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乌兰察布市共28页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28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1 扭秧歌作文200字-二年级作文 【篇一:正月十五扭秧歌】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我的家乡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春节里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元宵节的扭秧歌比赛。 元宵节这天一大早,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涌向体育场。 体育场内,彩旗招展、群情激奋、人山人海。上午十点钟,秧歌比赛正式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张皋镇代表队,她们穿着红缎子对襟小袄,下面是红缎子的灯笼裤,光看衣服就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她们的手里拿着蓝色的彩带,舞起来就像海上的波浪。 我最喜欢妈妈单位扭的秧歌,前面有两个阿姨扮成两棵小松树,后面的阿姨们身穿绿色衣服,象征着林业兴旺发达,她们经过主席台的时候,使劲儿舞动着手中的扇子,那扇子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家乡的扭秧歌真好看,正月十五可真有趣啊! 【篇二:扭秧歌的小队员】 每天晚上吃过饭,爸爸妈妈就带我和哥哥去公园玩。 公园每天都有扭秧歌的。我和哥哥每天都看呀看,渐渐喜欢上了秧歌。于是我和哥哥就跟在了秧歌队伍的后面,成了秧歌队伍中的两名小演员。扭秧歌要跟着鼓声走,两个胳膊左甩又甩,屁股要左扭右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
扭,累得我全身是汗,我还得“咕嘟咕嘟”喝一大瓶水。慢慢的我就学会了扭秧歌。 扭秧歌是一种健康运动,非常好玩,又可以使自身的心情愉快。扭得好看的人就会有一种感受:像神仙一样轻松自如,动作有形,自己非常舒服,同时扭得不好的像胖猪走路,惹人发笑,人们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你们说扭秧歌好不好玩?欢迎大家也来扭秧歌! 【篇三:扭秧歌作文】 晚饭后,我和妈妈来到广场,这儿的人可真多呀!有扭秧歌的,有跳舞的,有的小朋友在滑旱冰,有的在骑滑板车,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小朋友在学习骑自行车,有的在散步,还有的…… 我站在旁边看,妈妈让我也加入扭秧歌的行列,我有些不好意思,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拿着粉色的扇子上场了,我的脚步有些乱跟不上,我没有泄气很努力得跟着老奶奶们扭着,几大圈下来,我已是满头大汗了,我觉得扭秧歌不但能减肥而且能强身健体,这个运动真不错,让我们开心的扭起来吧!我想只有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才会有这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好好的珍惜今天的一切呀! 【篇四:扭秧歌】 夕阳渐渐坠落山下,人们吃过晚饭就三一群两一伙匆匆忙忙的向同乐家园商场的广场走去。我和姥姥也一同随着人群跟去。 到了那儿,一看是老年人在扭秧歌,有女的也有男的。他们都是60来岁的老人也有年纪大一点的我很好奇就和姥姥一起停下来观看。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3
2023年我的家乡记叙文15篇我的家乡记叙文1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峡山,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人人团结、社会和谐,继承祖先光荣传统的地方。
峡山,是潍坊一颗耀眼的明珠。
峡山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峡山水库了。
峡山水库的水清澈见底,好像一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峡山绿色的“地毯”上,峡山水库的垂柳郁郁葱葱,一阵风儿吹过来,垂柳都翩翩起舞,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这时,水面也荡漾起阵阵水波,好似水面上恬静的笑容。
峡山到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传递弘扬文明之风,为保护美丽家乡峡山的环境,人人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人多力量大”,人人献出自己一份力,一份心,一份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
每人献出的这份微薄之力,汇集成一股巨大的文明力量,使得峡山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辉煌!这股巨大的文明力量凝聚着峡山人民的每一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推动现在的峡山走向未来,推动峡山的科技迅速发展,推动环境卫生指标,使它越来越高!峡山的每一个人,都会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保护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人人团结起来,一起为家乡创建美好的未来!人们都说,“母亲是伟大的”,然而,每个人不只有一位母亲,峡山人民还有一位共同的母亲——峡山。
