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人群的感染--李太生
- 格式:ppt
- 大小:9.40 MB
- 文档页数:83
抗HIV计划性间断治疗
阮桂仁;李太生
【期刊名称】《中国艾滋病性病》
【年(卷),期】2005(11)5
【总页数】3页(P388-389)
【关键词】间断治疗;抗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therapy;HAART方案;艾滋病病毒;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死亡率
【作者】阮桂仁;李太生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0.5;R512.91
【相关文献】
1.单核细胞净化可提高HIV间断治疗反应 [J], 任珊(编译)
2.儿科HIV感染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五)(6)抗反转录病毒方案初始治疗的推荐;(7) 儿童初始治疗极力推荐方案 [J], 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3.儿科HIV感染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四)(4)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选择;(5)可利用的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J], 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4.儿科HIV感染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六)(8)儿童初始治疗强力推荐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9)儿童初始治疗特殊情况下的使用;(10)儿童初始治疗不推荐;(11)儿童初始治疗推荐材料不足;(12)新生儿抗反转录病毒剂量问题 [J], 骆成榆;黄琴;陈良;徐伟民;巫善明
5.延长间断肾脏替代治疗非计划性下机相关因素分析 [J], 李雪洁; 郑茜子; 于重燕; 金其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LA-Ⅰ类基因分子多态性与AIDS
青曼丽;李太生
【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
【年(卷),期】2004(017)004
【摘要】人类对HIV的易感性及HIV/AIDS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存在个体和种族差异,表现在多数HIV感染者在感染后2-10年内进展为AIDS;但有1%-5%的HIV感染者在感染后10年内疾病没有进展;更有一部分人,因为吸毒、性交等高危因素,长期频繁暴露于HIV,却没有被感染。
【总页数】3页(P153-155)
【作者】青曼丽;李太生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HLA-Ⅱ类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潘焕峰;李东复;杨贵贞
2.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J], 徐春华;杨永峰
3.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 [J], 梁飞;刘楠;贾丽媛;赵晓;龙娟;孙玉英;奚永志
4.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 [J], 梁飞; 刘楠; 贾
丽媛; 赵晓; 龙娟; 孙玉英; 奚永志
5.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霍奇金淋巴瘤相关性的Meta分析 [J], 张海燕;李红玉;李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研究
李太生
【期刊名称】《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年(卷),期】1999(005)006
【摘要】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统计,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至1998年底全世界已有约3340万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已造成1390万人死亡,每天新增感染者16000人。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至1997年底已有约40万感染者,且呈指数般速度上升。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我国的HIV感染者在1999年将达120万,到2010年将超过1000万。
艾滋病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威胁,并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与社会问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除了加强宣传的力度,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外,还迫切需要我们开展对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283,287)
【作者】李太生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研究进展 [J], 吴还梅;卢洪洲
2.双亲型吸附树脂血液灌流器联合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J], 于杰;杨剑明;崔辉;向勇平;刘爱兵
3.药膳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 [J], 魏艳;张英;黄远淑;刘小丽;罗珊珊
4.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内毒素清除及免疫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J], 李青
5.中医治疗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研究进展 [J], 李璇;文彬;黄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92・Shanghai Med J,2019, Vol.42,No.8•会议纪要•第五届东方消化病大会会议纪要朱莉杨长青谢渭芬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专科分会、上海市医学会食管和胃静脉曲张治疗专科分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东方消化病大会(Oriental Congress of Digestive Diseases2019, OCDD2019)”于2019年7月26—27日在上海市医学会和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除上海本地参会代表,还吸引了来自西班牙、中国香港、北京、福建、广州、南昌、南京等地的800余名医师注册参会。
东方消化病大会于2011年首次召开,其注重资源整合,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邀请海内外消化病领域专家,介绍消化病国内外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围绕本领域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同行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整合医学发展,提升多学科诊疗模式水平。
1各科齐携手,并肩求创新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候任主任委员沈锡中教授主持开幕式。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谢渭芬教授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和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教授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见图1。
