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51.04 MB
- 文档页数:84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分析古典园林把“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作为创作主旨,通过对山、水、植物、建筑四大园林构景要素的搭配与布局,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
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欢迎阅读!1 自由有序,情趣自然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历代文人雅士和造园者,把各自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融注到园林的建构中。
园林中的一花一木、山水林泉、亭台楼阁,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形成意境深远、超凡脱俗的园林艺术特色。
2 疏密有致,黑白分明在园林规划布局中,景物过密,就会使人感到窒息,过疏则又松弛无力,因此要处理好疏密关系。
园林建筑布局同样如此,才能取得完美的境界。
以网师园为例,其不均匀的建筑布局,使疏密变化极其强烈地达到了黑白分明的效果。
其入口两侧小山从桂轩和琴室一带,空间紧凑,建筑排列有序,分布集中,使人置身于建筑围合成的天井空间之中,加上景素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岁廊而入,过濯缨水阁到中部,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大水面四周:或桥、或廊、或亭、或假山,建筑密度顿时减少,使人视线大开,心理放松;至“月到风来亭”时感到周身一丝凉意,心旷神怡;而北部“看松读画轩”与“读画楼”一带建筑又一次相对集中。
网师园中园林建筑正是在这种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或旷、或奥,奏响了一首节奏强烈的乐章。
3 巧于因借,内外结合“因”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内外结合意思是说,园虽有内外之别,但景色并无远近之分,如遇晴山耸立的秀色,古寺凌空的胜景,凡是目力所及的,庸俗的给予遮蔽,美好的应该汲取过来。
例如在园林空间开阔的情况下,建筑物作为构景要素,其作用主要在于点景和观景,正因为点景的建筑占据着山水的“开面”部位,他们往往也是观景的特定场所,能够看得远看得尽。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魅力在于如何巧妙地组合空间和景色,创造出宜人的环境。
构景手法是古典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各种技巧和手法,将自然和人造的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优美、和谐的整体。
以下是八种常见的构景手法:1.借景:借景是通过在视觉范围内选取美景作为构景元素,将园外的美景引入园内,以增加园内的景深和层次感。
借景可以借山、水、建筑等自然景观,也可以借城市街道、自然风光等。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地安排景点和观赏点,选取最佳的观赏角度和视线,将园外美景与园内景色融为一体。
2.对景:对景是在园林中选取一个或多个重要的景点,使游人在行走或驻足时能够观赏到这些景点。
对景可以是园内的主要景点,也可以是园外的远山、河流等自然景观。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亭台、走廊等观景点,使游人可以欣赏到各个方向的景色。
3.漏景:漏景是通过设置花窗、栅栏等半透明障碍物,使园内景色若隐若现,增加层次感和神秘感。
这种构景手法能够激发游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在欣赏景色时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视角。
4.夹景:夹景是在园林中设置两条平行或交叉的通道或水道,使游人在行走或乘船时能够欣赏到两边的景色。
夹景可以是一种景观带,也可以是一种景观轴线,它能够将园内的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连贯的空间序列。
5.框景:框景是在园林中设置框形结构物,将园内的景色框住,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种构景手法常常被用于园林中的建筑、走廊等处,使游人在欣赏景色时能够有一个焦点或主题。
框景可以通过精心选择框线的形状、材质和色彩等元素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6.添景:添景是在园林中增加一些元素或景点,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这种构景手法可以通过添加植物、小品、雕塑等元素来实现。
例如,在草坪或水池边添加一些观赏植物或装饰品,以增加园内的色彩和质感。
7.障景:障景是通过设置一些障碍物或遮挡物,将园内的景色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以增加层次感和神秘感。
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要素及理念 导语:古典园林⾥通常都是⼀个主体建筑,附以⼀个或⼏个副体建筑,中间⽤廊连接,形成⼀个建筑组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等。
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传早在周⽂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然⼭⽔基础上,辅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段效仿⾃然。
“⾃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艺术创作的最⾼原则和审美标准。
⼭、⽔、植物乃是构成⾃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构景要素进⾏改造、调整、加⼯等艺术化的处理,构建出⼀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个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法——源于⾃然⽽⾼于⾃然。
这种艺术再现的特点在构建园林⼭⽔和植物配置⽅⾯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存的许多优秀的叠⼭作品,⼀般不过⼋九⽶,从它们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都是天然⼭岳构成规律的概括与提炼。
这种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充分展现了源于⾃然⽽⼜⾼于⾃然的艺术发现⼿法。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体必曲折有致,并利⽤⼭⽯点缀岸、矶,做出湾港、⽔⼝或堆筑岛、堤、架设桥梁等,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景的全貌,这追求的是“⼀勺则江湖万⾥”的⽴意,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都是常⽤的⼿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氛的作⽤。
