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生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0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长生理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1.细胞的生长分化规律细胞周期:从亲代细胞分裂结束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的时期称为细胞周期。
细胞生长的控制细胞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核质遗传基因的控制,因为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数量比只能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受细胞壁以及周围细胞作用力的影响;受环境因素的制约。
2.细胞分化的控制因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别。
同一植物体中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基因,因为它们都是由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的,而且其中的每一个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有可能发育成与母体相似的植株。
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内的基因不是同时表达的,而往往只表达基因库中的极小部分。
这就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顺序表达。
细胞的基因是如何有选择性地进行表达,合成特定蛋白质的,即基因是如何调控的,这是细胞分化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相同基因的细胞而有着不同蛋白质产物的表达,即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控制因素:(1)极性是细胞分化的前提极性是指细胞(也可指器官和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 细胞质浓度的不一,细胞器数量的多少,核位置的偏向等方面。
极性的建立会引发不均等分裂,使两个子细胞的大小和内含物不等,由此引起分裂细胞的分化。
(2)植物激素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植物激素可以诱导细胞分化。
3.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携带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的潜力。
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中离体分离培养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组织培养的概念与分类植物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培养发育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用于离体培养的各种植物材料称为外植体。
根据外植体的类型,又可将组织培养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培养等。
第7章植物的生长生理第1节、生长,分化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生命活动中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大小)或重量的不可逆的增加的过程。
是量变的过程。
例外:种子萌发幼苗干重并不是增加而是减少,胚囊的发育(4 1)细胞数目不是增加而是减少。
分化是指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机能和化学构成上各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的过程。
是质变。
发育是生长和分化的综合,指植物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各器官、组织和细胞数目、大小、重量的增加以及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过程,它推动植物的生命周期不断的向前发展。
叶发育:叶原基→幼叶→成熟叶根发育:根原基→幼根→完整的根系花发育:花原基→花蕾→开花。
果实发育:受精后子房膨大→果实形成→成熟。
第2节植物细胞的发育细胞的发育:分裂期、伸长期和分化期。
一、分裂期(一) Cell cycle 分生细胞的特点:体积小、壁簿、核大、内部充满原生质、无大液泡、合成代谢旺盛、细胞持水力高的细胞。
分生期的最大特点是DNA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周期的变化速度,受温度、IAA、GA和CTK的影响(二)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真核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着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称之为细胞骨架,由微丝(microfilament, MF)、微管(microtubule,MT)和中间纤维系统(Intermediate filament,IF)组成。
微丝由F-肌动蛋白(fibrous actin)组成,最主要功能是推动胞质流动。
微管由微管蛋白(tubulin,微管蛋白二聚体),最主要功能是细胞壁微纤丝的定向和组成有丝分裂纺缍丝。
中间纤维是蛋白质丝与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和运动有关。
2、伸长伸长区细胞的特点:大量吸水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内小液泡并成了大液泡,细胞质与细胞核被挤压到边缘。
水分多少是影响伸长的最主要因子。
生理上的特点是细胞内干物质积累、呼吸速率和酶活性增加、蛋白质合成增加。
3.分化特点:细胞趋于成熟,体积不再增大,出现组织分化。
植物生理学植物如何生长植物生理学:植物如何生长植物生长是植物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从种子开始生长并发展成成熟的植株。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长的几个关键方面,包括种子发芽、根系和茎的生长、叶片的形成以及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一、种子发芽种子发芽是植物生长的第一步。
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来激活休眠的生命力。
首先,种子吸水使种皮逐渐软化,然后胚珠内的胚乳开始分解并释放植物所需的能量。
接下来,胚根从种子中长出,并开始向土壤中伸展。
二、根系和茎的生长根系和茎是植物生长的支撑结构。
根系负责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茎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其他部位,同时将光合产物输送回根部。
