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一)
- 格式:docx
- 大小:20.03 KB
- 文档页数:5
论唐僧的领导艺术论唐僧的领导艺术一.团队人员特点唐僧,他没有武艺,遇难只会叫徒儿来搭救,或者期盼观世音菩萨的出手相助;他对待人事太过感性,对妖魔鬼怪存恻隐之心;他固执己见,不轻易听取徒儿们的意见,多次被妖魔绑架,却不吸取教训。
但他贵在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纵使九九八十一难,处处凶险,生命岌岌可危,却从没有放弃的念头。
他虽然看似软弱,却能领到四个性格迥异的徒弟,并且用他的人格魅力,感化徒弟们,让他们衷心臣服于唐僧,用性命保护他去西天取经。
大徒弟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当年在花果山起兵造反,自立为王,最后被招安。
做过齐天大圣,大闹龙宫、地宫和天宫,惹得天上地下不得安宁,最后被如来佛降服,被压五指山下五百年。
他是三个徒弟中本事最大的一个,能力无边,个性直率,想法多端,行动灵活,可谓是团队中的佼佼者。
但同时,他也是最难驯服的一个,缺乏自我约束力,团队合作精神,恃才为傲,欠缺全局决策能力。
所以,总是他能力超强,却也无法成为一个运筹帷幄的管理者。
但若要重温运用此人,就要懂得管理,提高他的忠诚度,这既要有强硬的规章制度约束,也要从情感和思想上感染打动他,让他臣服并衷心的效劳。
二徒弟猪八戒,曾经是掌管天庭水师的天篷元帅,因对嫦娥姐姐意图不轨惹怒了玉帝,流放到民间。
取经路上,他好吃懒做,但是分在头上的活,即使再苦再累却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常向师傅打小报告,却也从不会无中生有,冤枉他人;他爱贪图一己私利,但是三观正确,对事的根本立场坚定,不受妖精蛊惑也不妥协。
在团队中,他还是一个润滑剂,协调孙悟空与唐僧、沙和尚之间的矛盾,并作为一个活宝调节团队气氛,给取经路上增添活力和欢乐。
三徒弟沙和尚,当初是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打碎了玉帝心爱的琉璃灯,被放逐到流沙河,在那里兴风作怪。
沙和尚虽为人木讷,能力不强,但对唐僧忠心耿耿,心思缜密,凡事任劳任怨。
一路上挑担、喂马,虽作用不大,但是团队后勤的保障,团队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元素。
体现唐僧领导能力的故事故事一嗨,朋友!今天跟您讲讲唐僧的领导能力。
您想想,唐僧带着三个徒弟,这一路上那可是状况百出。
可唐僧呢,始终稳稳地带着大家往前走。
就说那孙悟空吧,神通广大但脾气火爆。
有好几次,一言不合就要回花果山。
这时候,唐僧可没急眼,他总是耐心地跟悟空讲道理,用自己的慈悲和坚定,让悟空明白取经的重要性。
还有八戒,贪吃又懒惰。
唐僧也没有一味地批评他,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鼓励他克服自己的毛病。
就连沙僧,虽然老实本分,但有时候也会迷茫和害怕。
唐僧就像个大家长,给沙僧信心和勇气。
遇到那些妖魔鬼怪的时候,唐僧虽然自己没啥法力,但他始终保持着镇定。
他相信徒弟们的能力,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
就比如说,在对付白骨精的时候,唐僧虽然误会了悟空,但事后他也能反思自己,主动跟悟空认错。
而且啊,唐僧心里一直有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取得真经。
他把这个目标深深地种在徒弟们的心里,让大家都有了前进的动力。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多少诱惑,唐僧都没有动摇过。
他这种坚定的信念,也感染着徒弟们,让他们紧紧跟在他身边,不离不弃。
您说,唐僧这领导能力是不是杠杠的?故事二亲,来听我跟您唠唠唐僧的领导能力哈。
您瞧,唐僧带着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仨徒弟去取经,那可是不容易啊。
先说孙悟空,那是个厉害角色,可不好管。
但唐僧有办法,他知道悟空重情义,就用师徒情分来约束他。
每次悟空冲动犯错,唐僧虽然生气,但也不会一棒子打死,而是给机会让他改正。
猪八戒呢,整天就想着吃和睡。
唐僧也不嫌弃,还会开玩笑地提醒他别忘了取经的正事。
有时候八戒闹脾气,唐僧也能哄一哄,让八戒又乖乖听话。
沙僧相对老实,可也容易没主见。
唐僧就会鼓励他多发表自己的想法,让他也能在团队里发挥作用。
一路上,遇到危险的时候,唐僧总是很冷静。
他不会乱了阵脚,而是让徒弟们各司其职,共同应对。
比如说遇到妖怪设下的陷阱,唐僧会让悟空去打探情况,八戒和沙僧保护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
还有啊,唐僧特别懂得团结人心。
《西游记》为什么选唐僧做领导?《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三个徒弟神通广大,为什么要选唐僧做领导?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做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三个徒弟神通广大,一路帮唐僧斩妖除魔。
