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经差测算
- 格式:docx
- 大小:18.02 KB
- 文档页数:3
利用公式计算太阳低高度方位求取罗经差公式:
其中:AC 为计算方位
dec 为太阳赤纬,与测者纬度同名取正,异名取负,航海天文历查取整小时赤纬
Ψ为测者纬度,不论南北,一律取正
LHA 为天体半圆地方时角,不论东西,一律取正,由航海天文历查取整小时格林时角,加上分秒修正,根据测者经度东加西 得出圆周地方时角,0°到180°为西,180°到360°为东,(即上午观测为东,下午观测为西)再换算成半圆地方时角。
若当tgAC 为负时,AC 为大于90°的角度,所以当用反正切求取方位角度时,显示的度数要加上180°才是所求的方位角 由于此时所求的方位角为半圆读数,需要转化为圆周方位,第一名称与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与半圆地方时角同名。
黄色为可编辑区域圆周方位AC :106.8°
观测罗经方位:100.0°
罗经差△C
6.8°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
tgA C =sin(LHA)
tg(dec)*COSΨ-sinΨ*cos(LHA)
分秒修正,根据测者经度东加西减,)再换算成半圆地方时角。
加上180°才是所求的方位角
称与半圆地方时角同名。
罗经差,磁差,磁罗经自差及向位换算1.罗经及罗经差罗经差:罗经北向与真北向方向之间存在一个偏差磁罗经刻度盘0°所指的方向称为罗北罗经差是罗北偏离真北的的角度,当罗北偏在真北的东面时为( );罗北偏在真北的西面时为(-)。
以罗北为基准的航向为罗航向CC;以罗北为基准的物标方位为CB与真方位关系:CC=TC-ΔC CB=TB-ΔC陀螺罗经刻度盘0°所指的方向称为陀螺北NG陀螺差是陀螺北NG偏离真北的角度,当陀罗北偏在真北的东面时为();当陀罗北偏在真北的西面时为(-)。
以陀罗北NG为基准的航向称为陀罗航向GC;以陀罗北为基准的物标方位称为陀罗方位GB.与真向位之间的关系是:GC=TC-ΔC GC=TB-ΔC罗经差:磁差Var 自差Dev罗经差和自差的代数和ΔC=Var Dev2.磁差当磁罗经仅受地磁的影响时,其磁针的指北端,也就是磁罗经刻度盘0°指向地磁北极,该方向在测者地面真地平平面上的投影,称为磁北 Nm由于地理北极和地磁北极并不重合,地球上某点的磁北线与真北线往往不重合。
把磁北的差Nm偏离真北(Nt)的角度称为磁差Var。
当磁北偏在真北的东面时为( );当磁北偏在真北的西面时为(-)磁差以0°~ 180°计算。
以磁北Nm为基准的航向称为磁航向MC;以磁北(Nm)为基准的物标方位称为磁方位(MB)。
与真向位之间的关系是:MC=Tc-Var MB=TB-Var(2)磁差的变化①磁差随地点的变化:磁差小的地方可为0°,越近磁极磁差越大,最大可达到180°(适用于中低纬地区)②磁差随时间的变化:磁差绝对值每年的变化量叫做年差,通常在0°.2以下。
年差的()和(-)不是指磁差向东或向西变化,而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绝对值的增加()和减少(-)。
(中版)用(E)或(W)来表示年差的向东(E)或向西(W)的变化。
(英版)③地磁异常与磁暴由于地下埋藏的磁性矿物质的影响,某地区的磁差与附近的磁差有明显的差异,成为地磁异常;地磁场的强烈扰动称为磁暴,它主要与太阳黑子的爆发有关。
天测罗经差计算题
天测罗经差(Gyro Compass Error,GCE)是航海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校正磁罗经与陀螺罗经之间的偏差。
在航行过程中,磁罗经可能会受到船舶本身铁磁物质的影响而产生偏差,而陀螺罗经则通过陀螺仪的稳定性能提供相对准确的航向指示。
因此,计算天测罗经差对于确保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提供一个简单的天测罗经差计算题,以帮助您理解这一概念:
题目:
在某次航行中,磁罗经显示航向为090°,陀螺罗经显示航向为092°,请计算天测罗经差,并指出是偏向东还是偏向西。
解答:
首先,我们计算罗经差的绝对值:
|092°- 090°| = 2°
接下来,我们判断偏差的方向。
由于陀螺罗经显示的航向大于磁罗经显示的航向,因此偏差是偏向东的。
所以,天测罗经差为+2°,偏向东。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航行中,罗经差的计算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船舶的航速、航向变化率等。
此外,为了确保航行安全,航海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罗经校正,以确保磁罗经和陀螺罗经之间的偏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磁罗经自差计算公式
一、罗经差
地面磁力线:各点的磁力线方向不同
地磁磁极:磁力线方向垂直于地面的点
磁北极(蓝极性,S,-):靠近地理北极磁极