我们每个峡山子孙,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吸吮着她甘甜的乳汁,利用着她的自然资源。
然而如果我们不爱护环境,不“孝顺”峡山母亲,那么我们只会给峡山母亲带来无穷无尽的伤害,让峡山母亲终日泪流满面。
“养育之恩比天大”,峡山母亲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应孝顺她。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珍惜峡山的资源,爱护峡山的环境,去孝顺峡山母亲。
峡山母亲就会感到无比欣慰,笑逐颜开。
峡山母亲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峡山子孙,无私地为我们奉献,不求回报,我们难道不应更加护环境,保护峡山母亲,让峡山母亲青春永驻吗?让我们用行动去证明自己对峡山母亲的热爱吧!我的家乡记叙文2夜已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我独自走到落地窗前,抱膝而坐。
凉城县岱海湖作文(通用9篇)凉城县岱海湖作文(通用9篇)凉城县岱海湖作文 1夏日的早晨,凉城县并不炎热,典型的草原气候,凉风习习,风景怡人,同学家院子里的蔬菜很新鲜,长势茂盛,尤其是西红柿,有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白色的还是第一次见,寻找成熟的西红柿摘下来品尝又甜又香,纯绿色的蔬菜,当然也是上好的水果,又名圣女果。
今天早饭是凉城县的特色风味面食,荞面。
荞面是当地的一种主食,主要是荞面河捞,放一种特殊的调味品,味道独特,很好吃。
下午,自驾车来到了闻名塞外的岱海湖,湖素有草原仙湖的美称,位于凉城县境内,是内蒙古中部地区第三大内陆湖,面积90多平方公里。
湖内水产丰富,有鲤鱼、鲫鱼、鲢鱼、大银鱼等20多种,味道鲜美,闻名遐迩,是华北地区有机鱼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岱海湖的周边水草丰美、林木茂盛,湿地环境保护良好,常有天鹅、大雁、野鸭、银鸥等20多种野生珍贵的水鸟来此栖息。
只见岱海四周峰峦起伏,悬崖峭壁,古木参天,山间樵歌回荡,海里碧波荡漾,远处几叶小舟随风逐浪,舟上渔歌悠扬,青山绿水浑然一体。
同学们竞相互拍照片。
旅游区娱乐项目丰富,水上项目有豪华游艇、敞篷式快艇、摩托艇以及手划船等,我们租了快艇,在湖中享受着那种水上冲浪的.刺激,高兴极了。
据当地人说,每当刮风阴雨天,游人仿佛可以在船艇上听到岱海里传出的鼓乐声。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岱海海底有一座龙宫,龙宫里住着一位龙王爷。
这龙王爷有三个兄弟,分别住在东海、南海和洞庭湖里,在消闲无事的时候,兄弟们总喜欢在一起聚会。
龙王来去总要腾云驾雾,几乎每一次聚会都要下一场大雨。
雨过天晴,湖面上又会冉冉升起一条彩虹,龙宫就会浮现在五光十色的彩虹上面,景观十分雄伟壮丽。
每到这时候,龙王都会兴高采烈地从人间请一班鼓乐班子来为他们兄弟聚会奏乐助兴,鼓乐班子每次来都是乘坐牛板车来到海边,再由虾兵蟹将将人引上彩虹搭起的桥进入龙宫。
因龙王兄弟经常聚会,鼓匠班来去匆匆显得很不方便,龙王为了省事干脆就把他们留在龙宫做宫庭乐队,拉车的老黄牛留在岸上了。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文化学院广告151班陈柯欣为充分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并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2015年12月20日我对家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美食莜面进行了调查。
➢莜面的简介: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再经过精细制作而成的食品,含有钙、磷、铁、核黄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和药物成分,其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亚油酸,对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明显功效,同时可以预防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
➢产地:乌兰察布市➢历史典故:听这里的老人们和家人的述说,在汉武帝时期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骚扰汉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无法继续。
而汉军屡战屡败,粮食供应困难。
所以汉武帝采纳了大将军卫青的建议,命随军驻地垦荒,在当时的河套地区大量种植这种粮食供军所需,此粮食生长迅速产量很高。
汉军食后,军力大增、耐饥寒,经酷暑,最后大获全胜。
汉武帝非常高兴,便封敬献谷物的大臣莜司为大将军,并亲自为这种谷物取名为为莜面。
➢生产制作:莜面的制作讲究“三生三熟”,莜面收割脱粒为“一生”,将麦粒倒入锅中翻炒至黄熟为“而熟”;将炒熟的麦粒磨成面粉为“二生”,再用开水来和面为“二熟”;趁热将和好的面捏搓成所需的样子为“三生”,最后将其放入笼屉中蒸熟为“三熟”。
