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课第四框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23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课堂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概况;2. 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背景和影响;3. 分析科技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意义。
II.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教学材料: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文章、图片或视频;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
III. 教学过程Step 1: 课堂导入 (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中国古代有哪些科技发明让世界瞩目?请举例说明。
Step 2: 知识介绍 (15分钟)教师使用PPT或黑板介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背景和概况,包括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
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Step 3: 四大发明 (2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对于每个发明,教师可以讲解其发明的背景、原理、应用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他们的理解和思考。
Step 4: 科技与社会 (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意义,例如科技发展为农业、军事、交通、医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变革和便利。
同时,教师可以以具体的案例,如水利工程的改革、古代航海技术的应用等,来展示科技发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Step 5: 学生参与互动 (2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古代科技发明,并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他们对科技发展的疑问,教师对其进行解答或指导。
Step 6: 总结归纳 (10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以及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或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IV. 教学延伸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进一步展开讲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现代科技的联系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对社会的持续影响和未来发展。
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四个话题:“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科学贡献,给与学生要学会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启示。
“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医药学,农业和历法、数学。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他们的贡献。
“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的技术创造,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技术的发达。
“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让学生明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力,以及创新性的重要性。
这四个板块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拥有灿烂辉煌的科技文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智慧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此产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更多是知识层面的。
本课的学习目的并不是具体讲述这些科技成就,而是通过展示,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科技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民族。
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三、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2.感受古代科技巨人的精神品质。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巨人的成就,学习其精神,做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教学难点】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养成善于观察、思考、创新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学生准备:搜集和整理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资料信息。
(一)新课导入1.名人故事:郦道元南北朝(北魏)2.新课导入: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有许多像郦道元这样的科学巨人,他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科技成就……引出话题: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3.图片导入:上面几个人物你都认识吗?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杰出人物?(蔡伦、毕昇、祖冲之、张衡)(二)历史探寻1.交流互动:阅读教材第72页“阅读角”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2.相关链接:了解环形山。
独领风骚:中国古代科技高三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政治的影响;2.学习和掌握古代科技在军事、农业和经济等领域的应用;3.掌握古代科技对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贡献;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2.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史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3.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将科技与政治、历史、文化等学科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1.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科技的定义与分类–科技对政治的影响与作用2.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性–军事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的发展–经济科技的发展3.古代科技的社会影响–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古代科技对文明进程的贡献–科技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科技与政治的关系1.导入(10分钟)–引发学生对科技与政治关系的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兴趣2.讲解科技与政治的关系(20分钟)–讲解科技的定义与分类–分析科技对政治的影响与作用3.讨论与总结(10分钟)–分组讨论科技与政治的关系–小组发言并总结出科技与政治的关系结论第二课时: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1.导入(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讨论结果2.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性(10分钟)–讲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和重要性3.军事科技的发展(20分钟)–讲解古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分析古代军事科技对战争和政治的影响4.农业科技的发展(20分钟)–讲解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分析古代农业科技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5.经济科技的发展(20分钟)–讲解古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分析古代经济科技对财富和政治的影响第三课时:古代科技的社会影响1.导入(10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关系(20分钟)–讲解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相互关系3.古代科技对文明进程的贡献(20分钟)–分组讨论古代科技对文明进程的贡献–小组发言并总结出贡献的方面和意义4.科技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20分钟)–分析古代科技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科技对古代政治体系的影响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1.案例分析:中华文明的科技成就(30分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案例–小组发言并总结出典型案例和成就2.学生讨论与总结(30分钟)–学生自主讨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意义和影响–学生发言并总结出案例分析的结论四、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课堂讲解和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2.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对科技与政治关系的思考和发言能力五、延伸拓展1.学生可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成就;2.扩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了解其他国家古代科技的发展情况;3.鼓励学生开展科研项目,深入研究古代科技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和贡献。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感受古代科技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图书等,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展示等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脉络,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建筑技术等。