根系和茎的生长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
植物激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从而促进根系和茎的生长。
三、叶片的形成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片形成过程中,植物会调节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并形成叶脉和叶片的结构。
叶片中的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
同时,叶片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四、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植物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以保证生长和生存。
其中最常见的适应机制是光和重力的感知。
植物通过叶片中的色素感知光线的强度和方向,并根据结果调整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方向。
植物根部的细胞则能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调整根系的生长方向。
综上所述,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生理过程。
种子发芽、根系和茎的生长、叶片的形成以及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都是植物生长中的重要环节。
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机制,并为农业和植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使学生掌握根、茎、叶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其与农业、果树、蔬菜等生产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1.种子的萌发2.细胞的生长3.植物的生长4.植物的运动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和运动。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1.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氧和适宜的温度。
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此外,有些种子还受到光的影响。
(1) 水分吸水是种子萌发的第一步。
吸水后,生理作用才能逐渐开始,因为1)水可以软化种皮:透氧,增加胚的呼吸,同时胚易于突破种皮。
2)水使细胞质由凝胶状转入溶胶状:代谢加强,酶活性增加,贮藏物分解为可溶性物质,供幼小器官生长之用。
3)水分促进可溶性物质运输到正在生长的幼芽、幼根。
(2) 氧气一般需要氧气浓度在10%以上才能萌发。
旺盛的物质代谢和活跃的物质运输等需要有氧呼吸作用来保证。
故农业生产上,春播前要深耕松土,使土壤的透气性增加,以利于种子的萌发(3) 温度种子萌发需要的温度范围与它们的原产地有密切关系,原产北方(如小麦)的需要温度较低,而原产南方(如水稻、玉米)的则要求较高。
(4)光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要求,可将种子分为以下三类1)需光种子:在有光条件下良好萌发,在黑暗中则不能萌发或发芽不好。
2)需暗种子:在光下萌发不好,在黑暗中萌发良好。
3)中光种子:萌发不受光照影响。
2.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1) 种子的吸水:三个阶段:急剧吸水、吸水停止、重新迅速吸水,表现出快——慢——快的特点。
1)阶段I-吸涨吸水阶段:A.是依赖于原生质胶体吸涨作用的物理性吸水。
B.无论是死种子还是活种子、休眠与否同样可以吸水;C.通过吸涨吸水,原生质由凝胶转变为溶胶状态,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
2)阶段II-缓慢吸水阶段:A.由于原生质水合程度趋于饱和,细胞膨压增加等因素,出现的一个吸水暂停或速度变慢的阶段;B.细胞中基因开始表达;C.酶促反应和呼吸作用增强;D.贮存物质开始分解,一方面给胚的发育提供营养,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水势,提高了吸水能力。
3)阶段III-生长吸水阶段:A.在贮存物质转化的基础上,原生质组分的合成旺盛,细胞吸水再一次加强;B.种子形态上发生可见的变化;C.胚根突出种皮后,有氧呼吸加强;D.新生器官生长加快,表现为种子的吸水和鲜重持续增加。
(2)呼吸作用的变化和酶的形成1)呼吸的变化在胚根突出种皮之前,种子的呼吸主要是无氧呼吸,在胚根长出之后,便以有氧呼吸为主了。
2)酶的形成:萌发种子中酶的来源有两种:A. 从已经存在的束缚态的酶释放或活化而来;支链淀粉葡萄糖苷酶。
B. 通过蛋白质合成而形成的新酶。
a-淀粉酶。
(3) 有机物的转变种子中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主要有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不同的植物种子中,三种物质的含量差异很大,通常以含量多的物质为依据,将种子区分为:淀粉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蛋白质种子)。
3. 种子的寿命种子寿命(seed longevity):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不同植物的种子寿命有着极大的差异:柳树:12h水稻、小麦:1~3a蚕豆、绿豆:6~11a稗草:13~18a皱叶酸膜:~80a莲子:100~400a贮藏条件影响种子寿命干燥:长;湿润:短低温:长;高温:短顽拗性种子:一些热带水果的种子不耐脱水干燥,也不耐零下低温贮藏,这类种子称为顽拗性种子。
如:荔枝、龙眼、芒果的种子第二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植物的生长是以细胞的生长为基础的: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通过细胞伸长增加体积。
种子-萌发细胞分裂和新细胞体积增加,幼苗迅速长大;由于细胞的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长成完整的植物体。
1. 细胞分裂的生理(1)细胞周期(cell cycle):细胞分裂成两个新细胞所需的时间。
(从上一个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包括:分裂期(M):前、中、后、末分裂间期:G1、S、G2(2)细胞分裂的生化变化DNA含量的变化呼吸速率的变化:分裂期对氧的需求很低,而G1期和G2期后期氧吸收量都很高。
(3)激素对分裂的影响IAA:影响细胞间期的DNA合成;CTK:诱导特殊蛋白质合成,是细胞分裂必须的;GA:促进G1期DNA合成,因此缩短G1期和S期所需的时间;2. 细胞伸长的生理(1)分生区细胞向伸长区细胞过渡。
(2)伸长区细胞的代谢特点:1)呼吸速率增高2~6倍;2)蛋白质量增加约6倍;3)核酸及细胞壁也增加。
(3)细胞伸长时细胞壁的变化:细胞壁的结构构成细胞壁的成分中,90%左右是多糖,10%左右是蛋白质、酶类以及脂肪酸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A.1400~10000个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结成长链,成为纤维素分子;B.2000个纤维素分子平行排列聚合成束,称为微团;C.每20个微团的长轴平行排列,聚合成束,构成微纤丝;D.细胞壁就是以微纤丝为基本框架构成的。