➢食用方法:莜面有蒸、炸、、氽、烙、炒五大系列,共有数十个品种,在我家乡这边普遍以蒸为主,常见的蒸莜面有窝窝、鱼鱼、钝钝、饺饺、金棍、丸丸等各具特色17种多。
制作莜面的手法有搓、推、擀、卷。
像我家乡这边一般要把蒸好的莜面配上自己调制的汤,冬季陪热汤,夏季可凉拌,十分美味。
饮食是人和动物的本能需求,但人类的饮食被赋予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创造了丰富的食物和文明的饮食习惯,并使饮食成为一种文化活动。
而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无论是饮食的原料、烹饪的技术,还是饮食民俗、饮食文艺都趋于多样化、通俗化。
中华饮食文化可算是一支独秀,与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相比更胜一筹,首先,因为中华传统美食历史悠久,地域性极强,更为丰富。
春节二三事作文600字初中春节二三事作文600字初中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当我念起这首古诗,就会想起过春节时的欢乐情景。
可春节并不是天天有的,所以我只能每天翻着日历,不停地盼啊盼啊……终于,我盼望已久的春节总算来临了,当然,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各自忙自己的事,准备吃的、用的、穿的、放鞭炮、穿红大衣……我们家也不例外。
晚饭过后,我硬拉着爸爸带我到广场上去放烟花,爸爸经不起我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了。
来到广场,那里一片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的做游戏,有的散步,有的唱歌跳舞……你瞧那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先拿出烟花往地上一放,点上火,然后迅速跑开,随着烟花“嘭”的升天声,她脸上露出了会心的一笑。
放烟花的时间终于到了。
“嘭嘭嘭”,许多烟花都升天了,抬头仰望,你看,那烟花多美呀,像一位位婀娜多姿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像一只只蝴蝶在展翅飞翔,又好像许多绽开的花朵在与星星聊天……真是无比生动!看着那一张张笑脸,我也忍不住跃跃欲试,随后,我也拿出烟花,点了火,烟花陆续升天,我高兴得拍着手跳了起来。
朵朵“鲜花”把深蓝的夜空装扮得绚丽多彩,似乎比那春天还要充满生机、充满快乐,仿佛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国家,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尤其是那些富有中国文化历史的传统节日,真是让许多外国人赞不绝口,我真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春节二三事作文600字初中2我很盼望过年,我盼啊盼啊,终于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啦!过年啦!人们高兴得不得了,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吃饺子。
我家的对联是我贴的,我先把对联的反面抹上浆糊,贴到门口,再拿手扫一扫让它贴紧别让它掉下来。
上联贴完了就开时贴下联,照刚才的方法,对联贴完了,看着大门口红红的对联,我心里美滋滋的,不由得念起来。
我们家一起吃团圆饭"饺子"奶奶和妈妈负责包饺子,我负责下锅,爸爸负责捞饺子。
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拿起筷子就开时吃,一碗不够来两碗,两碗不够来三碗非吃饱不可。
阿克苏地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阿克苏地区统计局2011年8月26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地区常住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3]为237080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980354相比,10年共增加390455人,增长19.7%。
年平均增长率为1.82%。
二、家庭户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6921户,家庭户人口为228837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25608人,占51.7%;女性人口为1145201人,占48.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02。
四、年龄构成全地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2590人,占22.9%;15-64岁人口为1697360人,占71.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0859人,占5.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地区人口中,汉族人口542713人,占总人口的22.9%,各少数民族人口1828096人,占总人口的77.1%。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地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5250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557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3165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1875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难忘故乡的小院作文600字难忘故乡的小院作文600字篇1再踏故乡之路,家乡院子那股熟悉的味道显然是我心中似乎平常却又不可捉摸的、长久的惦记。
