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的抗凝治疗45211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5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RRT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重症监护治疗方法,用于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
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是常用的抗凝剂之一,用于防止血管内管道的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一、CRRT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CRRT治疗适用于急性肾损伤、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危重症患者。
禁忌症包括出血倾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广泛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
在确定使用CRRT治疗时,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血液凝血功能状态,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二、低分子肝素抗凝剂的作用机制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防止血液凝固。
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阻止血管内管道的凝血和防止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还可减少血栓栓塞、循环系统的血栓形成,有助于维持病患的血管通畅。
1.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凝血功能状态等因素,确定低分子肝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一般而言,CRRT治疗开始时需进行一次性大剂量的肝素给药,以建立有效的抗凝状态;继而采用维持剂量,适时调整剂量以维持治疗效果。
2.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APTT、PT、INR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低分子肝素的剂量,避免发生过度抗凝或凝血状态。
3.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严格遵循护理规范,确保CRRT治疗过程中低分子肝素抗凝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和凝血异常。
四、低分子肝素抗凝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1.出血:出现出血的患者应停止低分子肝素的使用,采取积极止血措施,包括输注凝血因子、血浆等,并及时调整低分子肝素的剂量。
2.过度抗凝:如出现APTT、PT、INR过长等迹象,应及时停用低分子肝素,输注抗凝酶等解抗凝药物,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已成为危重患者肾脏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CRRT治疗过程中,低分子肝素被广泛应用作为抗凝剂,以避免在血液循环中发生凝血事件。
然而,低分子肝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以确保患者能够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同时又不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原理和应用标准,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CRR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帮助。
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概念进行概述,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CRRT治疗的概述,包括定义、适应症、治疗原理等内容;其次阐述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原理,探讨其在CRRT治疗中的重要性;最后详细讨论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标准,包括给药途径、剂量调整、监测方法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全面阐述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标准。
通过对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原理及标准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和疗效。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促进临床实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正文2.1 CRRT治疗概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用于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有急性肾损伤(AKI)或其他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
crrt抗凝方法CRRT的抗凝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局部枸橼酸抗凝:这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CRRT首选抗凝方案。
采用4%枸橼酸钠溶液,动脉端以血流速度(ml/min)的1~1.3倍泵入,维持体外循环中的枸橼酸浓度为3.0~4.0mmol/L,滤器后游离钙水平控制在0.25~0.35mmol/L,静脉血游离钙控制在1.0~1.35mmol/L。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CRRT治疗前的基础游离钙水平进行调整。
为避免滤过分数过高,推荐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的治疗模式。
