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42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冷战》知识点归
纳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 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美国成为最强军事、经济国家;推行民主制度、自由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有侵略性。
苏联认为美国是潜在防御对象。
3.开始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政治表现)
4、发展: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经济表现)
二、德国的分裂
1.分区占领: 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2.柏林危机
3.东西德:1949年, 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 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在苏联占领区
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又称“民主德国”或“东
德”。
4、影响: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 1949年美英法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华约: 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美苏敌对发展到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 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本课通过介绍冷战政策的起源、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局势,认识到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冷战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时期的具体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能掌握得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
2.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及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再现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冷战时期的历史问题。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导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问题引导。
4.板书设计:突出冷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冷战时期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冷战?冷战是如何起源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历史背景。
第16课 冷战两者提出方式不同:杜鲁门主义赤裸裸地表现公开的挑战性,马歇尔计划采取较为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阵营。
根本目的和本质相同:都是遏制共产主义,以利于美国称霸世界。
※评价一下冷战政策?冷战造成了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的紧张局面,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了威胁;但冷战期间,由于美苏对峙,实力相当,使战后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和平。
二、德国的分裂三、北约与华约对峙1,美苏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1)美苏争霸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
(2)冷战是战后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
二战后的40多年,美苏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对抗,但没有动用大规模的武力和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
(3)两极格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苏联及其盟友组成强有力的集团,彼此对立,谁都不占绝对优势与统治地位而形成的形势。
那时的美国和苏联就是两“极”,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称为两极格局。
3,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影响:①冷战给美苏双方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世界整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②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④面对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并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启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要坚持和平发展的国策。
4,二战后美国为什么推行冷战政策?(1)美国大发战争财,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2)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
(3)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
(4)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5,两极格局的影响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6课冷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学生了解冷战时期的紧张氛围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冷战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众多事件和人物,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冷战的发展脉络,把握冷战的主要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冷战政策的背景、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掌握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珍视和平、爱好和平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表现。
2.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冷战时期的世界地图、历史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冷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冷战时期的冷战政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冷战政策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5.互动环节: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冷战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冷战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背景:二战后,美苏实力均衡,意识形态对抗加剧表现:上的“杜鲁门主义”、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的“北约”和“华约”影响:世界格局分为两大阵营,形成“冷战”局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冷战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是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