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迁安市总体规划3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33
迁安市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李志红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2期一、迁安市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一)科学化高水平完善城市规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迁安市以《迁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规划)为基础,先后组织完成《右岸新城基础设施规划》等11项规划及方案设计,并在河北省县级城镇率先实现了城市数字建模,使城市规划科学、规范、严谨、体系明确。
该市将城市未来发展定位在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层面,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规划建设了现代化标志区、滦河生态休闲区、右岸新城三大城市板块。
按照规划,迁安市到2030年将建成达到城区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80万的中等城市规模。
(二)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发展动力迁安市以“依托钢、延伸钢、不唯钢”为基本原则,以调结构、促转型为目标,提出了加快打造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包装建材、煤化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电子信息5个百亿级产业板块,形成“3+5”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城市建设为平台,积极构建教育培训、养生养老、文化创意、消费购物、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促进服务业上档次、成规模。
把园区作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县城周边规划建设了东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滦河文化旅游产业区四家省级工业区,聚集规模以上企业119家,在聚集产业和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依托自然环境全面提升品位,彰显城市独特魅力迁安市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三面环山,植被丰茂,城市规划区三山拱卫、两河环绕,城市建设条件非常优越。
为此在城市建设中,该市以自然环境为依托,挖掘历史文脉,突出宜居宜业要求,倾力打造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中等城市,建设北方水城,打造生态绿城,塑造文化名城。
先后建成了黄台湖国家级重点水利风景区,三里河生态走廊等。
目前,该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3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了39.11%,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3.31%,构筑了“一湖两带联山田,八横八纵串多园”的园林绿化格局。
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迁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29•【字号】唐政字〔2024〕19号•【施行日期】2024.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迁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唐政字〔2024〕19号迁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迁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迁政呈〔2023〕1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迁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迁安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唐山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建设重要的精品钢铁和现代装备制造基地、新兴区域中心城市、滨水生态园林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迁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7.8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3.4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69.8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2倍以内。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完善农业空间布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提升燕山等重要地区生态功能,实施滦河、西沙河、青龙河等河流保护修复,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推进矿山综合治理,严格保护河北迁安国家级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迁安市城市旅游总体策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8 更新时间:2010年02月21日一、发展战略未来的迁安,将基于“山水园林型旅游城市”的总体定位,通过优质的市政工程、高效的城市管理、优美的城市景观、清新的城市形象、良好的城市生态、丰厚的城市人文构建安乐居民之城,通过完善的旅游配套、科学的旅游运营、精品的旅游资源、可人的旅游名片、卓越的旅游环境、深邃的旅游内涵形成感动游客之市。
旅游成为迁安城市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城市作为迁安旅游腾飞最有力的吸引物,最终将迁安打造为“城景一体•城旅互促”的幸福天堂。
迁安在“一河两区”城市格局的基础上提升为“一核、一轴、三区块”的城市旅游格局。
一核即莲花岛湖域综合服务核,其范围包括莲花岛为中心的湖面及滨湖区域,主要功能为旅游接待和水主题旅游。
一轴即滦河大堤交通景观环形轴,其范围包括滦河水系城区段大堤,主要功能为景观与交通辐射轴线。
