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构景要素对比分析(曲)
- 格式:ppt
- 大小:16.11 MB
- 文档页数:44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摘要:中西方古典园林因其思想与文化的基础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西方古典园林则侧重于纯净的、人工雕琢式的盛装之美,本文针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对中国园林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对比分析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
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
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
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高潮,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
论述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摘要:分别概述了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论述了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通过从历史起源、文化传统、哲学理念和宗教信仰、美学思想等不同背景和角度,分析中西方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特色、差异、一、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迥异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构成了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下面通过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艺术特色概述,细看它们的差异性。
(一)中国园林艺术特色1.中国古典园林体现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中国园林为典型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园林中山环水抱,曲折多变,花草树木自然生长,建筑也顺应地形而参差错落。
受儒家道德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把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
重视寓义于物,托物言志。
2.中国园林讲究意境美中国园林艺术在表象上体现形式美,更把自我放人自然中,将客观景致与主观情感相结合,借景物窥见心灵、触动情思,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
”追求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西方园林的最大特点。
3.中国园林的布局构造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
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
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
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4.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特点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主体,园林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
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园林建筑布局灵活,与地形、水体、植物巧妙结合,人工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构成优美风景。
5.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分析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分析尹丹峰(湖南文理学院, 土木建造工程学院, 中国常德415000)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建造,为中国园林建造的特别形式。
中国园林经受了数千年的进展,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自然山水园林,进展成为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写意山水园林。
它的特点主要有: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为装饰;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园林建造能够把山水,花木,鸟兽等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的风景画面之中;浓郁的诗情画意,是时光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深邃典雅的意境,作的角度来说是,寓情于景,园林的鉴赏角度来说是,触景生情给大家介绍如何来观赏中国的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分离叙述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建造美和人文美。
从中国的园林建造来看,自然美包括山水、树木、花草等等,几乎全部的园中都有水池,有假山,有花草,有树木,制造一种小桥流水,荷花漂香的这种自然的体面。
由于中国的园林艺术,深深的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因而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的风格和民族的特色,所以我们在观赏园林艺术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观赏它的人文美,也就是它的文化美,这点是中国园林艺术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园林艺术和中国的建造一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同时又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追求。
艺术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点和艺术的特点。
3.中西园林的差异分析西方园林追求物质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布局的美、一览无余的美。
中国园林追求意韵的美、自然与人和睦的美、浪漫主义的美、抑扬迭宕的美。
假如把西方园林比作油画,那么可把中国园林比作山水画,中国园林比西方园林越发自然化。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细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他的必定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蜿蜒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弥漫了偶然性中西园林间形成如此大的差异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殊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
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中西⽅古典园林差异!以下图⽂由秋凌景观-露⽔转⾃⽹络重新编辑整理,转载请说明。
世界各民族在各⾃漫长的造园活动中,充分汲取各⾃⽂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的造园艺术形式。
在西⽅,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何园林;在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然⼭⽔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以法国为代表西⽅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何形分割,⼀览⽆余,给⼈以扩⼤、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上的差异 ?西⽅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套原则⼿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体、地形、建筑及⼩品等组成⼀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洞开、忽⽽幽闭的⼿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建筑与⼭⽯、⽔池、花⽊巧妙地结合。
三、对⽔的运⽤在西⽅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池、⽔阶梯、跌⽔、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剧场、⽔风琴等具有⾳响效果的⽔景。
中国园林也⼗分注重⽤⽔,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池为中⼼,⽔池四周环列建筑,从⽽形成⼀种向⼼,内聚的格局,绝⼤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法,把⽔⾯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块,给⼈深邃清幽的感觉。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
