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和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关系
含义:
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
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2、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
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3、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
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区别与联系:
三者都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化。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联系: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本身是灵活多样性的,结构性显得不足,往往指向于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2、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
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但是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的知道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形成和运用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
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而且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一、定义
教学方法:
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
(广义)
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狭义) 教学策略:
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方式、方法、媒体等的总和),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特点: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教学方法:
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特点:
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表现出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包括主题、目标、条件(手段)、程序和评价五个要素,具有系统性。
二、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相同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相对稳定;教学策略则灵活多变,指向单个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联系:教学模式通常是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联系:教学方法可看做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区别:教学策略表现为一定的教学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大于教学方法。
教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
教案的设计与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教案中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教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编写教案时,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1. 直观模式直观模式是一种以直观图像和实物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呈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数学几何知识时,可以使用几何模型和几何图形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进行学习。
2. 探究模式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讨论模式讨论模式是一种以学生间交流和互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讨论、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语文阅读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巧。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编写教案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1. 激发兴趣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在英语课上,可以使用游戏、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互相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而教学策略则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并讨论其在提高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首先,教学模式的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讲述模式、互动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讲述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适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教学。
互动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适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适用于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教学。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
其次,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常见的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发现知识的教学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讲解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教学策略,适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
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
最后,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互动和合作学习模式,学生能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而教学策略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关系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重要工具。
教学策略是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步骤,而教学模式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展开的总体安排和组织方式。
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探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它们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策略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策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行动步骤,对教学模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首先,教学策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式。
不同的教学策略将导致不同的教学模式。
例如,如果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以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而如果教师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以讲述、示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
其次,教学策略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也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教学策略需要不同的教学资源来支持实施。
例如,如果教师采用项目制教学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等资源来支持学生的项目研究和实践。
而如果教师采用以教材为主的教学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多地利用教科书和课堂教具。
最后,教学策略对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方式也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教学策略决定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和反馈方式。
例如,如果教师采用探究学习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行动和讨论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及时反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二、教学模式对教学策略的要求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总体安排和组织方式,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提出了要求。
首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支持实施。
例如,如果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那么他们需要熟悉和掌握合作学习的各种策略,如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角色分配等。
其次,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教学模式及其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模式及其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再如建构主义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还有协作式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
还有探究型教学策略等等。
3.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
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一般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以下的几种: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联系: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
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
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
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及其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再如建构主义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还有协作式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
还有探究型教学策略等等。
3.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
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一般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以下的几种: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联系: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
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
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
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第一,提出问题:学生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
教学模式VS教学策略VS教学方法:一文读懂三者之间的纠葛与联系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必然会提及的概念。
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各自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是有明显区别的。
有不少老师在后台表达过对这些概念和联系的迷惑,本文结合例子给大家分享简要分析。
一、定义和内容(一)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整体框架和组织形式的一种描述,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要素,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结构。
它能够确保教学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来进行。
(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模式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注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根据这些问题,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组织。
2. 教学方法的选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如课件、投影仪、实验设备、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的实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教学手段或工具,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二、三者的逻辑关系教学模式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涵盖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一种宏观的教学框架。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从这义来看,教学模式至少具备以下特点:1.在一定理论指导下;2.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3.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
所谓的教学策略是指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化,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联系: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策略其本身是灵活多样的,结构性显得不足,往往指向于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有: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杜威学派“五步教学程序”布鲁纳“概念获得”布鲁姆等的“掌握学习”加涅“指导学习”(九段教学)罗杰斯“非指导性学习”我国的“传递-接受”教学我国的“引导-发现”教学情境-陶冶教学示范-模仿教学发现学习模式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但是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形成和运用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而且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6.实验法7.强化法总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
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式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机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
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瑞格鲁斯认为教学策略实际上包括三类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
这一分类方法十分全面地概括了所有的教学策略,其它许多小的具体策略,分别归属以上三种策略之下。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区别和联系:
二者同一论
二者高低论: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模式规定者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育模式的制约
二者组合论: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而不是某一种单一的策略,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大方法。
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策略,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与学的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
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比如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和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框架的模式,整个模式会包含几个环节或者说是步骤,但是它并不规定在具体实施教学时的方法步骤,而只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一种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大体模型,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套用,则没有具体的规定。
比较之下,教学策略就显得更加详细,细节化,它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
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这一具体实施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就是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