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自然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08.50 KB
- 文档页数:15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导游词乌兰察布市导游词(5篇)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导游词乌兰察布市导游词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11个旗县、市、区,市政府所在地为集宁区。
乌兰察布市属呼包银经济区和京津唐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越。
东邻北京门户张家口,西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南靠煤都大同,北与蒙古国接壤,有104公里的国境线。
乌兰察布市的旅游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
为适应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随着当时的乌兰察布盟交际处的成立,集宁旅行社应运而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____年底,乌兰察布市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初步发展时期,也可以说是一段发展较快的时期。
形成了以集宁区为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管理中心,含概四子王旗生态草原旅游区、察右中旗辉腾锡勒高山草甸草原旅游区、察右后旗火山岩地貌考古旅游区、察右前旗黄旗海旅游度假区、凉城岱海山水风光旅游区和兴和苏木山人造森林公园旅游区等一个中心六大区域的整体布局。
1.四子王旗生态草原旅游区该区位于四子王旗格根塔拉旅游中心及周边地区,距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乌兰花60公里。
格根塔拉旅游中心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4A级景区,是乌兰察布市及自治区主要草原旅游景点之一。
按照总体布局,在现有基础上正在逐步完善和建设了综合服务区,民族工艺品制作观览区、观光游览区、游牧民族博览园、草原植物园、草原竞技区、王府游览区、祭祀文化区,民俗风情园等九大园区。
2.凉城岱海山水风光旅游区该区位于凉城县周边地区。
凉城县山川秀丽,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资源属地文景观的是蛮汉山、二龙什台森林公园、马头山、洞金山卧佛;属水域风光的是岱海、温泉;属古迹和现代纪念性建筑的是老虎山、园子沟、王墓山人类文化遗址,杀虎口古长城遗址,大庙遗址、鞍子山革命烈士陵园、厂汉营革命烈士陵园、贺龙革命活动旧址等;根据总体规划可逐步完善开发为岱海景区、蛮汉山景区、中水塘温泉疗养区三大景区。
乌兰察布概况一人口全市总面积 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 万人,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6.34万人,占总人口的2.32%,主要分布在乌市察右后旗和乌市四子王旗。
汉族260.53 万人,占总人口的95.47%,遍布全市各个旗、县。
其他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21%。
二城市GDP2010年乌兰察布GDP 500亿元三农业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乌兰察布市历届领导为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了不懈努力。
从大包干到“进退还”,再到组织农民外出打工,再到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终将曾经“不得温饱”的农民,引领上生活较为富裕的道路。
那么,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这里的农业和农民增收又有怎样的新进展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市委书记吴永新爽朗地笑了起来。
他说:“我建议你们了解一下这里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
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不仅推动农业实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
你们将要看到的,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明天会更加美好!”现代设施农业强势起步乌兰察布地区年无霜期110天,年降雨量只有300多毫米。
“种早了不出,种晚了不收”,自然条件成为农业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
更主要的是由于没有现代农业做依托,传统耕作技术没有根本改变,农业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滞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2005年,乌兰察布市委、政府通过深入调研,在学习和总结区内外发展设施农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战略决策。
乌兰察布市发展现代设施农业,重点建设了两大工程。
一项工程是引进国外大型指针式喷灌机,在适宜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进行推广。
大型指针式喷灌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喷灌设备,它像钟表的指针一样,沿固定点旋转一周可喷灌500亩耕地,农民将之称为“喷灌圈”。
这种设备由电脑控制,排水量根据土壤的需水程度而定,喷出的水丝犹如??细雨,可确保马铃薯高产稳产。
扎鲁特旗山地草原介绍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位于乌兰察布市的扎鲁特旗境内。
这片草原是草原与山地的交汇地带,有着独特的地貌、动植物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自然和人文价值。
以下是对扎鲁特旗山地草原的介绍。
地理概况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是一片恢弘壮观的大草原,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
它地处内蒙古高原北部,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草原覆盖率高达90%以上,草原类型以典型的针叶林草地、高山草甸草地和沟壑沼泽草地为主,还有可爱的高山湖泊等等自然景观分布在草原中。
自然景观扎鲁特旗山地草原以其自然景观而闻名。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稀有、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譬如北方秃鹫、黄羊、蒙古树鼩等等。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天然的景观,奇峰耸立、山水过渡之间,如长虹山、乌兰布和山、老虎山等等。