东方消化病大会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会议打破消化系统各亚专科之间的分割,有效整合各专科分会的资源,优势互补,力求为上海、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消化病学领域的临床和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图1大会开幕式现场2大会报告壳点多多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教授介绍了液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技术在肝癌早期诊断和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经验。
作者单位:200040上海,上海市医学会学术部(朱莉),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科(杨长青),上海长征医院消化科(谢渭芬)液体活检是新型的液体病理学,在肿瘤诊断、治疗、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中国艾滋病专家李太生点拨——艾滋病传播误区
王昆
【期刊名称】《英才》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如同被找开的潘多拉盒子般袭向人类后,便被称为“世纪瘟疫”,在拔打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咨询电话的人群中,有80%以上是公司白领。
不治之症?传染性强?对于艾滋病,人们既熟悉又陌生,那么艾滋病的真面目是什么?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王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犯罪行为之罪名适用——以广西首例艾滋病患者乔装女性传播艾滋病毒案为引子 [J], 吴永辉;黄伟林;李华文
2.艾滋病命名30年艾滋病传播的中国路径 [J], 高悦
3.中国艾滋病信息传播的缺失——以"阴性艾滋病"事件为例 [J], 周易
4.促进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艾滋病专家委员会 [J], 建宇
5.艾滋病防治进入全病程管理新时代--访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J], 潘锋(文/图);赵海(文/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38卷第6期2020Vol.38No.664•文献综述•HIV感染者免疫异常激活的研究进展双洁打马建萍”(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经H A ART治疗后的HIV患者有20%~30%会出现免疫重建不全现象,目前这种免疫重建不全考虑可能与机体内免疫异常激活相关。
持续的免疫异常激活不仅影响机体的免疫重建,使患者预后差,并且有加速免疫老化和增加非艾滋病疾病的风险。
本文旨在综述免疫异常激活的原因及目前国内外的药物干预。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免疫异常激活;药物干预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目前的HAART疗法不能完全消灭HIV,使得HIV成为一种慢性感染,长期存在于感染者体内,其主要感染人体中CD4+T淋巴细胞,HIV感染活化的CD4+T (约占CD4+T细胞总数的5%)通过激活caspase-3途径激活免疫系统最终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叭有研究表明细胞毒性反应在控制病毒水平方面也很重要,即使它不能消除病毒,它与减缓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有关叫机体通过多途径的免疫激活使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及焦亡,进而消灭HIV病毒,同时CD4+T细胞也逐渐耗尽。
研究发现这种免疫激活也持续存在于患者体内,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抵抗病毒的建立,同时长期的免疫过度激活会影响免疫重建,还有助于加速免疫老化和增加非艾滋病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白内障、恶性肿瘤、骨质脱矿、肾脏疾病和认知能力下降,还与维持残余病毒库有关。
故了解免疫过度激活原因,针对原因找出干预调节体内的免疫激活水平的治疗策略,恢复机体的免疫重建,减少非艾滋病疾病的风险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笔者从免疫异常激活的原因及目前国内外药物干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教育指导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
左玲燕;李太生;谢静;韩扬;徐珊;李雁凌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7(013)020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提高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1、3、6、9、12个月末进行教育指导.结果患者对疾病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擅自停、换药物和私自退出治疗的情况,病毒复制被控制,实现了免疫功能重建.结论优质的教育指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取得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总页数】3页(P1940-1942)
【作者】左玲燕;李太生;谢静;韩扬;徐珊;李雁凌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1007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5
【相关文献】
1.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基于QQ群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J], 宁艳春;龚世江;韦秀柏;戚茂超;唐月璐;蒙志好
2.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姜继军
3.艾滋病患者和 HIV 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J], 陈彩兰
4.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教育指导 [J], 林晓青;王凤芹;魏平
5.教育指导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 [J], 左玲燕;李太生;谢静;韩扬;徐珊;李雁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25年回顾:机遇与挑战
李太生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8)005
【摘要】自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艾滋病患者到目前有效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不断发展,25年中人类对艾滋病的研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此外,在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病毒学、免疫学、致病机制和检测方法方面,也有多项突破性进展.近年,中国艾滋病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进步.