尤其是孙悟空,出力最多,贡献最大。
可是小时候读西游记的时候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做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世界工厂网小编和您一起从《西游记》看领导艺术。
1、“崇高信念”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
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现在有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员工忠诚度不足,刚刚学会点业务,就跳槽了,刚刚结交几个客户,就自己去开公司了。
这当然有社会的因素,有员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业家也要自己检讨一下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崇高的信念。
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利润,并留下最多的钱给他的子女;而另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更是在去世之后把多数个人财产捐给社会;请问哪一个更配拥有忠诚的员工?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
“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
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当领导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那个唐僧那么无能,为什么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如果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麻烦少多了么?后来明白了,原来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这样,取经这项伟大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了。
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崇高信念】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现在有些企业家总是抱怨员工忠诚度不足,刚刚学会点业务,就跳槽了,刚刚结交几个客户,就自己去开公司了。
这当然有社会的因素,有员工本身的原因,但是企业家也要自己检讨一下自己,你自己是否有崇高的信念。
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老板创造更多的利润,并留下最多的钱给他的子女;而另一个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更是在去世之后把多数个人财产捐给社会;请问哪一个更配拥有忠诚的员工?【“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
如果唐僧神通广大,孙悟空就不会愿意跟着他了,正是因为唐僧无能,所以孙悟空就有了用武之地,就使得他可以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中国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老板,同时带着一群饭桶员工。
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生存,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企业家就要考虑怎么给员工搭建让他们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同时去寻找那些弥补自己不足的员工;而不是事必躬亲,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不懂装懂,这样一方面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没有发展的余力;另一方面,员工也被矮化成“手脚”,企业就陷入了发展瓶颈。
唐僧为什么能当领导提到团队一词,不由想到了由师徒四人组成的“西天取经”团队,人数不多,但个性鲜明。
有时也诧异唐僧怎么能做团队的领导?然细想:悟空精通业务思想活跃,但个性太强缺乏仁爱与耐性,团队如交给他领导怕是不得人心,未有能人愿意在他手下干事;八戒情感丰富胸无大志,且贪吃好色心胸狭窄,他带领的团队必是一盘散沙最终将难以维系;沙僧吃苦耐劳质朴无华但资质平平,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想必是死气沉沉,成效不佳。