2. 古代科技的成就: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如农业、手工业、医药、军事等。
3. 古代科技的影响: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以及古代科技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成就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自主搜集、整理、分析古代科技的相关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互联网、图书、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成就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内容,整理、归纳古代科技的发展脉络和成就。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古代科技的文章,要求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2.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古代科技的手抄报,要求设计精美,内容丰富。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0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教案教学设计3.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2.造纸术(1)纸的前世: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丝帛缺点:书写比较麻烦,不易携带、价格昂贵。
(2)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3)造纸术的外传:751年,唐(2)指南针的历史影响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磁性指南的特征。
汉代就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司南,至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
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9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知识点归纳总结(1)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1.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一个又一个科学巨人取得了不朽的科技成就。
【科学巨人取得了不朽的科技成就】2.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地。
祖先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辉煌成就。
这些靠劳动人民聪明才智获得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古代农业及天文历法成就】3.数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算术”或“算学”。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及其运用,并取得巨大成就。
【数学方面成就】(2)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3.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设等,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与勤劳智慧。
【古代技术创造】(3)改变世界四大发明4.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发明创造,也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四大发明】5.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树皮、麻头、旧渔网为原料,制造出了成本低廉、便于书写的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蔡伦改进造纸术】6.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四课时)》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四课时)》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其他科技成就。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的认识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因此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认识它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科技意识,树立科技报国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
2.难点:认识四大发明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科技产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2.呈现(10分钟)介绍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科技成就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成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小学历史九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说课稿1页小学历史九年级上册《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内容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通过这节课,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科技发明,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科技发明,并能够描述其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研究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科技发明。
2. 了解这些科技发明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物品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古代科技的发展。
2. 正文(30分钟)-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发明,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 分析每个发明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活动(1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项科技发明进行深入探究,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展示。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强调科技发明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的科技发明与现代科技相联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评价与作业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表达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科技发明及其作用和意义。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谢谢!。
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活动主题:话说“华夏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活动目的:通过这项活动,加深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了解,弘扬古老的华夏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新的世纪里,把我们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胜利推向前进。
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发布汇总、课堂竞赛活动准备:老师确定并公布五大专题,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专题,选择同一专题的同学结合成一组;学生围绕专题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做好发布的准备。
专题设置:1、人物类,孔子、司马迁、王充、张衡、华佗、王羲之、祖冲之、李白、苏轼、玄奘、徐霞客、李时珍,这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业绩是什么?2、著作类,《论语》、《孙子兵法》、《九章算术》、《神灭沦》、《资治通鉴》、《梦溪笔谈》、《农政全书》、《红楼梦》、《本草纲目》,这些作品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历史景观类,万里长城、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赵州桥、都江堰、京杭大运河,这些景观的历史价值是什么?4、发明创造类,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地动仪,这些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有什么作用?5、其它类,瓷器、丝绸、铁器、漆器等,其制作工艺、科技含量、对人类的作用怎样?课堂活动过程方案一:一、播放歌曲: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二、老师开场:同学们,听着这热情奔放、包含深情的心曲,每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都会为之心动。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劳作,他们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今天就让我们来追忆那些光耀千秋的科技成就,探寻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
三、发布汇总、评选优秀(教师组织,学生活动)首先,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同学,发布收集到的资料,每组限时6分钟。
