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2018-2019学年上期初三一模语文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5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2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2页)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质量检测卷(一)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一、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 ,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②秋草独寻人去后,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④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 ⑤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⑥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⑧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写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颈联与尾联。
(4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9分)幕色尚未四合,雾霭也未曾上来,b ān 驳的树影被斜阳拉得老长,脚下的影子交叉树影中,有时候竟难以分辩。
小草花满地都是,晚风中,馨香阵阵飘来。
微不足道的小草花,经历了多少默默无闻的岁月才悄然绽放,此刻它们正在欢快地舞蹈。
门外的树,绿油油的,和往常一样,树下是携伴而行的老人。
孩童的笑声从老人身后 ① ,老人们立即笑开了眉眼。
这银铃般的笑声, ② 在空气中,也投射到老人们的心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雾霭.( ) b ān 驳( ) 携.伴而行(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2分) (3)根据句子的意思,将“飘散”“飘来”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2分)(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的一项是(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一项(3分)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成都市金牛区2018-2019学年上期期末质量测评参考答案九年级语文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1、A矫.揉造作(jiǎo)2、C A、旁鹜——旁骛 B、默守——墨守 D、缭逗——撩逗3、D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
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4、B A、主客颠倒,“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 C、句式杂糅,围绕“中国慈善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为主题 D、偷换主语。
二、文言文阅读(每个3分,共12分)5、D 景:日光6、B 都表转折关系7、A8、B三、默写(6分)9、(1)、①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②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①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②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四、现代文阅读(10分)10、(3分)(1)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2)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3)人要靠实力靠行动争气11、(4分)(1)道理论证,引用俗语“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有力地论证了“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
(2)举例论证,举了詹天佑、王进喜、中国女排为国争光争气的例子,具体地论证了“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
(3)对比论证,将詹天佑、王进喜、中国女排国争光争气与阿Q的不争气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人,应该争气、必须争气”。
(4)比喻论证:用破土小草茁壮地生长,似茧之蝶顽强地展翅,比喻争气的人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争气的重要性。
(评分标准:能正确说出4种论证方法,1个0.5分,共2分,能具体分析作用2分)12、(3分)材料(2)(1分),材料(2)的意思是争气要付诸行动,要做出成绩,(1分),这与第三段的论述的中心“人要靠实力靠行动争气”一致,所以应该选第(2)句(1分)五、作文(60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4.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5.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万籁此俱寂”的“此”指(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写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8.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柳宗元的文章《》、《》。
(2分)9.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君将哀而生之乎?10.以下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蒋氏认为赋敛之不幸远甚于捕蛇之不幸。
B.乡邻们非死则徙的惨境是赋敛所造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次检测题时间:80分钟分值:120分(含卷面5分)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带你走进知识的乐园,请你尽情采摘属于自己的果实,相信你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一、(12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下,每天都是霓虹流转,光怪陆离....,人们都在忙忙碌碌马不停蹄地追赶着自己的梦想,宁静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_______,沉静下来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心情,(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什么都不做,只寻一个恬淡的去处。
我曾多次(领略/领教)过北欧咖啡厅的别致风味。
咖啡厅里,几乎座无虚席....,但却宁静得让人心悸,人们一个个安祥..地(翻阅/翻检)着手中的一本书、一张报纸,或是什么都不做,只优雅地目视着前方,而眼前的一杯咖啡,抑或是一杯红酒,似乎只是个简单的道具而已。
那样的宁静,实在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大美。
朋友也曾在冬至时带我到海边寻觅“静”。
举目四顾,昔日宛若步行街般兴旺的海滨,早已繁华落尽,像一个垂暮的老人,慈祥、安静、从容。
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极目,见海天茫茫处的渔村,掩映在层层浓密的芦荡之中,__________。
天高地迥,远黛苍茫,海风阵阵,鸟鸣啾啾,一颗躁动..抑郁的心也随之静若幽谷。