西方信奉“天人对立”,崇尚改造自然的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上崇奉直线,以直线几何图案为美。
因此在西方的造园活动中,几何化的规整构图形式是其艺术表现的必然。
而中国信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在线条的运用中崇尚
(1
(2
(3
(4
(5)追求形式与写实。
欧洲人的审美意识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有着截然的不同,他们认为艺术的真谛和价值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完全建立在各部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中国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取材于自然,高于自然。
园林以自然的山、水、地貌为基础,但不是简单的
利用,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加以改造加工,再现一个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的自然。
(2)追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3)高雅的文化意境。
中式造园除了凭借山水、花草、建筑所构成的景致传达意。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中西方的园林比较起来都有其特色,从不同方向比较,中西方的园林也有其不同点,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比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比较一造园构景手法与总体风格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园林设计尽管运用相似的造园要素: 山、水、植物、建筑等, 但在造园构景中却有较大的相异之处。
西方园林设计中, 对山石的运用局限性较大, 大部分用作雕塑的材料, 也有岩石园、洞穴和假山的出现。
对水的运用十分重视, 如意大利花园中流动的水, 法国花园平静宽阔的水镜; 植物也构成了西方园林设计的一个重大要素, 如古罗马的绿色雕刻, 法国花园的各种花坛等; 建筑在西方园林中从来都是构图的中心, 花园是为建筑服务的, 园林是建筑和自然之间的过渡, 花园设计的原则要服从建筑设计的大局。
而在中国园林设计中, 对山石的运用极为重视, 假山石的设计更是占有重要的地位, 江南私家园林中, 绝大多数有着脍炙人口的假山设计, 如苏州网狮园、拙政园等; 中国园林中的理水, 是一种以少胜多的典范, 水在中国园林中绝不可没有, 大部分情况下, 还起着园林的构图中心的作用, 如北京的颐和园,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中国园林中, 也非常讲究植物设计, 正所谓 / 一年四季皆有景, 一天四时观景变 0; 建筑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空间转换、供人小驻等作用, 它不是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渡, 而是自然的缩影和提炼, 是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直接展现。
中西方园林的比较二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西方园林构景要素对比分析园林是人类创造的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中西方园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形式,它们在构景要素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园林的构景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它们背后的文化特点。
首先,中西方园林的布局方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中式园林中,布局强调朴素和自然之美。
它通常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将园林划分为多个景观区域,每个区域之间通过曲折的小径相连接。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如亭台楼阁和假山也呼应了山水之间的自然之美。
这种布局方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
相比之下,西式园林的布局则更加对称和规则。
它通常采用几何形状的设计,如直线、圆形和方形。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被精确地安排在对称的位置,营造出一种有序和平衡的感觉。
这种布局方式反映了西方人追求秩序和稳定的价值观。
其次,中西方园林的植物选择也有所不同。
在中式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包括竹子、松树、梅花等。
这些植物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高尚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式园林常常借助植物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如松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梅花则代表着坚强和自立。
而在西式园林中,草坪和花坛是常见的植物选择。
草坪的绿色和平整营造出开放和宽敞的氛围,而花坛中的各种花卉则给人以色彩丰富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种植物选择体现了西方人欣赏花草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感的追求。
此外,在中西方园林中,水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式园林中的水景往往是小型的水池或小河,通过石桥或假山与其他景观相连接。
这种水景给人以静谧和宁静的感觉。
与之相反,西式园林中的水景通常是大型的喷泉或人工湖泊,通过喷水或船只等装饰物增添了活力和动感。
总的来说,中西方园林的构景要素差异明显,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偏好和价值观。
中式园林强调朴素和自然之美,借助布局和植物选择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和谐统一的追求。
西式园林则更加注重对称和规则,通过几何形状的布局和丰富多样的植物选择来展现人们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对比分析孟佳利(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在世界艺术文化各式各样的语言中,园林设计作为其中一种较为与众不同的审美存在,所反映出来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甚至于不同思想的艺术文化背景,它们各自拥有着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形式。
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著名园林中,具体举例说明并比较中国古典式山水园林和西方古典主义园林之间的对比差异,并对差异背后的原因、历史背景、美学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差异;造园手法与中国的古典园林相比,西方的园林设计则是截然不同的,园中几乎看不到丝毫自然的痕迹,因为西方人自古就崇尚“形式美”,认为自然生长的事物不够完美,只有在人类的加工之后才称得上美丽,并且艺术家们将这种形式美运用在了各个领域之中,所以在西方的园林中,本应该是自由生长的花、草、树木都有着明显的人为印记,都被统一修剪为各式的形状。
观光者在进入每一处西方的园林中,都能够清楚地见识到整齐划一的人工设计。
以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为例,一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园艺师修剪整齐的灌木与乔木,紧接着由有秩序的植物方阵所构成的迷宫花园,甚至连草坪的设计都是方方正正的各种几何形状,园林里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地展现了西方人的“人为改造自然”。
1.2总体布局的比较中西方古典园林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在一座园林中尤为突出的景观主体是什么,景观小品和主景虽为一体,但是主景决定了整个园林的基调与意境,也是园林的灵魂所在。
在中国的众多古典园林中,主景当然是自然山水,那么造园者在设计总体布局时自然而然会将山水这一要素构思在整个景观画面的主要位置,用其他的花、草和建筑来衬托山水,烘托氛围。
这也与当时的人们喜爱“自然美”有很大关系,园林毕竟是一个属于人为设计的独立环境,但是要在这种环境下凸显“自然美”,造园者就必须将“人工美”融入进“自然美”之中,这也就是为何我国有着数量不少的园林都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拥有极佳的观赏感受。
中西方园林风格分析对比摘要:因为存在历史文化的差异和地域方面的区别,所以我们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园林设计布局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本文中对园林设计中关于山水运用、建筑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对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存在的不同进行了阐述,希望对我国的园林发展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园林;要素;风格;对比我国的园林设计,一般都把园林景观作为综合的生态环境,将山、水、建筑、道路、花草树木等赋予生命力,既具有自然形态,又融入人的想像力,并且充分运用风水理论,集自然、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并获得最大效益[1]。
