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古代主要的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以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 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为世界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科技文化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质。
回顾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化史, 我们发现, 中国古代在农业、医术、天文、算术、地理、纺织、造船、制瓷等方面都取得辉煌的成就。
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来简单叙述。
中国古代四大学科中国文化系统中, 就科技文化而论, 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农学等实用科学体系蔚为大观,这一科学体系在秦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期间得以建立和初步发展。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观测和历法两方面,在对彗星、新星、日食、月食、太阳黑子等观测方面,我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形成了以浑仪、浑象、简仪、圭表等为主的传统天文仪器系统。
在数学上,北朝时代,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 创立了“割圆术”。
祖冲之则用“割圆术”求出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准确推算出圆周率的科学家。
此外,中国人创立的十进位制,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最大。
我国古代中医学体系发展非常完整和完善,也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医学著作。
张仲景、华佗和扁鹊一起被尊称为中医三大祖师。
汉末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明代出现了代表中国古代药物学最高成就的不朽巨著,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在中国古代科技体系中,农业科技是最为发达的,而对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总结,就物化成了农学著作。
《四民月令》与《汜胜之书》并称为汉代两部最重要的农书,《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统农学著作,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中国古代三大技术丝织和陶瓷是中国古代两大“绝密技术”。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
我国的丝织物在公元前4世纪就远销国外,公元5~6世纪间波斯曾派专人来我国学习,其后丝织技术才又传到欧洲。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
其中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学。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朝臻至鼎盛,古代中国科技都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当中。
明清时期,受海禁及闭关锁国等对外政策的影响,是古代中国科技的衰落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传进我国。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包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总之,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是人类科技发展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从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思想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点。
一、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创新意识的强烈。
古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主要表现在农业、冶金、医药、工艺制造等方面。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农民创造了许多有效的农业技术,如耕作工具的改进、灌溉系统的建设、肥料的研制等,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冶金方面,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如铁炉、青铜器等的制造技术,使中国的冶金工艺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医药方面,古代中国的医药学体系独具特色,中药的研制和应用成果丰富,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工艺制造方面,古代中国的陶瓷、丝绸、造纸等工艺技术独步世界,成为了古代中国的独特艺术品。
二、技术应用方面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不仅停留在实验室中,更多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古代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需求。
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的船队远航海外,为中国的国际交流和贸易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中国的军事技术也十分发达,如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使中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三、科技思想方面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第三个特点是科技思想的独特性。
古代中国的科技思想注重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强调和谐共生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种科技思想反映在古代中国人的科技活动中,如农民的传统农业技术注重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强调农业的持续发展。
古代中国的医药学体系强调防病治未病的理念,提倡“治未病”的医疗模式,注重预防和健康的保护。
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也注重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一历史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成就概述中国古代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瑰宝,拥有众多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明和创新。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进行概述。
一、农业技术与灌溉系统中国在古代农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石器制作农具,开垦土地进行耕作。
在农业方面,中国人发明了畜力耕作、耕种技术,以及创造了农业生产所需的农具、耕田等。
同时,他们还掌握了高度发达的灌溉系统,如水利工程和引水技术,为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二、造纸术与印刷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是造纸术。
公元105年,汉朝宦官蔡伦成功发明了造纸术,将纤维素纸浆浸泡在水中,并经过层层压实,使纸张逐渐形成。
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写和记录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印刷术打下了基础。
印刷术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科技成就。
宋代时,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并广泛应用。
活字印刷术使得印刷更加便捷和高效,大大推动了书籍的传播与普及。
三、火药与火箭技术中国古代还有一项重要的科技成就是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在宋代,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这项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优势。
火箭技术也是中国古代的信天游技术之一。
早在13世纪,中国人就发明了火箭,并将其投入战斗中。
火箭的发明和应用,不仅增强了军队的攻击力,也为后来的飞行器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制瓷术与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制瓷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从很早开始掌握了制作陶瓷的技术,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瓷器。
以汝窑、青花瓷等闻名世界,被誉为瓷器的瑰宝。
这种古代陶瓷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甚至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也被广泛交流与贸易。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路。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丝绸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科学技术与数学成就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和数学方面也有丰富的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是一个古文明的国家,拥有众多的科技文化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一些主要科技文化成就:1.农业科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相对先进,农民们广泛使用铁制农具和水利设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水稻、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并逐渐传入亚洲其他地区。
此外,中国人还独创了农田水利技术,如水车、水螺、农田排灌系统等,为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印刷术:中国古代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可持续使用的印刷术,即活字印刷术。
北宋时期的印刷术,通过移动木制活字模组,可以快速复制大量文本。
这项技术的发明对于传播知识和文化有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印刷术在西方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3.火药:中国是火药的发明地之一、中国古代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后发现其具有爆炸性,进而发展成为火药。
火药的出现改变了战争和军事战略,为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
4.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起初,指南针是用于占卜的工具,后来被航海家应用于方向导航。