然后,无记名投票选出先进小组和优秀发布员。
四、归纳小结(师生谈话,教师归纳)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在封建社会,世界各国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但世界各地的科技文化发展并不平衡。
小学五年级历史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 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3. 掌握几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3.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
三、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科技发明》;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和视频素材。
六、教学过程引入:导入学生对科技发明的思考,并引导他们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探究: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素材,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几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
讨论:分组展开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代科技发明对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发明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和分享自己在探究中获得的新知。
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提醒学生要珍惜科技创新,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
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展示,如图文并茂的海报、口头报告、模型制作等。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
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教案教案主题: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在技术创造领域的杰出贡献;2. 认识古代技术创造背后的科学原理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a. 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b. 其他古代技术创造:如船舶设计、冶金技术、土木工程等;2. 教学方法:a.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四大发明及其他古代技术创造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原理;b.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造纸过程、制作简易指南针、演示火药爆炸效果等;c. 制作海报或PPT展示古代技术创造的影响和应用。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四大发明(40分钟)a.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谜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 讲解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作用和科学原理;c. 学生小组讨论四大发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d. 定义和分工: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发明进行深入研究。
2. 第二课时:其他古代技术创造(50分钟)a.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小组展示四大发明的研究成果;b. 简要介绍其他古代技术创造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原理;c. 学生小组组织讨论其他古代技术创造的影响和应用;d.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其他古代技术创造,进行深入研究。
3.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与展示(60分钟)a. 学生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造纸过程、制作简易指南针、演示火药爆炸效果等;b. 学生小组制作海报或PPT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古代技术创造,包括科学原理、影响和应用等。
4. 第四课时:总结与评价(30分钟)a. 学生展示他们的海报或PPT;b. 全班讨论古代技术创造的重要性和对现代科技的启发作用;c.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与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a. 教科书或参考书籍;b.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和电子白板等;c. 实验器材与材料,如纸浆、磁针、化学品等;d. 海报制作工具,如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初中四年级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导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科技发明和创新的国家之一,其古代科技发明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对世界的科技进步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发明之一。
在汉代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此前,人们主要使用竹简、石板等材料进行书写,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写变得更加方便和廉价,促进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另一个重要科技发明。
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磁罗盘,使得航海和导航变得更加准确和可靠。
指南针的发明对于海上贸易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基础。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于战争和煤矿行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火药的发明使得军事技术得以革新,推动了中国古代的军事实力和文化交流。
此外,火药的应用还拓展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四、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又一重要的科技发明。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生产速度大幅提升,降低了成本,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为世界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后来的印刷产业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造船术中国古代的造船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中国人发明了多种船型、船舶结构和水利工程技术,推动了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造船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古代的海军实力,而且为后来的航海事业和海洋探索做出了贡献。
六、丝绸生产技术丝绸生产技术是中国古代又一伟大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人发明了丝绸的提取、染色和织造技术,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生产和贸易丝绸的国家之一。
丝绸的发明促进了古代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他们的发明不仅对中国古代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世界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四框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教学目标]加深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了解,弘扬古老的华夏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新的世纪里,把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课程标准]1、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2、基本要求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去粗取精,古为今用。
[教法设计]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来了解我国封建时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灿烂。
[课时安排]1-2课时[导读提纲 ]1、阅读p17正文段及p17-18小字材料,思考:请举例说明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怎样?并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2、p18分组收集材料:一组-人物,二组-作品,三组-景观,四组-发明(详细说明看课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要比中国晚得多。
讲解新课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板书)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突出成就。
(板书)1)指南针是我国人民最早发明的,它的使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如:航海。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
3)火药也是我国人民最早出现的。
唐已能制,北宋火枪,南宋火炮。
4)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用树皮、破布、旧渔网等原料,造纸。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和造指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5)中国古代的数学十分发达。
祖冲之是世界上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第一人。
6)中国的天文历法以农业应用为本、天体位置计算十分高明。
