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
- 格式:docx
- 大小:14.42 KB
- 文档页数:1
第6课《将相和》知识点1.生字组词:召:召唤召集召见召开号召征召臣:君臣忠臣臣服臣子大臣使臣议:议论会议建议提议无可非议宫:宫殿故宫东宫天宫少年宫献:献花献礼献血贡献借花献佛诺:诺言允诺许诺应诺唯唯诺诺典:典礼盛典经典典籍引经据典抄:包抄抄写摘抄抄袭抄近道怯:胆怯羞怯怯场怯弱怯懦露怯拒:拒绝拒聘抗拒拒捕拒之门外荆:荊条荆棘负荆请罪披荆斩棘罪:犯罪罪恶判罪受罪罪有应得2.多音字:将:jiàng(将帅)jiāng(将来)强:qiǎng(强迫)qiáng(强大jiàng(倔强)划:huà(策划)huá(划船)3.形近字:臣(君臣)巨(巨大)议(会议)仪(仪表)典(典礼)曲(歌曲)4.词语解释: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
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强逼:强迫。
允诺:应许。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
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负,背着。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5.反义词:进攻——撤退胆怯——勇敢拒绝——接受热情——冷淡6.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勇敢——英勇理由——借口称赞——称颂允诺——许诺举行——举办隆重——盛大胆怯——胆小抵御——抵抗侮辱——羞辱必然——必定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第6课《将相和》知识点1.生字组词:召:召唤召集召见召开号召征召臣:君臣忠臣臣服臣子大臣使臣议:议论会议建议提议无可非议宫:宫殿故宫东宫天宫少年宫献:献花献礼献血贡献借花献佛诺:诺言允诺许诺应诺唯唯诺诺典:典礼盛典经典典籍引经据典抄:包抄抄写摘抄抄袭抄近道怯:胆怯羞怯怯场怯弱怯懦露怯拒:拒绝拒聘抗拒拒捕拒之门外荆:荊条荆棘负荆请罪披荆斩棘罪:犯罪罪恶判罪受罪罪有应得2.多音字:将:jiàng(将帅)jiāng(将来)强:qiǎng(强迫)qiáng(强大 jiàng(倔强)划:huà(策划) huá(划船)3.形近字:臣(君臣)巨(巨大)议(会议)仪(仪表)典(典礼)曲(歌曲)4.词语解释: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
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强逼:强迫。
允诺:应许。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
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负,背着。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5.反义词:进攻——撤退胆怯——勇敢拒绝——接受热情——冷淡6.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勇敢——英勇理由——借口称赞——称颂允诺——许诺举行——举办隆重——盛大胆怯——胆小抵御——抵抗侮辱——羞辱必然——必定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五年级上册第6课分段内容
第一部分(第 1-10 自然段):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赵国得到了一块和氏璧,秦王想用十五座城交换。
赵王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发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于是巧妙地要回了和氏璧,并让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
第二部分(第 11-15 自然段):渑池会面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想借机侮辱赵王。
蔺相如随行,他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帮助赵王摆脱了秦王的侮辱,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第三部分(第 16-18 自然段):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在渑池会上立了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嘴皮子功夫,想给蔺相如一个下马威。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回避廉颇,廉颇知道后,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两人成为刎颈之交。
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知识点】01我会写召zhào(召集、召开、号召)臣chén(大臣、臣服、忠臣)议yì(会议、议论、不可思议)宫gōng(皇宫、宫殿、宫廷)献xiàn(奉献、献出、贡献)诺nuò(诺言、承诺、一诺千金)典diǎn(典礼、字典、典范)抄chāo(抄写、抄家、抄小路)怯qiè(胆怯、怯场、怯弱)拒jù(拒绝、抗拒、拒之门外)荆jīng(荆条、紫荆花、负荆请罪)02我会认壁bì(墙壁、和氏璧、完璧归赵)蔺 lìn(姓蔺、马蔺、蔺舌)强qiáng(强迫、强壮、强大)划huà(划分、规划、比划)廉 lián(廉洁、清廉、廉正)抵dǐ(抵抗、抵御、抵挡)辞cí(推辞、告辞、辞旧迎新)辱rǔ(侮辱、羞辱、奇耻大辱)擅shàn(擅长、擅自、擅离职守)卿qīng(爱卿、公卿、上卿)削xuē(削弱、剥削)袍páo(旗袍、战袍、袍子)03多音字将jiàng(将领)jiāng(将来)强qiǎng(勉强)qiáng(强大)jiàng(倔强)划huà(计划)huá(划船)削xuē(剥削)xiāo(削苹果)04近义词隆重一一庄重胆怯一一胆小抵御一一抵抗推辞一一推卸侮辱一一污辱拒绝一一谢绝能耐一一本敢削弱一一减弱理直气壮一一义正词严同心协力一一齐心协力05反义词允诺一一拒绝胆怯一一勇敢抵御一一进攻推辞一一接受削弱一一增强06理解词语召集:通知人们聚集起来。
文中指赵王通知大臣们聚集起来。
隆重:盛大庄重。
文中指蔺相如要求交换和氏璧时举行一个盛大庄重的仪式。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拒绝:不接受,文中指秦王不接受蔺相如的要求。
诸位:人称代词。
对所指的若干人的尊称。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将相和教案设计一、内容分析《将相和》是一篇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这篇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次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历史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局意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课时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会写“璧、召、诺”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价之宝、召集、商议”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 能简要概括“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蔺相如和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2. 从故事中汲取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难点1. 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
2. 领悟课文通过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史记》相关资料、生字词卡片、课文重点段落的音频视频资料等。
2. 查阅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秦赵两国的关系等。
