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03 物态变化【题型一】温度和温度计1.(2023上海杨浦期末)人的正常体温约为()A.33℃B.35℃C.37℃D.38℃2.(2023湖南株洲期末)下列温度中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气温大约是()A.-2℃B.5℃C.20℃D.40℃3.(2023上海静安期末)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100℃B.-10℃C.0℃D.100℃4.(2023四川乐山井研期末)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5.(2023上海徐汇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冷热B.80℃的水比80℃的铁冷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准确6.(多选)(2023河南信阳期末)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中正确的是()A.用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B.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C.不能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D.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2023上海期末)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0°C, 的温度为100℃.8.(2023河南期末)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是℃。
9.(2023山西临汾期末)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对应的读数为℃。
【题型二】熔化和凝固10.(2023江苏宿迁期末)以下几种自然现象中,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是()A.霜B.雨C.露D.雾11.(2023江苏宿迁期末)下列物体是晶体的是()A.海波B.塑料C.松香D.橡胶12.(2023河南开封期末)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13.(2023河南南阳期末)冬天的一场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使雪很快熔化,常常看见护路工人往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雪的熔点升高C.盐使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盐从雪中吸热14.(2023广东湛江期末)你见过常温下流动的金属吗?科学家发现除了汞,确实还存在一种金属,它的名字叫做镓,熔点只有29.8℃。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1.武汉在2024年3月24日成功举行了精彩的马拉松比赛。
为保障武汉马拉松比赛顺利进行,武汉相关部门特地采用了“人工驱雨技术”避免降雨对武汉马拉松比赛的影响。
在生活生产中,我们也时常利用“人工降雨技术”为干旱地区抗旱。
下面关于干冰人工降雨说法正确的是( )A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来降低云层温度B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凝结在凝结核上形成雨C .干旱季节,只要我们需要,随时都可以利用人工降雨抗旱D .人工降雨和人工驱雨可以随意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是描写“霰”的诗句。
“霰”是高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直接凝结成的小冰粒,呈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
下列与“霰”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A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B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C .“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D .“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3.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mC .正常人1min 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 .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80℃4.如图所示,滑雪场地内的造雪机在进行人工造雪。
其工作原理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在那里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细小的水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细小的水滴在低温空气中遇冷变成“雪”飘下。
在造“雪”过程中,水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B .凝华C .汽化D .凝固5.哈尔滨文旅火爆全国,冰雪大世界的吸引力持续拉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块采自松花江,是江水凝华形成的B.工人采冰时热的满头大汗,头上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汗水沸腾后形成的C.冰块垒起来很高,在雕刻之前,要用水把冰块“粘”起来才安全,这是凝固现象D.由于天气变化,冰雕熔化,此过程是放热过程6.如图所示为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打开阀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口处冒出“白气”是二氧化碳气体B.灭火器内的二氧化碳液体喷出后汽化放热C.瓶内的液体是通过降温实现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后装入的D.瓶壁外侧出现少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某同学在运动时不慎扭伤,为减轻疼痛,医生采用了“冷疗法”治疗,其主要采用一种叫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标准大气压下该有机物的熔点为一139℃,沸点为12.3℃。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第一节 温度计一、知识回顾1.温度计及温度计⑴定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温度计的制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温度计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温度计是多种多样的,通常的是上述三种,都是液体温度计.液体的温度变化越大,则体积的变化也越大,为了使一定的体积变化显示得更明显,所以在温度计的下端有一个容积较大的玻璃泡.温度计内的玻璃管尽可能选择较细的玻璃管,因为这样温度计读数就越准确。
2.摄氏温度⑴表示方法:①符号:C ;②单位:℃⑵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注意点:①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只有“大小”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即0℃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冰水混合物的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②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零摄氏度.③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如30℃读做30摄氏度,不能读做摄氏30度.比0℃低的温度在数字前加“-”号,读做“负”或“零下”.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如图4-1-1所示的体温计,玻璃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是医用温度计,除了测温范围和分度值的设计要符合测量体温的要求外,它与一般温度计还有一个主要区别: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细小的缩口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因而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正因为如此,在每次使用体温计前要用手拿着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使水银柱重新回到玻璃泡中.精题选讲考点1:温度计的读数【例1】图4-1-2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考点2: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例2】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某同学取来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煤油,用橡Array皮塞塞紧瓶口,再将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煤油中, 这就制成了一个简单温度计。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C.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白草叶上的露珠2.在物态变化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华、汽化B.熔化、凝华、汽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3.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4.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放热C.煲汤时,汤沸腾后改用小火加热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班上同学扫地往地面上洒水,水过一会儿就干了这是升华现象5.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B.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C.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使汤圆不易煮烂D.改用“小火”煮,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使汤圆熟得慢一些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C.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D.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
