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提问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6
Unit3 随堂练习Section AI. 据意填词1. The coat is too dear. I don’t think I’ll _______ it.2. That dress is cheap. I want to buy it _______ my daughter.3. I like this coat. Can I try it _______?4. ---How _______ that T-shirt?---That’s fine. I like it.5. ---How _______ is the pen?---It’s ten yuan.II. 按要求转换下列句型。
1. Can I help you? (改为同义句)_____ can I ______ _______you?2. Thank you very much. (改为同义句)Thank you ________ ________.3. You look very nice. (改为否定句)You ________ ________ very nice.4. You’re welcome. (改为同义句)Not _______ _______.III. 单项选择1. ---Thanks a lot.--- _________.A. That’s rightB. OKC. Not at allD. All right2. ---_________ is the milk?--- 15 yuan a bag.A. How manyB. How muchC. HowD. How old3. --- ______you like the coats?--- They are cheap.A. AreB. CanC. DoD. Does4. What can I do _____ you?A. toB. withC. aboutD. forIV. 补全对话,每空一词。
1.素质虽然是内在的与隐蔽的,但他却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指素质的()A 内在性B可分解性 C 表出性 D 稳定性参考答案:C2.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A 选拔性素质测评B 配置性素质测评C 开发性素质测评D 考核性素质测评参考答案:D3.在人事管理中,晋升测评以及人员录用与招聘多属于()A 无目标测评B 常模参照性测评C 效标参照性测评D 综合测评参考答案:B4.在素质测评中要求整个素质测评过程对于每个被测评者来说,有利性相对平等,不是对某些人特别有利而对其他人不利。
这体现了选拔性测评操作中的()原则。
A 公平性B 公正性C 差异性D 准确性参考答案:A5.下列中哪几项是素质测评的功能?A 评定B 反馈C 监督D 预测参考答案:ABD6.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表现在哪四个方面?A 评定B 诊断C 反馈D 其它功能参考答案:ABCD7.素质测评的评定功用体现在哪几方面?A 促进派与形成作用B 激励与强化作用C 信息反馈作用D 导向作用参考答案:ABD8.与其它类型的素质测评相比,考核性测评的特点表现为。
A测评结果主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雇主提供依据或证明,是对求职者的结构与水平的鉴定B 考核性测评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C 具有概括性的特点D 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参考答案:ABCD9.心理素质只包括心理健康素质。
参考答案:×10.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与可比性。
参考答案:√11.按测评内容划分,有选拔性素质测评、诊断性素质测评、配置性素质测评、考核性素质测评与开发性素质测评。
答题:错. (已提交)12.在人事管理中,晋升测评以及人员录用与招聘多属于无目标测评。
答题:错. (已提交)13.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因素,主要内容是心理素质。
Lesson45---Lesson46随堂练习一、单词辨音:选出划线部分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单词。
()1.(a)ask (b)can (c)hat (d)handwriting ()2.(a)minute (b)under (c)umbrella (d)but()3.(a)boss (b)dog (c)on (d)some()4.(a)minute (b)terrible (c)bed (d)empty()5.(a)lift (b)ice (c)biscuit (d)milk二、补全单词。
1.b____r A.e B.ei C.ee D.oe2.t____rible A.er B.e C.ar D.ai3.n____t A.xe B.ex C.ax D.ix4.hon____ A.oy B.ay C.iy D.ey5.blackb___d A.oar B.aor C.uor D.our6.sw____t A.ei B.ee C.ie D.ai7.min___te A.e B.i C.u D.a8.p___e A.ur B.or C.ar D.er9.h___dwriting A.an B.en C.on D.ea10.b___s A.oo B.os C.so D.se三、选择填空。
( )1.He is sitting __________his mother and his father.A.inB.onC.betweenD.across( )2.She is __________her coffee.A.inB.forC.onD.out( )3.They put the books __________ that shelf.A.onB.inC.forD.off( )4.The ship is going _______the bridge.A.underB.overC.onD.behind( )5.Can she type this letter ______me?A.ofB.atC.forD.in( )6.Go_____and fetch a book for me.A.to nextB.in next doorC.next doorD.to the next door ( )7.They are swimming ______ the river.A.onB.overC.ofD.across( )8.-Can you paint this bookcase? -Yes,___ course I can.A.offB.ofC.forD.in( )9.They are sitting ______ the grass.A.onB.o fC.overD.off( )10.Can you take these flowers ______ your teacher?A.inB.toC.ofD.over四、句型转换。
古诗《鹿柴》教案教案:《鹿柴》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鹿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鹿柴》。
2. 理解《鹿柴》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鹿柴》;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难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鹿柴》。
提问:你们知道诗人王之涣吗?谁来说说他的其他作品。
3. 诗文讲解: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字词。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什么?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提问:你们能用诗中的生字词造句吗?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鹿柴》,注意语气、节奏。
提问:谁能背诵《鹿柴》?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诗文《鹿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鹿柴》。
(2)用生字词造句。
(3)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2. 答案:(1)《鹿柴》(2)示例:我在公园里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它们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文《鹿柴》,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鹿柴》。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鹿柴》。
