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价值拍卖实验
- 格式:pptx
- 大小:625.30 KB
- 文档页数:17
拍卖经济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拍卖经济理论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应用。
拍卖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市场机制,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交易过程中。
随着经济学、金融学、运筹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拍卖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拍卖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探讨拍卖的类型、规则、策略以及拍卖对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本文还将对近年来拍卖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拍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
通过对拍卖的起源和演变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拍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对拍卖类型的分类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不同拍卖形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重点分析拍卖策略和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
拍卖过程中的竞价策略、定价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都会对市场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揭示拍卖策略如何影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本文还将探讨拍卖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
无论是在艺术品、房地产等传统拍卖市场,还是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等新兴领域,拍卖理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应用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拍卖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
本文将总结拍卖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拍卖理论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我们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旨在对拍卖经济理论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了解拍卖的基本概念、策略应用和市场效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拍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拍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拍卖类型与特点拍卖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其类型与特点在经济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拍卖品的数量、价格决定方式以及竞拍者的行为规则,拍卖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引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价格发现机制之一,拍卖进入经济学文献的时间却相当晚,对拍卖最早的两篇开创性论文分析发表于1956年和1961年。
在此之前,研究拍卖问题的经济理论文献几乎是空白,而此后近20年里拍卖理论的进展也相当缓慢。
在很长的时间里,拍卖理论一直被视为与经济理论主体迥异的专业化领域,它似乎只是管理科学家与运筹学家的属地,因而不为主流经济学家所承认。
造成这种误解的部分原因是拍卖理论最初主要由运筹学家发展起来或多发表在运筹学杂志上,而且多运用技术数学而非标准经济学的直觉进行论证。
突破性的进展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
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博弈理论研究者意识到拍卖是一种简单而又具有完备定义的信息不对称经济环境,它是分析经济主体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一个颇有价值的实例,其经济研究前景也非常诱人。
与此同时,实验经济学者对于可控拍卖实验的兴趣不断高涨。
在这一背景下,拍卖理论逐渐被主流经济学家所接纳,并大量运用博弈论、实验以及经验检验作为研究工具。
