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的抗凝2018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7
CRRT(肾脏替代疗法)抗凝技术CRRT抗凝技术CRRT 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英文缩写。
1995 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首届国际性CRRT 学术会议上,CRRT 被正式定义为‘所有能够连续性清除溶质,并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血液净化技术',又名 CBP 或者床旁血液滤过。
CRRT 治疗过程中理想的抗凝技术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 虽然现在抗凝方式逐渐丰富,但始终都不那么完美,理想的抗凝方法仍然在探索之中。
一、体外循环的凝血机制如( ppt4 )图片所示,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机制:一是通过血液与利器表面接触,起动内外源性凝学途径,进而一系列反应放大,最终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凝集;另一个机制是血小板黏附和活化,释放 ADP 、血栓素等,血小板积聚收缩最终形成血栓。
无论是哪种抗凝方法,都是通过上述凝血机制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而起作用。
二、抗凝方法常用的抗凝方法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局部枸橼酸方法和局部肝素鱼精蛋白方法。
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抗凝方法,其它几种应用比较少的抗凝方法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Xa 因子抑制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剂等。
( ppt6 )图片显示的是 2007 年在一项范围涉及 23 个国家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急性肾衰病人进行CRRT 治疗时,普通肝素是最多被采用的抗凝方案,比例高达42.9% ,其余的依次是枸橼酸、低分子肝素等,但使用的比例均不超过 10% 。
另外,约三分之一的采用无抗凝的策略。
(一)普通肝素:普通肝素分子由5,000-30,000Da 的片段组成。
如(ppt8 )图片所示,普通肝素与抗凝血酶酸结合,主要通过抑制FIIa 和 FXa 发挥作用,另外,它也能抑制 XII 、 XI 、 IX 因子活性,而且还能抑制血小板极聚集,通过多个作用靶位,起到抗凝作用。
普通肝素的半衰期大约为 90 分钟。
通过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其半衰期可以延长到3 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