由此看来这一团队还非唐僧领导不可,再细想唐僧成为领导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之外,他身上也有着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一些良好的品质:一、目标坚定,毫无私心。
唐僧的口头禅是:“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无论是遇到妖魔鬼怪还是美女诱惑,均态度鲜明坚决,不忘团队的终极目标,遇庙便进,遇塔便扫,目标之坚定,心之虔诚,让人慨叹,让人愿意为之辛劳。
且一路之上从未搞过特殊化,有桃吃桃有斋吃斋,露宿荒山借住茅屋,未有过半点怨言与愤怒,让人心生敬佩,也难怪悟空数回花果山依然割舍不下。
二、知人善用,用人之长。
唐僧熟知三个徒弟的能力与个性,并能根据其个性与能力的不同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悟空精通业务,故而前方探路冲锋陷阵;八戒殷勤胆小,近前牵马灵活机动;沙僧吃苦耐劳,随后挑担妥当。
试想想别的分工方案,换个顺序?会不会变得有点怪异?这也是唐僧的高明之处,三人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发挥专长,其间唐僧又擅长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虽有小矛盾但在关键时刻又能携手共进,精诚合作,克服重重困难取经伟业终成正果。
三、容人之短,待人以心。
三个徒弟均有明显的缺点,但很少见唐僧如父母般的批评指责,就算是规劝也让你感到一份深深的情感,态度极其诚恳,极少愤怒时刻;就算是惩罚也是万般无奈、于心不忍、转身含泪而为之;就连对妖魔鬼怪也能生出同情恻隐之心,虽有点迂腐,但心地善良、为人随和、心底无私,故而就连悟空这般骄傲之人也愿意为他所用,八戒这般自私之人也会在他遇到危险的时候哭泣流泪竭尽所能,也难怪九九八十一难难难有贵人相助,得人心者得天下也,看来唐僧除了会用紧箍咒这样的制度约束以外,也有他的一套思维方式处事方式,也绝非平庸之辈。
唐僧凭什么是领导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疑问——唐僧那么无能,什么缘故孙悟空非要带着他去取经呢?假如孙悟空自己去取经,不就苦恼少多了么?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先被人领导,之后又领导别人,总算明白了,原先唐僧领导孙悟空是有道理的。
假如不是如此,取经这项伟大的事业就不能成功了。
那么唐僧怎么说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怎么说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1、“崇高信念”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
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可不能瞬间,而孙悟空就可不能了,他能力专门强,然而他没有坚决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
领导者都可怕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
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会让别人离你而去。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确实是如此,因此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2.“无能”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
“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宝!唐僧因为“无能”,因此他就会观赏有本领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领的徒弟来爱护自己。
假如唐僧神通宽敞,依孙悟空的个性,就可不能情愿跟着他了。
正是因为唐僧无能,因此孙悟空才有了用武之地,他也才有机会在取经途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看看能力专门强的孙悟空,他本人在花果山的徒子徒孙,全部差不多上饭桶,没一个有用的。
他本领太大,瞧不起其他有本领的人,因此其他有本领的人也就不喜爱跟着他。
他自己太强,他的团队就变成了一群饭桶。
西游记有一章中写道,孙悟空和唐僧闹翻了,自己搞了一个假团队打算去取经——幸好没去,要不然见到厉害的妖怪,把孙悟空捉住,谁去救他呢?谁去搬救兵呢?他自己的团队差不多上饭桶,只好看着自己的领导送死。
而唐僧就可不能,别看他什么都可不能,然而他却专门安全。
领导力学习无能唐僧领导全能悟空领导力学习"无能"唐僧领导"全能"悟空[领导力]学习"无能"唐僧领导"全能"悟空【领导力】自学“懦弱”唐僧领导“全能”悟空《西游记》,那就是一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因为存有了它,我们的童年也多了很多快乐。