近10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关于拍卖问题的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拍卖理论也已经作为一个专门体系进入中高级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本文将紧密围绕拍卖机制的收入与配置效率的绩效比较以及卖主最优拍卖机制设计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二部分简要评述了维克里的开创性贡献;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四种标准拍卖机制的绩效以及单物品最优拍卖机制设计;第四部分则探讨了各种多物品拍卖机制的绩效以及多物品最优拍卖机制设计,并介绍了拍卖理论在国债拍卖与频谱拍卖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拍卖理论检验的情况及其它前沿问题,并简要评价了拍卖理论研究的现状。
二、维克里的开创性贡献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 Friedman)于1956年提出一个求解第一价格密封投标中的最优竞价策略的模型。
尽管他采用的是基于决策理论的运筹学分析方法,但他已经意识到应用博弈理论分析拍卖问题的前景。
事实上,弗里德曼竞价模型可以被视为博弈理论拍卖模型的前兆。
湖南师范大学数计学院2009-2010第1学期《宏微观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书(1)实验名称:同时向上叫价双向拍卖实验专业统计学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唐邵玲实验日期 2009-10-23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9年10月-12月实验目的:1.了解用Z-Tree软件平台实施的拍卖实验的基本程序。
2.掌握市场供求均衡的原理。
同时向上叫价双向拍卖实验导则请你认真执行实验操作步骤,只要你决策正确,就能赢得相应的拍卖收益。
一、基本情况:在这局重复进行10次(即10个交易时段)的实验里,你将扮演一个竞买人(或竞卖人),在每次交易中,你将参与竞买(竞卖)虚构的三种商品。
竞卖人提供商品,共同构成市场总供给;竞买人提供需求,共同构成市场总需求。
二、实验操作步骤:第1步:点击Z-tree软件的树叶图标,待实验指导老师发出指令“开始交易”后,所有竞价人都正确选择自己的竞价身份,并详细阅读程序所给出的说明,记录自己对三个不同商品的第一单位估价和边际估价(或第一单位商品的成本和边际成本)。
第2步:进入竞价阶段,程序将自动给出当前交易价格,所有竞价人输入当前价格下需卖出(或买入)的商品数量。
若市场总供给≥总需求,则交易成功,买入方按所需数量买入,卖出方以数量多者优先卖出;若市场总供给<总需求,则屏显价格上升一个最小增量,进入下一轮交易,若该时段6次竞价仍未成交,则流拍。
三种商品在每时段开始交易价格分别为21、75、410,每次升价的最小增量为1、5、10。
买方估价你可以理解是对此商品竞买人的最高承受价格,卖方成本你可以理解是对此商品竞卖人的最低承受价格。
三、竞价策略说明:1.只有当市场总供给≥总需求时的竞买人才能赢得商品,竞卖人才能售出商品。
竞买人所获得的拍卖收益 = (估价Vi –成交价Pi) ×数量Ni,-交易费;竞卖人所获得的拍卖收益 = (交易价Pi–成本Ci) ×数量Ni-交易费。
第二章拍卖的基础理论一、核心概念1、理论经济学经济学的分类是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程相联系的,一般是先有理论经济学而后有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应用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作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3、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这些个体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所有者和企业;事实上,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法人。
微观经济学就是解释这些行为人是如何以及为何做出特定的经济决策。
4、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指研究国家范围和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
5、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
6、博弈论game theory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也就是说,一个决策主体的选择受到另一个决策主体的影响,同时这个决策主体的选择也会影响另外一个决策主体的选择。
也就是博弈论研究的决策问题,是决策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决策及均衡。
7、拍卖法律定义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经济学界普遍看法:拍卖是一个集体(拍卖群体)决定价格及其分配的过程。
8、增价拍卖与减价拍卖按照叫价程序可将拍卖分为此两类。
增拍—英格兰式拍卖,是一种价格上行的拍卖方式,即拍卖师宣布拍卖物品底价或无底价后,竞买人可以自由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出价。
如果没有竞买人想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出价,那么出价最高的竞买人支付他所出的价格并获得物品。