文化遗产扎鲁特旗山地草原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文地域,这里培育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包括蒙古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里,你可以深入去了解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学习火锅戏、长调、马头琴等特色文化。
同时,这里还有许多古迹和文化遗产,如扎鲁特寺、光明顶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扎鲁特旗山地草原也是一个人类探险的好地方,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探险爱好者。
一年四季都是来这里游玩的好时机,不仅可以领略草原、山水风光,还可以参加许多刺激有趣的项目,如骑马、飞行、皮艇、登山等等,满足探险者的愿望。
综上所述,扎鲁特旗山地草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一片特殊的生态系统,积淀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拥有独特的地貌、动植物资源和文化遗产。
它是一片公认的自然保护区,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乌兰察布市制氢的有利自然条件(一)乌兰察布市制氢的有利自然条件简介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制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下是乌兰察布市制氢的有利自然条件:丰富的风能资源•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势较高,风能资源十分丰富。
•风能是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利用风能进行制氢可实现清洁、低碳的制氢过程。
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乌兰察布市阳光辐射强度高,拥有光照时间长的优势。
•太阳能是另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在乌兰察布市利用太阳能进行制氢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丰富的水资源•乌兰察布市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湖泊水资源。
•水是制氢过程中所必需的原料,充足的水资源使得乌兰察布市具备了在制氢领域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潜力。
丰富的矿产资源•乌兰察布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等。
•煤炭和天然气是常用的化石能源,在制氢过程中可以作为原料或能源来源,乌兰察布市的矿产资源为制氢提供了基础条件。
区位优势•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地理位置优越。
•区位优势使得乌兰察布市在与蒙古国进行国际合作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可以吸引国际技术、资金等资源进行跨境合作,推动乌兰察布市制氢产业的发展。
总结乌兰察布市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同时还享有区位优势,这些因素为该市在制氢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合作的加强,相信乌兰察布市的制氢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潜在的经济效益•制氢产业是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乌兰察布市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可成为制氢产业的重要基地。
•制氢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燃料电池、氢能源车辆等领域,为乌兰察布市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
•吸引国内外企业在乌兰察布市设立制氢项目,将带来投资、技术、就业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推动乌兰察布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生态环保的发展方向•利用乌兰察布市丰富的自然能源进行制氢,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与调整。
乌兰察布介绍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市辖区面积达7.6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70万。
乌兰察布是一个以草原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同时也是内蒙古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乌兰察布市境内山川起伏、草原广袤,风景优美。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乌兰察布市也被誉为内蒙古的文化名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传承。
乌兰察布市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其中著名的景点有石门风景区、克什克腾旗、大青山、巴丹吉林沙漠等。
这些美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乌兰察布市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迅猛。
这里的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乌兰察布市的人民淳朴友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在这里,游客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草原文化氛围,品尝到地道的蒙古族美食,体验到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乌兰察布是一个既充满着现代气息,又保留着淳朴传统的城市。
它的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丰富,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的游客,都将在乌兰察布市找到自己心灵的寄托和放松。
希望乌兰察布市能够继续保持着独特的魅力,为更多的人带来欢乐和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示例: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素有“草原明珠”之称。