M2一、单项选择1.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My ________ is to become a scientist like Tu Youyou.A. problemB. dreamC. hobbyD. advice2. They walked home last night because they couldn't ________ to take a taxi.A. leaveB. buyC. affordD. allow3. Tony hopes he will win the writing competition, and then he will invite his parents ________ a big dinner.A. eatB. eatsC. eatingD. to eat4. 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________ a story about a trip to the moon.A. give upB. turn upC. cut upD. make up5. —I think you should stop ________ him in English.—I see. He can't understand English at all. Let me try in French.A. talking toB. to talk toC. talk toD. to talking to6. Mount Yangming is fantastic. ________ you ever ________ it?A. Have; visitedB. Was; visitingC. Do; visit7. We'll do what we can ________ the sick man.A. to helpB. helpC. helpsD. helped8.—Shall we go to visit our teachers after this exam?—________.A. Sounds greatB. You're welcomeC. It serves you rightD. Never mind9. —Jeff, I will take an important exam tomorrow.—________A. Good luck!B. Congratulations!C. Good idea!10. —Let's go for a swim on Saturday, Jack.—Oh, ________I have to work on a science report.A. What a pity!B. with pleasureC. go aheadD. how come?11. —Are all the students from ________in your class?—No, there are only three ________ in our class. The others are from othercountries.A. Germany; GermenB. Germany; GermansC. German; GermansD. German; Germany12. It is five years since we began to enjoy a ________ spring holiday each year.A. tendayB. ten dayC. ten day'sD. ten days13. —Where is your father, Jenny?—He isn't at home; he ________ to Shanghai on business.A. has beenB. has goneC. wentD. will go14. —Could you tell me________ it takes to walk to the Disneyland?—About 20 minutes.A. how farB. how longC. how oftenD. how soon15. Many teenagers don't like to talk with their parents. But I am ________ them. I love to share my joy and sorrow with my parents.A. the same asB. different fromC. interested inD. angry with16. Our geography teacher told us to ________ more information about our city and share it next week.A. find outB. keep awayC. turn offD. use up17. I can't ________ my pen. Can you ________ it?A. find; look atB. look at; seeC. look for; look atD. find; see18. I am surprised at the new look of my hometown, for it ________ a lot over the years.A. changedB. changesC. will changeD. has changed19. The hotel is very old. It's one of ________ buildings in the city.A. oldB. olderC. oldestD. the oldest20. —I saw Mr. White in his office just now.—No, it ________ be him. He has ________ Beijing and will come back next Friday.A. mustn't; gone toB. mustn't; been toC. can't; been toD. can't; gone to二、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21. Have you heard of the hero ________ (call) Zhang Chao?22. —Dad, I'm really tired and hungry.—Why not stop ________ (do) your homework and eat some cookies?23. Have you entered a ________(write) competition?24. The girl needs ________ (check) carefully for spelling mistakes after writing thecomposition.25. Have you ever ________(visit) Nanjing before?26. Mom couldn't stand the mess in my room, so she asked me ____________ (clean) it right now.27. Enjoy ____________ (read), children! You can get more knowledge.28. So far, they ____________(sell) half of the products from the factory.29. Zhao Zhongxian is one of the ____________(famous) scientists in China.30. I found it not very easy____________(learn) to ride a bike.31. So far, more than thirty cities ________ (have) the bicyclesharing system (共享单车体制) in our country.32. —May I speak to Nick?—Sorry, he's ________ (go) to Paris and will be back in 2 weeks.33. Not only Lily but also Lucy ___________(see) the film Titanic before.34. You ____________(grow ) since the last time I saw you.35. —It's the second time I have come to Xiamen. It______(change) a lot.—Yes, it's more and more beautiful.三、句型转换36. I have cleaned the room. (改为一般疑问句)________ you ________ the room?37. The students have come into the classroom.(改为同义句)The students ________ ________ the classroom.38. Tony has seen the film. (改为一般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________ Tony ________ the film?—No, he ________.39. What a pity that they couldn't come!(改为同义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hat they couldn't come!40. Mary came to China three years ago. (改为同义句)Mary ________ ________ in China since three years ago.41. He is an eightyearold boy. (改为同义句)The boy is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2. It's difficult to fall asleep. I found that. (合并为一句)I found ________ ________ to fall asleep.43. Susan has been a volunteer in the hospital for three years. (对画线部分提问)________ ________ has Susan been a volunteer in the hospital?44. Tom has been to the US before. (改为否定句)Tom ________ ________ to the US before.45. My father isn't here now. He went to London by train this morning. (改为同义句)My father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ondon.四、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46. 来到中国后,约翰已经交了这么多的朋友。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语文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调查报告[摘要]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