磁南极(红极性,N,+):靠近地理南极磁极
地磁轴:连接地磁北极和地磁南极的直线,它与地轴约相交成11°.5
地磁磁极沿椭圆轨道约650年绕地极一周
磁差:磁北(NM)偏离真北(NT)的角度称为磁差,代号Var.。
磁罗经自差Dev或δ:罗北线与磁北线之间的角度。
当磁罗经自差较大时,必须进行自差校正工作,尽可能地消除各个方向的自差。
对磁罗经进行自差的校正以后,应测出八个罗经点方向的剩余自差,然后用曲线法或公式计算法,制成磁罗经自差曲线或自差表,供船舶航行中向位换算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罗北和真北间的误差就是罗经差,用△C表示:
△C=Var+Dev
二、罗向位
以罗北NC为基准的航向和方位统称为罗向位。
1、罗航向CC:罗北线和航向线之间的夹角。
以罗北NC为基准,按顺时针方向度量到航向线,计量范围000°~360°。
2、罗方位CB:罗北线和物标方位线之间的夹角。
以罗北NC为基准,按
顺时针方向度量到物标的方位线,计量范围000°~360°。
天测罗经差计算题天测罗经差是地理测量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天体位置的误差。
在古代,天文测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用于确定地球上某个位置的经纬度。
天测罗经差是在使用罗盘进行测量时,由于地球磁场的复杂性和罗盘本身的误差而产生的误差。
下面将详细介绍天测罗经差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参考内容。
天测罗经差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一:静态测量法静态测量法是一种通过观测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天测罗经差的方法。
这种方法先测量出天体在罗盘所在位置的方位角和高度角,并将观测结果转化为罗经差。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1. 通过观测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得到天体的赤经和赤纬。
2. 将天体的赤经和赤纬转化为地球上的经纬度。
3. 根据观测站的经纬度和天体的经纬度计算出天体的方位角和高度角。
4. 将观测得到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与实际方位角和高度角进行比较,得到天测罗经差。
方法二:动态测量法动态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罗盘在运动过程中的方位角的变化来确定天测罗经差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罗盘安装在一个自由转动的平台上,并测量罗盘在运动过程中的角度变化。
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1. 在罗盘上设置一个刻度盘,用来测量罗盘在运动过程中的方位角变化。
2. 将罗盘置于自由转动的平台上,并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
3. 在旋转过程中,记录下罗盘在不同方位角下的刻度盘读数。
4. 根据旋转过程中刻度盘读数的变化,计算出罗经差。
在计算天测罗经差时,需要使用一些基础的地理测量学知识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1. 《地理测量学》(第四版):此书详细介绍了地理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测量方法,包括天测罗经差的计算方法。
2. 《天文观测导论》:此书介绍了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静态测量法的详细步骤。
3. 天文学期刊论文:在天文学相关的期刊上,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天测罗经差计算方法的研究论文,提供了更加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
4. 地理测量仪器:在实际测量中,需要使用罗盘和其他测量仪器来进行天测罗经差的测量和计算。
利用天体测罗经差利用天体测罗经差一、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1.原理计算公式:∆C=A C-CB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2.注意事项(可引起所测天体真方位误差的因素)一、所用的光学方位仪必须是经过标校好的,否则所测出来的天体的真方位是有误差的;二、方位分罗经的安装基线必须与舰艏艉线平行,由于甲板变形会引起基线误差,这个误差必然会引起所测天体真方位的误差三、为求得较准确的罗经差∆C,应尽量减小A C和CB的误差。