但小时候大编提心吊胆唐僧,一直不认知为什么那么“懦弱”的唐僧能够领导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那么唐僧究竟有什么东西,是孙悟空没有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让唐僧是一个领导,而孙悟空只是一个打工者呢?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失掉性命都不能闭眼,而孙悟空就不能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信念的人,就无法给别人以信心,就无法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难退却。
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
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会让别人离你而去。
“懦弱”也就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因为“懦弱”,于是他就可以观赏存有本事的人,能宽容“能够人”们的其他缺点,就可以找出三个存有本事的徒弟去维护自己。
如果唐僧神通广大,依孙悟空的个性,就不能愿跟著他了。
正是因为唐僧懦弱,所以孙悟空才存有了用武之地,他也才存有机会在求教途中充份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生存,有一个非常能干的老板是必须的。
但是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企业家就要考虑怎么给员工搭建让他们发挥自己价值的平台,同时去寻找那些能弥补自己不足的员工,而不是事必躬亲,甚至在一些专业问题上不懂装懂,这样一方面自己筋疲力尽,忙于应付,自然没有发展的余力;另一方面,员工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企业就陷入了发展瓶颈。
唐僧的仁德之心对妖怪都会仁慈性命,自然不能蓄意狡诈自己的直属。
唐僧虽然利用三个徒弟维护自己,但是又绝对没蓄意奴役他们的意思,而是率领他们一同不懈努力,共同蜕变,一起顺利。
唐僧成为取经领导的六个理由云南陈华第一个理由:唐僧有背景。
如来佛祖想把佛教大乘经往东土大唐推移,必须选一个佛门弟子前来取经。
到底选谁?佛祖和观音菩萨都是精心考虑过的。
唐僧乃如来佛祖二徒弟金蝉子转世,是百分之百的佛门中人,有着特殊的身份,所以取经小组的领导,非他莫属。
第二个理由:唐僧有学问。
佛教经典都是用梵文(古印度文字)写成,需懂梵语的人才能将之翻译成汉语。
唐僧师徒中,唯一懂得梵语的,只有唐僧。
而悟空等人,都只能算是梵语文盲。
因此,佛经取回来,还需唐僧师傅翻译加工,才能够在大唐帝国进行宣传。
所以,唐僧是实实在在的学者型领导。
第三个理由:唐僧有修养。
在大众的印象中,唐僧是一个文雅的僧人,说话轻言慢语,举止端庄得体,是一个虔心向佛的大好人。
第四个理由:唐僧有组织能力。
作为肉眼凡胎的一介僧人,却能够驾驭三个能飞善变的徒弟,确实彰显了唐长老非凡的组织能力。
虽然一路上妖魔鬼怪繁多,但唐僧都把这些任务交给徒弟们去完成,自己则从事参禅打坐、吃斋念佛的常规工作。
例如,悟空善于打斗和变化,降妖的重任主要交给这位大徒弟去完成;八戒属于攻关型的人才,探路和化斋等交往性的工作,就由这位二徒弟全权负责;沙僧属于后勤人员,挑担牵马自然由他全包了。
由此看来,唐僧团队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有效地避免了推诿责任、互相扯皮的现象发生。
第五个理由:唐僧有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唐僧团队也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取经队伍。
既然是一个集体,那么规章制度是少不了的。
唐僧的规章纪律很简单,那就是观音菩萨传授他的紧箍咒。
如果哪位徒弟敢随便杀生,唐僧就念紧箍咒惩罚他,而且这一招非常凑效。
孙悟空因为打死白骨精变化的村姑一家三口,就尝到了紧箍咒的厉害,痛得孙猴子连忙跪地求饶。
由此可见,紧箍咒的威力非同寻常。
第六个理由:唐僧有自制力。
作为领导,唐僧不仅能约束三个神仙徒弟,而且也能严于律己。
比如,唐僧一路上遇到了许多美女妖精,这些妖精都爱慕唐僧的帅气,一心想招赘唐僧为夫,与唐僧共享荣华富贵。
有个叫吴承恩的朋友还因为我和我的总裁唐玄奘先生写了一本书,名为《西游记》,人们总是搞不明白,唐僧这么一个只会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命”的和尚,怎么能领导这样几个本事高强的徒弟呢?不要说是我孙悟空,就是那个贪吃的八戒、一脸苦相的沙僧,唐僧骑的小龙马,哪个不是响当当的角色。
唐僧开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这是因为他的家族跟大唐国家有着深厚的背景,所以取得了与印度有垄断地位的贸易代理权限。
跟我们领导唐玄奘在一起的时间长了,让我渐渐明白,庸才领导人才、干才,甚至是天才,是古今不易之规,而且自有一套领导艺术。
当然首先是外部环境,无论是大唐,还是西天佛国,都相信唐僧。