减拍—荷兰式拍卖,是一种价格下行的拍卖方式,由拍卖师先叫一拍卖品的最高价,然后逐步降价,一直降到第一竞买人应价,即告拍卖成交,并在当前的应价上买下物品。
9、有底价拍卖和无底价拍卖按有无底价可将拍卖分为此两类。
博弈论课堂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二级价格拍卖,拍卖品被强制地规定为对每个同学价值10元。
让他们出价。
结果有1人出8元,有2人出9元,有9人出10元,有5人出11元,有2人出12元,有1人出13元,还有7人出到15元或以上。
第二个实验是苏比克拍卖。
我以10元人民币向同学拍卖。
依次有同学出价5元,6元,7元,10元,11元,最后叫10元的同学放弃。
我10元钱拍卖得到21元(净赚11元)。
第三个实验是选美博弈,结果如下:学生编号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15039722252533331318644023335252020762817727236223208303010292512761013121001152161250507113909014141425561001551000163212176860148181111192626422035153221444411220022232520752440000251010032625120527555002825481552930291573030327431388443225138633157523415258235250.9 2.5336303073372510010=====================补充:二级价格拍卖规则是,每个人写下他们的出价交给拍卖者,出价最高的人得到拍卖物品,但他只需要付出次高价格的价钱。
其余人未得到物品,也不付钱。
课堂的实验结果表明约有1半的人出价超过了其对于物品的评价,这并不是理性的选择。
理性的结果应该是出价为其对物品的评价。
但是,这也可能是因为事前强制了物品对他们价值10元有关(每个人都清楚此物对其他人价值十元)。
不过,出价高于、低于十元仍是不理性的。
苏比克拍卖规则:直接叫价拍卖,喊价最高者得到拍卖品(10元钱),但是喊价最高和次高的都需要付出其喊价给拍卖者。
理性的做法是不参加拍卖,或者一旦有人参加则自己放弃参加。
共同资产处置方案作为一群合伙人或同居的伴侣,大家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资产,例如房产、车辆、银行账户等等。
但如果发生任何意外,例如其中一位伙伴离世、分手等情况,共同资产的处置可能会变成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时造成的纠纷,我们建议制定一个共同资产处置方案。
为什么需要共同资产处置方案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合伙事业或是同居关系,伙伴们通常会共同拥有一些资产。
这些资产包括房产、汽车、股票、基金等等。
当一位合伙人或同居伴侣突然去世或离开时,另外一位可能无法迅速并准确地知道如何去处置共同资产。
有些时候,这种处理会变成一种纷争,并导致长期的法律纠纷。
另外,在一些生意合伙中,资产的分配及多年的业务关系也可能导致相关方的不满和纷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份共同资产的处置方案可以为伙伴们制定具体步骤,减少纷争的发生,降低各方之间的协议成本。
编写共同资产处置方案的步骤下面是编写共同资产处置方案的一些基本步骤:1.列出所有共同资产:该步骤需要列出所有共有资产的清单,包括房产、固定资产与金融资产以及其他。
根据共同拥有资产的数量可以决定是否需要雇佣专业人士来完成这项工作。
在列出所有共同资产的过程中,应确定所有社区财产是否属于共有资产。
2.确定资产的价值:该步骤包括确定共有资产的价值和所有负债。
在准确确定各种资产的价值时,需要雇佣合格的专业人员完成估值工作,以决定如何最佳处理所有共同资产。
3.确定处理共同资产的方式:这个步骤需要决定处理方式,常见的方式有出售、拍卖、分割、转让等等。
如果所有共同资产处置方式得当,计划也周全,所有共同资产的清算将会更加有效。
4.制定协议:在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制定共同资产处置方案和相关协议。
制定共同资产处置方案和相关协议可以帮助各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益,避免出现纠纷。
5.实施共同资产处置方案:方案的执行需要严格按照协议执行,确保资产得到公平的分配,同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端和纷争。
私人价值拍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古画拍卖来再现私人价值拍卖实验环境,让学生通过参与英式拍卖和荷式拍卖理解英式拍卖和荷式拍卖的含义及特征,通过对两种拍卖方式结果的统计分析,比较英式拍卖和荷式拍卖的成交价格差异及形成原因。
一、实验准备1、本实验是以假定拍卖一幅古画来模拟私人价值拍卖的实验,实验的场地是一问敞亮的,空间较大的教室,或配有多台计算机终端系统的实验室。
在教室中模拟拍卖过程时,需要配备足够的课桌椅、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仅、黑板、粉笔、属板擦、随机数生成软件、EXCEL软件、若干张白纸等道具。
2、使用随机数软件选取2名同学担当实验工作人员,抽选30名同学为实验参与者。
3、根据实验要求,准备若干份实验专用纸条、私人价值拍卖实验者收益记录表、私人价值拍卖实验数据汇总表。
二、实验指南每位实验参与者都可根据自己对拍卖品的估值进行报价,并根据你的成交价计算你的收益。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1)每一个实验者都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2)在每轮试验中,每个实验者由实验教师运用随机数生成器软件生成,且数字为0~100的随机整数,每个实验者只知道自己对拍卖品的估值,而不知道其他实验者对拍卖品的估值,实验参与者之间不能交流、协商、串谋等,每一个实验参与者都应独立进行报价。