下列做法中没有用到这种思想的()A.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利用手的触觉说明声带在振动B.在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起高度C.在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直尺,听音调的变化D.通过温度计毛细管中液面高度变化测量温度的高低8.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中考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专项提升训练(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小明洗完了衣服,下列举措中能使衣服更快晾干的是()A.把衣服晾晒在阳光下B.把衣服晾晒在阴凉处C.把衣服折叠起来晾晒D.将衣服放在无风处晾晒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收热量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手被干手器烘干D.千里冰封3.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热的柏油路上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温度升高,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4.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保持不变B.在煮食物的过程中,汤汁会越来越少,该过程是液化C.用燃气灶加热火锅时,调大火力可以提高燃气的热值D.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因为汤里含有的热量多5.把塑料袋套在浓密的树叶上扎紧袋口,经过一段时间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A.附着在塑料袋的外表面B.由原料袋中空气直接液化而成C.由空气中的水先升华后凝华而成D.由树叶中的水先蒸发后液化而成6.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在酒精未蒸发完前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D.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7.把100℃的水蒸气和等质量0℃的冰混合后达到热平衡,若此过程中与外界无热传递,最后的温度和状态是(冰的溶解热为3.36×105J/kg,水在100℃时的汽化热为2.26×106J/kg)()A.温度高于0℃低于100℃的水B.温度100℃的水C.温度0℃的冰水混合物D.温度100℃的水和水蒸气8.下面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四幅图形,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寒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B.图乙中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而成C.图丙是某次温度计读数的示意图,这样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D.图丁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曲线,其中晶体在BC段不吸收热量9.如图所示是某地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当天的风速可达9.0m/sB.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因为要吸热,所以感觉很冷D.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6度”10.一位年轻的护士将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测了甲的体温,在忙碌中她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乙和丙两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一定都是39.3℃B.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3℃C.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都低于39.3℃D.甲的体温一定是39.3℃二、填空题1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2.北方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3.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5.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7.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
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9.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0.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B.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C.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用铁水浇铸工件11.如图2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12.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一定升高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13.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一样高C.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14.将一块-5℃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置于0℃的房间内()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15.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
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6.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18.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填“升高”或“降低”)19.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20.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
现在市场上的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3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就会___________,流到冷凝器里就会____________。
这样就可以使冰箱的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
(填“吸热”或“放热”)三、实验题(8分+12分+17 =37分)21.如图4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22.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5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A B C D(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
(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6)。
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3.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7所示。
由图像可知:(1)水是沸点是________0C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
(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0C 左右。
(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8中A 、B 是水中不同深度的两处,请你根据水沸腾时的情况大致画出A 、B 处气泡的大小。
(5)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说出两条。
① 。
② 。
提高练习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
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凝固C. 液化D. 汽化2.深秋的早晨,我们看到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的形成是( )A.凝固现象B. 液化现象C.凝华现象D. 升华现象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4.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先液化后蒸发 B 先升华后蒸发C 先液化后升华D 、先凝华后升华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B.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C. 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8.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升华9.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