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害的预防与自救资料讲解共20页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20
农村意外伤害自救常识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各种实件或事故,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其中以交通事故、溺水、触电、中毒等常见。
一些学者曾认为:意外伤害是意想不到的事件,是不可预测的,因而也是无法控制的。
随着安全工程和医学的发展,现在已经比较一致的认为,意外伤害虽然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件,但是作为一种有发展规律的“疾病”,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意外伤害自救急救是指在意外伤害突然发生时,利用当时所处环境中可供应用的一切设备及材料,按照一定的原则,立即给予紧急性、临时性处理措施。
现场急救可使伤病者维持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以促进伤者恢复健康,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意外伤害现场急救的主要特点:(1)情况紧急;(2)急救条件较差;(3)病种涉及多科;(4)对症急救是主要任务。
(二)意外伤害现场自救急救的原则(1)快速反应,了解整个情况;(2)救命第一;(3)辨别病人所患的疾病,或者造成受伤的原因,立即给予适当的处理;(4)根据病情,可以移动的要边救边送医院;(5)把整个情况及处理过程报告给接管者,并且在确定已经没有必要再帮助之时,方可离开。
(三)意外伤害现场自救急救的一般注意事项(1)要确定伤病员与自身处于安全地域。
如在马路当中发生车祸时,须先树立路障警示标志。
(2)非必要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伤者,但如身处危险区,则应立即移至安全地域。
(3)迅速检视伤病员,将其置于正确姿势。
如头部受伤时宜抬高头部,心脏病或呼吸困难时宜采取半坐卧姿势,下肢受伤或面色苍白时应抬高下肢,昏迷时则应采取侧卧位姿势。
(4)评估伤患者情况时需注意:呼吸、脉搏、血压、体温、意识、皮肤颜色(苍白、紫绀),皮肤温度、疼痛反应等生命征象。
(5)迅速采取行动,对最严重伤患者给予优先急救。
一般急救处理之优先顺序为:①无呼吸、心跳(窒息、心脏骤停);②大出血;③休克;④胸部创伤;⑤头部外伤昏迷;⑥严重烧灼伤;⑦骨折。
儿童意外伤害自救自护演示文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和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演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儿童意外伤害自救自护。
希望通过本次演示,能够让大家掌握如何在意外伤害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方法。
一、火灾安全火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危险之一。
遇到火灾时,我们应该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首先,我们要记住“躲、灭、通、逃”的原则。
当我们发现火灾时,应尽量躲避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如果身边有湿毯子或湿衣物,可以用来灭火。
然后,尽快通知成年人或拨打火警电话。
最后,大家要迅速逃离火灾现场,沿着疏散通道有序地撤离。
二、水上安全在水中玩耍是我们平时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危险。
当我们去游泳时,一定要和家长或成年人在一起。
如果不会游泳,不要贸然下水。
当我们在水中感到身体不适、出现窒息或疲劳时,要尽快向周围的人求助。
此外,当我们看到有人落水时,也要及时报警,同时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
三、道路交通安全在我们生活中,道路上的交通也是一个重要的安全话题。
当我们需要过马路时,一定要在人行横道或红绿灯指示下过马路,切勿横穿马路。
同时,需要保持警惕,确保交通安全。
如果我们骑自行车,一定要戴好头盔,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安全。
四、家庭安全儿童意外伤害除了外出时有可能发生,家中的安全也很重要。
在家中,我们要远离锋利的器具,避免乱拿乱摸,以免发生意外。
当我们用刀子或其他危险工具时,要请家长的协助,并注意使用方法。
同时,家中的用电要勤关心,不乱插乱拔电器,不私自动用大人的电器。
五、地震应急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我们要知道怎样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首先,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迅速躲到桌子、床下或墙角等较为安全的地方。
在躲避时,我们要保护好头部,尽量避免受到冲击。
其次,当地震停止后,要沿着疏散通道有序地撤离并迅速集合到安全地点。
最后,大家要听从教师或成年人指挥,尽快安全撤离。
通过今天的演示,我们了解到了儿童意外伤害自救自护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应对意外伤害的基本技能。
