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植物生长生理(2011)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98.00 KB
- 文档页数:74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大题目)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
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
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
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
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
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
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一、名词解释。
渗透势(solute potential):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而引起的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值,此值为负值.其也称为溶质势.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 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方式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 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osmosis):物质依水势梯度而移动,指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就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二、思考题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 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细胞的水势为负值,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一般植物的叶片水势为-0.8~-0.2MPa。
将植物细胞放在纯水中时,纯水的水势为0,故植物细胞会吸水,渗透势、压力势及水势均上升,细胞体积变大。
当吸水达到饱和时,细胞体积达最大,水势最终变为0,渗透势和压力势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各组分不再变化。
当植物细胞放于1mo l /L蔗糖溶液中时,根据公式计算蔗糖溶液的水势(设温度为27 ℃,已知蔗糖的解离系数i=1)=-icRT=-1mol/L×0.0083L·MPa/(mol·K)×(273+27)K=-2.49MPa,由于细胞的水势大于蔗糖溶液的水势,因此细胞放入溶液后会失水,渗透势、压力势及水势均减少,体积也缩小,严重时还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如果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其压力势为0,水势等于渗透势。
2、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答:①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的增大40-100%;②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植物细胞全能性、组织培养的概念。
3. 掌握植物生长大周期的概念。
4.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因素。
5. 掌握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6.掌握植物运动、生理钟的概念。
植物的生长与运动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与代谢活动的综合表现,它包括器官的发育、形态建成、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开花结实以及个体的成熟和最终走向衰老与死亡。
了解和研究这些历程的内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对于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重量等形态指标方面的变化,是一种量的不可逆增加。
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引起的。
植物的分化()是指植物细胞在结构、功能和生理生化性质方面发生的变化,是一种反映不同细胞的质的变化。
植物的发育()则是植物生长和分化的总和,从而形成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的组织与器官,这种质的转变就是发育。
即植物的细胞、器官及植物个体发生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植物的发育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顺序,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
发育在空间上有巧妙的布局,比如茎上叶原基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形成叶序。
植物细胞的生长:植物体的发育是以细胞的发育为基础的。
细胞的发育过程从细胞分裂开始,经过逐渐伸长、扩大,而后分化定型。
全部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细胞分裂的生理细胞伸长的生理细胞分化的生理一、细胞分裂的生理分生组织的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通过有丝分裂,细胞的数目不断增加,但因细胞体积小,所以生长缓慢。
?当分生细胞生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能分裂成两个新细胞。
新细胞长大后,再次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分生期细胞这种生长与分裂过程就叫细胞周期。
(),由间期和分裂期组成。
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酶是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 , );通过与的结合以及磷酸化程度调节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