植物配置都以树⽊为主调,不讲究成⾏成列,但随意参差,运⽤少量树⽊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象万千。
此外,观赏树⽊和花卉还按其形、⾊、⾹⽽“拟⼈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其象征寓意。
园林中的建筑为了适应主⼈居住、游憩等多⽅⾯的需要,不论其性质功能、造型结构如何,都能与园内⼭⽔花⽊有机的组织在⼀起;在⽤料上,园内建筑物充分利⽤⽊框架结构的内外墙可有可⽆、空间可虚可实、可隔可透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出了千姿百态、⽣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在布局上化整为零,通过完全⾃由随意、因⼭就⽔、⾼低错落的变化,强化了建筑与⾃然环境的融合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1.纵横错落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通常是采用纵横错落的方式,通过不同方向和角度的设置,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景致感,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观赏角度。
2.以亭台楼阁为中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建筑物的设置和布局,通常以亭台楼阁为中心,围绕其周围设置景观。
亭台楼阁的建筑和园林的景观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3.明暗相间的色彩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色彩来营造景观的效果。
在园林的构景中,通常会使用明暗相间的色彩来强调空间层次和景观的对比效果。
暗色和亮色的搭配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4.独特的水景设置: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景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种形式,通过不同的水景形态和细节设置,使得园林更加灵动和富有生机。
5.善用园林的视觉错觉:中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视觉错觉来创造景观的效果。
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园林在视觉上具有延伸感和虚实交错的效果,增强了空间感和景深感。
6.注重园林细节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包括石块的摆放、花木的种植、装饰物的选择等。
园林细节的处理更加突显了整体园林的美感和品位,使得园林更加精致而富有艺术感。
7.引入自然元素:中国古典园林尊崇自然,注重将自然元素引入园林中。
通过引入树木、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使得园林更加贴近自然,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反映自然”的设计理念。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独具特色,以其错落有致的布局、亭台楼阁为中心、明暗相间的色彩运用、独特的水景设置、善用视觉错觉、注重园林细节处理和引入自然元素等方式,将园林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营造出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的园林风景,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园林艺术的创造力。
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去参观过古典园林的人都会惊叹园林之美,在我们观赏之余你是否有去观察过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主要的构成要素,欢迎阅读!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一)筑山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山”虽然有真山,但多为假山。
包括土山、石山及土石山,能够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假山,主要是指石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突出标志。
为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山景要有峰、谷、洞、石等形态组合,园林设计可选择不同造型、色泽、纹理的块石,创造小尺度自然的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景观。
在堆积章法和构图上,要体现天然山岳的构成规律及风貌,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因此,成功的假山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写,是在小地段内展现出的咫尺山林和千岩万壑。
叠石是我国古代园林造景的基本要素。
叠石一般用三种岩石,它们是太湖石、黄石和宣石。
太湖石玲珑剔透,黄石浑厚粗犷,宣石质地如雪故称雪石。
著名的太湖石叠石有苏州的留园三峰,黄石叠石有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洞,宣石叠石有扬州个园的冬石雪狮。
我国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之说。
扬州个园的假山分为三大区域,分别用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叠成,一园三色假山,手法不同、风格各异,总体设计却一气呵成,立意之精巧,气势之深雄,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堆山叠石的高超技艺,因此有“扬州个园以山胜”之美誉。
(二)理水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是对自然界中河湖、溪涧、泉瀑、渊潭的艺术概括。
理水是按水体运动的规律,经人为抽象概括,再现自然的水景。
水是园林中的血液,为万物生长之本。
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的感受,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土壤和空气湿度,使花木茂盛;还可与园林其他要素协调对比,产生湖光山色、波光倒影,使景色更丰富生动。
水景组织要顺其自然,静态与动态序列布局,取决于地形,并经艺术处理,大片洼地成湖泊,窄细之谷为溪涧,狭长水体为河流,泉瀑积聚为渊潭。
水面形状要自然,水贵在曲,即使小水面,也要曲折有致、有聚有分、有急有缓、有瀑有流,并用山石点缀岸矶港汉,制造水口以显示水有源头。
古典园林建筑中常用的构景方法一、借景。
借景可太有趣啦。