给了他的准入资格,就像经营电讯、民航这类垄断行业一样,给你的执照,给你的资金,经营人才如我孙悟空之类,“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其二是上级领导给予唐僧的处分权,可以念“紧箍咒”——猴子你再厉害,我轻则可以罚你奖金,重则可以在整个行业中间搞臭你,取消你的执业资格。
但是我这样业务水平出众的下属,光靠几个硬条例、死纪律是管不住的,在唐僧收悟空为徒后,经过最初一段时间领导和部下的磨合,唐僧的领导艺术终于“炉火纯青”了。
刚遇到我的那时候,唐玄奘首先是喜。
自己有几斤几两,唐玄奘当然知道,西去的路遍地妖魔,处处陷阱他也不是不知道。
刚离开长安,到了河州(今天甘肃的临夏),就碰见几个小妖抓住他,幸亏太白金星这位老统战救了他一命。
这还是在大唐国土呢,唐僧已是草木皆兵,碰到姓刘的猎户就跪在路旁大喊“救命”。
随机读管理故事:《抉择》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
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
唐僧这么“无能”,为什么他能当领导?《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第一篇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以玄奘游历天竺国学习佛法经历的很多磨难为蓝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包括唐僧在内的师徒五人,形象鲜明生动活泼有趣。
小说中他们一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求得正果。
它的作者其实一直是个迷。
只知道他在明代便已经写出来了,现存的明代百回的版本并没有作者的署名。
这就像是小说本身那样让人感觉扑朔迷离,直到清代时才有学者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现在《西游记》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同时也有非常多与之相关的文学和美术作品问世,这些作品总是能够因为小说本身的魅力而受到追捧,其原因不言自明。
在小说当中主要人物有五个,第一个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第二个是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第三个是任劳任怨的沙悟净,第四个是化身坐骑的白龙马,第五个则是师傅唐僧。
而唐僧的形象在小说中被描述成为一个肉身凡胎,他是取经团队当中最没法力的那一个,而且还总是固执地不听从徒弟的劝告惹上妖魔鬼怪。
但从整个团队的职位来看,唐僧却是整个团队的领导、师傅。
他遇到困难了需要徒弟帮扶,遇到危险了需要徒弟解救,甚至饿了都需要徒弟化缘讨饭给他吃。
很多读者都觉得他是一个猪队友,不理解为什么他是整个团队的领导。
这也成为了很多评论家们争相评论的话题之一。
玄奘被动示弱成就团队凝聚力其实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很多开国皇帝并不是最有能力的一个,汉高祖刘邦曾经评价过其手下的几位能臣干将: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做领导并不是方方面面都要强于下属,想要成就事业,往往要在下属面前示弱。
小说刚一开始介绍的其实并不是唐僧,而是他的大徒弟孙悟空。
天产石猴孙悟空来自一个叫东胜神州傲来国的地方,本来和众猴群一起嬉戏玩耍,后来成为了花果山水帘洞的猴王。
唐僧: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一)
《西游记》的故事都是脍炙人口了,没有人会感到陌生。
以前常常为唐僧的软弱无能,盲目心慈而气愤。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原来唐僧,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领导,他将领导艺术发挥得淋淋尽致。
首先,唐僧具备一个优秀领导者的三大素质。
第一、唐僧具备良好的形象;这一点的确是,唐僧一表人才。
甚至没有任何劣迹,历史清白,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多少有才干的领导都败在这一点上,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选择44岁的阿拉斯加州女州长佩林为竞选伙伴,而这位女州长的形象却是接二连三的在网上暴光,选美裸照、曾主张阿拉斯加脱离美国独立、年轻时“未婚先孕”等一系列的不光彩的形象让麦凯恩的竞选蒙上了一层阴影,最终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中最终败给了奥巴马。
第二、唐僧有坚定的信念;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唐僧正是因为一直坚信自己能取到正经,不畏艰难险阻。
面对危险,毫无畏惧之情。
面队女儿国国王的以国和美人想托,一点也不为之所诱惑,不为之动心。
我们企业中又有多少领导人能做到这一点。
第三、唐僧大智若愚的做事风格。