乌兰察布市座落在大兴安岭东麓、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属于黄土高原地貌,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宜人,被誉为“大自然的乐园”。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努力推动乌兰察布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乌兰察布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一个优越的旅游胜地和投资兴业的热土。
乌兰察布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蒙古族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蒙古族文化遗产。
乌兰察布介绍语
乌兰察布市,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地势自北向南由内蒙古高原向阴山山地转变,辖1个市辖区、4个旗、5个县,总面积万平方
千米。
乌兰察布为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口”,已有6000余年的文明史,是中国古代北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草原丝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孕育出了察哈尔文化和杜尔伯特文化。
此外,乌兰察布市还拥有“草原云谷”、“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空中
三峡风电之都”、“吉祥草原神舟家园”、“中国马铃薯之都”、“草原皮都”、“中国燕麦之都”、“中国草原酸奶之都”、“中国最美养生休闲旅游城市”等美称。
乌兰察布市还是“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唯一的非省会枢纽节点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3个物流枢纽载体城市之一。
市内有5条高速公路、6条
铁路,1座机场,是西北地区向东南出海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三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总之,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重要通道和物流枢纽城市。
乌兰察布市制氢的有利自然条件乌兰察布市制氢的有利自然条件1. 引言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制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
以下是乌兰察布市制氢所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2. 丰富的煤炭资源乌兰察布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为制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煤炭经过煤气化等技术处理后,可以产生丰富的氢气。
乌兰察布市的煤炭储量丰富,为制氢提供了持续的原料供应。
3. 丰富的水资源乌兰察布市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非常丰富。
水是制氢重要的原料之一,通过水电解产生的氢气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等领域。
乌兰察布市的丰富水资源为制氢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4. 优越的风能资源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高原,高海拔地势使得乌兰察布市的风能资源极为丰富。
风能被广泛应用于风能发电领域,而通过风能发电产生的电力可以用于制氢。
乌兰察布市的丰富风能资源为制氢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来源。
5. 充足的阳光资源乌兰察布市地处干旱且日照充足的地区,阳光资源丰富。
光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光能发电可以产生电力,这一电力可以用于制氢。
乌兰察布市的充足阳光资源为制氢提供了可行的能源选择。
6. 总结乌兰察布市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风能资源和阳光资源为制氢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这些资源的存在为乌兰察布市在能源领域发展制氢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促进了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为区域经济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乌兰察布市将在制氢领域持续发展,并为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7. 未来展望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制氢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乌兰察布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望成为制氢产业的重要基地。
乌兰察布市政府应积极探索和引导制氢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制氢企业进驻乌兰察布市。
同时,应加大对制氢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乌兰察布市制氢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升。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大草原简介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拥有辽阔的草原和壮丽的自然美景。
乌兰察布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坐落在该区域的中部。
而乌兰察布市内的集宁大草原,则是这座城市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
集宁大草原以其壮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片美丽的大草原。
概述集宁大草原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毗邻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内蒙古地区最重要的草原之一。
该草原面积广阔,绵延至远处的山脉,尽收眼底。
其平坦开阔的地形和丰富的草原植被,形成了一片壮丽的自然画卷。
这里的地势较为平缓,适宜徒步旅行和驱车游览。
景点集宁大草原拥有多个令人惊叹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草原湖”和“马奔腾”。
草原湖是一片湛蓝的湖泊,融入了周围绿色的草原,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湖畔还有一些观景亭,供游客远眺草原和湖景。