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字后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霓(ní)虹光怪陆离 B.奢(shē)侈座无虚席C.安祥天高地迥(jiǒng) D.躁动远黛(dài)苍茫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气定神闲领教翻检 B.气定神闲领略翻阅C.从容不迫领略翻阅 D.从容不迫领教翻检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B.因此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C.但是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依稀有炊烟袅袅升腾D.因此忙碌之中,总该给自己一个间隙清晰可见有几缕炊烟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2 3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5 A.B.C.D.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利尽南海(利用)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国险而民附(地势)遂用猖獗(因此)(1)A.B.C.D.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贤能为之用 为天下唱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辍耕之垄上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曹操比于袁绍 受地于先王(2)A.B.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隐匿饶恕通霄达旦周道如砥B . 馈赠胚芽断壁残垣遮天蔽日C . 沉湎娇奢蹑手蹑脚天伦之乐D . 芳馨臆测一泄千里乐此不疲2. (2分) (2017七下·遂宁月考)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慷慨淋漓哺育狂澜屏障山巅B . 目不窥园霍霍溯气懊悔赚钱C . 历尽心血机杼策勋怪诞田垄D . 锲而不舍蚱蜢红装迁徒祈祷二、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 (2017九上·诸暨期中) 诗文填空。
(1)池上碧苔三四点,________。
(《破阵子》晏殊)(2) 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3)无意苦争春,________。
_______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陆游)(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5)当我们赞叹“临危受命”时,常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
(6)“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4.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理论,以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请你根据要求,在学校开展的以“诗歌三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朗诵诗歌时,在词的上下阕之间的停顿比句子间的停顿要长一些,请你根据词的相关知识,用“||”给下面的词分出上下阕。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积累和运用(17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yāo ráo)B.我也应该用嘶哑(yǎ)的喉咙(lóng)歌唱。
C.那轻,那娉(pín)婷,你是,鲜妍(yán),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D.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qī),我枉(wǎng)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莽莽风骚襁褓天娇B.汹涌暄嚷腐烂田圃C.柔嫩飘逸摇曳翅冀D.流盼凝望丰润红晕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猫的叫声,有时会如睡梦中婴儿的(呢喃低语细语),有时会如情人的手般轻柔,有时会如午夜恶魔般狰狞,有时会如痛不欲生的哭喊般凄厉。
(2)青年要把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能(沉迷沉醉陶醉)在舒适的生活中。
4.经典诗文默写。
(6分)(1),断肠人在天涯。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江山如此多娇,。
(4)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
(5)长大后,乡愁是。
(6)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题目。
(3分)①“立”就是大力培育新功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②近几年来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青黄不接”是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重要原因。
③一方面需要不断培育壮大新经济动能,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动传统行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提升整体供给体系质量。
(1)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分)(2)请提取②句的主干。
(2分)6.阅读下面的题目,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的种族。
这几句诗的作者是,传达出极为深厚的。
2018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18年的中考在即,一模的考试就再这两天。
语文复习得还不错吧?这次的语文试卷相信大家都会很有信心。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18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题目一(26分)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句子。
(3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黝( ▲ )黑袅袅( ▲ )烟云真dì( ▲ ) 一代天jiāo( ▲ )3.用诗文原句填空。
(9分)(1)蒹葭苍苍,▲ 。
(《诗经》)(2)谁言寸草心,▲ 。
(孟郊《游子吟》)(3)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5) ▲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6)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7)“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8)“四十年春秋,绚烂了几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头发。
”这句礼赞退休教师支老师的话语,令人想起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 ▲ ,▲ 。
”4.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
C.《西游记》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吴承恩所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D.《威尼斯商人》《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丹尼尔•笛福、夏洛蒂•勃朗特。
班级仿照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8分)【认识《朗读者》】5. 请结合网友的评论,为《朗读者》这个节目写一段推荐语。
(3分)伶熙紫杉所有的选择都不如徐静蕾的一颗《奶奶的星星》——她结合自己的故事,为去世多年的奶奶朗诵作家史铁生的经典散文《奶奶的星星》,字字入心,几度哽咽,瞬间戳中万千心灵……panyue1997 《朗读者》这个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很好,每个朗读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令我泪流满面。
2018-2019学年四川成都金牛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基础常识1、B解析:本题考查习惯误读,正确读音应为:B剜口割舌(wān)考点:语言文字、基础知识2、C解析:题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正确写法为:A全副;B要诀;D主簿。
考点: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3、B解析:A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B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
含贬义。
C孜孜不倦:是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D恪尽职守: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考点: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4、D解析:A重复赘余,大概和左右删去一个;B搭配不当,引起改为产生;C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考点:语言文字运用、基础知识二、文言文阅读5、(1)A、(2)A、(3)D、(4)C解析:(1)利,物资。