(3)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前四轮实验,实验采用英式拍卖方式,每轮拍卖品报价的底价为5元,采用递增式报价方式按每次加价2元的方式进行报价,出价最高者以他的最高出价获得拍卖品。
第二阶段包括后四轮实验,实验采用荷式拍卖方式,每轮拍卖品报价的底价为100元,按照每次报价递减2元的方式进行报价,在每轮拍卖过程中直到第一个喊“停,我买了”的实验者,此时的报价可以获得拍卖品。
(4)在英式拍卖中,每个实验者应按照顺序报价,即你每次的报价必须高于前一个报价者2元钱;在荷式拍卖中,第一个喊出“停,我要了”的实验者为拍卖品的获得者,此时的报价为拍卖的成交价。
双向拍卖实验经济学一.实验目的:通过双向拍卖实验,可以实现交易价格快速向竞争均衡汇汇聚,以检验市场供求均衡数量和价格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人:三.实验总人数:16人四.实验班级:经济0701 班五.所属课程:实验经济学六.实验说明:1.基本描述:双向拍卖是实验室交易制度中最为常用的制度,也是经济学实验中所惯常采用的与有组织的证券和商品交易所特征相似的交易制度,其实验设计基本规则是:当拍卖开始时,任何买方可以从低到高自由出价,任何卖方也可以从高到低自由要价。
只要一方中有人接受另一方的叫价,两者便可以达成交易,每一次交易一个商品。
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叫价,可以有多个交易期,交易价格总是介于初始出价和初始要价之间。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价格信息是公开的。
2.实验过程:1.今天我们将建立一个由买方和卖方构成的市场,交易的商品没有具体名称,用单位来衡量。
2.商品交易将分为四轮,每一轮讨价还价过程确定的价格将决定你的盈利水平。
3.今天的交易将按照下面的次序进行:首先,我将解释买方和卖方的盈利计算方法其次,我将介绍叫卖和购买的规则。
当然,在今天的交易市场中,你可能是一个卖者或者买者,你可以根据承担的角色来获取相关的信息。
介绍完规则之后,可以对不清楚的地方咨询提问,然后开始第一轮的交易。
3.人员介绍:(一)卖方盈利的计算规则:卖方盈利为成交价格与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之差。
叫卖规则:卖方叫价必须大于等于该单位商品的成本。
信息卡的填写方式:信息卡填写本人姓名和学号。
成交价格和利润的汇总。
(二)买方盈利的计算规则:买方盈利为可接受价格与成本价格之差。
购买规则:买方买价必须小于等于该单位商品的可接受价格。
在每一轮的叫价中,只有该购买者购买了第一单位商品后,才能参加第二单位商品的竞买。
信息卡的填写方式:信息卡填写本人姓名和学号。
成交价格和利润的汇总。
4.交易规则交易将按照轮次进行,每一轮买方和卖方都可以举手参加竞标,在拍卖主持者点到你时,请告知你的信息卡编号和报价。
拍卖理论与实验研究蔡志明摘要:拍卖研究在现代经济学中极富理论价值与前沿意义,而从制度与行为的角度看,其在现实经济特别是金融资产市场中又颇具现实背景与广泛应用价值。
本文系统阐述了各种拍卖制度的特点,从博弈论角度揭示了有关拍卖理论的私人价值模型与共同价值模型,特别分析与介绍了从实验研究领域对相关理论所作出的重要验证或修正。
此外,还结合金融资产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交易制度方面的实验模拟工作,对拍卖或交易规则与市场均衡及效率实现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思考,以及对新型拍卖制度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考察。
完成时间:原载《经济科学》1999年第2期,2000年10月略有删节。
拍卖(auction),从狭义上来看,是有一定适用范围及特殊规则的市场交易类型;而从广义上理解,它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价格均衡机制及资源配置的内在过程和本质机理。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薄弱的,与之相关的仅有瓦尔拉斯(Walras)“卖者喊价”(tâtonnement)或埃奇沃斯(Edgeworth)“重订契约”(recontracting)的抽象理论描绘。
而在现代经济学中,拍卖理论及其发展则十分重要和引人瞩目──有关拍卖制度与行为的研究,广泛涉及到博弈理论、信息经济学及机制设计理论等众多新兴领域,特别是在微观经济学的深化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拍卖理论的开创性研究是由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于60年代初作出,但我们同时注意到,以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实验经济学家,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并结合金融资产市场的制度与行为分析,在此方面构成了重要探索与贡献。
一、拍卖制度的基本划分及私人价值模型拍卖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具有悠久历史。
早期出现的拍卖,一般用于特殊商品的交易,如奴隶、古董、艺术品乃至赃物等,通常这些商品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并且对于供给者来说其估价较为困难,此外拍卖方式的运用也有助于克服买方中的“串谋”(col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