【总页数】4页(P605-608)
【作者】李太生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北
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机遇与挑战 [J], 刘颖;王燕;王健
2.艾滋病疫苗研制--机遇与挑战并存 [J], 曾文
3.基于回顾性调查的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医疗费用与保障分析[J], 万瑾;杨光;黄丽花;许燕君;王颖;陈春;徐鹏
4.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机遇与挑战 [J], 赵红心;张福杰
5.在机遇与挑战中收获“吉林省延边州出(归)国劳务(研修)暨留守人员艾滋病行为干预”侧记 [J], 李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李太生
【期刊名称】《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年(卷),期】2005(003)005
【摘要】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其特征是HIV特异性地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指挥部分——CD4+T淋巴细胞,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进行性破坏及感染和癌变,导致艾滋病。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李太生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2.91;R978.7
【相关文献】
1.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以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工作实践为例 [J], 李侠;张月华;楼金城;谢荣慧;陈庆玲
2.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及中药治疗艾滋病的依从性管理 [J], 袁玉玲
3.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国内外对于艾滋病生育问题的指导意见和方案 [J], 潘业;
4.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抗病毒治疗策略r——国内外对于艾滋病生育问题的指导意见和方案 [J], 潘业
5.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J], 蒲晓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惑“抗体阴性艾滋病”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8年第1期HIV 抗体检测为常见的艾滋病筛查手段,阳性一般意味着感染,阴性则代表未感染。
这一判断是绝大多数人对艾滋病检测的“常识”。
然而,北京协和医院近日刊载在国际专业学术杂志的一篇论文颠覆了这一“常识”。
协和发现国内首例抗体阴性艾滋病患者该论文发表于今年最新一期的《临床呼吸杂志》(ClinicalRespiratory Jounal),由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病理科联合报道,通信作者为李太生,第一作者为张弘、王焕玲、钟定荣等。
因报道了世界首例成人HIV 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同时也是国内首例、世界第26 例HIV 抗体阴性,HIV 核酸检测阳性诊断的艾滋病患者,论文发布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论文通信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介绍,该患者在多地多家医院检测HIV抗体及确证试验,均无法明确诊断,后在协和医院通过核酸检测,发现体内存在高复制HIV病毒,从而确诊为晚期艾滋病。
此案例揭示了HIV核酸检测在艾滋病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由艾滋病常见肿瘤“顺藤摸瓜”据介绍,该患者为一名中年男性,46 岁,2011 年因咽痛、咯血、发热及呼吸困难2月,辗转就诊于国内多家医院。
经检查,其HIV 抗体初筛试验可疑阳性,但用于确证HIV 感染的蛋白印迹试验为阴性,临床考虑为肺部感染,积极抗生素治疗和抗结核治疗无效后,患者来北京协和医院就诊。
入院检查发现双肺多发团块样阴影,HIV初筛试验可疑阳性,但确证试验为阴性。
行肺部穿刺活检后,病理科专家发现其肺部病变是卡波西肉瘤(KS),而该病好发于艾滋病人。
该患者入院10天后确诊为HIV 抗体阴性艾滋病伴KS。
因病情已进展到艾滋病终末期,该男子确诊两周后死亡。
据专家介绍,KS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也是HIV/AIDS 进展到终末期的一个表现。
经文献检索,该患者是在成人中发现的世界首例HIV 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KS,英国曾报道过一例类似儿童患者。
点亮艾滋病诊治希望之光作者: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09期在显微镜下,艾滋病病毒像一棵绿色的仙人球,然而这却是最美丽的伪装。
自1981年美国报道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全球约有2000多万人死于它的魔爪。
然而,在这场与艾滋病病毒艰苦持久的战斗中,人类却从来没有放弃希望。
22篇SCI论文、131分累计影响因子、2003次SCI他引,历时25年的研究历程,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研究课题组围绕艾滋病免疫重建、免疫发病机制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抗病毒治疗等热点问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进展。
研究成果不仅先后两次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奖励,也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日前,该课题组关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合并丙肝的疗效与副作用的发生特点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艾滋病杂志》上。
研究仍在继续深入。
谈到这一系列成果时,该课题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李太生教授坦言,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在实验室平台上寻求答案,最终成果再服务于患者,理应是医学科研的正途。
立足临床挑战权威免疫重建理论破茧而出艾滋病联合治疗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鸡尾酒疗法,1995年在美国正式推出后就被寄予厚望。
然而,1996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分别发表论文,认为鸡尾酒疗法只能控制病情,对于修复艾滋病患者体内已遭破坏的免疫系统则无能为力。
那年,李太生受教育部委派,正在法国巴黎攻读艾滋病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的艾滋病临床专家卡特拉玛教授和免疫学专家奥特朗教授。
“当时实验室研究数据已证实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无法修复,这一理论已经得到普遍公认。
但是,临床医生应该将病人视为一个整体,而不能只关注研究数据的变化。
”李太生告诉记者,“那时候,每天上午我都会临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下午再去实验室工作。
通过与病人的长期接触,我发现虽然很多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在实验室指标上没有好转,但临床症状却有明显改善。
