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34
初三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试题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治通鉴》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若归纳《史记》和《资治通鉴》的相关点,下列所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司马氏家族的史著②都记载了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③都是体裁相同的通式④既是史书也是文学作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与《资治通鉴》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史记》为汉代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所述的历史时期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所述的历史时期是战国到五代时期,因此共同涉及的历史时期是战国到汉武帝时期,据此分析可知②④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和北宋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
【答案】《史记》司马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史学著作的知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著作是《史记》,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著作是《资治通鉴》,故答案是《史记》和司马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4.“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对这段材料不正确的理解是A.火药的使用为资产阶级摧毁中世纪封建堡垒提供了武器B.西方世界利用指南针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指南针的使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D.印刷术的推广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知识,关于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指南针的使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不正确的,指南针只是为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条件,故答案选C。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会绘制表格和填写表格情感态度价值观: 会成就欣赏文化学习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快熟阅读教材,梳理重点知识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问题:1司马光是哪朝的,著作是什么?特点及叙述的是哪段历史?2、填写下表:(1)宋词:(2)元曲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元曲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是什么? 什么是词?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他是哪朝的内容是什么?4、赵孟頫是哪朝的?代表作有什么?书法的特点是什么?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什么?宋四家指谁?二、探究(一)学生自探自探提示:回答以上4题(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维解决的问题。
2、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三、展示学生展示(板书、口述或随机展示)四、评价(一)学生评价(二)教师评价、点拨或精讲五、运用(一)质疑再探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资治通鉴》是谁的著作?作者生活在什么时代?该著作被视为与哪部史学名著并列?2、这两部史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之处?(三)教师精选题(当堂训练题)1、司马光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此书”是指()Α、《史记》Β、《二十四史》С、《三国志》 D、《资治通鉴》2、北宋时期,开创了“豪迈奔放”词风的词人()Α、白居易Β、柳永С、苏轼 D、李清照3、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
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Α、《窦娥冤》Β、《西厢记》С、《牡丹亭》 D、《桃花扇》4、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推荐13篇〕篇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文化课,本课可以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热爱新奇的心理特点及以形象思维才能为主的认知习惯,角色扮演、词句接龙、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等情境,激发了学生对宋元文化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深化地感悟宋元时期的历史,生发对宋词等文学艺术作品的热爱。
由于文化课头绪较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和梳理信息的才能,通过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积极参与来开展思维,张扬个性发挥才能,培养学生浓重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教学理论,也确实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到达了教学目的的要求;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中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展知识擂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练习,让学生们最快乐的上好这节课。
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积极思维,分享探究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真正做到了在师生互动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表达了学生的动与学,老师尽量不讲,少讲,凸显了新课改的'要求。
课下也发现了一些缺乏之处,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第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过粗,没有充分表达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原那么。
比方“列表比照《史记》和《资治通鉴》”,应设计哪些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完成此项教学目的呢?第二,对历史学科特色凸显不够。
类似于这种不同朝代的文学成就课,假如没有正确的教育目的,稍不注意,就会成为文学赏析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做为解惑者的我还要不断进步自己的教学才能,多从教学设计入手,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在知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所改良,使学生更加喜欢上历史课。
篇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本课教材上约略讲了四大创造中三大创造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并提到了宋元两位科学家的成就。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34)——灿烂的宋元文化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注:昏暗;阴暗)观指南针。
”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哪些方面?(2分)(2)指南针发明后是什么时候被传入欧洲的?对此起桥梁作用的国家是哪个?(2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
(2分)答案(1)方面:主要应用在航海(导航)、迷信活动(看风水)(2分)(2)时间:南宋;国家:阿拉伯。
(2分)。
(3)关系:为新航路开辟(或环球航行和新大陆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分)2、阅读下列材料:他们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大致沿“丝绸之路”东进。
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
一路上经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跨过伊朗高原,穿越中亚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经由喀什、敦煌等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275年到达中国。
请回答:这位到达中国的旅行家是谁?(2分)他是哪国人?(2分)1275年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分)他到达中国后得到了哪位皇帝的赏识?(2分)记述他在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什么?(2分)这部著作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哪一种方式?(2分)答案(1)马可·波罗(2分)意大利(2分)(2)元朝(2分)元世祖(2分)(3)《马可·波罗行纪》(2分)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2分)(4)和平交往(2分)3、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 时间:北宋
2 发明:毕升将黏土制成陶活字。
