2.泄漏电缆式 (5)3.3.光纤式 (6)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 (7)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 (8)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 (10)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 (11)1、厂商资质要求 (11)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 (11)2.1.无源天馈分布设备 (11)2.2.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 (14)2.3.干线放大器 (15)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 (16)4、设计施工能力 (16)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 (16)1、安装工艺要求 (16)1.1.有源设备安装 (16)1.2.室内天线安装 (17)1.3.馈线及相关设施 (17)1.4.无源器件安装 (18)1.5.接地 (18)1.6.标签 (18)2、网络质量要求 (18)2.1.覆盖达标 (18)2.2.质量标准 (19)2.3.网络运行指标 (19)2.4.监控系统 (20)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移动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进展。
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
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
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进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能够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中国移动在室内环境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本技术规范旨在为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建设、维护和优化提供统一的指导,以满足高质量的通信需求。
2. 术语和定义本技术规范中涉及到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 室内分布系统(In-Building Distribution System,IBS):为满足室内通信需求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室内小基站等。
- 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将无线信号从主基站通过传输线路分配到室内的天线系统。
- 室内小基站(Indoor Small Cell):在室内布置的小型基站设备,用于增强室内信号覆盖和容量。
- 室内半径(Indoor Coverage Range):室内分布系统能够覆盖的最大距离。
- 室内容量(Indoor Capacity):室内分布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用户数或数据传输速率。
3. 技术规范要求3.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3.1.1 网络需求分析在设计室内分布系统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网络需求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室内覆盖需求:分析室内不同区域的覆盖需求,包括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
- 室内容量需求:根据用户数量和数据传输量估计室内分布系统的容量需求。
- 阻挡物分析:分析室内存在的可能影响信号传播的障碍物,如墙壁、楼板等。
3.1.2 设计方案选择根据网络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分布式天线系统(DAS):根据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选择适当的DAS系统方案。
- 室内小基站:根据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选择适当的室内小基站方案。
3.1.3 设计参数设置根据选择的设计方案,设置相应的设计参数。
室内分布系统规范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对于室内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家居互联网技术越来越便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在这份需求中,室内分布系统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室内分布系统规范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室内分布系统规范?室内分布系统规范是指针对室内网络布线与信号传输的规范,以确保网络的性能和安全可靠的室内分布系统。
除了对于网线的布设有一定的要求外,更加强调的是对于设备的排布及其穿插,以确保设备的使用相互不干扰。
为什么需要室内分布系统规范?首先,室内分布系统规范能够规范网络的建设标准,这样可以确保室内网络的高效运行。
其次,规范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从而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此外,规范还能够对市场的竞争有促进作用,增加了市场的竞争性和减少了测试成本。
了解室内分布系统规范的内容要了解室内分布系统规范的内容,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室内分布系统规范框架及其分类,并且进行初步的学习。
网络通信系统的标准主要分为室外规范和室内规范两个方面,而室内规范环节则包含了信息传输线和信息终端设备两部分。
其次,应该了解与室内分布有关的使用标准清单。
其中更加重要的是针对于网线的规范和是否符合标准的检测,因为这将会决定网络通信的效能。
再次,应该了解环境的需求。
因为环境对于通讯线路相互间的干扰以及信号的传递距离等相关影响因素都非常重要。
最后,应该清晰了解室内分布系统规范对于室内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不容忽视,因为一旦网络系统发生泄露,那么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影响都将会十分巨大。
综上所述,室内分布系统规范对于现代社会的需求具有十分大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定义规范,能够标准化网络的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以及减少网络建设中产生的成本。
而了解并掌握这些规范知识,才能为我们的室内网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总则为加强通信网络设备维护管理及客户网络服务的质量,确保通信网络运行质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规范代维服务内容,保证外包服务正常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省分公司对代维采取垂直管理方式,要求各市州代维队伍建立统一的流程、工作机制、考核办法,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和队伍建设。
代维内容和考核工作围绕日常管理、周期巡检、隐患整治、故障抢修、资料管理、工程配合、业务配合和专项维护工作等代维作业内容展开,包括室分系统交维验收、资源管理、日常巡检、故障处理、物业管理、维护资源配置要求等,并根据中国铁塔维护相关规范最新版本做相应调整,确保全省代维工作内容统一,目标明确,职责分明。
二、适用范围2.1 室内分布系统2.1.1 无源分布系统包括分布系统设备及所有为客户设备提供电力的配套设施。
分布系统设备包括馈线、天线、漏缆、耦合器、功分器、合路器、电桥等器件、接头、双绞线、支架、辅材等。
2.1.2 有源分布系统的维护范围包括分布系统设备及所有为设备提供电力的配套设施。
分布系统设备包括光纤分布系统的AU、EU、RU及末端分布系统,微站型分布系统的RHub以及pRRU等。
2.1.3 隧道室分系统的维护范围为高铁红线区域内归属于铁塔公司的相关资产,主要包括室分主设备、隧道机房/洞室电源配套设施、泄漏电缆、光交箱、光缆线路(包含红线外引入部分)、洞口场坪抱杆等。
2.2 动力环境设备2.2.1 市电供电系统(铁塔公司产权的高压线路、变压器、低压供电线路、电表、避雷装置等)。
2.2.2 动力设备(含开关电源、直流远供、电池、逆变器、UPS、稳压器等)。
2.2.3 动环监控采集设备。
2.2.4 基站空调设备。