这就提示如果将治疗和观察的时间再延长一些,或许会出现转机。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太生
【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2(13)2
【摘要】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制订了第一版《艾滋病诊疗指南》,并于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
2021年版指南是在第四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根据我国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内容更新。
本版指南更新了机会性感染、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暴露后预防、暴露前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全程管理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暴露前预防的适应证、用药方案、随访/监测以及预防措施。
本版指南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总页数】24页(P203-226)
【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太生
【作者单位】不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1
【相关文献】
1.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实践诊疗指南?(2021年版)
2.《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解读
——我与糖尿病抗争的20年3.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4.《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要览5.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身体有个免疫部队原标题:身体有个免疫部队受访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教授张伟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李太生免疫系统就像人体的保卫部队,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它们互相增援、分工合作,共同抵御疾病的侵害。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李太生在国际期刊《衰老》杂志上发表的研究,首次绘出人体免疫系统衰老变化趋势,这让我们更为具体和形象地认识到身体内的这支“免疫部队”。
身体有支免疫部队“人体免疫系统相当于国家的防卫系统,有总指挥,也有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国家安全部等。
”李太生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CD4 T细胞就相当于“免疫系统指挥中枢总司令”,它指挥“两大军种”,“现役部队”(记忆细胞总数)和“民兵预备役”(纯真细胞总数),拥有“纯真亚群、记忆亚群、功能亚群、激活亚群及凋亡亚群”各兵种。
对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教授张伟补充道,免疫系统中除了T细胞,还有许多其他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等,各种细胞各司其职,协同作用,共同承担了防御外来侵略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它们还有免疫监视作用,杀死自身产生的肿瘤细胞,清除机体衰老死亡的细胞。
当机体收到外来病原体侵犯时,树突状细胞细胞像是侦察兵一样,识别侵入机体的物质,并报告给T细胞、T淋巴细胞接到报告后,部分T 细胞(CD8+)直接对受到感染的细胞进行杀伤,另外一些T细胞(CD4+)会帮助B细胞产生抗体,而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结合后,可调动机体的作战部队(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将病原微生物‘吃’掉,最终清除对机体有害的物质。
而免疫部队的“质量”也有一个标准。
李太生从2006年以来,对1068位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11项检测,对不同年龄段的免疫系统进行了评估,比如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CD4均值分别为690、708、698;CD3均值大致为1403、1369、1198……从而找到了三个年龄组免疫的“平均质量”。
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特点及治疗首先,免疫抑制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感染的一道保护屏障,免疫力下降的患者容易被各种病原体侵入引发感染。
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其次,免疫抑制患者容易发生严重和复发性感染。
由于免疫力低下,患者在感染后往往病情较为严重,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败血症等。
而且,免疫抑制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反复感染,这可能与治疗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患者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有关。
对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病原体的快速诊断和鉴定非常重要。
由于免疫抑制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种类较多,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因此尽早确定病原体是指导治疗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血培养、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等。
其次,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免疫抑制患者感染的药物选择要考虑到患者的免疫状态以及病原体的耐药情况。
一般来说,应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联合使用多种药物。
此外,加强患者的支持治疗也是重要的。
免疫抑制患者治疗感染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积极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感染的早期控制和康复。
最后,提高免疫抑制患者的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免疫抑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此外,还需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尽量避免接触潜在的感染源。
总之,免疫抑制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且感染常常较为严重,容易复发。
治疗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快速诊断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同时加强患者的支持治疗,提高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综合管理和预防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免疫抑制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