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 《水和水蒸气》温度和水的变化优质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20
【教案背景】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水蒸气是从哪来的?水蒸气是否能变成水?水蒸气怎样才能变成水……上节课学生们在讨论“水珠从哪里来”的问题时产生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究思考的问题。
本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
然后,通过“加热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实验活动,帮助他们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那么,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
为了观察这一变化,学生将把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
【教材分析】《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对“水哪里去了”、“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空气中的水”这三部分的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教学目标】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理解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理解到水蒸气的存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盛冰的玻璃杯外的小水珠从何而来。
【教学准备】大小玻璃杯各一个、汤勺、开水、蜡烛、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我想看看咱们班谁是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谈话:水不但是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一种调皮可爱的物质,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瞧,刚才老师用水写的字,怎么不见了?你知道他们藏到哪里去了吗?3、学生自由交流。
4、导入:你们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探究《水和水蒸气》的奥秘!(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二、探究新知:课件演示后谈话:这些水究竟去哪了呢?2、学生交流。
3、课件出示概念: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所以无法看见。
5、学生交流,师用课件展示各种蒸发现象。
(二)实验探究:加热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2、学生交流:放在阳光下、用电吹风吹……3、谈话:为什么你觉得放在阳光下蒸发会变快呢?4、学生交流:阳光下温度高。
温度高时蒸发快。
5、谈话:其他同学都同意他的观点吗?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检验这个观点是否准确。
(课件出示实验过程及要求)6、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单。
7、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8、师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给水加热能加快蒸发,那么生活中哪些时候我们需要加快蒸发呢?9、学生交流,师用课件展示。
(三)理解凝结。
1、谈话:生活中的水会持续的蒸发到空气中去,那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满出来吗?江、河、湖、海里的水会蒸发完吗?(课件出示问题)2、学生自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