唐僧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尽显迂腐、笨拙,但恰恰掩盖了内心的大智慧。
面对孙悟空这样的企业明星似的人物,一方面,给予其足够的感情投资,比如天冷了,缝上一见虎皮外衣给其穿。
让其死心踏地的跟随其铲妖除魔。
但另一方面又要显示自己是团队的老大,是领导者的威信。
三打白骨精后的紧箍咒,让其领教到了师傅的厉害,就算你再有本事,师傅依然还是能治得住你的。
唐僧还真是杰出的领导者,作为一个正式的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唐僧受唐太宗的册封,西天取经,一路拿着官府的通官文碟。
是个名副其实的团队领队,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些人都是半路收编的。
取经成不成功,对他们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大不了孙悟空回他的花果山,猪八戒回他的高老庄,沙和尚回他的流沙河。
个个本事又都比师傅的本事高,如何管理这样一群人物,使其在自己的麾下为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唐僧确实显示了其独特的智慧。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恰好代表了企业的三类员工,孙悟空属于明星员工,有业绩,又能干,是个好员工。
猪八戒则属于那种成绩呢也有点,但总爱表现自己的员工。
沙和尚则属于企业里很普通的塌实勤奋但又没多大成绩的这种类型。
对付降妖除魔的大功臣孙悟空是既动之以情,用人文关怀使其为之死
心踏地,又用紧箍咒限制其行动。
对付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则是少管,因为他知道这个懒猪再怎么管教,他也变不成孙悟空。
他就用孙悟空去管理猪八戒,果然猪八戒在师兄弟里也就最怕大师兄,啥也听大师兄的,但关键时刻猪八戒也不往恨恨的告一下大师兄的恶状,以巩固自己在师兄弟中的地位。
唐僧则较好的利用了这层关系一会听猪八戒的意见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一会又让猪八戒出面将孙悟空请回来。
至于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那就不需要多管教了,纯粹当个一般员工来对待,凡累活全是他一人干,挑行李,烧火做饭全是老沙包了。
这就好比企业没有多少竞争力的普工,天天加班加点,拿到的工资还不如高管的一个零头多。
唐僧善用人之长。
孙悟空聪明伶俐、刁钻古怪;猪八戒性情憨直,懒惰谗滑;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
对于三个徒弟的长处短处,唐僧心知肚明。
探路角色都是由孙悟空担当,主要是悟空的本领高强,办事效率高;猪八戒多是牵马的角色,人老实,牵马让人放心,且在唐僧眼皮底下,没有偷懒的机会。
西天取经路上,唐僧最重要的行头是观音菩萨送的袈裟,这样重要的东西,谁负责最合适?当然非憨厚的沙僧莫属。
这些都体现出了唐僧的用人艺术。
唐僧有宽人之错的胸怀。
唐僧的四个徒弟(包括小白龙)没有一个是出身清白的,都是触犯了天庭律条需要被改造的。
他们不在仙界的时间里,并没有哪个神仙对他们进行教化,是唐僧接纳了他们。
他接受了几个犯过大错的下属,单就这一点来说,并不是所有领导都能做到的。
唐僧有勇于改错的勇气。
和唐僧摩擦最多的是悟空。
特别是在“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在唐僧面前扮演了多种角色,迷惑了唐僧,导致他向悟空念起了紧箍咒。
悟空负气而走,后因师傅有难回来搭救。
最终,师徒冰释前嫌。
在这一过程中,唐僧的不少言语都表达了自责之情。
如果唐僧没有改错的勇气,刁钻的猴子是很难留在唐僧身边的。
唐僧有坚定执着的精神。
西天取真经,是作为领导者的唐僧的目标。
在路上,唐僧面对美色、权势等多种诱惑,并没有动摇。
唐僧取经的坚定信念,是驱动这个团队的根本动力。
几个性格迥异的徒弟,始终团结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去战胜艰难险阻。
这可谓是团队建设的经典案例。
唐僧用执着的工作理念,把徒弟们凝聚在一起,并树立了领导的公信力。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虽然唐僧有时过于固执迂腐,但从取经的历程来看,应该说他在团队领导方面有着许多过人之处。
唐僧在西天取经班子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表面看来,他除了整天阿弥陀佛“念经颂佛”之外,对人世间的事情不甚明了。
其实是一种误解。
他是位卓越的领导者,形象、魄力颇佳。
他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对自己忠爱的佛教事业痴心不改,在领导众子弟时,有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善于以柔克刚,一旦徒弟不听其劝阻,越轨做出违背心愿的事情时,便毫不留情地运用手中权力予以惩罚,绝不饶恕,以达到维护自己领导权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