意外伤害应急避险知识意外伤害应急避险知识灾难的发生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因此,当危险来临时我们要“知道如何做”以便达到保护自己、救护他人的目的。
第一部分:公共场所应急避险知识在公共场所遇到危险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
在影剧院、礼堂的人可迅速躲在排椅下。
因为影剧院、礼堂多采用大跨度薄壳结构屋顶,重量轻,震时不易塌,塌下来重量也不大,因此躲在排椅下是比较安全的。
在百货商店,如在楼上,原则上可以向下层转移,当然一定避免人流涌到楼梯造成拥挤。
一般情况下,可就地躲在墙角、立柱或大型商品旁边。
正在电梯上的人应掌握时机迅速离开电梯。
具体地说就是,进入场地前先找到安全出口所在,一旦发生危险后,可以有目标地脱险。
当身不由己陷入混乱的人群中,要远离店铺或柜台的玻璃,如果具备条件,可以抓住身边一件牢固的物品。
遇到突发情况时,在组织者的疏导下有序撤离,做到互相谦让。
应及时联系外援,寻求帮助。
例如,拨打110、120等。
哪些因素会导致踩踏的发生?其一是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的人没有止步造成的踩踏。
其二是人群在受到惊吓和恐慌后,所表现出惊慌失措的局面,大家在逃生中互相拥挤,甚至踩踏,造成人员伤亡。
具体的说:如果在行进中,发现慌乱的人群朝自己的方向涌过来,应快速躲避到一旁,或者蹲在附近的墙角下,等人群过去后,至少再过5分钟离开。
如果身不由己被人群拥着前进,要用一只手紧握另一手腕,双肘撑开,平放于胸前,要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顺畅,以免拥挤时造成窒息晕倒。
同时护好双脚,以免脚趾被踩伤。
如果自己被人推倒在地上,这时一定不要惊慌,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把身子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虽然手臂、背部和双腿会受伤,却保护了身体的重要部位和器官。
万一被挤倒,应迅速收腿抱头蜷缩成球状,最大限度的保护身体。
小学生地震自救常识一、学校避震1、在教室中遇到地震怎样应对正在上课时,学生的一切行动必须听从老师的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预防意外伤害措施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意外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交通安全、家庭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公共场所安全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1. 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在道路上出行时,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包括遵守红绿灯、遵守交通标志、按规定速度行驶等。
同时,酒后驾驶和使用手机等行为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杜绝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外,在行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避免疲劳驾驶,佩戴安全带等,以保障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2. 家庭安全家庭是我们温暖的港湾,但也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地。
为了预防家庭意外事故,首先我们要保持家居环境的安全。
例如,安装防盗锁、把手和窗户锁,定期检查电线电器等,预防火灾和触电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要教育家庭成员避免玩火、施工时戴好安全帽、保持地面干燥平整等。
对于有小孩的家庭,还要特别注意婴儿辅食、婴幼儿玩具等的安全性,避免误食或窒息的危险。
3. 工作场所安全工作场所是人们每天工作的地方,也是发生事故的高发区域。
为了预防工作场所意外伤害,首先,要在工作中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减少意外伤害。
其次,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发放安全手册,使员工充分了解工作条件和操作规程,并具备自救和互救意识。
另外,对于高风险行业,应该加强相关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工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 公共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领域,涉及商场、学校、医院、影院等类型的场所。
在公共场所,人员流动较为密集,为了避免人群踩踏、火灾等意外事故,首先需要规范场所内的消防设施设置,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的有效性。
其次,要加强安全疏导工作,设置明确指示标志,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此外,应该为一些易引发事故的地方安装护栏、警示标识等,提醒人们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