2.2.5 节能减排设备2.2.6 新能源等其他动力配套设备三、代维服务内容和要求3.1 巡检及基础测试3.1.1 具体内容代维人员对所维护的设施定期进行预防性巡视检查与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站址设施隐患,保障安全、平稳运行。
5g室分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5G技术已经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备更高的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和更多的连接能力。
为了实现5G技术在室内环境中的覆盖和传输需求,制定相应的室分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一、什么是室分室内分布系统(DAS)是一种用于提供在建筑物内部区域覆盖的无线通信系统。
室分技术通过将基站信号转换为室内覆盖所需的信号,以实现在建筑物内部提供更好的无线服务和网络体验。
二、5G室分的挑战与4G室分相比,5G室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首先,5G技术需要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因此室分系统需要具备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干扰。
其次,5G频谱范围更宽,需要更加细腻的频谱规划和管理。
此外,5G技术还需要支持更多的天线和更复杂的中继系统,以实现更好的覆盖和容量。
三、现有的为了解决5G室分的挑战,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PP提出了相应的室分标准。
ITU制定了IMT-2020标准,定义了5G 的技术指标和网络架构。
3GPP则制定了NR(New Radio)标准,规定了5G系统的空中接口和协议。
根据ITU和3GPP的标准,5G室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频谱规划,5G室分需要合理划分频段和信道,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其次是系统容量,5G室分系统需要支持大量的用户和设备接入,并提供足够的带宽。
同时,5G室分还需要考虑网络的易扩展性和协调性,以便支持未来的升级和演进。
四、实施5G室分的建议针对5G室分的标准制定,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需要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包括建筑设计、材料供应商和通信设备厂商等,以支持5G室分技术的实施。
其次,需要加强对室内环境变化的感知和管理,包括建筑物结构、人流情况和信号干扰等因素的监测和调整。
此外,还需要提供更强大的室内信号覆盖测试工具和监测系统,以确保室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优化。
总结:5G室分标准的制定对于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
1.覆盖范围
2.安全性
3.信号强度和质量
4.弱信号区域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弱信号区域。
弱信号区域指的是信号覆盖较差的区域,可能是由于建筑结构、材料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在设计中应合理安排信号增强设备的位置,以确保这些区域也能够获得良好的信号覆盖。
5.容量规划
6.安装和维护要求
7.合规性要求
在设计室内分布系统时,还需要考虑到合规性要求。
这包括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如电磁辐射限值、室内覆盖要求等。
设计人员应了解并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合规性。
综上所述,室内分布系统设计规范涵盖了覆盖范围、安全性、信号强度和质量、弱信号区域、容量规划、安装和维护要求以及合规性要求等方面。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保证室内分布系统能够提供稳定、高质量的通信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中国电信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中国电信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将解释室内分布系统集成的目的、技术要求以及实施计划。
2. 目的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是为中国电信提供一个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服务,以满足用户对通信和网络服务的需求。
通过这个方案,我们将解决以下问题:- 提供稳定可靠的室内通信网络覆盖- 提供快速和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 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3. 技术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我们将采取以下技术要求:- 强大的信号覆盖能力,确保室内各个角落都能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 室内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 高速数据传输能力,支持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和流媒体应用- 灵活的系统设计,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 先进的网络安全机制,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4. 实施计划为了有效实施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方案,我们将采用以下步骤:1. 需求分析: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期望。
2. 系统设计:基于客户需求,设计合适的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方案。
3. 设备选型: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以支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现场布线:在室内进行电缆布线,保证设备之间的连接以及信号传输的顺畅。
5. 系统部署:安装和配置所选设备,并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6. 系统维护: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总结通过本文档,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电信室内分布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要求以及实施计划。
通过采用本方案,我们相信中国电信将能够提供优质的室内通信服务,满足用户对通信和网络服务的需求。
我们期待与中国电信携手合作,共同实现这一目标。
注: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最终实施方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定制化配置。
yd-5103-2003
"YD-5103-2003" 是中国电信标准的一种编号,它是指《无线局域网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无线局域网(WLAN)在室内环境中的分布系统的技术要求,包括网络规划、信号覆盖、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YD-5103-2003》标准,室内分布系统应满足一定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要求,以确保在室内环境中实现无线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标准还对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进行了规范,以保证设备的兼容性和性能。
此外,标准还要求对室内分布系统进行运维管理,包括设备的监测、维护和故障处理等。
通过严格遵循《YD-5103-2003》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室内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性能,提供更好的无线通信服务。
总之,《YD-5103-2003》是中国电信关于室内无线局域网分布系统技术要求的标准,它对无线网络的规划、安装、调试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指导,以确保室内环境中的无线通信质量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