马奔腾是集宁大草原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是一个庞大的马雕塑。
这个雕塑形象逼真,展现了奔跑的骏马的壮丽场面,象征着蒙古族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
在雕塑的周围,游客可以欣赏到草原的美景,还有一些本地的民族文化表演。
交通到达集宁大草原非常便捷。
从乌兰察布市区出发,可以选择驱车前往,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也可以乘坐公共巴士,这些巴士定期开往大草原。
此外,游客还可以选择骑行或徒步前往,感受更多的自然风光。
游览提示1. 注意安全:在草原上行走时要格外注意自身安全,尽量避免离开指定的游览区域。
注意防晒和补水,因为太阳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可能使您晒伤或者脱水。
2. 尊重当地文化:集宁大草地是蒙古族民族聚居区,游客在参观时要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和文化,遵守相关规定。
3. 感受草原美食:在游览大草原时,您可以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比如烤全羊和奶茶。
这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食物,美味可口。
总结集宁大草原是一个壮观而充满魅力的地方,它以其广阔的草原风光和惊人的自然景色而闻名。
到访这里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画面,还能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著名的牧业大市。
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首先,乌兰察布市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草原面积
占据了市区总面积的大部分,这里的牧草种类繁多,适合畜牧业发展。
其次,乌兰察
布市地处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灰石等,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
了重要原材料。
自然资源的丰富也为乌兰察布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乌兰察布市拥有独特
的自然风光,如壮丽的草原、清澈的河流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
市区还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城墙、寺庙等,展示了乌兰察布悠久的历史
和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乌兰察布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当地经济、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发展
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乌兰察布市将继续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的区别
摘要:
1.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的地理位置区别
2.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的语言含义区别
3.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区别
4.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的自然景观区别
5.总结: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的区别
正文:
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这两个名字在地理、语言、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景观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乌兰察布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地级市,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辖11个旗县市区。
这里居住着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
而乌兰哈达则是察右后旗的一个苏木,主要以土豆交易为主。
其次,从语言含义上看,乌兰在蒙古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哈达是山峰的意思,所以乌兰哈达的意思是红色的山峰。
然而,乌兰察布的含义并非如此。
乌兰察布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白色的城市”,这个名字源于这里丰富的白色资源,如盐、碱、石膏等。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乌兰察布市的前身是昭乌达盟,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
全市共有30个民族,455.2万人,其中蒙古族77万人。
乌兰哈达作为一个苏木,主要以农业为主,尤其是土豆交易。
在自然景观方面,乌兰察布市境内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如草原、湿地、沙漠等。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如元上都遗址、乌兰哈达火山群等。
而乌兰哈达作为一个苏木,虽然没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但周边地区也有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综上所述,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在地理位置、语言含义、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景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乌兰察布市概况
乌兰察布市东临环渤海经济圈,西接呼包银经济带,北依二连浩特国际口岸,南连国家大型能源基地,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带结合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重要通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优越的区位有利于东进西出、北开南联和承接两大经济区的辐射带动。
开发区交通便捷,东距首都北京320公里,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0公里,南距煤都大同100公里,北距陆路口岸二连浩特300公里。
