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案-16章_第3节
- 格式:doc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9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1.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作用1.2汽车机械基础的分类和组成1.3汽车机械基础的发展趋势第二课:汽车发动机2.1汽车发动机的概述2.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指标2.4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3.1汽车传动装置的概述3.2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形式和主要部件3.3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3.4汽车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4.1汽车转向系统的概述4.2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4.3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4.4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5.1汽车悬挂系统的概述5.2汽车悬挂系统的分类和主要部件5.3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5.4汽车悬挂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
2.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或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2.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训练。
教学评估:1.学生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并评估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和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撰写讨论报告,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教学内容:1.1-1.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学生作业第二课:汽车发动机教学内容:2.1-2.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教学内容:3.1-3.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和报告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4.1-4.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教学内容:5.1-5.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汽车机械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汽车的常用材料1、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指在制造零件的过程中,采用某种加工方法制造成品的难易程度,包括铸造性能、锻造性能、焊接性能、热处理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指在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金属工艺性能的好坏,关系零件加工的质量、成本和寿命,影响到汽车的安全使用和品牌的声誉;金属材料的机械零件大多以力学性能为设计依据的,掌握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
2、金属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的强度指标如下:(1)上屈服强度ReH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应力。
(2)下屈服强度ReL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低应力。
(3)抗拉强度Rm表示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不致断裂的最大应力。
金属局部体积内表面抵抗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1)布氏硬度符号为HBW。
(2)洛氏硬度根据所用压头和标尺不同,洛氏硬度符号有HRA、HRB、HRC、HRD、HRE、HRF、HRG、HRH、HRK等,其中HRC最为常用。
金属材料在载荷的作用下,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常用拉伸试样断裂前的最大相对变形量来表示塑性好坏的指标,该指标分为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1)断后伸长率用A来表示;(2)断面收缩率用Z来表示。
α表示。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用冲击韧度kR等表示。
材料承受无数次交变循环应力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值,称为疲劳强度。
用1-3、(1)低碳钢,碳的质量分数低于0.25%(2)中碳钢,碳的质量分数在0.25%~0.6%之间(3)高碳钢,碳的质量分数高于0.60%4、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低,塑性和韧性差,但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耐磨性、润滑性、减振性和铸造性。
不可以铸造。
5、相同点:都是用铸造的方法形成毛坯;不同点:含碳量不同、力学性能不同等。
如,当零件的形状较为复杂,或零件的质量较大,而零件的力学性能要求又较高,不能选用铸铁代替,用型钢或锻造又不能实现时,只能采用铸钢。
可由矢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得力多边形,如图图8.2 汇交力系合成1F F =该定理说明三个不平行力平衡的必要条件,容易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刚体受n 个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1n -个力交于同一点,则第n 个力的作用线必过此点(请读者自己证明)。
图8.6 重力G 不可传至AB 上 图8.7 三力平衡汇交问题1-1 试判断图示平衡系统中重杆AB 对圆轮O 的作用力方向,设接触点为A 、C 。
答 圆轮在A ,C ,O 三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轮心O 处重力G 与C 处外力交于C 点,故杆在A 处对轮的作用力必沿AC 方向。
思考8-2 AB 杆在图示平面力系作用下能否平衡?问题8-1图 思考8-2图公理 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共线地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公理4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系统平衡的基础。
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虽等值、反向、共线,但并不构成平衡,因为此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这是与二力平衡公理的本质区别。
在图8.3中,画出了构件BC 的受力图后,再画AB 杆受力图时,B 处的反作用力B 'F 必须与B F 等值、反向、共线,A F 由三力汇交确定方位,如图8.8所示。
公理5 (刚化原理) 若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则将此变形体刚化后,其平衡状态不变。
图8.9 刚体平衡,相应变形体不一定平衡刚化原理建立了刚体平衡条件与变形体平衡的联系,提供了用刚体模型研究变形体平衡的依据。
但需注意:刚体平衡条件对变形体来说必要而非充分,如图1.9所示的刚体受压平OBAG 1G C图8.8 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A CFB F CB F O BAF B F '1n -F原形刚化求外力软绳)受同样压力却不平衡。
还应指出,在小变形条件下,求变形体的外力和内力时,均在未变形状态对变形体刚化,这既简化计算,也符F大小时,将直杆AB刚化,不计合工程精度要求。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超有趣的汽车机械基础啦!想象一下,汽车就像一个超级大玩具,但这个玩具可复杂啦,里面全是各种神奇的机械玩意儿。
咱们先从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说起吧。
这发动机就像是汽车的大力士,给汽车提供动力,让它能在路上跑起来。
要是发动机不高兴了,那汽车可就没法动弹咯!然后呢,还有那变速箱,就像个聪明的小助手,能帮汽车调整速度,让它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再看看那些车轮,圆滚滚的多可爱呀!它们可是汽车能跑起来的关键呢。
还有那刹车系统,关键时刻能让汽车稳稳地停下来,就像给汽车装了个“急刹车按钮”。
汽车的机械结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职责。
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整个“大家庭”才能和谐运转呀。
同学们,你们想想,如果汽车没有这些机械基础,那会变成啥样呢?那不就成了一个空壳子啦,只能摆在那里好看咯!所以说呀,这些机械基础可重要啦。
学习汽车机械基础就像是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我们要像小探险家一样,勇敢地去了解它,掌握它。
说不定以后你们当中就有人能成为超级厉害的汽车机械大师呢!