指南针通过指向地球的磁北极,有助于航行者在大海上准确找到航向,对于中国古代的远洋航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5.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被认为是中国科技文化的巅峰成就。
这包括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四大发明的出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知识的普及,活字印刷术使书籍的制作和分发大大加快,火药和指南针更是对军事和航海领域的巨大提升。
6.瓷器:中国古代的瓷器手工艺术术最为著名。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已有数千年历史。
以汝、官、哥、钧等窑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具有高度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瑰宝,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7.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石雕和玉雕为主,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的雕塑艺术在表现技巧、形象塑造和人物刻画等方面都具备较高水平。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众多令人惊叹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对中国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业和水利工程农业是中国文明的基石,中国古代人民在农业方面取得了众多重要的科技成就。
其中最著名的是水稻的种植和养殖技术,这项技术的突破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同时,古代中国人还发明了许多农业工具和耕作方法,如犁、耙、蒸馏器等,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便捷。
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方面。
中国人发明了众多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渠道、水坝和水车等。
这些工程使中国的农田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造纸术和印刷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造纸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书写和文化传承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造纸术的普及也极大地推动了书籍的生产和阅读,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与造纸术相伴而生的是印刷术的发明。
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木版印刷术,并将其运用于书籍和文化传承中。
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复制更加容易和快捷,使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得以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对世界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火药和指南针火药的发现和应用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突破。
中国人在古代已经发现了火药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将其运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火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也为冶炼和矿山开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指南针的发明也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指南针的出现使航海和航行更加准确和安全。
中国的指南针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艺术和文学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学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中国古代的绘画和文学作品流传至今,仍然广受赞赏。
绘画作品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为主题,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给人以深远的艺术震撼。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发展历程: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改进。
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①发展历程:火药的发明始于古代炼丹术。
唐末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3)指南针①发展历程: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②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4)印刷术①发展历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代表为《金刚经》),北宋(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出现了彩色套印技术。
②影响: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数学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算盘,后来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推广(商业繁荣)。
明朝时,珠算已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区。
3.天文历法①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西汉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
④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造浑仪,制出简仪。
⑤历法:夏朝时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元朝郭守敬主持编订《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基本一致,但问世早三百年)。
4.农学①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农书②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③元朝王祯的《农书》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上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⑤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的成就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科技成就。
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重要科技的成就。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
早在公元前105年,汉朝的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的是竹简和兽皮等材料来写字,这些材料都很难保存和传播。
有了造纸术,人们可以使用纸张来记录各种信息,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二、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
指南针是一种用于确定方向的仪器,它可以指示地球磁极的方向。
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古代航海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中国人已经使用指南针进行海上航行。
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航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的科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发明之一。
火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在古代,火药主要用于军事和烟花制造。
火药的出现使得中国在军事上占有了极大的优势。
火药的应用也推动了中国烟花文化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对中国的军事、文化和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
早在公元7世纪,唐朝的王珪就发明了木版印刷。
在宋朝时期,金属活字印刷术被发明。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
在此之前,书籍的制作需要手工复制,这非常费时费力。
有了印刷术,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这也推动了中国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五、天文学天文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已经研究了很多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
中国人还发明了很多天文仪器,如浑天仪、日晷、水平仪等。
这些仪器可以用来观测天体运动和计算天文数据。
天文学的发展对中国的农业、航海、历法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之一。
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造就了众多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从古代雕刻、冶炼、纺织等基础技术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要发明,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无疑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远古时代的人类提供了可靠的粮食来源。
在远古时期,中国人民就开始进入农耕社会,他们逐步改进了种植技术,开垦了大片农田,并且发明了灌溉系统,使得农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
此外,他们还发展出了耕作工具,如犁和耕牛,这些工具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二、陶器制作技术中国古代的陶器制作技术世界闻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使用陶器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造型和装饰也越来越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也源于陶器制作,中国古代工匠使用复杂的铸造工艺,创造出许多华美的青铜器,这些器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三、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之一。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制作方法,这一技术使得信息传播和记录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使用竹简、兽皮等材料进行记录,而纸张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造纸术的传播也是古代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得这一技术得以传播至东亚、西亚和欧洲。