存在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多糖。
据推算,每年地球上由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纤维素可达1011t之多,而1990年全球粮食产量只有2.2×109 t。
如何把纤维素转化成为人类可利用的食物或者有效能源,是人们长期渴望解决的重大课题。
(4)激素与细胞伸长的关系。
GA、IAA能诱发细胞伸长。
生产上,喷施GA使茎伸长,如:以切花为生产目的的花卉(菊花、月季等)时,如茎(花轴)过短,可喷施赤霉素,以达到规格要求的长度。
3.细胞分化生理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是指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细胞的过程。
高等植物大都是从受精卵开始,不断分化形成各种细胞、组织、器官,最后形成完整的植物体。
细胞的形态建成。
(1)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携带着一个完整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极性(polarity)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的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极性一旦建立,即难于逆转。
(3)影响分化的条件1)糖浓度对分化的影响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分化与糖浓度有关:低糖浓度:形成木质部高糖浓度:形成韧皮部中等水平:木质部和韧皮部都形成,且中间有形成层。
2)光对植物组织的分化有影响黄化幼苗分化程度很低。
3)植物激素CTK/IAA——调控根芽分化1957年斯库格和米勒在进行烟草的组织培养时发现:[KT]/[IAA]比值高,愈伤组织形成芽;[KT]/[IAA]比值低,愈伤组织形成根;浓度相等,则愈伤组织保持生长而不分化;所以,通过调整二者的比值,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
第三节植物的生长一.营养器官的生长特性1.茎生长特性茎的生长主要由顶端分生组织和近顶端分生组织控制。
顶端分生组织控制近顶端分生组织的活性,近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决定茎的生长速率。
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的生长曲线,这个过程称生长大周期。
可以分为4个时期:(1)停滞期(lag phase)(0—18d):细胞分裂和原生质积累时期,生长缓慢。
(2)对数生长期(logarithmic growth phase)(18—45d)已经具有一定的积累,快速生长时期。
(3)直线生长期(linear growth phase)(45—55d)生长速率维持恒定速率(常为最高速率)快速生长。
(4)衰老期(senescence phase)(55——90d)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细胞开始成熟并走向衰老。
2. 根生长特性3. 叶生长特性双子叶:全叶均匀生长单子叶:基部保持生长能力二. 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1.温度(1)协调最适温度:能使植株生长最健壮的温度。
协调最适温度通常要比生长最适温度低。
(2)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3)根生长的最适温度20~30℃2. 光(1)幼苗的发育是受光控制的。
(2)光对茎的伸长有抑制作用。
(3)蓝紫光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而紫外光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4)光抑制多种植物根的生长。
(5)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面积的影响。
3.水分细胞分裂和伸长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
但水分过多也对植物生长不利。
在控制小麦、水稻茎部过度伸长的根本措施就是控制第二、三节间伸长期间的水分供应。
土壤水分过少时,根生长慢,同时使根木质化,降低吸水能力。
土壤水分过多时,通气不良,根短且侧根数增多。
4.矿质营养氮肥能使出叶期提早、叶片增大和叶片寿命相对延长,所以氮肥亦称为叶肥。
但氮肥施用过量,叶大而薄,容易干枯,寿命反而缩短。
氮肥同样显著促进茎的生长,氮肥过多,会引起徒长倒伏,抗性差,推迟成熟。
5.植物激素GA显著促进茎的生长。
生长延缓剂CCC等抑制菊花近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茎的生长,外施GA,可抵消它们的抑制效果。
三.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
1.根和地上部的相关“根深叶茂” “育秧先育根”相互促进:地上部分为根部提供糖分、维生素等养分;地下部分:为地上部分提供水分、矿物质、细胞分裂素等。
相互制约:“旱长根,水长苗”2.主枝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在树木中特别是针叶树,如桧柏、杉树等,顶芽生长的很快,下面的分枝受到顶端的抑制,整个植株呈宝塔形。
生产上采取去除顶端优势的方式达到增产、增收,如:棉花生长到一定高度要去顶以促进侧枝的增加,从而增加结果枝;花卉上,最典型的是千头菊,通过不停的去顶,能让一颗菊花上开出上千朵花;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矛盾的对立统一统一性:生殖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生长也不好。
矛盾性:营养生长过旺,消耗较多养分,便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生长,如果树、棉花等枝叶徒长,往往不能正常开花结实;生殖器官生长也影响营养器官生长,如番茄开花结实时,如让花果自然成熟,营养器官就日渐减弱,最后衰老死亡。
第四节植物的运动植物的运动(movement):指植物器官在空间上产生的运动。
高等植物的运动可以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一. 向性运动向性运动(tropic movement):指外界对植物单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
向性运动包括3个步骤:感受、传导、反应。
向性运动:是生长引起的、不可逆的运动。
1. 向光性(1)向光性: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
如:向日葵。
(2)分为:正向光性、负向光性(如根)、横向光性。
(3)植物感受光的部位:是茎尖、芽鞘尖端、根尖、某些叶片和生长中的茎。
(4)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二是抑制物质分布的分布不均匀。
(5)光受体是:燕麦芽鞘有β-胡萝卜素和核黄素(6)向光性的一些例子:叶镶嵌(leaf mosaic)太阳追踪(solar tracking)横向光性(geotropism)2. 向重力性1)向重力性(gravitropism):植物在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