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读者心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分析读者阅读心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探讨【摘要】高校图书馆要想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就要根据读者阅读的特点,分析了解读者的不同阅读心理,分析查找引起读者不良阅读行为的因素,也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教育对策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心理;阅读行为;教育对策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主要职能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文献信息支持和保障。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
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提供文献信息、阅览场所为主要内容和手段。
高校图书馆的宗旨,就是为教学、科研、读者服务。
如何引导广大读者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健康的阅读心理去学习、研究,是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1 对读者阅读心理分析人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产生取决于个人所处外部环境和自身需要。
在高校,学生读者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活跃的读者群,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敏捷,学习勤奋。
其阅读心理包括普遍阅读心理和个性阅读心理。
1.1 普遍阅读心理每一个大学生来到大学都是为了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他们普遍的阅读心理,首先是对环境服务的满意心理,对读书环境,读者希望有舒适、整洁、明亮及宁静的学习环境,希望图书馆员服务工作做到热情周到,不厌其烦,百问不厌。
读者置身其中,能激发起自己的求知欲望;其次是对文献资料的满意心理,每一位读者总是希望图书馆能完整地收藏他们所学的专业、感兴趣的学科领域的各种文献,都希望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料应有尽有;第三是求快速查找资料的心理,每一位读者来到图书馆,都希望能又快又好地找到适应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
1.2 个性阅读心理每一位读者来到图书馆,都带有不同的阅读目的。
如兴趣阅读型、学习型、应用型。
(1)兴趣阅读型。
由于每一位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时间看课外书,所以对大学图书馆充满好奇和向往的。
读者的心理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在当今信息繁杂的社会中,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每个写作者都面临的挑战。
不管是写文章、写新闻、写广告还是写小说,都需要考虑读者的心理,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留住他们的阅读兴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以及背后的心理机制。
一、标题的力量标题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第一步。
一个有趣的标题能够立即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准确描述文章的主题,同时突出文章的独特之处。
例如,文章主题是“如何提高写作技巧”,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可以是“从平庸到出色:提升你的写作技巧”。
除了简洁明了,标题还可以使用一些心理技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使用数字,如“5个步骤教你掌握演讲技巧”,数字能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预期,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提出问题的标题也很吸引眼球,比如“你想知道如何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吗?”这样的标题会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进一步阅读。
二、引起共鸣的情感人们通常更容易被情感所触动,因此在写作中利用情感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很有效的方式。
通过描写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读者更能与文章产生共鸣,并主动投入到阅读中。
情感的引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比如,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来吸引读者的兴趣,或者通过用幽默的语言表达观点来让读者产生笑声。
此外,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想象并投入到故事中。
三、引发好奇心的悬念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新闻报道,都应该善于利用悬念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在文章的开头引出一个悬念,可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推动他们继续往下阅读。
一个有效的悬念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首先,要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渴望知道答案;其次,要在合适的时机逐渐揭示答案,以保持读者的关注;最后,答案要具有一定的意外性或突破性,让读者获得阅读的满足感。
例如,在写小说时可以在开头引出一个扣人心弦的悬念,比如“他究竟是谁?凶手还会不会出手?”这样的悬念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继续阅读。
把握读者心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
图书馆是重要的文献中心,在加强地区群众文化建设、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读者心理特征,然后论述了把握读者心理特征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标签:读者服务读者心理特征措施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也是图书馆实现自我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读者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外在的形象,怎样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就成为现阶段图书馆实现自我发展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
一、读者心理特征分析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而读者心理是读者在图书馆特定的环境下借阅图书,阅读图书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心理活动规律,他是心理学和和图书馆学有效结合的产物。
充分把握好读者阅读心理,对为读者提供针对性服务有着很大帮助。
不同阅读群体,因为受到受教育层次、年龄、学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心理活动常常存在很大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便利性心理
随着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不断融入到各个领域,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逐渐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图书馆图书借阅,这就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产生了巨大挑战。
图书馆为了更好吸引读者,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就需要从海量信息中寻找读者需要的信息,用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段保证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迅速获取信息。
2.创新性心理
新时期,很多受到高层次教育的读者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读者群体为了保证自身不被时代所淘汰,往往具备很强的求知欲望,好奇心重、思想灵活,思维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进程,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汲取各家学说之所长,阅读范围广泛,阅读量大。
针对这些读者就需要图书馆结合自身馆藏资源特色以及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针对性的图书文献服务,同时还要结合读者需求为其提供与其专业相适应的其他专业资料,确保整个图书文献服务工作更加系统性和专业性,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快餐化心理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大众阅读行为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方式常常呈现快餐化和片段化趋势。
读者信息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希望通过较短阅读获取最高价值的信息。
这类读者群体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过程中,迫切希望图书馆能够进一步改善服务措施,保证读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取最全面最广泛的文献信息。
为了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阅读心理,图书馆应该加强电子文献数据库建设,积极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制定完善的检索系统,方便读者能够快速查阅相关资料,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自己想要的图书文献信息。
4.娱乐心理
这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常不带有目的性,他们进行阅读是为了进行休闲和娱乐,这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文化需求而开展的阅读。
这部分读者群体在利用图书馆文献时通常不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图书文献,而是根据个人心理状态随意选择图书文献进行阅读。
对于这类读者群体,就需要图书馆尽量满足其阅读需求,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保证读者在阅读图书文献时,始终保持称心愉快的心情,以缓解读者学习工作压力,调节生活节奏。
二、把握读者心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措施分析
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读者服务形式
在全新历史时期,读者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很多读者群体不再对一方面的文献信息感兴趣,相反的对各个方面知识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为了更好顺应时代发展,做好读者服务,就需要图书馆及时转变服务理念,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构建电子文献数据库,广泛收集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资源,结合读者需求,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和分类、整合。
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完善的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确保读者利用相关操作界面能够能够快速直接的查阅自己想要的图书文献信息,从而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2.切实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读者服务涉及的内容不断增多,范围大大得到延伸,就对图书馆服务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图书馆要重视图书馆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获得更多读者信任。
作为一名图书馆服务人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视野要开阔,思维灵敏。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图书馆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加强各个专业学习,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保证能够为不同专业读者提供针对性的图书文献服务。
同时还要进一步对本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进行全面熟悉,要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升图书馆服务人员收集、处理、整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同时,对于图书馆来说还要有计划的开展
岗位评聘培训,要将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离职深造和学术交流等不同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要确保图书馆员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
3.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舒适、令人愉快的阅读环境需要图书馆员精心设计和营造。
图书馆服务人员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强环境塑造。
图书馆外部要配置合理的绿化带,确保图书馆内部光照、通风良好,阅读场所干净卫生。
同时,图书馆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任何服务工作都要从读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读者为上的服务理念。
要平等的对待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读者,给读者营造一种人文性的氛围。
确保读者在充满人性化的环境中更好阅读图书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读者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陈贵龙.了解读者心理,做好服务工作[J]. 河北科技图苑. 2006(06).
[2]张丽华,李家圃,王秀珍.谈读者心理与服务读者工作[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
[3]周世江.基于读者类型划分的图书馆员价值追求探讨[J]. 图书馆建设. 2011(02).
[4]蒋立人.通过读者专业能力培训简化服务过程的探讨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