好啦,今天的汽车机械基础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同学们都能记住这些有趣的知识,以后看到汽车的时候就能想到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啦。
嘿嘿,下次再见咯,同学们!
怎么样,同学们,这份教案是不是让你们对汽车机械基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呀?让我们一起在这个有趣的汽车机械世界里畅游吧!。
教学步骤及内容:汽车用材料概述一、概述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二、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性能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三、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机械性能指标:强度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塑性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冲击韧性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
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汽车用钢一、黑色金属钢、铁一类的金属被称为黑色金属。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常用零部件的结构、功能和维修方法;(3)熟悉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车零部件,加深对汽车结构的认识;(2)采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汽车机械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热爱汽车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1)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发动机的分类及其特点;(3)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及功能;(4)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
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1)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手动变速器与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功能;(3)传动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3. 第六章:汽车制动系统(1)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液压制动系统与气压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制动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4. 第七章:汽车操控系统(1)操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操控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5. 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1)电气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发电机、起动机等电气设备的功能与结构;(3)电气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三、教学资源1. 实车零部件展示;2. 汽车机械模型;3. 教学图纸;4. 维修工具和设备;5. 多媒体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车零部件展示、汽车机械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汽车结构的认识;2. 讲授法:讲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维修方法;3. 实践操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汽车的基本概念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理解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汽车的组成和功能1.2 汽车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汽车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3 汽车产业的发展了解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掌握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特点2.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3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发动机的活塞、曲轴、气缸、凸轮轴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传动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3.2 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手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手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3.3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制动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的基本原理4.2 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4.3 电子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电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五章:汽车电子系统5.1 汽车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汽车电子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车载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的基本原理5.2 车载娱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车载娱乐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车载娱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5.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六章:汽车冷却系统6.1 冷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水冷和风冷的基本原理6.2 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6.3 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冷却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七章:汽车燃油系统7.1 燃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燃油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化油器和电子喷油器的基本原理7.2 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燃油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7.3 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燃油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燃油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8.1 电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电气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发电机、起动机等的基本原理8.2 电气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8.3 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电气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九章:汽车行驶系统9.1 行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行驶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9.2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9.3 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十章:汽车维修与保养10.1 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汽车维修的作用和分类掌握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0.2 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和周期了解汽车保养的重要性掌握各种保养项目的周期和注意事项10.3 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实践操作学习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实际操作方法掌握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和工作原理2. 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3. 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4. 车载娱乐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基本原理5. 冷却系统和燃油系统的结构与维护6. 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故障诊断7.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维护8. 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9.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及实践操作难点环节:1. 内燃机工作原理中的燃烧过程和能量转换2. 传动系统中不同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3. 制动系统中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4. 电子系统中的编程和系统集成5.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热力学特性6. 电气系统中高压电的安全操作和故障排查7.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调校与优化8. 汽车维修中的高级诊断技术和编程知识9. 汽车保养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要求详细补充和说明:1.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冲程,每个冲程对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包括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和汽车传动系统。