五、教学媒体选择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生字词、历史背景资料、课文相关图片和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 黑板:用于板书生字、重点词语、文章结构和人物特点等,便于学生总结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梅花魂》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干吗要回去呢?”“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太大了……”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将相和》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将相和》课文原文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五年级上册语文六课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是《将相和》,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
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赵国丞相。
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
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共同辅国。
该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和廉颇的勇于改过,学习他们顾全大局、团结御侮的高尚品质。
同时,通过学习该课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写作、演讲和表演的能力。
总之,《将相和》是一篇经典的语文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6梅花魂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批读提示读懂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眷念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3、揣摩作者思路,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4、领悟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
2、理解课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5)送梅花仇;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
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2、指名读。
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
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 6 课《将相和》知识点1.生字组词:召:召唤召集召见召开号召征召臣:君臣忠臣臣服臣子大臣使臣议:议论会议建议提议无可非议宫:宫殿故宫东宫天宫少年宫献:献花献礼献血贡献借花献佛诺:诺言允诺许诺应诺唯唯诺诺典:典礼盛典经典典籍引经据典抄:包抄抄写摘抄抄袭抄近道怯:胆怯羞怯怯场怯弱怯懦露怯拒:拒绝拒聘抗拒拒捕拒之门外荆:荊条荆棘负荆请罪披荆斩棘罪:犯罪罪恶判罪受罪罪有应得2.多音字:将: ji àng(将帅) ji āng(将来)强: qiǎng(强迫)qiáng(强大)ji àng(倔强)划: huà(策划) huá(划船)3.形近字:臣(君臣)巨(巨大)议(会议)仪(仪表)典(典礼)曲(歌曲)4.词语解释: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
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强逼:强迫。
允诺:应许。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
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负,背着。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5.反义词:进攻——撤退胆怯——勇敢拒绝——接受热情——冷淡6.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勇敢——英勇理由——借口称赞——称颂允诺——许诺举行——举办隆重——盛大胆怯——胆小抵御——抵抗侮辱——羞辱必然——必定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第6课《将相和》知识点1.生字组词:召:召唤召集召见召开号召征召臣:君臣忠臣臣服臣子大臣使臣议:议论会议建议提议无可非议宫:宫殿故宫东宫天宫少年宫献:献花献礼献血贡献借花献佛诺:诺言允诺许诺应诺唯唯诺诺典:典礼盛典经典典籍引经据典抄:包抄抄写摘抄抄袭抄近道怯:胆怯羞怯怯场怯弱怯懦露怯拒:拒绝拒聘抗拒拒捕拒之门外荆:荊条荆棘负荆请罪披荆斩棘罪:犯罪罪恶判罪受罪罪有应得2.多音字:将:jiàng(将帅)jiāng(将来)强:qiǎng(强迫)qiáng(强大jiàng(倔强)划:huà(策划)huá(划船)3.形近字:臣(君臣)巨(巨大)议(会议)仪(仪表)典(典礼)曲(歌曲)4.词语解释: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
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强逼:强迫。
允诺:应许。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
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负,背着。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5.反义词:进攻——撤退胆怯——勇敢拒绝——接受热情——冷淡6.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勇敢——英勇理由——借口称赞——称颂允诺——许诺举行——举办隆重——盛大胆怯——胆小抵御——抵抗侮辱——羞辱必然——必定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 课前预习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带着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默读课文2遍,朗读3遍,读通、读顺课文。
3.拼读并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寇k òu 副f ù 榴li ú 弹d àn 抡l ūn 贯ɡu àn 棋q í 悬xu án 沸f èi 涧ji àn 雹b áo 屹y ì 悦yu è 屈q ū注意:“寇”的部首是“心”,不要写成“冖”;“悬”下面的“心”略扁,托住上面。
4.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并用画线的词造句。
悬崖 豪迈 掩护 全神贯注 横七竖八 热血沸腾 斩钉截铁 居高临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认真读课文,根据意思写词语。
(1)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 )(2)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 )(3)比喻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4)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 )(5)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 )(6)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6.读课文,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能感觉到石头砸下时_______。
战士们非常_____敌人。
7.朗读课文,我知道了五位壮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讲述的是他们英勇就义的事迹。
8.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五位战士完成掩护任务后,有___条路可以选,他们选择了三面都是悬崖的通向______的顶峰棋盘陀的路,要把敌人引上_____。