境内五条铁路纵横交错,110、208国道、呼满大通道贯通东西南北,特别是丹拉高速、二河高速两大动脉在市中心交汇以及集张铁路的开工建设,大大缩短了通关出海的时间和距离,四通八达的大交通格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乌兰察布市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部,距呼和浩特市120㎞,距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仅仅1.5㎞,距京藏高速公路集宁出口12㎞。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辖区面积166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30平方公里。
规划结构为“一心辐射、两河延展、五片环绕、多廊道契入”的生态组团格局。
按照总体规划和产业特性,开发区划分为一区七园,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电子电器业、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生物制药业、包装彩印业、新能源、物流等。
乌兰察布自驾游攻略一、地理环境乌兰察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1°07′至115°55′,北纬39°14′至43°24′之间。
其总面积达8.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60万。
这里气候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严寒干燥,是一个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
二、交通方式1.自驾车乌兰察布拥有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且四通八达,非常适合自驾游。
从北京出发,可选择京哈高速到大兴区,然后继续行驶阿克苏方向,到达乌兰察布。
全程约为520公里,行车时间大约为6小时。
也可从呼和浩特出发,选择京包高速公路,然后再转乌兰察布市区。
乌兰察布市内的道路比较宽敞,交通拥堵现象较少。
2.火车乌兰察布市内有火车站,可选择乘坐火车前往。
从北京出发,可乘坐高铁到达呼和浩特,再转乘火车前往乌兰察布。
火车一般在晚上到达,较为方便。
不过,在景点间的交通需要再次自行解决。
3.飞机乌兰察布机场位于市区以东约28公里处,有多个航班往返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主要城市。
乘坐飞机前往乌兰察布是最快捷的方式,但到达机场后还需解决市区和景点间的交通问题。
三、景点推荐1.成吉思汗陵园成吉思汗陵园位于乌兰察布市区以南25公里处,是蒙古族亲王成吉思汗的祖父母的陵墓,也是蒙古文化重要象征之一。
游览成吉思汗陵园,可以了解成吉思汗的生平事迹,感受蒙古族的文化底蕴。
2.大青山风景区大青山风景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区以西约30公里处,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这里山川壮丽,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湖泊和奇特的地貌景观,是爱好登山和徒步旅行的游客的天堂。
3.呼和塔拉草原呼和塔拉草原位于乌兰察布市区以北约50公里处,是内蒙古著名的草原之一。
这里草原辽阔,天空湛蓝,可以体验到真正的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
游客还可以骑马、观赏民族舞蹈表演等。
4.四子王旗四子王旗位于乌兰察布市区以东约100公里处,是蒙古族地区的文化中心。
这里有丰富的蒙古文化元素,游客可以参观富有特色的蒙古族建筑,了解蒙古族民俗和传统手工艺品。
乌兰察布介绍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北部腹地,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乌兰察布坐落在黄河流域,地跨辽宁、山西、河北三省,被誉为“京畿锁钥”,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重要经济走廊。
乌兰察布市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辖8个旗县级政府,人口近300万。
这里气候条件特殊,干旱少雨,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温寒半湿半干气候。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这里有大片的草原和森林,还有壮丽的黄河流域和独特的地貌景观。
素有“黄土高原明珠”之称的乌兰察布,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人们避暑、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乌兰察布是蒙古族的聚居地之一,也是众多少数民族的居住地。
这里保留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蒙古族的传统歌舞、马术、蒙古包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体验。
乌兰察布还是著名的农牧业生产基地,盛产谷物、石油、铁矿石等资源,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乌兰察布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如世界文化遗产——乌兰察布草原、乌兰察布黄河大峡谷、巴藏沟景区、金河大峡谷、五凤山等景点。
这里的自然景观优美壮丽,文化遗迹丰富多样,是旅游者探险、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乌兰察布市还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如五凤山文化遗址、胡建盛古墓、朱氏庄园、朱拉山石窟等,展示着乌兰察布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它既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风景名胜,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乌兰察布市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是游客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魅力的理想之地。
期待您的到来,一同领略乌兰察布的风采和魅力!第二篇示例: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与赤峰市接壤,西与包头市相邻,北靠锡林郭勒盟,南连河北省张家口市。
乌兰察布市介绍范文乌兰察布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也是蒙东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乌兰察布市地跨内蒙古高原和山地,北部遍布草原,南部分布有丰富的山岳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较为典型的地貌类型之一乌兰察布市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多样。
这里有广袤的草原,这是乌兰察布市的一大优势和特色。
草原上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在夏季,可以选择在这里进行骑马、独角鹿观赏、草原音乐会等活动。
