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最新最全)复习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56
训练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选择题1.(2023·河北高考)大海边,一叠一叠的浪拍打着海岸。
每一叠后浪都在推动着自己前面的前浪,每一叠后浪的前行都有它身后的后浪在推动着。
后浪是靠不断推动前浪的前行,而最终让自己成为了前浪,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如此往复,运动不息。
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①前浪与后浪的区别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②前浪与后浪的相互吸引是绝对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③后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前浪④后浪代替前浪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细品某些“鸡汤”,蕴含一定哲理。
比如:“宽容他人,也是善待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竞争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强大自己,良性竞争才是进步的动力”。
列举的这些“鸡汤”共同蕴含的哲学启示是()①坚持适度原则,敢于放下,勿过于执着②坚持辩证否定,善于扬弃,勿否定整体③运用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的观点看问题④要用联系的观点站在系统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在新疆和田地区,借助“沙漠土壤化”技术,研究人员在沙漠种出了万亩良田。
这一技术通过添加特殊材料,沙子具备了土壤特性,解决了制约沙漠农业开发的沙子流动性和保水性问题。
这表明()①联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多样性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④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特殊性是相对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2024·南京高三联考)下列诗句与漫画《天上掉馅饼,地上掉陷阱》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独行我自愁B.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第三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标要求: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懂得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精神:掌握矛盾的基本属性,科学分析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公共参与: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提醒]不能将对立和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要求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不可分割,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拓展提升]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状况的。
联系和发展从表层回答了世界的存在状况,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而矛盾观点则从深层次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人教版教材高三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从这一框开始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选择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为主进行分析,通过课堂问题设置,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2.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和讨论矛盾相关案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矛盾,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难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一种辩证的观点。
事物的发展是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矛盾则是内在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之一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动力。
矛盾体现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各种对立的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既有相互制约又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矛盾的存在使事物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前进和进步。
首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这种对立和斗争使得事物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内部系统的不断运动和演化,使得事物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如,自然界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驱使生物通过进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物种能够不断地发展和进化。
其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内部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和斗争,这种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在矛盾的斗争中,弱肉强食的规律不断地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人类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基本动力。
矛盾的斗争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矛盾不是单纯的对立和斗争,它还体现了事物的统一和发展。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通过对立和斗争,事物内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统一、和谐与平衡,推动整个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人类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统一和和谐,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但是,矛盾不是单纯的对立和斗争,而是一种辩证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了解和把握矛盾,对于正确处理问题和推动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框题的学习,让学生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应用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自觉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水平与能力,真正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讲、议、练相结合;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法。
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五、课的类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堂探究:现在给大家欣赏一首艾青的诗——光的赞歌,大家可以出声朗读,感悟这首诗的同时找出诗的当中矛盾的词语。
(PPT)光的赞歌(节选)﹨原著:艾青﹨每个人的一生﹨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不论幸福还是不幸﹨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不少丑恶与自私﹨隐藏在光的下面﹨✧探究提示:学生讨论,老师引导总结如“聪明与愚蠢”“光与暗”等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老师:这些词语都是一一对应的,相互对立,如果少了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了)(二)讲授新课(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的举例,试着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言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驱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不断进步和演变的重要因素。
矛盾的存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革,促使社会和自然界朝着更高的形态和状态发展。
本文将从矛盾的本质及其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矛盾的本质矛盾的本质在于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事物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联系。
这种联系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包含着对立面和联系的统一,即事物中相互对立、互相排斥的两个侧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互相联结。
矛盾不仅是事物内部不同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更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基础。
矛盾的作用1. 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促使事物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变。
矛盾通过不断的斗争、冲突和调和,推动事物的变革和进步。
在人类社会中,阶级矛盾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自然界中,各种矛盾如生与死、繁衍与灭绝等推动了物种的演化和进化。
2. 维持事物的平衡矛盾的存在维持着事物的平衡状态,保持着事物相对稳定的发展。
矛盾通过斗争和调和,推动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平衡状态。
正是这种平衡状态的维持,使得事物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创新和提高矛盾的存在促使人们不断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推动创新和进步。
在矛盾的冲突和对立中,人们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推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
正是矛盾的存在,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达到新的高度。
矛盾的特点1. 普遍存在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矛盾。
无论是社会还是自然界,都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矛盾。
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一对矛盾的特殊性矛盾表现为一对一对的对立面。
矛盾的发展永远是两个方面的斗争和统一,没有单独存在的矛盾。
例如,在社会矛盾中,富与穷、劳动者与资本家等是矛盾的一对对立面。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定位】框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2.斗争性的基本含义3.同一性的基本含义4.矛盾特殊性5.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2.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是的方法论意义1.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的能力2.通过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为此而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前预习填空】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
(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的倾向和趋势。
(5)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就没有,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矛盾存在于,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
(7)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8)矛盾特殊性含义。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二是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三是同一事物中的、同一矛盾的也各有其特殊性。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