所以,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必将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一、调查的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语文教师所烦恼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前的教育不再是说教模式,而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互动的过程避免不了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但不同的提问却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师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策略之一。
所谓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经调查发现这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占据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50%-60%。
如何确保提问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主要关注:提问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是否突出教学重点,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制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否提高信息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二、调查的方法与策略编制《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问卷、《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表》,对语文教师的随堂课、教研课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观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教师提问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们对600多名学生进行了《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问卷,对16名教师的随堂课、教研课进行了《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观察与分析。
为最大限度的保持调查的原生态,学生问卷不写姓名,且问卷前鼓励学生填写最真实的感受;课堂观察前也没有跟开课老师进行过交流,保证在自然状态下尽可能完整的记录每一个提问,然后对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随堂点评评语
1. 你表现出色!你听得很仔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给予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
2. 你的思维很敏捷,你能够快速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
你在解决问题时展现出了很高的才能。
3. 你对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你总是迅速完成作业并主动寻求额外的学习资源。
这种自我驱动的精神值得表扬。
4. 你需要更专注于课堂上,别让自己分散注意力。
虽然你的表现还不错,但你可以进一步提高。
5. 当你有疑问时,请举手并积极向我提问。
不要害怕犯错,通过错误我们能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6. 你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分享你的见解和经验。
合作可以帮助你深化理解,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
7. 你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请多与同学交流,分享你的想法,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8. 你需要更多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用你的声音和行动来展示你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9. 你的思维很灵活,但有时候你的回答需要更多的支持细节。
请在回答问题时提供更多的实例或解释,这有助于加深你的观点。
10. 你在这节课中展现出了很好的思考能力。
继续保持这样的努力和进展,你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2023年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随堂练习(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5分,根据书写情况分三个等级打分,优秀5分,中等3分,差1分。
一、4分要求字距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二、9分(1)潮水顿时河堤广阔(2)牵着庄稼成熟稻谷葡萄三、3+3+8=14分 1. C 2.①②③ 3.A.鼎沸 B.震欲 C.响霄 D.低细 E.鸦雀 F.悄无(1)人声鼎沸鸦雀无声四、4+3+3=10分1.示例:柿子涨红了脸,像一个个红灯笼;葡萄晶莹剔透,像一颗颗宝石。
2.示例:那滚滚的江水它在奔向大海它在怒吼着 3.示例:天上有乌云转眼间就聚拢在一起,刚刚还是万里无云的晴天,霎时就变得黑漆漆的,还能看见闪电在云间穿梭。
五、10分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月光鹅卵石3.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六、4+4+4+3+3=18分 1.蓬勃向上喃喃自语 2.鱼肚白淡红色深红金黄3.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这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大自然啊,我们要像你这内样永远富有朝气、蓬勃向上,那多美好啊!”4示例:我仿佛看见郁郁葱葱的树木,美丽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晨曦,充满了朝气,尤其是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
5.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情感。
七、30分略书写工整,卷面整洁5分,根据书写情况分三个等级打分,优秀5分,中等3分,差1分。
一、5分③④⑤①②⑦⑥⑧⑩⑨二、3分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三、10分按照即使恐怕研究超级创造呼唤质量善良奥秘四、4分 J/X jì/xì糸 1画,jì xì关系(1分)五、3+3+3+3+4=16分1.C2.A3.B4.示例:煤(煤矿)柱(柱子)倍(倍数)5.改变改善发明发现六、(3+3=6分)1.示例: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及建议的答辩稿(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的背景课堂提问是在小学平时上数学课中不可去除的,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大幅度改善调控课堂教学程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甚至对于课堂秩序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好处是十分明显的,但是目前现状依然有不少的问题暴露了出来,我根据实际所见所得概括了以下几点问题,如:教师缺少课堂提问的意识;教师课堂提问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教师对于提问的反馈不够及时等等。
因此,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2.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基础上,结合课堂记录、老师访谈、问卷调查,分析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与成因。
根据分析结果,寻找提升的空间,为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解决思路与策略。