此外,乌兰察布市还有一些著名的山岳景区,如天鹅湖、纳林湖、白塔山等。
这些地方宛如天然的风景画,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自然风光,乌兰察布市还有一些历史名胜和文化遗产。
最著名的历史古迹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这个古迹是元朝时期的首都大都的遗址,保存较为完整。
此外,乌兰察布市还有一些古城堡和古民居等,如阿尔善古城和白塔古民居群等。
这些古建筑都体现了乌兰察布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乌兰察布市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这里有大量的牛羊养殖基地。
乌兰察布市牛羊的品质非常出色,蒙古包也是乌兰察布市的一大特产,是乌兰察布市的象征之一、此外,乌兰察布市还有一些农产品和旅游业等发展较快。
乌兰察布市的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等,这些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乌兰察布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矿产资源为乌兰察布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乌兰察布市的交通便利,这里有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乌兰察布市拥有乌兰察布火车站,该火车站是京包铁路的重要站点之一,方便了乌兰察布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其他城市的交通。
此外,乌兰察布市境内还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如京沈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等,这些高速公路连接了乌兰察布市与北京、沈阳等地。
总的来说,乌兰察布市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广阔自然景观的地方。
旅游业是乌兰察布市的一大支柱产业,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吸引着很多游客。
乌兰察布市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和矿产资源等是乌兰察布市的重要优势。
乌兰察布市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乌兰察布市,这里是内蒙古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带领大家领略乌兰察布的迷人魅力。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处于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银榆三大经济圈结合处。
这里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通往蒙古高原、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重要通道。
我们先从乌兰察布的自然风光说起。
这里有广袤无垠的草原,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当我们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星球。
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现今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喷发的火山地区,这里集聚着草原火山群、熔岩地貌及堰塞湖景观。
一座座火山犹如沉睡的巨兽,它们形态各异,有的火山口保存完好,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壁陡峭,站在火山口边缘向下望去,那深邃的感觉令人心生敬畏;有的火山喷发后的熔岩流如黑色的巨龙蜿蜒在草原上,这些凝固的熔岩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有像绳索般的绳状熔岩,有像波浪起伏的波状熔岩,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熔岩块,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这片火山地质公园里,蓝天、绿草、黑火山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又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探索。
除了火山奇观,乌兰察布的辉腾锡勒黄花沟草原也是美不胜收。
这里是典型的高山草甸型草原,植被覆盖率超过90%。
一进入黄花沟,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鲜花,尤其是那大片大片金黄的黄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大地上徐徐展开。
黄花沟内奇峰怪石林立,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仙女亭亭玉立,这些山峰与沟内的溪流、瀑布相互映衬。
清澈的溪流在山谷间潺潺流淌,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飞溅,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美丽的彩虹。
在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在各处,它们悠闲地吃草,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骑马驰骋,感受草原的辽阔;也可以乘坐勒勒车,体验传统的草原生活方式。
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的区别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两个城市,虽然它们的名字相似,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乌兰察布与乌兰哈达之间的区别。
一、地理位置和气候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处呼伦贝尔高原东南缘,是典型的内蒙古草原城市。
而乌兰哈达则位于内蒙古西部,靠近蒙古国边境。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乌兰察布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乌兰哈达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而短暂。
二、经济特点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重镇,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这里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牛羊养殖业发达。
乌兰察布还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乌兰哈达则以工业为主导,特别是煤炭、电力、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迅速,是内蒙古的工业中心之一。