风随意地吹着,天好似也明白了些什么,同我此时的心情一样杂乱无章。
我无意识地走进了老家的院子,见院子里花草微微动着,夹杂着迷人的花香味,忽淡忽浓。
岁月流逝,已多年不回家乡了,院子也变了,清晰可见:院子的外墙有些开裂,秋千沾满了灰……依稀记得,儿时,邀请朋友到家做客,同几个同龄孩子在院子快乐玩耍:大家一齐挤在秋千上荡着,那时还差点把秋千的链子给扯断了,可这并未使我们快乐的气氛消失。
现在,一切渐渐淡了,我长大了。
尽管院子已变“老”,但幼时的欢乐祥和还是容得下的。
我朝院子的墙角走去,靠在它的一边,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如母亲怀抱的温暖。
的确如此……院子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从一个无知的婴儿开始,在那里桌蚂蚱,玩泥巴,种小树……它多少也是我成长的经历,点滴的生活滋味吧。
是啊,我长大了,院子也“大”了,它变得更有意义了,承载着美好的梦。
夕阳中,院子更安逸了……我缓缓地离开院子,走一步,停一下,回首那余光下的“风景”。
家乡的院子有我的影子,有我的酸甜苦辣,有我的灵魂。
风吹不走,雨扫不掉,它,久久不能磨灭。
我在远方注视着:家乡——院子。
难忘故乡的小院作文600字篇2我家(乡下)有个院子,虽然不大,但在我看来,它跟大院子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那样美丽,那样可爱!春天,春姑娘在院子的脸上轻轻拂过,也不知春姑娘有什么魔力,竟让那光秃秃的院子突然焕发生机。
小草弟弟从土里探出了它的小脑袋,小花妹妹绽开了美丽的笑脸,桃桃花姐姐穿上了粉红的外套,就连石榴伯伯也长出了绿油油的头发。
整个院子都变成了绿色,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太阳公公把脸涨的火红火红,像个大火炉,也没有阻碍植物们的斗志,反而让植物们长得更快了。
蝉在树上叫着;“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真不知道他知道了什么!但这种声音真好听,让那些已经辛苦了一天的人们消除了疲劳。
我的家乡记叙文(15篇)我的家乡记叙文1冀都东南,燕赵之地,有城如玉,名曰栾城,这便是我越来越美的家乡。
栾城,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也许它不比北京繁华,也许它没有上海美丽,但这几年栾城实行的“三年大变样”政策,让栾城这个不起眼的小城摇身一变,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怎能不让人惊叹?栾城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元帅、正卿栾书食采于此,建为栾邑,西汉置关县,东汉改置栾城县。
汉代名将柴武、唐代宰相苏味道、元代数学家李冶、红巾军起义领袖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等均为栾城人。
历史上有“南京到北京,小县数栾城”之美称。
还有宋代着名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都是栾城后裔。
松柏马路,高楼大厦,这般美丽属于栾城,你看,环城路旁,松柏常青,挺拔苍翠;大街上,行人如流,车水马龙;许多马路重新施工,变的更加宽阔平坦,马路边又装上各式各样的路灯,把街道装点得更加亮丽;栾城还建起惠源小区、东坡家园、水谢花都等高质量居民宅,内有假山、流水、滑冰场、健身娱乐器材等,给人们创造了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天阳超市、万利副超市、瑞丰商场等大型购物场所,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方便。
栾城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一个现代化城市迈进。
一个城市的好与坏,首先看公民素质的高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的繁忙,人们更多使用便利的塑料袋,而使用后又不及时放入垃圾箱,于是,塑料袋满天飘是常事。
这两年,由于“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实施和一系列“争做栾城好市民”的活动的开展,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人们都争着美化环境,植树造林,自发组织保护环境的活动。
大家说有如此好的栾城儿女,栾城能不美吗?更让人高兴的是,除了这些,栾城拥有了四大公园,两大广场。
这四大公园分别是交通公园、文化公园、樱花公园、人民公园。
两大广场是县标广场、人民广场。
交通公园是一个娱乐健身型公园,老少皆宜;文化公园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公园,内设有三苏纪念馆、柴武台及其他名人的介绍碑文等,给人一定文化熏陶;樱花公园有座座假山,条条流水,有亭台楼阁,绿草如茵,环境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