3.研究的意义研究课堂提问可以在丰富课堂提问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课堂中很好的使用课堂提问的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发展智力。
从理论上看,可以让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提问,可以更加理解新课改下关于课堂提问的要求,为课堂提问理论研究提供支撑。
从实践上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更加集中课堂,促进课堂气氛的提升,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馈有效的学习信息,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二)核心概念界定1.提问什么是提问呢?提问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去发问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使得学生获得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
2.课堂提问什么是课堂提问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有的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课堂上提出问题;有的人认为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交流的最主要方式;有的人认为呢课堂提问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有的人认为课堂提问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且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按照前人总结的经验,结合我的看法理解,我理解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各种各样的情况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景,并且组织恰当的语言陈述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讨,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看法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也是老师重要的教学手段。
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缘由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目前,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已有很多,心理学家瑞格对36位教师进行一系列调查后提出“提问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并指出许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理解上有些偏差(认为课堂提问是言语信号)。
刘显国对课堂教学艺术从基本原理,设计,优化及提问方法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认为提高教育成效,需要优化课堂提问,并提出了针对性,可接受性,化难为易性等15条优化原则。
他强调鼓励学生自己提问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课堂提问设计的一些有益见解。
纵观课题组收集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几乎全部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课堂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有价值的研究话题。
他们也一致认为,研究这一课题必须涉及心理学层面(如刘显国认为课堂提问的涉及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心理学原则)但所有这些研究都从教师的层面来阐述如何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很少直接关注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状况及学生的问题需要。
因此,课题组认为课堂提问和答问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间环节是“心理”反应。
课题组拟从调查,了解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入手,分析不同年段,不同类型学生对特定问题的心理反应及成因。
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发展层面,审视课堂提问的价值和效度,从而研究分析数学课堂提问该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灵,激发其追加学习状态。
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点之所在。
二、调查对象:归义五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师(王玉标谢堂飞李杰尚丰会)三、调查方法与时间1.访谈、2.问卷、3.调查时间:2009、3.四、调查结果与分析为了设计有价值的调查问题及访谈话题,以准确了解,捕捉孩子的心理反应,我与2009年三月通过翻阅教案,访谈,随唐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0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及方式。
调查前我们以5W体系为指导,对可叹提问的类型进行了梳理分类,把可叹“问题”干阔为下面五大类。
听课记录随堂思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知识需求的增加,听课已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听课,我们可以接触到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然而,仅仅听课并不足以使我们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听课过程中需要进行思考。
本文将探讨听课记录和随堂思考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听课记录和思考。
二、听课记录的重要性1. 增强记忆力听课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将听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梳理,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通过记录重要内容、关键词和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回忆和理解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2. 便于复习和回顾听课记录可以作为复习和回顾的重要资料,帮助我们快速回忆和理解所学内容。
尤其是在考试前复习时,可以通过翻阅听课记录来迅速回顾重要概念和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
3. 完善知识体系通过听课记录,我们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和建立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相互融合和交叉应用。
三、随堂思考的重要性1. 深化理解和思考能力在听课过程中,进行随堂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知识点的思考和提问,我们可以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宽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角度。
2. 培养批判性思维随堂思考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使我们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通过提出问题和质疑,我们可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索知识边界通过随堂思考,我们可以超越课堂所学的知识,探索知识的边界和前沿。
通过思考和提问,我们可以思考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挖掘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如何进行听课记录1. 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
可以使用笔记本、电子文档、笔记软件等进行记录。
选择合适的工具可以提高记录效率和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