三、文化传承乌兰察布和乌兰哈达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乌兰察布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州,蒙古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乌兰察布还是著名的草原文化艺术之乡,具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制作。
乌兰哈达则是库车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保留着古老的部落文化和民俗风情,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生活习惯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乌兰察布和乌兰哈达的居民在生活习惯上也有所不同。
乌兰察布居民以农牧业生活为主,他们通常过着牧民的生活方式,骑马、放羊、耕地等是他们的日常习惯。
而乌兰哈达则更多的是城市化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更加现代化和便利化。
五、旅游资源乌兰察布和乌兰哈达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乌兰察布有雄伟壮丽的呼和浩特大草原以及百里黄河风情带,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乌兰哈达则以红教寺、白教寺等佛教文化景点著名,还拥有壮丽的特布力峡谷等自然景观。
综上所述,乌兰察布和乌兰哈达在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文化传承、生活习惯和旅游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乌兰察布市自然概况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于东经109°16′~114°49′,北纬39°37′~43°28′。
东西长458千米,南北宽442千米。
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部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毗连,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00多千米。
总面积55370平方公里。
至2005年底总人口215.40万人,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2.32%,主要分布在乌市察右后旗和乌市四子王旗。
其他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21%。
市人民政府驻集宁区开发区,邮编:012000。
代码:150900。
区号:0474。
拼音:Wulanchabu Shi。
【行政区划】乌兰察布市辖1个区、1个市、4个旗、5个县,共11个旗县市区。
集宁区、丰镇市、察右前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卓资县、商都县、化德县、凉城县、兴和县。
置有215个乡镇苏木,l 878个村民委员会,8244个自然村(浩特)。
【历史沿革】乌兰察布系蒙古族语,意为“红山口”。
战国时,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
秦并六国后,又在原来这里的赵地设置云中、代郡、雁门三郡。
秦亡后,匈奴乘中原禁楚汉相争,无暇它顾之机,大举南进,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匈奴所占有。
西汉时,匈奴还在今天的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最高的政府机关-----中部单于庭。
北魏前夕,拓跋、鲜卑在盛乐(呼市和林格尔土城)设立北都,建立代政权,续据匈奴故地。
隋唐时,突厥又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进行管辖。
以后的宋、元、明、清历代,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靼、瓦刺、蒙古相继生息之地。
把这块北方各民族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盟,是从清朝天聪年间开始的。
据《绥远通志》记载,乌兰察布盟得于蒙古语“乌兰察布”一词,即为“红山口”之意。
“红山口”在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市)东北25公里的大青山脚下,历史上为重要军事要塞。
所辖六个部落旗于一定时间常常会盟于乌兰察布一地,接受清廷派来的钦差大臣的检阅和听取皇帝的诏命,将会合处的地名冠之为盟。
清天聪六年(公元1633年),四子王部落、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部落、喀尔喀右翼部落(即达尔罕旗)等六个部落首次会盟于乌兰察布,故有乌兰察布盟之称。
现属乌兰察布盟管辖的丰镇等地,早在乾隆年间,就在“口外七厅”的管辖之下。
光绪年间,又定四子王部落及达尔罕的一部分垦地和村落为兴和厅;设丰镇东界卢家营等地至察右正黄旗九佐领地为兴和厅;设宁远界灰腾各村及毗连之右正黄、正红两旗地为陶林厅等。
民国建立后,所有的厅一律改为县治。
民国三年(1914年)曾建绥远特别区,所辖有归绥(民国元年以绥远城粮饷同知厅并入前归化厅,始称归绥县)、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五原、东胜等八县,乌、伊二盟(13旗)及土默特旗。
原有的绥东四县(丰镇、兴和、陶林、凉城)则划归察哈尔特别区。
民国要七年(1928年)改特区为绥远省,当时废道存县,又将东四县由察哈尔省划归绥远省,连同民国十二年以后增设的包头、集宁、安北、固阳、临河等五县,共17个县均为绥远省所辖。
1949年,绥远省解放后,将全省调整为4 个专员公署、两个盟、一个中心旗、一个省直辖旗。
其中,集宁专员公署管辖集宁、丰镇、陶林、龙胜、武川、兴和6县;和林专员公署管辖和林、清水河、托克托、凉城4县;乌兰察布盟管辖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中公、东公、西公6旗。
今天的乌兰察布盟基本上由集宁、和林两个专员公署所辖地和原乌兰察布盟所辖地构成。
在近代,就有波及到玫瑰营一带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丰镇的“小状元”起义,给这里的各兄弟民族播下了反帝、反封建的种子。
抗日战争前夕,又有震惊中外的1936年红格尔图、百灵庙战役;抗日战争中,我党我军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和在全盟境内开展的敌后游击战,更使这里名扬四海;解放战争中,著名的集宁战役,就发生在今乌兰察布盟盟府所在地集宁。
新中国成立后的乌兰察布盟,辖有四子王、达尔罕、茂明安、乌拉特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等6旗。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平地泉行政区建制撤消,所辖地区归乌兰察布盟管辖。
同时,乌兰察布盟原辖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
同年,乌兰察布盟机关由固阳迁至集宁。