三区块分别是中部滦河水系城区段滨水休闲娱乐区、东部老城区历史人文体验区、西部新城区工业观光旅游区。
二、旅游项目策划迁安城市旅游遵循“突出水主题、展现多元化”的项目开发理念,开发时序坚持“权衡轻重、循序渐进、持续创新”的原则。
项目开发分为三个层次:(一) 关键节点1. 黄台湖风景区主题定位:欢乐水世界基本格调:大气•时尚•充满乐趣形象定位:亲临黄台湖•感受水生态泱泱黄台湖•欢乐水世界(备选)2. 三里河旅游开发带主题定位:历史人文体验带基本格调:精致•典雅•富有情趣形象定位:含情人文带•脉脉三里河3. 龙山旅游区主题定位:康体养生区基本格调:祥和•静谧•有益健康形象定位:养生乐园•生态龙山(二) 主要项目在未来10余年里,迁安可逐步开发炫彩水MALL、龙山休闲养生区、钢铁CEO俱乐部、游客集散中心、自驾车营地、滦河高尔夫、皮划艇基地、露天浴场、佛山景区、湿地公园、野外垂钓园、小轮车俱乐部、滨水生态农庄、三里河情趣河道、三里河特色餐饮街区、三里河休闲娱乐中心、地毯博览园、造纸体验园、钢铁工业旅游园区、城市山庄田园、“水舞钢城”主题旅游节、县域经济论坛等20余个旅游及配套项目。
迁安市简介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倚燕山,南望渤海,河北省第二大河滦河纵贯南北,万里长城横亘北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11.5℃。
全年降水量711.9毫米。
全年日照2292.5小时,无霜期198天。
全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0.98万(2008年)。
迁安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4.3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殷商以来历朝在此均有建制,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始名迁安县,1996年设县级市,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河北省辖副地级市。
伯夷叔齐让国、老马识途等历史典故流传至今。
因露天铁矿床为亚洲最大,储量达27亿吨,故有“铁迁安”之称。
经济发展优势区位优势:迁安地处环渤海环京津一级经济开发区内,区位优势明显,是京津冀物流大通道和“京津唐秦承”城市圈中心,是河北省确定的冀东区域次中心城市。
矿产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丰富,物产种类齐全。
现已探明的矿藏达20多种,其中,金属矿藏主要是铁,储量达27.2亿吨。
非金属矿藏主要是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等。
石灰石储量达5亿多吨,白云石储量达2.5亿吨,花岗大理石储量达2.5亿吨。
经济发展劣势从区域环境来看,全国百强和河北首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迁安在省内和市内的领先优势已经不明显。
同时迁安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交通、资源、环境、人才等瓶颈制约亟待突破。
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迁安依托资源开发起步,因铁而起、因钢而兴,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5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递增13.7%。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5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递增26.7%。
全部财政收入达到78.2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递增17.2%。
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全省县级30强之首,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由第43位上升到第24位,前进了19位。
迁安市河东区集中供热规划(2006—2020年)工程设计证书号:030122-Sj唐山市热力工程设计院二OO六年九月唐山市热力工程设计院杜文英兰国伟宋梅敬魏明浩张旭江迁安市热力公司李振金李中军李保坤张彦涛前言近年来,迁安城市出现了超常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因此,2005年从新编制了《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近几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促使迁安城市发展出现了飞跃,河北首钢迁安钢铁有限公司办公、生活区的迁驻,推动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效益正在显现,城市吸引力明显加强。
2004年滦河防洪大坝西移工程完工,黄台湖已经建成蓄水。
这样既为城市发展扩大了空间,又为集聚产业和人口营造了环境。
滦河大坝西移后,原大坝外的国有滩涂用地,已与市区形成一个整体,亟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统一管理。
钢城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城市河东、河西的联系,成为构筑“大迁安”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条件。
使得迁安向南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
仅2003年~2004年两年时间,城市向南推进1.5公里,扩张用地450公顷。
《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提出争取2010年之前,将迁安市建设成为高标准的中等城市。
因此为使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便于城市统一管理、保证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以前实现中等城市的目标,重新编制了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迁安市委托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规划中市区以滦河为界分为河东区和河西区。
河东区:迁安市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区。
河西区(杨店子镇):迁安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冀东地区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以发展冶金工业为主的城区。
迁安市河东区集中供热是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