3 评价: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比欧洲早约400 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 指南针:北宋的时制成,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2 火药:古代炼丹家发明,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 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3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三沈括和郭守敬
1 沈括:著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2 郭守敬:编制《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 作者:北宋时期的司马光
2 体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 内容: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1)豪放派:代表人物有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
前者的代表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2)婉约派:代表人物有两宋之交的李清照。
2 元曲由元杂剧和散曲构成,代表人物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 绘画随着城市的发展,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宋元绘画的一个特色,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是
张择端,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
此外,还有元代的赵孟頫。
2 宋元时期,盛行“行书“。
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和元朝的赵孟頫。
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丹凤县龙驹中学郝建勋一:教材分析宋元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本节的重点内容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四大发明的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这是本课的难点.二: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宋元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且学生通过电视、报刊、书籍等媒介对四大发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但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四大发明的影响和意义难于理解.,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三;设计思路新教材提倡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收集有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进而解决有关历史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与提高创新能力。
结合本课内容,我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学生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再现历史,通过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交流、合作、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传播。
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五:教法分析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探究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教学法、实践法、讨论法和讲述法等。
初一下册历史 第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 预习案
学习目标: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重点、难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一、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项目 人物 朝代 代表作 特点
艺
术
历史学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1、《资治通鉴》是一部 的 巨著。
2、《资治通鉴》按 顺序,叙述了 的历史,将近 卷。
3、《资治通鉴》全书 ,价值: 。
4、《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 。
宋词 苏轼 北宋 1、苏轼扩展了 的内容,着重表达 ,描绘 。
2、他的词, 、 ,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1、她的词, 。
辛弃疾 南宋 1、辛弃疾把 发扬光大。
2、辛弃疾曾参加过 。他的词里,经常倾吐 。
元曲 关汉卿多才多艺,了解 ,熟悉 。这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活力。
绘画 张择端 这幅画描绘了 。
赵孟頫 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 。
书法 “宋四家” 宋代 ☆ “宋四家”是指: 。
元代 ☆ 他的书法, , 。
1、词是一种 。句子 ,便于 。 2、词是 主要的文学形式。
1、元曲由 和 组成。元杂剧把 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 形式。
3、宋元时期的的绘画艺术, , , ,突出的体现在 、 、 的创作中。
灿烂的宋元文化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学习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
3.学会欣赏和评价宋元文化的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宋元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3.宋元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
4.宋元时期的音乐和舞蹈。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通过呈现宋元时期的文物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吗?为什么?Step 2:讲解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幽州战略等重要历史事件,介绍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2.教师讲解宋元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3.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Step 3:学习宋元文学作品及其特点(30分钟)1.教师介绍宋元文学的特点:追求真、善、美,崇尚自然和人文精神。
2.学生分组朗读宋元时期的诗词、散文和戏剧作品,了解其艺术风格和内涵。
3.学生讨论和总结宋元文学的特点和成就。
Step 4:学习宋元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30分钟)1.教师介绍宋元绘画的特点:注重变化和神韵境界,崇尚笔墨表现力。
2.学生欣赏和讨论宋元绘画作品,了解其技法和意境。
3.教师介绍宋元雕塑和建筑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学生分小组制作模型展示宋元建筑的特点和设计思想。
Step 5:学习宋元音乐和舞蹈(20分钟)1.教师播放宋元时期的音乐和舞蹈录像,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韵味和艺术效果。
2.学生分组编排并表演宋元时期的舞蹈,展示其特点和风采。
Step 6:总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宋元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对今人的影响。
3.学生则发表个人观点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授课法:通过讲解和分析传授知识。
2.师生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资治通鉴》中的精彩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宋元时期在科技上有哪些发明?对世界的贡献?2、导入新课:这堂课,我们将继续介绍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书法、绘画艺术等成就。
3、讲授新课:一、史学(讲述)《资治通鉴》取名的由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讲述)史学上的“两司马”。
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思考)“为什么北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思考。
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北宋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
北宋王朝自初期起就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问题,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阶级矛盾的尖锐冲突等现实问题,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于是他们便把目光转向历史,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的借鉴。
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
二、文学1、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2、词:是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
(出示)宋词的三个代表人物的作品,鉴赏并概括其特点:派别词人朝代代表作品风格婉约派李清照两宋之交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