7)东汉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
本单元以“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为主题,介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而自豪。
本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科技展开,独领风骚的青铜器、丝绸、瓷器、水利工程等展示了中国古人的精湛技艺。
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科技创造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二、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小学生活,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技术创造如四大发明等,但仍不了解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及意义。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古代文字、科学家及中医药学等古代科学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明白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之处,在本课时,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青铜器制造业、丝织业、制瓷业以及水利工程的先进,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创造的先进与领先。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技术领域的成就,以及在青铜器制造、丝织技术、瓷器制造、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先进性。
2.让学生作为华夏儿女油然而生出自豪与骄傲。
其中第一点为重点,第二点为难点。
四、教学流程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代技术耀我中华”中“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一课,今天张老师将化身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参观古代科技博物馆,领略我国古代科技创造的伟大,同学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师:同学们,上课。
环节一:青铜馆师:首先我们来到了青铜馆,在我们的青铜馆的正中央,就伫立着一尊大鼎,这就是本节课咱们要探究和了解的后母戊鼎,那这件鼎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看看这件国之重器在铸造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师:看完这个短片,你发现这个鼎在铸造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生1:生2:师:同学们,要铸造这样的一件国之重器需要的是匠人们的合作,而且这些人的配合度一定要很默契。
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该教案所涉及的教材是初中历史课本中的《中国古代科技》,该课本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成就,包括农业、手工业、军事、交通、水利、书法与绘画、医学等方面,内容丰富、详细,符合教育规划纲要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军事、交通、水利、书法与绘画、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
3.了解古代科技成果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科技成就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素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科普素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和创新意识。
2.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古代科技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古代农业、手工业、军事、交通、水利、书法与绘画、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和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代科技成果的技术要素和科学原理。
2.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
五、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发掘科技成就背后的技术原理和科学基础。
2.案例教学: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科技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合作、分享、探究等互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所用的科技成果大都来自哪些方面?2.从现代科技谈到古代科技,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讲授科技发展的历程(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运用多媒体展示古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成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三、讲授古代农业、手工业、军事、交通、水利、书法与绘画、医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3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个科技成就,深入挖掘其技术要素和科学原理,对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2.讲解每项科技成就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一、教材分析《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第2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第二课时。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9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本课教材包含了“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上,产生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当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直至今天,他们的贡献仍然被世人赞叹称道。
第二个板块“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理论科学体系。
尤其是中医药学、农学、天文学、算学四大理论体系,代表了中国古代理论科学发展的最高成就,体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和科学传统。
第三个板块“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在技术领域的成就。
在青铜器制造、桑蚕养殖和丝织技术、陶瓷器制造、水利工程设计等领域,中国发展出的精湛技艺在当时世界遥遥领先。
第四个板块“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四项技术发明创造——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以及它们对西方社会和世界文明的二、学情分析科技文明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维度,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能够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示出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史的基本常识,十分有助于学生建立民族文化认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对祖国科技文化遗产的珍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在技术领域的成就。
2.从青铜器、丝绸、陶瓷等方面感受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技术创造。
3.通过中国古代在技术领域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用“网上博物馆之旅”这一新颖、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第一课第四框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第四框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教学目标]加深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了解,弘扬古老的华夏文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新的世纪里,把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课程标准]1、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
2、基本要求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去粗取精,古精品文档为今用。
[教法设计]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来了解我国封建时代科技文化的辉煌灿烂。
[课时安排]1-2课时[导读提纲]1、阅读p17正文段及p17-18小字材料,思考:请举例说明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怎样?并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2、p18分组收集材料:一组-人物,二组-作品,三组-景观,四组-发明(详细说明看课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在奴隶社会,文字的出现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要比中国晚得多。
讲解新课三、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板书)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突出成就。
(板书)精品文档1)指南针是我国人民最早发明的,它的使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如:航海。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
3)火药也是我国人民最早出现的。
唐已能制,北宋火枪,南宋火炮。
