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ppt
- 格式:ppt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16
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哪些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有哪些?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课型可谓丰富多彩。
所以,单一的教学模式肯定无法胜任。
而且,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利弊,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对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熟练掌握,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一、“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把信息技术知识有机地溶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
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对其认识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一)指导思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才能围绕这个目的去进行教学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课是一个让学生又爱又恨的课,爱的是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恨的是上课时不能自由“闲逛”,学生爱游戏爱聊天胜过了爱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这就是因为游戏和聊天都有学生喜欢的情境,这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无师自通,甚至于连游戏菜单中的英语意思也猜个八九不离十,而没有情境的技术学习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所以一个想教好信息技术的老师对情境教学一定要有认识和实践。
(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情境。
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对师生活动不同安排,就构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要素:1.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
“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是由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思想决定的。
例如: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教学模式(布鲁纳的概念获得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2.教学功能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要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即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构建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要素,它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的组合方式,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例如,合作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交往能力和创造才能。
3.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教学结构和体现教学活动的逻辑过程的操作顺序。
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合理处理教学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合理确定按照时间流程从逻辑上展开的各个教学步骤(即教学过程结构)例如,加涅的累积性教学模式的活动程序是:注意→知觉→获得→保持→提取→迁移→反馈→强化,八个步骤。
它包含了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师生复杂心理活动顺序、教学方法的运用顺序这三个方面的整合。
4.师生交往系统在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等的不同配合是构成一定的教学模式的重要要素。
主要有四种类型:⑴高度集中型(如讲授模式),即教师是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⑵温和型(如“探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
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⑶放任型(即松散型,如自学辅导模式、活动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只提供一些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第三节化学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概述“策略”一词源于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一直与“方法”“步骤”同义。
在教学领域,“策略”主要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安排。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以来,人们对它的界定既有共性,亦有分歧。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在概念上有相近或易混淆之处,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教学策略特定内涵的深刻理解。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其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
而教学策略则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设计、谋划,形成一定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有交叉、重叠的部分。
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时又必须通盘考虑教学的整个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
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
教学模式包含着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是能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具有简约化、概括化、理论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
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
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
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news/A388FEED2079937E.html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策略。
教学展开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