四、火药与火器中国古代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在军事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火药作为一种炸药被发明之后,很快被应用于军事战争中,最早被用作烟花爆竹和火龙炮等庆祝活动。
随后,火药的军事应用逐渐成熟,中国火器的出现对战争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火器的使用使得射击距离大大增加,威力也显著提升,从而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五、指南针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是航海领域一项重要的科技成就。
在宋代,中国人民发明了指南针,并将其应用于航海和导航中。
指南针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船只的导航能力,使得航海更加安全和准确。
高中历史的解析解析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高中历史的解析:解析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科技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科学技术的突破、文化繁荣以及对全球的贡献。
一、科学技术的突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丰富而卓越。
首先要提到的是造纸术的发明。
在皇朝时期,中国人通过利用植物纤维开发了造纸技术,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字的传播。
随之而来的印刷术的发明更是革命性地改变了古代社会,也使得知识的普及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中国还在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如水稻的培育和种植技术的进步。
其次,中国古代还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天文观测有着极高的热情。
他们首先发明了日晷和水钟等测量时间的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研究了太阳、月亮和星球的运行轨迹。
另外,中国古代人还创造了算盘,这一计算工具在数学运算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文化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给世界带来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文学与艺术方面来看,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作为社会的精英,他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播与阅读。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字画艺术,包括书法和国画等,这些艺术形式被世人所推崇。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给世界带来了重要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哲学有许多不同的学派,如儒家、道家和墨家等。
这些思想体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哲学思考。
例如,儒家思想的主张的和谐共处与道家思想的宇宙观都为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对全球的贡献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是丝绸之路的建立,这一古代贸易路线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交流的融合,同时也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此外,中国的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传播更加方便,为世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与科技成就,直至今日,每一个中国人依然为之自豪与骄傲。
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古代世界独领风骚,发出了夺目的光芒,现代西方科技的发达,使中国人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今天的我们更有必要去学习研究古代科技成就及其文化特质,寻找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从中可以更好去发展现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等方面。
在天文学方面。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东汉末年,第一台浑象仪由张衡制成,张衡同时还提出了浑天说的观点。
汉代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确切年代的成文历法——《太初历》。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我们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是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
在数学方面,《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此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涉及到现代初等数学的大部分内容。
南朝祖冲之利用和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
他还写了数学专著《缀术》,后来传到日本、朝鲜。
在医药学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西汉的《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第一次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总结。
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
著有《千金方》,总结了历代的医学成果,在我国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农学方面。
农具制造在战国已出现,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竖炉冶炼法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
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部综合性的农业著作——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理论缺陷,值得历史学者们去探讨与研究。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具有实用理性。
如中国传统数学则主要是以计算见长,并通过直接的途径把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明显的实用性思想体现了与西方数学迥然不同的风格,并足以和古希腊数学相媲美。
围绕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实用观念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心理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
又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所以高度发达,首先是由于帝王们认为天象直接联系着皇家的命运。
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财赋的根本。
历代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也是出于对全国农业生产实施宏观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
再次,中国古历法的需要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天文学的全面发展,而且使数学伴随天文学而发达起来。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许多方法都是在解决天文历法计算问题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最后,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同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思想,以及与之互相渗透的佛教、道教思想也有密切关系。
第二。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且有工匠传统的文化特质。
在古代科学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传统:一种是偏重理论思
维和数学思维的学者传统。
一种是偏重工艺技术和经验知识的工匠传统。
工匠传统,又称工艺传统,或称技术传统,即是由工匠保持的文化传统。
工匠在冶炼、印染、器械制造等活动中获得了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技术知识,以口授方式保存了这些经验性知识。
这种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主要是由工匠、失意文人学者、僧侣学者和官方科学家所组成。
工匠以及偏重工匠传统的学者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力量。
因此,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中,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常常局限于个别经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甚少进行模拟自然过程的人控实验和经验材料的量化分析,缺乏科学技术由经验形态上升为理论形态的动力、需要和条件。
第三,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整体观照。
注重综合,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所谓整体性是指概念或范畴的不可分解性或有机性或关联性。
中国的医学、农学、天文学、甚至中国的逻辑学,在用这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概念去描述事物或进行判断时,则表现出一种没有经过逻辑分殊的总体观念。
如,中国古代农学理论也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获取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以有机结合,并进行统筹规划。
素朴的整体观念,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宏观把握世界的高度智慧,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独特的理论模式,反射出中国文化的卓越光辉。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可是后来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答案是相当复杂的。
既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自身的原因,例如缺乏数学、逻辑、体系和实验
精神,也有制约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原因,从外部条件来看,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的束缚以及落后的生产力造成的。
在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整体化、社会化、工程化、一体化,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因素,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最重要的源泉,并由此带来精神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精神生活广泛深人。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让中国立于大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