就是把园林外面的景色巧妙地“借”到园林里面来。
比如说远处的山峦呀,要是能让它成为园林画面的一部分,那可就像是大自然免费送了一幅超美的画呢。
像颐和园,就能把西山的景色借进来,站在园子里看,感觉园林都变得无限大了,就像和外面的世界融为一体了。
这借景啊,就像是园林在和周围的环境交朋友,把人家好看的地方拉过来一起玩,让游客能看到更多美的东西。
二、框景。
框景就像是给景色装了个画框。
园林里那些门窗、洞门啥的,就起到这个作用。
透过一个圆形的洞门看过去,里面的花草树木就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
就好比是园林设计师拿着一个大相框,在园林里到处找好看的景色,然后把它框起来给咱看。
这感觉就像是在寻宝一样,每发现一个框起来的美景,都像挖到了宝藏,心里可惊喜了。
三、障景。
障景呢,有点像欲扬先抑的感觉。
在园林里,突然弄个假山或者一丛竹子挡在前面,刚看到的时候还会想,这咋挡住路了呢。
但是当你绕过这个障碍物,后面的美景一下子出现在眼前,那种惊喜感简直了。
就像是园林在和你玩捉迷藏,先把好东西藏起来,然后突然给你个大惊喜。
这障景啊,让园林变得更有层次感,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四、对景。
对景就是在园林里安排两个相对的景色。
比如说这边有个亭子,对面就有个小池塘。
你站在亭子这边看池塘,或者在池塘那边看亭子,都特别美。
就像是两个人面对面站着,互相欣赏。
这对景啊,让园林里的景色有了呼应,就像两个人在对话一样,充满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古典园林建筑的这些构景方法真的是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呀,它们把园林变得像一个充满惊喜和美的小世界,每一处景色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呢。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从观赏、总结和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构景要素,通过巧妙绝笔的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融情于景,构思新颖,让人们觉得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效果。
1、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意趣。
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布。
在园中有根据水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中实现目的。
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水徘,似分还连的追求上。
文震亭在《长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
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
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只有血脉。
在园林艺术中,纯粹的认为景观亭台楼阁,虽然虽追求人化自然的园林来说不是主要要素,但是某些具体景区中还是可以成为主景的。
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如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
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建筑物,其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疏密、高下,都随园景主题需要而随机应变。
这就要求:造型轻巧淡推不求瑰玮庄严,装饰精致灵动不求富丽华瞻,空间开敞流通不求封闭森严。
另外色彩和质感对于园林来也是很重要的。
红色热烈,蓝色沉静,金色华贵,白色洁净,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调,造园者为了模仿自然,体现文人的志趣,基本采取了自然色态。
质感有两种:一种是材料本身,比如木材温馨,玻璃通透,石材古朴;另有一种则来自对材料的处理,比如石材打磨的粗糙就厚重粗狂,打磨的光洁就文雅华贵。
不同的质感也有着不同的美感。
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有哪些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传统园林营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典园林构景上也有严格的要求。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欢迎阅读!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1、筑山中国传统园林筑山是重要的造景手段,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审美取向与技法。
秦汉时期中式园林开启了人工筑山的先河,上林苑用水中砌筑三山象征东海仙山,在东汉出现用土石模仿自然山川的做法,魏晋时期逐渐发展成对自然山水的提炼加工,逐渐由写实走向写意,并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完善,达到方寸间彰显自然万象的境界,拳山勺水气象万千。
2,理水理水亦是为了在园林中造出自然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池塘.溪流.濠濮.泉水.湖泊.江河.渊潭.石矶水滩等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水景为主,以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有时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跌水。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但要注意中式传统园林中水的驳岸形式应该是自然形态的。
3、建筑园林中的建筑主要有以下形式:厅堂、亭、室、门窗墻洞、轩、楼阁、廊子、小品陈设、榭.船厅(舫),桥等。
建筑在中国园林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园林作为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其中建筑是“人“这一方的代表,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
园林中的建筑形式灵活多样,组合方式更为自由。
它既可以是园林中的焦点,也可以成为园林的配衬,同时审美的要求也高于其他场合。
4、植物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除了营造优美环境外,因其内涵不同,可以塑造多重的文化诉求,如在江南园林中常见的金桂和玉兰对植寓意金玉满堂等,植物是中式园林文化性和故事性的载体。
同时中式古典园林是艺术家造园,尤其强调植物的艺术美,要求姿、色、味俱佳。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5、诗画怡情通过诗画与景观进行呼应点景,使观者产生心理共鸣是中国传统景观特有的构景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