这时的乌兰察布盟辖有:1市、6旗、11县共18个县级区域,即集宁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子王旗、土默特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丰镇县、凉城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卓资县、兴和县、托克托县。
萨拉齐县、固阳县、武东县。
在此以后,武东县、土默特旗撤消,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建立划出,商都县、化德县划入,固阳县、苏尼特右旗、二连市划入划出,丰镇撤县建市。
1995年~1996年,和林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达茂旗划归包头市。
目前,全盟辖有集宁、丰镇二市、兴和、凉城、卓资、化德、商都5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4旗共11个旗县市,213个乡镇苏木,10个街道办事处,1826个村民委员会,204个居民委员会,8244个自然村(浩特)。
【地形地貌】乌兰察布市地形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阳山山脉、黄土丘陵四部分组成。
阴山山脉的支脉大青山,灰腾梁横亘中部,海拔为1595米~2150米,最高峰达2271米,灰腾梁最高海拔2118米。
支脉蛮汉山、马头山、苏木山蜿蜒曲折分布于境内的东南部。
习惯上将大青山以南部分称为前山地区,以北部分称为后山地区。
前山地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间有高山,平均海拔1152米~1321米,其中乌兰察布最高点苏木山主峰海拔为2349米。
北部丘陵山间盆地相间,有大小不等的平原。
最南部为黄土丘陵。
前山地区的旗县市区有:集宁区、卓资县、兴和县、丰镇市、察右前旗、凉城县。
后山地区为乌兰察布市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865米~1489米。
后山地区南部底质多为岩石,表面覆盖,是比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
后山地区旗县有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
南部称为"前山地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间有高山。
前山地区的北部丘陵、盆地相间,有大小不等的平原。
北部称为"后山地区"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965米~1489米。
地质底层多为岩石,表层覆以0 .5米以上的沙质粘土。
再北为波伏平原,地形由南向北缓慢倾斜,海拔高度在1000米上下,地表沙土覆盖,是比较平坦的天然牧场。
大青山海拔高度1595米至2150米,主峰2271米;灰腾梁海拔高度2118米,它的支脉蛮汉山海拔高度2300米,马头山诲拔高度2084米,苏木山主峰海拔高度2394米。
多数山坡的背阴面有众多小片次生林。
【气候资源】乌兰察布市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明显。
因大青山横亘中部的分隔,形成了前山地区比较温暖,雨量较多,后山地区是多风的特殊气候。
光能资源光合生产潜力大,各地全年日照时数2850~32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63~72%,为我国光能资源高值区。
年幅射总量为5024.2~6698.8兆焦尔/米²。
其地理分布,北部多,南部少。
热量资源热量条件虽较差,但绝大部分地区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
≥10℃积温为1361~2940℃。
初终间日数106~155天。
年平均气温一般在0℃~1.8℃,无霜期95天~145天。
灰腾梁地区气温最低,一般在年1摄氏度以下。
降水和蒸发雨量偏少,年平均降水258~426毫米,80%的保证率为200~327毫米。
沿长城一线降水较多,可达430~450毫米。
沿国境线的降水最少,仅137~220毫米。
全市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水量占全年的66.4%。
雨热同季,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此间全市平均气温已达10.5℃~22.5℃,是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最旺盛,需水量最大阶段,而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6.4%的雨水正在此间降落,雨热同步,利于作物的生长。
【水资源】境内有永定河、内陆河三大水系。
外陆河水系有:杨家川河、二道河、银子川河、阳河、饮马河(属永定河水系)。
内陆河水系有:赛音呼都格郭勒、碱海子、塔布河、乌兰沟河、开令河、艾不盖河、察汉淖等。
河流特点是流程短,总水量小,含沙量大,冰冻期长。
湖泊35处,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均为淡水湖,其中凉城县境内的岱海最大,其次是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的黄旗海。
中型湖泊有:商都县境内的五台海子、察哈尔右翼后旗境内察汉淖,总面积约9万亩。
小型湖泊总面积约2万亩。
大中型水库17处,面积约4.7万亩。
小唐坝和蓄水池面积约6.3万亩。
人工鱼塘1 800亩。
低洼沼泽、盐碱滩、河床、沟渠等有水源潭或长期积水的低洼地面积约140万亩。
河川径流量全市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294毫米,全年总降水量247亿米³。
转化为地面水(不含黄河)13.1l亿米³,地下水径流量15.64亿米³,扣除清水基流重复部分,自产水资源为24.68亿米³,外地流入地表水量0.9亿米³,全盟水资源总计25.58亿米³。
P=50%时,可开采利用量16亿米³,为自治区总水量的1.96%。
人均805.6米³,比全区人均占有量少1994米³。
森林植被覆盖率很低,水分涵养条件较差,加之全年66.4%的降水集中在6—9月,且多为雷阵雨。
所以,绝大部分降雨形成的径流以山洪倾泻于黄河、永定河及内陆湖泊,而河道径流调节能力差,径流利用系数很低。
【土地资源】乌兰察布市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土壤受水平、垂直地带的影响,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异。
从北向南水平带谱为棕钙土、栗钙土、栗褐土三大类。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在不同的高度分布不同的土壤带,主要有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灰色森林土等土壤。
据1986年结束的全盟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共有14个土类,34个亚类,104个土属,240个土种。
栗钙土,占总面积的45.4%。
包括暗栗钙土、典型栗钙土、淡栗钙土、草甸栗钙土、盐化栗钙土、碱化栗钙土等6个亚类57个土属。
棕钙土,占总面积的26%。
包括典型棕钙土、淡棕钙土、草甸棕钙土、盐化棕钙土、碱化棕钙土等5个亚类17个土属。
石质土,占总面积的7.8%。
灰褐土,占总面积的7.3%,是乌兰察布市地区垂直分布的一个主要土类。
栗褐土,占总面积的6.8%,是乌兰察布市栗钙土向褐土过渡的地带性土壤。
其余土类依次为:灰色森林土,灰色草甸土,山地草甸土,潮土,风沙土,草甸土,盐土,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