2. 学习汽车机械基础的实际应用,包括汽车维修和故障排除。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构造a. 车身结构和车身部件b. 底盘结构和底盘部件c. 电气系统和电子设备2. 发动机原理a.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b. 发动机的分类和组成部分c. 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参数3. 汽车传动系统a. 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b. 驱动轴和传动轴的结构和功能c. 差速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和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
3.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汽车零部件和模型展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
4. 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维修和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所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资源:1. 汽车构造和发动机原理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实际汽车零部件和模型。
3. 相关视频和多媒体资源。
4. 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的实践操作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厂或汽车制造厂,了解实际的汽车机械工作过程。
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或项目,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竞争力。
3.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以上是关于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的一个简要指导,具体的教案撰写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与重要性;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3.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的兴趣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3.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教学难点:1.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深入理解;2.对汽车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原理的全面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的图片,师生互动讨论汽车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10分钟)1.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说明其在汽车维修和驾驶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运行原理和主要部件。
三、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30分钟)1.讲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室、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电动发动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0分钟)1.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包括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讲解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的启动和换挡原理,变速器的作用和变速原理。
五、讲解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30分钟)1.介绍制动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讲解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包括悬挂弹簧、减震器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六、综合实践活动(20分钟)分组进行实际演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操作,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汽车机械基础教材或参考书籍;2.汽车机械基础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实际汽车零部件供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综合评价;3.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汽车的基本结构汽车的功能和性能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互动法: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图片:汽车的各个组成部分视频:汽车的运行原理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维修2.1 课程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和分类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维修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发动机的拆卸和组装过程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发动机模型视频: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维修过程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发动机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传动系统的维修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汽车传动系统的拆卸和组装过程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汽车传动系统模型视频:汽车传动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修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4.2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制动系统的维修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汽车制动系统的拆卸和组装过程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汽车制动系统模型视频:汽车制动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修过程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制动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5.2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汽车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电气系统的维修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汽车电气系统的拆卸和组装过程5.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汽车电气系统模型视频:汽车电气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修过程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电气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第六章:汽车燃油系统6.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燃油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6.2 教学内容汽车燃油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汽车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燃油系统的维修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汽车燃油系统的拆卸和组装过程6.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汽车燃油系统模型视频:汽车燃油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修过程6.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燃油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第七章:汽车冷却系统7.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7.2 教学内容汽车冷却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汽车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冷却系统的维修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冷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汽车冷却系统的拆卸和组装过程7.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汽车冷却系统模型视频:汽车冷却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修过程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冷却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第八章:汽车排气系统8.