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23
小学3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三年级上册
1. 乘除法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了解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如3×4=12,10÷5=2等。
2. 千克、克、吨的认识
知识点:了解千克、克、吨等重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3. 长方形和正方形
知识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
4. 年月日
知识点:了解年、月、日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掌握日期和星期的推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
1. 两位数乘两位数
知识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如32×21=672等。
2. 面积
知识点: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等。
3. 小数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了解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如0.5元、0.9米等。
4. 简单推理
知识点:通过简单的推理练习,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和公式学习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注意: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3、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5、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6、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方法一: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方法二: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方法三: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三年级数学业务笔记在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将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既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也包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三年级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数的认识和运算1. 数的读法和书写: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地读和书写数字,包括整数和小数。
2. 数的比较和排序:学生需要掌握比较数字的大小,并学会将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3.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竖式计算和列式计算。
二、数的拆分和组合1. 数的分解和组合:学生需要学会将数字拆分成不同的组合,例如将数字6拆分成2+4或3+3,以及将数字组合成更大的数,例如将2和4组合成6。
2. 数的分组和归类:学生需要学会将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和归类,例如将数字按照奇偶数进行分组或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归类。
三、面积和周长1.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学生需要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以及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2. 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和周长:学生需要学会计算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和周长,并能够比较不同形状的面积和周长大小。
3. 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应用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计算房间的面积和围墙的周长。
四、时间和日期1. 时钟和日历的读取:学生需要学会读取和理解时钟和日历上的时间和日期信息。
2. 时间的计算和比较:学生需要学会计算时间的差值和比较不同时间的先后顺序。
五、数据和图表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需要学会收集和整理一组数据,并能够用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 图表的读取和分析:学生需要学会读取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并能够从图表中提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概念和技能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 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实际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重点难点1.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的乘法。
连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0除以一个数。
用乘法验算除法。
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则混合运算。
两步计算的式题。
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
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周长的含义。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三年级数学计算薄弱点(可老师、家长怎么抓1、填空题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估算的填空题,如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2、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3、时间算法要清楚时跟时相加减,分跟分相加减,满60分进1时,不够时1小时作60分。
4、两位数加减法口诀个位减不过时,要从十位借,借一当十。
从十位借,要打借条,也就是退位点一定要标记。
十位上被借走了1,计算十位时一定要记得减去这个1。
三年级数学基本概念【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它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整数】在小学阶段,整数通常指自然数。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进一步掌握加法和减法认识乘法和除法基本概念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教材分析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学生们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掌握这些概念的具体应用和计算方法。
一、加法的认识和应用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符号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运算方式之一。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们将会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例子的结合,全面认识和应用加法。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和的运算。
在数学中,加法用"+"符号表示。
例如,4 + 3 = 7,表示将4和3相加得到7。
2. 加法的实际应用加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购物时计算物品的价格总和、统计学生的人数,以及计算不同时间段的总时长等等。
通过实际应用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概念。
二、减法的认识和应用减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另一种基本运算方式。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1. 减法的基本概念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在数学中,减法用"-"符号表示。
例如,9 - 5 = 4,表示从9中减去5得到4。
2. 减法的实际应用减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场景。
例如,计算找零金额、计算时间差等等。
通过实际应用的例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减法并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乘法的认识和应用乘法是数学中另一种重要的运算方式,在三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生们将会学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1. 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字相乘得到积的运算。
在数学中,乘法使用"×"符号或者省略符号表示。
例如,3 × 4 = 12 或者 3(4) = 12,表示将3和4相乘得到12。
2. 乘法的实际应用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一、测量。
1.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 1 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个小格,每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1 厘米 = 10 毫米。