4)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用树皮、破布、旧渔网等原料,造纸。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和造指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5)中国古代的数学十分发达。
祖冲之是世界上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第一人。
6)中国的天文历法以农业应用为本、天体位置计算十分高明。
7)东汉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8)中国的蚕丝织品令西方人羡慕不已。
9)中国的瓷器早就名扬天下。
10)中国的铁器产量和质量都令西方望尘莫及。
11)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界所瞩目。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12)中国农学。
《齐民要术》13)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也十分发达,如:万里长城、故宫、赵州桥。
14)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
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精美壁画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精品文档之一。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世界上占有主要的位置……15)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列举从1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就有26项。
2、中国的世界之最1)建筑最长的城墙--长城;最大的宫殿--故宫;世界上最高的塔--中国杭州的六和塔。
(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北宋宣和三年(1121)焚毁,后经多次改建和整修,现存的砖构塔身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历时十年于隆兴元年(1163)建成,塔刹系明代重修,外部十三层木檐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
塔高59.89。
)。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构塔式古代建筑--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塔高67.31米,呈八角形,刹高9.91米)。
世界上建塔最多的国家--中国。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隋李春设计的赵州桥。
2)经济中国周朝"铲形"钱币,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硬币,时间可追溯到公元前770年。
最早的纸钞--交子至今世界上所发行的纸币中,最大的是中国明朝发行精品文档的一贯钱钞票,票面宽为22.86厘米,长为33.02厘米。
中国是世界上养蚕织帛最早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制造瓷器最早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茶饮茶的国家3)文化世界上最古老的旗是公元前500年的一面旗。
它是从中国湖南省长沙一位王妃墓中发现的。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历史图集--在河南洛阳编绘成的《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部地理名著--《禹贡》。
把全国分为九州,然后分州叙述各地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田赋、贡品和交通等情况。
到了魏晋期间,因为年代久远,《禹贡》中所记载的内容已经变化,于是,裴秀便参考收集到的历史地图,结合晋朝的行政区划,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和疆域的基础上,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共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1408年编成。
最大的出版物精品文档--《永乐大典》4)科技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世界最早的关于彗星的记录--《淮南子·兵略训》中就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世界上最早有文字的太阳黑子记载-世界上流星雨的最早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乐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的骨笛,是公元前5000~前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方鼎重875公斤,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世界上最古老的钟表--中国公元前725年制成的机械钟。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甘德和石申合编的《甘石星经》。
最早的地震仪--汉代张衡132年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中国的汉代(公元2年)(比外国发明的电熨斗早了1880年)。
世界上把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第一人--祖冲之。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针灸医治疾病最早的国家。
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唐天文学家僧一行。
精品文档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的--宋代宋慈(1186-1249)所著的《洗冤集录》,这部书出版于宋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
4、中国的世界遗产(1)武夷山2)泰山3)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省北部)4)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省)5)庐山国家公园6)黄山7)峨眉山和乐山大佛8)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省西北部)9)青城山与都江堰10)云冈石窟(山西省大同市)11)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12)明清皇陵(明显陵(湖北省钟祥市)、清东陵(河北省遵化市)、清西陵(河北省保定市易县))13)曲阜孔庙、孔林、孔府14)龙门石窟15)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16)莫高窟17)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省丹江口市)18)大足石刻(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19)秦始皇陵(陕西省临潼县)20)丽江古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21)苏州古典园林(江苏省的苏州)2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3)平遥古城(山西省)24)承德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25)天坛26)颐和园27)长城28)明清故宫。
5、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类在封建时代所达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极为辉埋精品文档的一页。
6、阻碍中国古代文明的六大事件1)秦始皇的焚书事件2)独尊儒术3)金元入侵4)明朝的统治、八股文5)明清的海禁和刘大夏的极端愚蠢6)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失败中国的历史遭受了那么多次巨大的打击,还能够屹立不倒,本身就值得我们骄傲,毕竟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绝断的文明。
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文明被雅利安人取代,公元前1600年赫梯人入侵,古巴比伦灭亡。
元前6世纪,古埃及被波斯灭亡。
而各类其他文明甚至整个族类被灭绝的也多不胜举,惟有华夏文明以其巨大的生命力持续了下来,即使曾经被游牧民族统治,却仍然以其强大的同化力量将之溶入了中华文明的整体中。
因此我们有理由为自己的文明和民族骄傲,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吸取前代的教训,将这类损害民族和文明的事件减少甚至不再发生并转化为动力,中华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顶端是我们完全能实现的。
[巩固总结]历史当然不能重复、也不能"复制",但历史就"埋"在我们的脚下、"散落"于民间、"粘贴"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之中,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使我们对精品文档文明的认识尽量向历史的真本靠拢。
对中华文明来说,"西方"的有意或无意的曲解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对伟大文明缺乏根本的认识和真实的了解,这才是历史的悲哀!从现今考古史料中,几个实例以证:北京山顶洞人约在公元前2.5万年前后就进入了农耕文明,其年代远远超出其它较早农耕文明(如时间约在公元前1-0.7万年的西亚"新月形沃土地带"农耕文明)1.5万年以上。
距今1.2-1.1万年前的广西柳州大龙潭和广东英德青塘圩遗址中出土的陶片上已饰有绳纹,而此时人类的另三大文明还基本处于蒙昧阶段。
公元前6680-642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和石刻文已初具殷墟甲骨文之雏形,比之古埃及、巴比伦的象形文字早出了约4000多年。
距今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已中充分显示了中华先民纺织业的发达,中国丝织物后来成为古代文明史上横贯中西最为耀眼的彩带。
江苏金坛三星村石钺的出土说明了6500年前以有了常备军。
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奴隶殉葬,反映了制历权(社会政权)的形成和神权的高度集中。
湖南澧县古城墙的发掘证实我国6000多年前就有了城墙的建造和城市的出现。
牛河梁遗址南部的"金字塔式巨型建筑规模宏伟,堪匹千余年后的古埃及金字塔"精品文档这些伟大的历史因考古的发现而与被我们当着神话讲了几千年的"三皇五帝"史有机结合起来,使中华近8000年国家文明史的面目显露端倪。
中华文明是上下各五千年而非上下共计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一万年"!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所著的《大国的兴衰》一书提供了1750-1900年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在世界总量(100)中的相对份额的数据:中国欧洲美国日本1750年32.823.20.13.81800年33.328.10.83.5183029.834.22.42.8186019.753.27.22.6188012.561.314.72.419006.262.023.62.4虽然从这个数据看出了中国近代以来的逐步衰落,同时也看出了中华经济曾经在世界经济史上占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