(2)A被/成为;B结构助词/动词,往;C均表转折;D表对比/表来自。
(3)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水。
(4)此处没有体现军事指挥才能。
【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
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
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
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
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
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
考点: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三、默写6、(1)全仗你抬声价(2)莫道不销魂(3)零落成泥碾作尘(4)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浣溪沙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考点:综合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四、议论文阅读7、答案:(1)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2)海伦凯勒失明而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好。
因为前文提到古今中外,孔子、屈原、史铁生的事例都已提到古今以及中国的,但是还没国外的例子,海伦凯勒的例子正好是国外的,用这个事例论证,更符合上文的要求,能与之相呼应,使得论证更严密。
而左丘明的事例仍然是古代以及中国的,与上文的契合度不够,故用海伦凯勒的事例更全面更具说服力。
(3)第四段首先提出“读书可以远离浮躁贪婪,使人心灵淡泊”的分论点,接着论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尤为重要,紧接着通过引用老子、诸葛亮、王阳明的名言进行引用论证,论证了通过读书能诗人沉淀,最后守着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前后呼应,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而有力。
解析:(1)本题考查分论点,阅读对应段落,提炼段落的主旨即可。
(2)本题考查论据选择,注意依据前后文内容,特别是?古往今来?,由此可以作为依据作答。
(3)本题考查段落的论证思路,基本答题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写厖来引出厖论点(论题);其次,通过厖论证方法来论证厖,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分)论点。
考点: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五、作文8、略六、古诗鉴赏9、(1)全词通过描绘柔桑初芽、黄犊食草、斜日寒鸦、青旗酒家、荠菜花开的清新美好的山乡春景,并通过与城市风景的对比,表现出词人厌弃城市繁华,醉心乡野风光,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
(2)“破”字用得精妙,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凸显了春天桑芽蓬勃的生命力。
解析:(1)本句考查诗歌情感分析,先理解清楚诗歌内容,抓住抒情性语句,结合内容具体答出情感。
(2)本句考查炼字,注意分析字词的本义、文中义以及具体的表达效果。
考点:古诗文阅读——古诗鉴赏七、文言文10、答案:(1)D(2)1)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
2)姓向的非常困惑,认为姓国的又在欺骗自己,(于是)路过东坡先生(那里)请教他。
(3)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是一种恬淡自然的读书心态,只求领会精神实质,而不咬文嚼字。
体现出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向氏的“不求甚解”是他迷惑于“盗”的字面意思,没有真正领会国氏所说的“盗”的实质正是依靠自己和自然环境发家致富,而不是盗窃他人。
二者的含义在根本上是不同的,一个惑于表面,一个注重实质。
解析:(1)谬,欺骗。
(2)1)注意翻译出“若”、“若何”、“状”。
2)注意翻译出“重”、“罔”、“焉”。
(3)本题考查课内课外文章比较阅读,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不求甚解”为何意,注意本文是偏向批判说理这一主调。
译文: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
向氏从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
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
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
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务遍及州闾。
”向氏非常高兴。
他听明白了国氏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
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
国氏说:“唉!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
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
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
我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
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
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务,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
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
考点: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八、名著阅读11、作为艺术家最需要的是理智、真诚和赤子之心。
解析:本题名著细节概括,注意熟悉《傅雷家书》的细节内容。
考点:综合运用——名著阅读12、智赚玉麒麟、双用连环计解析:本题名著情节概括,注意熟悉《水浒传》关于吴用的情节。
考点:综合运用——名著阅读九、现代文阅读13、(1)石奶奶想将被咬死的鸡留给吴老师吃,但因为吴老师感冒没及时赶回来最后鸡肉腐烂了。
(2)石奶奶因为没有如约让吴老师吃到鸡内容愧疚伤心而哭;吴老师因为石奶奶的好心以及自己没有及时赶回,感动和愧疚而哭。
(3)同:都是通过动作描写突出山花天真可爱的特点;异:A句通过细节描写山花的神态,表现出她对鸡的痴迷,想要吃鸡的心理;B句除了动作,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飞”表现出山花对吴老师回来内心的激动。
(4)内容上:多次写孙女想吃鸡,表现出一顿鸡肉实是难得,侧面表现出这里的贫穷,也与石奶奶坚持不吃鸡留给吴老师形成了对比,突出石奶奶的淳朴和对吴老师的敬重;结构上:前后相互照应,使结构更严谨,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后来鸡肉腐烂,没有鸡肉吃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1)本题小说故事概括,注意概括出主要人物,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理解,注意全面分析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动机。
(3)本题考查比较赏析,注意句子各自的表达角度和效果。
(4)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注意从前后文、人物、主题的角度全面分析。
考点: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十、语言运用14、答案:(1)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持续上升;图书设施逐步完备;我国人均图书馆藏书远低于国际标准;“读书无用论”思潮蔓延;书店生存维艰。
(2)2016年到2017年,我国18到70周岁公民阅读方式仍以非纸质(数字化)阅读为主;纸质文本阅读占比相对有上升。
(3)我喜欢数字化阅读。
因为数字化阅读更轻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纸质阅读则相对笨重,不易携带;数字化阅读内容量很大,有大量的内容可供阅读,纸质阅读则不易翻阅;数字化阅读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新颖,纸质阅读的信息则相对滞后。
所以我更喜欢数字化阅读。
解析:(1)材料概括题,注意逐段概括并且整体做好归纳。
(2)图表分析概括题,注意横向纵向比较。
(3)观点题,注意给出观点,并且用到详实妥当的例子加以论证,注意语言的精炼。
考点:综合运用——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