若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应尽量保证滤过分数控制在30%以内。
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时,如使用无钙置换液,需要在静脉端持续泵入钙剂(10%葡萄糖酸钙或10%氯化钙);如使用含钙置换液(1.5mmol/L),则不需要常规静脉端补钙。
对于存在肝功能障碍、严重低氧血症、组织灌注差(乳酸大于4mmol/L)及高钠血症的患者,尽量不用局部枸橼酸抗凝。
2.普通肝素抗凝:普通肝素的分子量在5~30 kd,半衰期在1~1.5h,不能被滤器清除,可被鱼精蛋白拮抗。
这种抗凝方式分为全身抗凝和局部抗凝两种方案。
全身抗凝方案适用于无出血风险(无活动性出血且基线凝血指标基本正常)的患者,一般首次负荷剂量2 000~5 000 IU静注,维持剂量500-2 000 IU/h;或负荷剂量25~30 IU/kg静注,然后以5~10 IU/(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
需每4~6 h 监测一次APTT,据此调整普通肝素用量,以保证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1.4倍。
局部抗凝方案适用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但有人认为肝素局部抗凝可能有利于延长滤器寿命,但未被临床研究证实。
3.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由普通肝素水解得到,分子量为2~9 kd,主要由肾脏代谢,静脉注射的半衰期3~4h,出血风险较低,常用于全身抗凝。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抗凝技术1.抗凝目标及抗凝剂选择目的:CBP抗凝的目的是减少膜接触反应,维持滤器的功能完整性及血管通路的有效性。
抗凝治疗还可以影响膜接触相关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子产生和结合,理想抗凝目标为:不影响全身凝血系统,由于抗凝的出血风险较大,死亡率较高,所以目前治疗难点在于使用较小剂量,保证CBP正常运行,不影响膜的生物相容性,避免出血并发症的出现。
理想的抗凝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抗血栓作用强②出血的危险性小;③药物的抗凝作用最好只局限于滤器中;④药物检测简便易行,适于ICU窗边使用;⑤长期使用无全身副作用;⑹使用过量因有相应的拮抗剂。
抗凝剂的选择:肝素仍为目前最常用的抗凝剂,其他抗凝技术的效率及其优缺点(见表1),无明确的优劣之分,视临床需要而定。
方法滤器的预处理起始剂量维持剂量监测优点缺点生理盐水2L生理盐水滤器前150-250ml 滤器前100-250ml/h肉眼未使用抗凝剂滤器有效性肝素2L生理盐水2500-10000U 5-10U/Kg 3-12U/(Kg.h) ACT200-250,PPT1.5-2.0标准办法,简便,价格便宜出血倾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低分子肝素2L生理盐水40mg 10-40mg/6h Xa因子浓度维持于0.1-0.4U/ml出血危险性下降特殊监测,价格昂贵局部肝素抗凝2500U/2L生理盐水5-10U/Kg 滤器后3-12U/h+鱼精蛋白滤器后PTT,6ATT200-250出血危险性下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低血压局部枸橼酸抗凝2L生理盐水4%枸橼酸钠150-180ml/h100-180ml/h,血流速度3-7%ACT200-250,Ca2+维持于0.96-0.12mmol/L无出血,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滤器使用寿命延长复杂,需监测Ca2+,代碱前列腺素2L生理盐水+肝素肝素2-4U/kg,4-8ng/(kg.min)4-8ng/(kg.min) ACT,PTT,血小板聚集减少肝素化需追加肝素,低血压甲磺酸奈莫司他2L生理盐水- 0.1mg/(kg.h) ACT 无肝素?2.影响抗凝的因素:①体外循环管路:最易形成凝血块的部位为血管通路,血滤器/透析器和静脉壶。
CRRT(肾脏替代疗法)抗凝技术CRRT抗凝技术CRRT 是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英文缩写。
1995 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首届国际性CRRT 学术会议上,CRRT 被正式定义为‘所有能够连续性清除溶质,并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血液净化技术',又名 CBP 或者床旁血液滤过。
CRRT 治疗过程中理想的抗凝技术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 虽然现在抗凝方式逐渐丰富,但始终都不那么完美,理想的抗凝方法仍然在探索之中。
一、体外循环的凝血机制如( ppt4 )图片所示,血栓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机制:一是通过血液与利器表面接触,起动内外源性凝学途径,进而一系列反应放大,最终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凝集;另一个机制是血小板黏附和活化,释放 ADP 、血栓素等,血小板积聚收缩最终形成血栓。
无论是哪种抗凝方法,都是通过上述凝血机制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而起作用。
二、抗凝方法常用的抗凝方法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局部枸橼酸方法和局部肝素鱼精蛋白方法。
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抗凝方法,其它几种应用比较少的抗凝方法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Xa 因子抑制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剂等。
( ppt6 )图片显示的是 2007 年在一项范围涉及 23 个国家的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急性肾衰病人进行CRRT 治疗时,普通肝素是最多被采用的抗凝方案,比例高达42.9% ,其余的依次是枸橼酸、低分子肝素等,但使用的比例均不超过 10% 。
另外,约三分之一的采用无抗凝的策略。
(一)普通肝素:普通肝素分子由5,000-30,000Da 的片段组成。
如(ppt8 )图片所示,普通肝素与抗凝血酶酸结合,主要通过抑制FIIa 和 FXa 发挥作用,另外,它也能抑制 XII 、 XI 、 IX 因子活性,而且还能抑制血小板极聚集,通过多个作用靶位,起到抗凝作用。
普通肝素的半衰期大约为 90 分钟。
通过肾脏代谢,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其半衰期可以延长到3 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