(1)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减小方位误差①方位误差:用天体计算方代替天体真方位产生的误差,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天体高度。
②实际观测中要尽量选择低高度的天体,其高度应低于30︒,最好低于15︒。
③方位误差还与被测天体的方位和赤纬有关,被测天体的方位趋近0︒,赤纬趋近90︒时,引起的方位误差趋近零。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减小倾斜误差①倾斜误差: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引起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与被测天体的高度和倾斜角有关系。
②为减小倾斜误差,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来测定罗经差,并且在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应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罗方位。
罗经读数读至0︒.5,观测时间准确到1m。
二、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1.步骤1)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求观测时刻太阳的计算方位A C,近似作为太阳真方位。
3)求罗经差∆C=A C—CB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1)结构《太阳方位表》共分两册,第一册适用纬度为0︒~30︒(英版称Davis´s tables, 戴氏表)。
第二册适用纬度为30︒~64︒(英版称Burdwood´s tables,柏氏表)。
查表引数:纬度ϕ、赤纬δ和视时T 。
当查表引数纬度、视时、太阳赤纬与表列数据不同时应进行内插,以求得较精确的太阳方位。
使用NORIE’S NAUTICAL TABLES中A、B、C表测算罗经差
观测天体时的注意事项:
1)应观测低高度方位天体,其高度应低于30°,最好低于15°。
2)观测时尽量保持罗经面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连续观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平均时刻的罗方位,罗经读数至0.5度,观测时间精准到1min。
下面以某一时刻单次测量为实例说明:
北京时间2016-07-01 17:05:26(世界时2016-07-01 09:05:26)
测得太阳陀螺方位GB=283.5°
陀螺航向GC=010°
磁罗经航向MC=013°
GPS船位(或推算船位)ψ:34°23.0′N λ:122°50.7′E
利用中版航海天文历查阅
太阳整点格林时角GHA′=314°01.3′
赤纬Dec
时角超差◇= 0.9′;赤纬差数△=-0.2′
09 23°3.7′N
10 23°3.5′N 内插求取Dec′=23°3.68′≈23°3.7′N
利用中版航海天文历附表查阅
5m26s时太阳分秒格林时角m.s=1°21.4′;◇′=0.9′×(5.5÷60)=0.1′(精确到0.1′)
△′=-0.2×(5.5÷60)=0(精确到0.1′)
计算:LHA=GHA′+m.s+λ+◇′=314°01.3′+1°21.4′+122°50.7′+0.1′=438°13.6′=78°13.6′W
Dec= Dec′+△′=23°3.7′N
根据以下数据:
ψ=34°23.0′N
Dec=23°3.7′N
LHA=78°13.6′W
使用NORIE’S NAUTICAL TABLES中A、B、C表查询
Table A(根据ψ与LHA查得)
78°79°
34°0.14 0.13
35°0.15 0.14 内插求取A=0.142S(LHA在90°~270°与纬度同名,其余与纬度异名)
Table B(根据Dec与LHA查得)
78°79°
23°0.43 0.43
24°0.46 0.45 内插求取B=0.441N(与Dec同名)
计算:若A与B同名则C=A+B,名称与A&B同名;
若A与B异名则C=A、B中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名称与数值大的同名;
所以本例中C=B-A=0.441-0.142=0.299N≈0.30N
Table C(根据ψ与C查得)
0.30
34°76
35°76.2 内插求取TB=76.08°≈N76.1°W(首名与C同名;若LHA在0°~180°之间尾名取W,否则取E)=283.9°
计算:陀螺罗经差ΔG=TB-GC=283.9°-283.5°=0.4°
磁罗经差ΔC= GC-MC+ΔG =10°-1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