3. 10 厘米的长度就是 1 分米,1 分米 = 10 厘米;1 米 = 10 分米。
4. 1000 米 = 1 千米 1 公里 = 1000 米。
5.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6. 1 千克 = 1000 克 1 吨 = 1000 千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 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三、四边形。
1. 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 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 正方形的特点:有 4 个直角,4 条边相等。
5.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四、有余数的除法。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被除数 = 商×除数 + 余数。
五、时、分、秒。
1. 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 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时;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走 1 大格是 5 分;秒针走1 小格是 1 秒,走 1 大格是 5 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所有定义和概念汇总整理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它走过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钟等于60秒。
3.2小时等于120分钟。
可以想象1小时是60分钟,2小时就是2个60分钟。
4.当需要测量长度较短或需要更精确的测量时,可以使用毫米(mm)作为单位。
5.1厘米等于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有时候我们使用分米(dm)作为单位来测量长度。
9.1分米等于10厘米。
10.1米等于10分米。
11.当需要测量较长的距离时,通常使用千米(km)作为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是400米一圈,2圈半就是1000米。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为1千米。
13.1千米等于1000米,也可以称为公里。
14.我们研究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5.3千米等于3000米,可以想象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000米;5000米等于5千米,可以想象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6.当需要测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使用吨(t)作为单位。
17.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8.1吨等于1000千克。
19.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0.蓝鲸的体重使用吨作为单位。
21.我们研究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22.在进行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
如果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23.在进行加法验算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4.在进行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如果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借1……当十。
25.在进行减法验算时,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26.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可以用口算、笔算或估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一、加法和减法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运算。
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素的性质。
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有减法的性质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乘法和除法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单位元素的性质。
2.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等分的运算。
除法可以看作是乘法的逆运算,有除法的性质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整数和负数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法:整数是由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组成的集合。
整数可以用数轴表示,正整数在数轴上向右,负整数在数轴上向左。
2. 整数的加减法: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注意符号的运用和运算法则。
3. 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法:负数是表示比零小的数,可以用符号“-”表示,负数在数轴上向左。
四、长度、质量和时间1. 长度的概念和单位: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大小的属性,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米和千米。
2. 长度的换算:长度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如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3. 质量的概念和单位:质量是物体内部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4. 质量的换算:质量之间可以进行换算,如1千克=1000克。
5. 时间的概念和单位:时间是描述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物理量,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和小时。
五、图形的认识和分类1. 点、线和面的概念:点是没有大小的,线是由无数个点连在一起形成的,面是由无数条线围成的。
2. 常见的图形:直线、曲线、封闭曲线、多边形、圆等。
3. 图形的分类:根据边和角的个数,图形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4. 图形的特征:图形有自己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圆有一个圆心和一条半径等。
六、数据的统计和表示1. 数据的统计:通过观察和记录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年级数学认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概念认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概念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乘法与除法则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学习乘法与除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会初步认识乘法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1. 乘法的基本概念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运算。
我们可以使用乘号“×”表示乘法运算。
对于乘法,我们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乘法的顺序不影响最后的结果。
即a×b=b×a。
(2)乘法满足结合律。
即(a×b)×c=a×(b×c)。
(3)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即0×a=0。
(4)一乘任何数都等于它本身。
即1×a=a。
2. 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将一个数分为若干个等分的运算。
我们可以使用除号“÷”表示除法运算。
对于除法,我们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除法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即a÷b≠b÷a。
(2)除法的结果是有限个,或者会出现无限循环小数。
(3)除法可以看作是乘法的逆运算。
即a÷b可以转化为a×(1/b)。
3. 实际应用乘法与除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运算。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实际应用:(1)购物计算:当我们购买商品时,可以通过乘法计算总价。
例如,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25元,我们购买5件,那么总价可以通过25×5=125元来计算得出。
(2)均分公平:当我们需要将一份相同的食物分给多个人时,可以使用除法来计算每个人分到的份额。
例如,如果有12个苹果要分给4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的苹果数可以通过12÷4=3来计算得出。
(3)速度与时间:当我们知道一个车辆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时,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出行驶的距离。
例如,如果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那么行驶的总距离可以通过60×3=180公里来计算得出。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第一单元除法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除起,如果百位数比除数大,商就写在百位上面,然后将百位的余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最后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如果百位上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上,然后继续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②商中间有0的除法笔算:按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百位上没有余数,遇到被除数的十位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或十位数是0时,就在十位商0来占位。
