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五
- 格式:docx
- 大小:570.48 KB
- 文档页数:5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在观察中比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的第1节课《在观察中比较》,主要介绍了通过观察进行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本节课将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比较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比较的概念,能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比较的概念和方法,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归纳。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生动的例子进行引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短暂,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老师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并问学生两个水果有什么不同之处。
-老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香蕉,请你们告诉我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回答:形状不同,颜色不同。
2. 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帮助他们发现不同之处。
-老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请你们告诉我,苹果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香蕉的形状呢?-学生回答:苹果是圆形的,香蕉是弯曲的。
-老师:对!苹果是圆形的,香蕉是弯曲的。
那它们的颜色呢?-学生回答:苹果是红色的,香蕉是黄色的。
第二环节:讲解比较的概念1. 老师简单解释比较的概念,即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观察水果的时候,是不是发现了苹果和香蕉的不同之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我们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比较是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一种方法。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比较方法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的第一课。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比较是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一种方法,并学会使用简单的比较方法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比较的概念可能不太熟悉,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比较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活动自己发现比较的方法和作用。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四、重难点重点:了解比较是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一种方法。
难点:学会使用简单的比较方法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在观察中比较》。
比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那么,在科学中,我们如何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物体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观察物体教师:首先,请大家拿出桌子上的两个物品,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
你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同时,请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学生开始观察物体,教师巡回指导。
(三)比较物体教师:现在,请大家将这两个物品进行比较。
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注意,比较不仅要看它们的不同之处,还要看它们的相同之处。
学生开始比较物体,教师巡回指导。
(四)描述物体教师:好的,现在请大家描述一下你们观察到的这两个物品的特点。
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
同时,请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开始描述物体,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回家后找出两个物品,比较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写下你的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标题:《在观察中比较》——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课引言:在一年级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本次课程将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分类,帮助他们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
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课程,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有限,因此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观察和比较的基本方法;能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能进行分类和排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观察和比较的基本方法;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物体(如水果、蔬菜、石头、树叶等);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制作PPT课件;设计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自带记录本和笔等观察工具;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
3. 教学环境:校园内的观察区或附近的公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们对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们思考物体的特征和相似之处,如“你们看到过这些物体吗?你们知道它们有哪些特征吗?”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在观察中比较【教材简析】《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
本课以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长短”,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中的恐龙谁大谁小”,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比较就是区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较有可能会带来比较结果(比如大小)的不同。
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比较结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长度等。
意识到比较中需要考虑公平、方便、准确等因素。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并借助记录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一般能对图片中的恐龙做出大小的判断,他们已经能在头脑中对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恐龙作出简单的分辨。
但是,孩子在描述恐龙大小时,并不是都来源于对图片的观察,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以有的经验,他们的表述往往比较单一,如“霸王龙是最大的”,“迅猛龙是小的”。
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如“谁比谁大”,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描述。
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大小是一个综合的感觉,不同的孩子会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比较,有的是从胖和瘦,有的是从长和短,有的是从高和矮……。
该课希望孩子能从一个维度,给恐龙模型玩具进行比较和排序。
另外大部分孩子在比较过程中,会意识到要对齐,要比得正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长短、高矮、宽窄等)观察和比较物体;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常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1、在观察中比较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劳动。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恐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
2. 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小结:我们需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究活动: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他们排序。
(2)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三、研讨。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3.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教学反思:2、起点和终点备课人: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1《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课题在观察中比较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重点从多角度观察比较物体。
难点用排序的方式描述和记录观察比较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这是什么动物?2、播放视频:恐龙家园3、恐龙的种类很多,你看到哪些?4、比一比:图中恐龙哪只大,哪只小?提示:语言表述格式()号恐龙比()号恐龙大。
例如:①号恐龙比⑤号恐龙大。
不要说①号大,⑤号小。
5、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回答:恐龙(翼龙)观看视频回答交流比较结果按要求表述回答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入比较的概念。
讲授新课一、探究:比较恐龙模型大小1、活动器材:4只恐龙模型2、观察任务:比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3、探究要求:①四人小组,分工合作;②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③每人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4、探究过程认真听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1)给恐龙模型贴上标签(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并排序。
归纳:方法一:比较高矮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看顶端哪个突出,突出的个就高,相反则矮。
方法二:比较长短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突出的就长。
(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4)交流观察比较结果。
二、研讨1、为什么谁大谁小的结果不一样呢?明确;观察和比较方法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图中三只船能公平地比较出谁大谁小吗?明确:不能。
因为船离得越远看上去越小。
3、图中三个人物能公平地比较出谁高谁矮吗?明确:不能。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比较与测量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教学容:在观察中比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明白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学习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等(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允许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2.聚焦问题。
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二、引导学生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容记录到黑板上。
4.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三、学生交流讨论: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1)个别学生发言:自己是如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2)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找出不同的方法。
1、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观察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诉自己胡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二、教学过程1.聚焦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你们可能很喜欢的朋友哦!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想师:(ppt展示恐龙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呢?生:恐龙!师:哇!恐龙朋友们好吵啊!他们在吵什么呢?生:争大小师:他们越吵越厉害了,这可怎么办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生:能师:哪谁愿意来给他们做裁判呢?生:交流师: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且在观察中比较了恐龙的大小(板书课题)师:可是有的同学认为这只大,有的认为那只大,还是没能帮到恐龙朋友们,这该怎么办呢?咦,老师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生:想师:不过我这里有一个挑战任务,只有完成挑战任务的小朋友老师才能告诉他帮组恐龙朋友的方法哦!你们敢挑战吗?生:敢2、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的挑战任务是什么呢?(ppt展示图片)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四只恐龙模型,为了方便比较,我们给恐龙们取了新名字哦!(介绍恐龙编号)你们的任务就是比较他们的大小,(你们有哪些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呢?生:交流方法)还要给他们排队,并且把排队情况记录在第8页表格中。
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ppt边展示边讲解)你们能做到吗?生:能师:老师相信你们做的更好!下面小组长领取材料开始挑战吧!生:活动开始3、研讨师:那个小组愿意上来分享你们比较方法呢?生:展示比较方法、记录情况师:刚才小朋友们用了哪几种方法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呢?生:高矮、胖瘦、长短(板书)师:哪现在你们能用这些方法帮助刚才吵不停的恐龙朋友们了吗?生:能师:小朋友非常棒!很快就学会了这些方法。
精选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课后
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五
第1题【单选题】
花瓣从多到少的排序是( )。
1)2)3)
A、(1)(2)(3)
B、(2)(3)(1)
C、(1)(3)(2)
D、(2)(1)(3)
【答案】:
第2题【单选题】
下图铅笔图形长度从长到短的排序是( )。
A、(1)(2)(3)
B、(2)(3)(1)
C、(1)(3)(2)
D、(2)(1)(3)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这几只恐龙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比较的顺序。
1)2)? ?
3)?4)
A、(3)(4)(2)(1)
B、(4)(1)(3)(2)
C、(2)(1)(4)(3)
D、(4)(3)(2)(1)从胖到瘦( )尾巴从长到短( )头从大到小( ) 【答案】:
第4题【判断题】
比较就是比较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5题【判断题】
在做比较时要按照一个标准进行比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6题【判断题】
比较的标准有很多。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7题【填空题】
我们通过______来观察世界。
A眼睛
【答案】:
第8题【填空题】
在观察中比较物品时,可以按照______、______、______标准进行比较。
(任写三个)
A、高矮
B、长短
C、粗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