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排气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8.2 教学内容汽车排气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汽车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排气系统的维修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排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汽车排气系统的拆卸和组装过程8.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汽车排气系统模型视频:汽车排气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修过程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排气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第九章:汽车润滑系统9.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润滑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9.2 教学内容汽车润滑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汽车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润滑系统的维修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润滑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汽车润滑系统的拆卸和组装过程9.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汽车润滑系统模型视频:汽车润滑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修过程9.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润滑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第十章:汽车空调系统10.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10.2 教学内容汽车空调系统的定义和分类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践法:演示汽车空调系统的拆卸和组装过程10.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实物:汽车空调系统模型视频:汽车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修过程10.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对其结构和维修方法的了解至关重要。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知识和概念;3. 理解汽车机械基础在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2. 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4.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和组成;5. 汽车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 汽车转向系统的原理和组成;7. 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组成;8. 汽车空调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1. 导入: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汽车机械基础的了解程度,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以幻灯片、图表和示意图等形式,分模块地向学生讲解汽车机械基础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汽车机械基础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完成与汽车机械基础相关的练习和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机械基础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相关技能。
6.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和导入。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 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度,评价其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图表和示意图等教具;2. 实际汽车零部件和设备;3. 汽车机械基础相关的案例和练习题;4.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汽车机械基础的实训或实习,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3. 推荐学生参加与汽车机械基础相关的竞赛和比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第 16 章联轴器与离合器、其它常用零部件(一)教学要求(1)了解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类型与特点(2)了解各类弹簧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方法(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选用(2)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计算(三)教学内容16. 1联轴器一、联轴器的类型、结构和特性联轴器机械式联轴器液力联轴器——液压~、液力~、液力偶合器电磁式联轴器其中以机械式联轴器最为常用机械式联轴器:1、刚性联轴器1)刚性固定式联轴器(无法补偿两轴线相对位移偏差)①套筒联轴器,图16-1②凸缘联轴器:图16-2a ,用普通螺栓联接;图16-2b ,用铰制孔螺栓联接③夹壳式联轴器,图16-32)刚性可移式联轴器(可补偿两种轴线的X 、Y和综合误差的影响)图16-4①十字滑块联轴器②万向联轴器。
③齿轮联轴器,如图16-8 ,允许Y 和位移,适合于重载传动2、弹性联轴器(并可补偿轴线偏差,有弹性元件、缓冲吸振)1)弹性套柱销联轴器2)弹性柱销联轴器3)轮胎联轴器二、联轴器的选择1、选联轴器类型——按载荷大小,转速高低,而轴对中性和工作特性(振动、冲击等)2、定计算扭矩3、定型号4、校核转速5、协调轴孔直径6、规定部件安装精度(根据联轴器允许的轴的相对偏移量)7、必要校核。
16. 2离合器要求:操纵方便、省力,接合和分离迅速平稳、动作准确、结构简单一、机械离合器1、牙嵌式离合器(如图16-13)——适于停车和低速(n<10r/min )时接合矩形牙—— Z=3~15图 16-14 牙型梯形牙——Z=5~11接合不太容易三角形牙——易于接合,但承载低Z=15~60锯齿形牙——只能单向接合Z=2~6牙齿可布置在周向,也可布置在轴向2、摩擦式离合器——接合平稳,适合于高速运动中接合1)单盘摩擦离合器(图16-15)2)锥面摩擦离合器(图16-16)在同样压紧力下有较大的摩擦力3)多盘式摩擦离合器(图16-17 )传动能力较大、应用较广。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冶金与工业设计系任教班级2016秋汽车制造与检修(中职)1-2班任教科目汽车机械基础教师姓名____杲金玉_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设计方案(副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方案(首页)教学任务一、机构常识一、机器的组成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1、人是不是机器机器的定义是:“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装置。
”而人也可执行机械运动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
2、一般机器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1)工业机器人铰接臂机械手,2.计算机控制器, 3.液压装置,4.电力装置。
二、机器与机构以及零件、构件及部件1.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称为机构。
1)机构分类(1)平面机构:(2))空间机构:不满足平面机构条件的机构。
2)机构实例削铅笔器、照相机快门、折叠椅、可调台灯、电风扇、雨伞骨架、食物搅拌器、汽车变速器等。
2、机器具有确定相对运动、可进行能量转换或做机械功的一种实体组合,如汽车、起重机、机床等。
3、机构和机器的区别(1)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只含有一个最简单的机构。
如电动机,只含有一个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回转机构。
(2)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4、机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5.零件组成机械的各个制造单元,如螺钉、螺母、轴等。
6.构件组成机械的各个运动单元(可以是单独加工的单元体,如车床的主轴;也可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如连杆)。
7.运动副两个零件或构件间既相接触又有相对运动的一种联接形式,如车轮与钢轨、一对轮齿以及轴与轴承之间的联接。
(1)平面机构的运动副1)低副:两构件间呈面接触的运动副,可分为回转副和移动副。
【课题】汽车常用平面连杆机构
【教材版本】
崔振民张让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目标】
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和判断汽车最常用的平面四杆机构、型式及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汽车最常用的平面四杆机构。
教学难点:汽车最常用的平面四杆机构类型判断、应用。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讲授与投影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学。
使用的图片及表格:
使用的动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建议】
注意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讲解。
【教学过程】
●导入
汽车的运动是许多个机构协调配合工作来实现的,下面对汽车常用的机构进行分析学习。
●新授
第三节汽车常用平面连杆机构
基本概念:平面机构、平面连标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机架、连架杆、连杆、曲柄、摇杆。
1.曲柄摇杆机构
2.双曲柄机构
3.双摇杆机构
4.曲柄滑块机构
●小结
作总结时,主要强调各种机构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作业:
见《汽车机械基础学习指导与练习》108页:(四)简答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