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第四章 财政支出分述[详版课资]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92
第二篇财政支出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本章知识点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有关财政支出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分类以及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财政支出的范围要取决于政府的职能范围,从而明确了财政支出的范围。
在基本分类的介绍中,着重强调了按经济性质分类的重要经济分析意义。
学习目标:了解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与原则,着重领会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重要经济分析意义。
掌握财政支出的范围以及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应用政府职能范围的界定原则来分析我国财政支出范围。
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内容提要:本节首先分析了财政支出的属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财政支出的范围要取决于政府的职能范围,而政府职能则又与市场失效联系在一起;最后介绍了财政支出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财政支出的属性(一)财政支出的定义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二)财政支出具有重要地位财政支出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一方面,财政支出直接构成和影响社会总需求,因而调节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达到调控社会总供需关系的目标;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则对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对国家职能的履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三)对财政支出性质的理解劳动是否创造了一定的物质产品或为人们提供的服务是否直接与物质生产过程相联系,并且其费用是否计入成本;二是劳动是否创造了剩余价值,是创造了收入还是消耗了收人。
二、财政支出的范围财政支出的目的是满足政府执行其职能的需要,因此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必须限定在市场失灵领域,从而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也只限于市场失灵领域。
但是如果政府越过了市场失灵领域,就会出现“政府失效”“政府失效”:如果政府职能范围越过市场失效这一领域,进入市场机制能有效运转的领域,就有可能出现另一种失效:政府失效。
财政学教学课件完整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理解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2. 掌握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学会分析财政支出效益。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经济效应以及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财政学教材、教案、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引发学生对财政支出问题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
3. 例题讲解: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
5. 知识拓展: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7. 课堂互动:提问、答疑、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2. 内容:(1)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与联系(3)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其经济效应。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有哪些区别与联系?(3)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的结构和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服务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具有直接经济效益,转移性支出则不具有直接经济效益。
财政学课件整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会学习《财政学》教材第四章“财政支出”的详细内容。
具体包括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以及财政支出管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让学生了解财政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财政支出的定义、分类、规模与结构,阐述各类财政支出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支出数据为例,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情况。
5.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15分钟)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6.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2.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3. 财政支出管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2. 答案:(2)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社会需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财政支出分类、规模与结构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在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财政支出政策动态,了解财政支出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计算与应用2. 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分析3. 实践情景引入的案例选择与讲解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计算与应用(1)计算方法: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2024年财政学课件整理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财政学》第四章“财政支出”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以及我国的财政支出现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财政支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了解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以及我国财政支出现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数据,引发学生对财政支出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1)讲解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介绍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以我国某地级市为例,分析其财政支出结构。
(2)计算该地级市财政支出效益。
4. 例题讲解:(1)计算某项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
(2)分析如何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类别。
(2)让学生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财政支出2. 内容:(1)财政支出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特点。
(2)分析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 答案:(1)财政支出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特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效益差异显著。
(2)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上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比重下降。
影响:有利于提高民生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