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11张
- 格式:pptx
- 大小:748.38 KB
- 文档页数:1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将相和》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将相和》知识点1.生字组词:召:召唤召集召见召开号召征召臣:君臣忠臣臣服臣子大臣使臣议:议论会议建议提议无可非议宫:宫殿故宫东宫天宫少年宫献:献花献礼献血贡献借花献佛诺:诺言允诺许诺应诺唯唯诺诺典:典礼盛典经典典籍引经据典抄:包抄抄写摘抄抄袭抄近道怯:胆怯羞怯怯场怯弱怯懦露怯拒:拒绝拒聘抗拒拒捕拒之门外荆:荊条荆棘负荆请罪披荆斩棘罪:犯罪罪恶判罪受罪罪有应得2.多音字:将:jiàng(将帅)jiāng(将来)强:qiǎng(强迫)qiáng(强大)jiàng(倔强)划:huà(策划)huá(划船)3.形近字:臣(君臣)巨(巨大)议(会议)仪(仪表)典(典礼)曲(歌曲)4.词语解释: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强逼:强迫.允诺:应许.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胆怯:胆小;缺少勇气.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瑟:古代弦乐器,像琴.鼓瑟,就是弹瑟.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负,背着.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5.反义词:进攻——撤退胆怯——勇敢拒绝——接受热情——冷淡6.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勇敢——英勇理由——借口称赞——称颂允诺——许诺举行——举办隆重——盛大胆怯——胆小抵御——抵抗侮辱——羞辱必然——必定《将相和》课文分析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8.课内问题: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见秦王绝口不提以璧换城,便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地要回和氏璧,接着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然后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可以看出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则可以看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廉颇虽居功自傲、性格直率,但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將相和》課文原文戰國時候,秦國,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寫封信給趙王,說是願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信後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
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叫藺相如的人,勇敢機智,也許他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麼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
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壁。
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秦王聽他這麼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
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能交出來。
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
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了。
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壁送來,決不失信。
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