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没有余数,个位又是0,就不要再除下去,直接在个位商0占位。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没有余数,而被除数个位数又比除数小,就在商的个位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直接落下来做余数。
2. 判断商是几位数?如果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够除,商是三位数。
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3. 如何验算?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 “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5.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6. 连续除以两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例如120÷15=120÷3÷5例如:100÷4=25商的末尾就没出现0。
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例如:604÷4=151商的中间就没有0。
15. 解决两步连除问题:从问题入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连除计算时也就是两次连续的等分,也可以用乘法算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份的数量。
16. 数量关系式:鸡的总只数÷层数=每层的只数书的总本数÷书架的个数=每个书架上书的本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跳绳的总个数÷几分钟=每分钟跳的个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打字的个数÷时间=每分钟打字的个数电池的总个数÷每盒电池的个数=盒数17. 锯木头问题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想: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18. 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想: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想: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19. 有余数的除法。
a.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21÷4=5……1 (余数要比除数小;除数要比余数大。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如:21=4×5+1b.包装问题。
注意是取少不取多。
如:一束鲜花需要6枝玫瑰、8枝满天星、7枝百合,那33枝玫瑰、26枝满天星、44枝百合;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 33÷6=5(束)……3(枝) 26÷8=3(束)……2(枝)44÷7=6(束)……2(枝) 3(束)<5(束)<6(束)答: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3束。
c.坐船、坐车问题。
注意是使用进一法。
如:一条船最多坐5人,那么37个人租几条船合适? 37÷5=7(条)……2(人) 7+1=8(条)答:至少租8条船合适。
口算技巧:(A)60÷3=()。
可以把60看成6个十,6除以3得2,所以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即20.(B)240÷4=()。
可以把240看成是由200和40组成的,百位上不够商1,就把240看成24个十,因为24除以4得6,所以24个十除以4得6个十,即60.第二单元年、月、日1. 一年有12个月。
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分别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分别是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2. 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 一年有4个季度(季度与季节不同);1个季度=3个月。
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是90天或91天;第二季度是91天;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是92天。
一年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它是按农历的节气划分的)。
闰年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天数91 91 92 92半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184天平年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天数90 91 92 92半年上半年181天下半年184天5. 纪念日:1月1日元旦 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日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6. 时间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十一,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365,闰年366,平年闰年很好判,年份除以4记心间,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单数一定是平年,如果遇到整百年,一定要用400算。
7. 平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8.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分针走24圈,计(24×60)1440分钟。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24时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9. 两种计时法的转化记录时间可以用普通计时法,也可以用24时计时法,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以中午12时为界限,凌晨和上午的时间数值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上12。
如:早上7时就是 7时凌晨3时就是 3时下午2时就是 14时晚上8时就是 20时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中午12时以前的数值不变,但要在前面加上凌晨或上午;12时以后,用时间减12,再加上“下午”或“晚上”。
如:7时就是早上7时 3时就是凌晨3时14时就是下午2时20时就是晚上8时10. 时钟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60秒).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是12小时;分针走1圈是60分,就是1时;秒针走1圈是60秒,就是1分。
11. 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不够减借1时当60分用)12.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时,分,秒。
1年=12个月=4个季度 1季度=3个月 1日=24时,1时=60分 1分=60秒一周=7天一星期=7天13. 计算经过时间①在计算时间时:一般用24时计时法计算比较容易。
终点时刻-起点时刻=经过时间②在求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时,用结束(到达)时间-起始(出发)时间。
③如果出现跨天的时候,则:结束时刻+24时-出发时刻或者 24时-出发时刻+结束时刻(如:18时——第二天6时。
计算:6+24-18=12小时或者24-18+6=12小时)14. 天数的计算方法:①计算某年的天数时要先判断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②如果经历的时间经过不同的月份,要采用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地计算)。
例如:某中学从7月15日开始放假,到8月18日开学,请问一共放假了多少天?可以这样思考:先想把七月份过完在家休息了几天,也就是从7月15日到7月31日一共有31-15+1=17(天),8月18日开学说明八月只能休息到8月17日,然后再加八月的17天,17+17=34天也就是一共放假的天数。
15. 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16. 制作年历或日历步骤:(1)先查清第一天是星期几。
(2)做年历时判断该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3)休息日可用另一种颜色标出。
(4)节假日等可标注出来。
17.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18. 一个人12岁只过了3个生日,他一定是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
19. 求周岁或周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3年是64周年。
(2013-1949=64)20. 根据一周有7天,推算星期几:例:1月10日是星期二,1月份中是星期二的还有哪些日子:往前推:1月3日往后推:1月17日、1月24日、1月31日21. 求出经过的天数是几个星期多几天?例:3月5日是星期一、3月21日是星期几?步骤:先求出一共有几天,后根据余数往后推算。
方法一:(不包括3月5日的算法)第一步:21-5=16(天)(从3月6日算起,共经过16天)第二步:16÷7=2(周)……2(天)从3月6日星期二算起,从星期二到下个星期一为一周所以余下的第一天是星期二;余下的第二天是星期三;因此,3月21日为星期三。
方法二:(包括3月5日的算法)第一步:21-5+1=17(天)(从3月5日算起,共经过17天)第二步:17÷7=2(周)……3(天)从3月5日星期一算起,从星期一到下个星期日为一周所以余下的第一天:星期一;余下的第二天:星期二;余下的第三天: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