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经差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751.00 KB
- 文档页数:7
天测罗经差一、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地高度(h<15°)天体的罗方位,而且当天体介于出没与东西圈之间时观测较为有利。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应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罗方位。
罗方位读数准确至0。
2度,观测时间取至0。
1分钟以内。
(这是理论上,实际中罗方位准确至0。
5度,观测时间取至1分钟。
)4.观测时应对准天体中心。
二、天测罗经差的方法1.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
(时间方位法。
)2.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
(真出没方位法。
)3.观测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
(北极星方位法。
)一、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计算程序1.观测低高度太阳罗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求观测时太阳的计算方位Ac,常用方法:《太阳方位表》法;《B105表》或《NP401表》法;计算器法。
3.求罗经差ΔC= Ac – CB.(一)、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1.主表前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同名,后半册是赤纬与纬度异名。
查表引数为:纬度;赤纬;视时。
2.表中查得方位:第一名称与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为E, 下午为W.3.附表可查得太阳赤纬和时差。
附表一般不必进行内差。
4.程序:(1)。
根据观测日期查得太阳赤纬和时差。
(2)。
求观测视时T= T’(地方平时) + 时差= ZT(区时)+/- 经差λ(E/W)+时差(ZT=GMT+区号)。
视时T要换算成上午或下午。
(3)。
计算方位Ac=表列方位+内差(纬度;赤纬;视时)(二)、利用《B105表》求罗经差该法不但适用观测低高度太阳方位求罗经差,而且还适用于观测低高度行星方位、恒星方位和月亮方位求罗经差。
由于《B105》中没有列出高度低于5度的天体的方位角,所以在观测低高度天体方位求罗经差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利用《B105》求计算方位Ac的步骤与利用推算船位求船位线的计算方位大致相同,方位要进行三项内差,即赤纬、时角、纬度内差。
第八章罗经差的测定第一节测定罗经差的原理和要求1、D是北纬低纬海区夜间测定罗经差的良好物标。
A.月亮B.金星C.一等星D.北极星2、在天测罗经差中,应尽量观测B的罗方位。
A.较亮天体B.低高度天体C.东西向天体D.南北向天体3、天测罗经差应该选用C天体。
A.一等星B.正东方的天体C.低高度的航用天体D.高高度的航用天体4、观测D方位求罗经差的计算方法最简单。
A.太阳低高度B.太阳视出没C.恒星低高度D.太阳真出没5、连续观测三次天体的罗方位取平均值后再求罗经差的目的是D。
A.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B.抵消系统误差。
C.避免粗差D.A 和C6、天体高度为30°,罗经面倾斜A度可引起观测方位最大产生0 .6的误差。
A.1°B.2°C.3°D.4°7、在天测罗经差中,当被测天体的高度一定时,罗经面的倾斜角越C,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越。
A.大;小B.小;大C.小;小D.以上均错8、在天测罗经差中,当罗经面的倾斜角一定时,所测天体的高度越C,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越。
A.高;小B.低;大C.低;小D.以上均错9、罗经面相对于真地平面的倾斜角θ对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的影响是A。
A.θ越大;误差越大B.θ越小;误差越大C.无影响D.影响不大10、当天体的赤纬趋近B、天体方位趋近时,由推算船位的误差而引起的天体方位误差将趋于零。
A.0°;0°B.90°;0°C.0°;90°D.180°;0°11、观测低高度天体方位求罗经差时,当推算船位误差不超过B,天体高度不超过35°时,天体计算方位可以代替天体真方位。
A.10′B.20′C.30′D.60′第二节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太阳真出没方位求罗经差和北极星方位求罗经差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1、观测太阳真出没方位在C上要受到限制。
A.观测仪器B.观测距离C.观测时间D.以上均错2、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求罗经差可以C。
利用天体测罗经差一、观测天体求罗经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1.原理计算公式:∆C=A C-CBCB是天体的罗方位,TB是天体的真方位2.注意事项为求得较准确的罗经差∆C,应尽量减小A C和CB的误差。
(1)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减小方位误差①方位误差:用天体计算方代替天体真方位产生的误差,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天体高度。
②实际观测中要尽量选择低高度的天体,其高度应低于30︒,最好低于15︒。
③方位误差还与被测天体的方位和赤纬有关,被测天体的方位趋近0︒,赤纬趋近90︒时,引起的方位误差趋近零。
(2)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减小倾斜误差①倾斜误差:由于罗经面的倾斜而引起观测天体罗方位的误差,与被测天体的高度和倾斜角有关系。
②为减小倾斜误差,应观测低高度天体的罗方位来测定罗经差,并且在观测时应尽量保持罗经面的水平。
(3)为避免粗差和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一般应连续观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对应于平均时间的罗方位。
罗经读数读至0︒.5,观测时间准确到1m。
二、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求罗经差1.步骤1)观测太阳低高度方位CB,同时记下观测时间。
2)求观测时刻太阳的计算方位A C,近似作为太阳真方位。
3)求罗经差∆C=A C—CB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1)结构《太阳方位表》共分两册,第一册适用纬度为0︒~30︒(英版称Davis´s tables, 戴氏表)。
第二册适用纬度为30︒~64︒(英版称Burdwood´s tables,柏氏表)。
查表引数:纬度ϕ、赤纬δ和视时T 。
当查表引数纬度、视时、太阳赤纬与表列数据不同时应进行内插,以求得较精确的太阳方位。
半圆方位命名:第一名称与纬度同名,第二名称上午观测时为“东(E)”,下午观测时为“西(W)”,可以换算为圆周方位。
3353362)利用《太阳方位表》求罗经差的方法(1)观测太阳罗方位CB ,并记下时间(ZT )。
(2)根据观测时的年、月、日查“太阳赤纬表”和“时差表”,得到观测时的太阳赤纬(δ)和时差(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