9.通过搜集到五壮士的相关资料:____年,侵华日军对河北易县的____________进行扫荡。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知识点1.生字组词:召:召唤召集召见召开号召征召臣:君臣忠臣臣服臣子大臣使臣议:议论会议建议提议无可非议宫:宫殿故宫东宫天宫少年宫献:献花献礼献血贡献借花献佛诺:诺言允诺许诺应诺唯唯诺诺典:典礼盛典经典典籍引经据典抄:包抄抄写摘抄抄袭抄近道怯:胆怯羞怯怯场怯弱怯懦露怯拒:拒绝拒聘抗拒拒捕拒之门外荆:荊条荆棘负荆请罪披荆斩棘罪:犯罪罪恶判罪受罪罪有应得2.多音字:将:jiàng(将帅)jiāng(将来)强:qiǎng(强迫)qiáng(强大)jiàng(倔强)划:huà(策划)huá(划船)3.形近字:臣(君臣)巨(巨大)议(会议)仪(仪表)典(典礼)曲(歌曲)4.词语解释: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
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强逼:强迫。
允诺:应许。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
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负,背着。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5.反义词:进攻——撤退胆怯——勇敢拒绝——接受热情——冷淡6.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勇敢——英勇理由——借口称赞——称颂允诺——许诺举行——举办隆重——盛大胆怯——胆小抵御——抵抗侮辱——羞辱必然——必定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6课景阳冈的成语有哪些
武松在《景阳冈》一文中的成语:一饮而尽,意思是一口全喝干。
自言自语,意思是自己和自己说话。
踉踉跄跄,意思是走路东倒西歪,不稳。
全文的成语: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鹤立鸡群、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鼠目寸光、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盲人摸象、画蛇添足、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调兵遣将、粉身碎骨、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前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前倨后恭、东逃西散、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大材小用、先人后己、有口无心、天经地义、弄假成真、举足轻重、南腔北调、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反败为胜、以少胜多、由此及彼。
五年级上语文第六课《将相和》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资料袋本课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
《史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战国:是我国一段历史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齐、楚、赵、燕、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最强。
赵国紧挨着强大的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
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二、作者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代表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其中《史记》被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三、重点词语无价之宝召集大臣商议解决称赞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商量允诺典礼胆怯示弱推辞拒绝边境职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能耐负荆请罪同心协力四、词语解释召集:通知人们聚集在一起。
强逼:强行逼迫。
允诺:答应,同意。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
请罪:向人认错赔罪五、阅读点拨:阅读本文要快速默读,记下所用时间。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可以通过给故事起小标题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理清“将相和”的起因、经过、结果。
读完一遍后,通过文后的阅读检测,检测自己的阅读效果。
六、主旨归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七、课文学答题:1.本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用简短的几个字概括一下。
本文主要讲了三件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2.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无价之宝和氏璧,是赵国和秦国都想得到的宝物,引出故事的起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将相和》课堂笔记《将相和》是一篇五年级语文第六课中的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如何被封为赵国丞相,以及他与上将军廉颇的和解。
以下是本课的课堂笔记:1.背景介绍: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故事,其中涉及到蔺相如、廉颇等历史人物。
当时,赵国正在逐渐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在这个时期,赵国与韩国、秦国等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2.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蔺相如被封为赵国丞相的故事,以及他与上将军廉颇的和解。
蔺相如在赵国得到了国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
然而,这引起了上将军廉颇的不满。
蔺相如通过智慧和勇气,成功地解决了与廉颇的矛盾,最终实现了和解。
3.重点字词:(1)“蔺”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的姓氏。
(2)“璧”指的是和氏璧,一块非常有价值的宝玉。
(3)“偿”表示赔偿、补偿的意思。
(4)“诺”是答应、承诺的意思。
(5)“刎”表示割颈自杀,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行动。
(6)“颈”是指人的脖子。
4.重点句子:(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用这句话巧妙地将和氏璧从秦王手中取回,并以此为借口要求秦王先斋戒五日再接受和氏璧。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用这句话表明自己决不会将和氏璧交还给秦王,并且表明如果秦王强逼他,他就会以死相拼。
(3)“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击缶。
”这句话表明秦王在蔺相如的威胁下不得不击缶,表现出蔺相如的智勇双全。
(4)“我一定要好好地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这句话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并表示自己会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5.文学常识:本课还涉及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历史典故。
这些典故是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蔺相如和廉颇都是这些事件中的重要人物。
通过对这些典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6.重点分析:在这篇课文中,重点要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和解。
课文内容:
《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
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