追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和最高艺术追求。
陈从周认为意境是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观中的体现,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表达了一种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使情、境交融。
中国园林与文学艺术、诗词绘画、音乐等结合,园内诗词歌赋、楹联匾额、水墨丹青、碑林石刻与园林融糅,形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有魅力。
而西方园林的人文景观相对单调,主要通过雕塑和喷泉等来描述宗教故事、神话传说。
西方园林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强调审美对象的秩序和匀称,认为和谐是一种数量关系,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达斯说:“数为万物的本质。
”由此“征服自然”成为西方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指导思想。
因此在欧洲园林中处处可以见到强迫接受人指挥的喷泉,按人的意志改变成几何样式的树木、刺绣花圃和绿色雕刻。
园中的一切都有人工穿凿的印记。
一、中西方造园要素分析对比1、山水山水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标志。
几乎无园不山,无园不水,在中华先人的自然崇拜中,名山五岳是上帝之下都,又是神仙居住的灵境,远离尘世的山林,成为隐士高人的理想选择。
儒家的山水作为志士仁人的精神拟态,积淀着士人的高雅和风流,山水成为中国园林最基本的抒情物质建构。
中国园林中的山水同时负载着与道德相联系的情愫。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认为水之美,在于它具有与君子(智者)相同的智、德、勇等品质,而仁者则具有高山般广阔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美德。
论述中西方园林并加以剖析对比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内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前言: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邢台,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古典园林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们对眼前的世界总不大满足,因而有所向往,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这地方最完美的,就生化成为宗教里的天堂。
中西方传统园林设计风格解析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为目的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在悠久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了迥异的风格。
一、不同的自然观中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人善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进取,他们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获得快感和乐趣,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而中国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因此,不同的自然观在造园艺术上地体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园林注重外在几何秩序的形式美感,同时,更注重外在几何秩序的功能性,以人为本,例如很早就有了功能明确的剧场、庭架、迷园、泳池等户外娱乐场所,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人服务的观点。
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风格分析(一)皇家园林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建设,历时近百年,在北京西北郊建成了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共计五座皇家园林,统称为“三山五园”。
与这几座大园同时建造的还有一批专门赐给皇子、皇亲的小型赐园,例如圆明园附近的熙春园、勺园、朗润园等,使北京西北郊出现了一个迄今世界上最庞大的皇家园林区,它们表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些皇家园林其特点主要有:1、规模大。
2、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工整严谨外,其他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
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3、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论述中西方园林并加以剖析对比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内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前言: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邢台,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古典园林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们对眼前的世界总不大满足,因而有所向往,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这地方最完美的,就生化成为宗教里的天堂。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园林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园林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是一个深入研究且丰富复杂的领域。
它们在许多方面,包括设计理念、空间组织、自然元素利用,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以下是对这些差异的一些基本概述。
一、设计理念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强调“天人合一”,即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常试图模仿自然界的景观,将山水、植物和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宛若画卷的世界。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强调秩序和几何图形,其设计多基于严格的几何网格,特别是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可以看到这种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
二、空间组织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空间组织上常常是内向的、多层次的,园中景物多以山脉、水流、溪流等自然元素构成,通过精心安排的空间序列,引导观者的视线和情绪。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是外向的,一览无余的,常常以大片的草坪、花坛和喷泉等构成开阔的空间,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自然元素的使用中国古典园林大量使用自然元素,如山石、古木、水池等,通过这些元素来创造一种仿自然的氛围。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倾向于使用规则的几何形状和人工材料,如修剪整齐的灌木、草坪和雕像等。
四、文化内涵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古代诗词和绘画的影响,常常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氛围,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诗词中的意境。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多地体现出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充满了神话和历史故事的元素。
五、色彩与光线在色彩和光线方面,中西方古典园林也有显著的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绿色和灰色为主调,模仿自然山水的色彩。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注重丰富多彩的色彩,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内的颜色变化丰富,与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西方古典园林也善于利用镜面反射和灯光照明来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六、符号与象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许多元素都富有象征意义,如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以及松、竹、梅等植物形象,都代表了特定的文化含义。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注重几何图形的象征意义,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