依托迁安胜科热电公司,集中供热面积达280万平米,运行效果很好。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
迁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城市精神2021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新鲜出炉,在排名前30位的县域中,有两个城市特别“扎眼”,一个是排名22的贵州省仁怀市,另一个则是排名21的河北省迁安市,而其他的基本都是来自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
偏偏这个迁安就这么特殊,何故呢?一座城市最难的就是坚持做正确的事因为国情调研的缘故,有缘赴迁安考察。
而初到迁安,便觉得好像是到了一座南方城市里,有置身南方水乡的感觉。
后来才了解到,这里确实是河北的小江南,也是北方水城。
而随着调研深入,渐渐发现,这座城市能有今天的局面,与诸多“硬件”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软件”的对头。
其中,最重要的“软件”,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城市精神。
之前去过很多的城市,也了解到太多的城市的沉浮与变迁,感觉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就是将对的事情一直做下去。
换句话说,每次城市领导变化的一大挑战是:能否按照对城市最有利的蓝图行事,而不是一届一个弄法……这也是迁安之所以为迁安的原因,或者说是幸运:它的历任领导,都基本践行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这如同股市投资中的复利一样,长年累积下来,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了。
事实上,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值得一任一任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而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朝令夕改,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这其实也表现了领导干部“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正确处理了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表现在迁安,一张蓝图绘到底,有三层含义。
一是对城市的总体规划,有远景,有统筹,更有坚持。
二是集中精力做大事,将最有影响、最有意义、最核心的事情,一心一意做到底,不受干扰与诱惑。
三是小局服从大局,体现核心的统领力。
站在全国的大局看,迁安的发展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执行力强,绝不含糊。
站在迁安的大局看,为了迁安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健康发展,宁可放弃短期的一些利益。
规划要点2010年,为推动城乡统筹,河北省启动了200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工程,迁安市共有37村庄列入其中。
为科学指导新民居建设,迁安市人民政府委托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规划编制。
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城乡等值化为目标,以积聚、多元为原则,以农民社区为基本形式,集中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高层、多层、低层多种居住形式相结合,注重生态保护,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建设和谐幸福农村新民居。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2年,远期2010-2020年。
三、规划依据:《迁安市统筹城乡规划》、《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迁安市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唐山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导则》以及省市2010年有关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
四、规划要点:我市37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按照就地提升、区域整合、异地新建等集聚联建形式整合为8个新型农村社区,每个社区规模均按标准达到平原地区5000人,山区地区2000人以上。
城镇区外安置用地面积按照人均80平米计算;城镇区内用地面积按照容积率1.2计算。
居住形式采用高层、多层、低层分类设置,居住面积80-120平米多种形式,在社区集中配置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图书室、村委会办公场所、村民活动中心、农资超市、供销网点、计生服务站、警务室、银行设施等公共服务机构。
路网和景观结合环境和文化多样布局,设置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晾晒和堆放场地。
给水和采暖根据选址协调解决,污水处理有条件的排入城市污水处理长,无条件的采用小型污水处理罐。
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信息服务进入小区。
规划解决土地节约问题,制定新民居分期建设计划,对促进农民迁移和在迁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五、规划简介:1、江杨社区和宏滨社区:包括车辕寨、刘东庄、朱官营、沈家营4个示范村。
4个村共计2555户,7698人。
规划总占地788亩(其中宏滨小区可利用土地38亩,江杨小区750亩)。
城市开发2019.05 URBAN DEVELOPMENT 38MONTHLY FOCUS月度聚焦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
近年来,我国也较快了对海绵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全国首批唯一一个县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迁安市在强化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和综合利用过程中,结合场地现状和雨水控制与利用的相关技术规范,设计了集生态集雨带、水质净化措施、综合慢行系统、植物景观规划等于一体的集雨型生态绿地系统,实现本项目规划设计与上位规划的有机衔接,试点总面积为21.5平方公里。
因地制宜,全面协调迁安市城市建设面临着人均水资源量占有少(436立方米/人),且现状供水能力较低(4万吨/天),本地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城市内涝风险较大、积水区域多(42处),雨污合流水环境恶化、城市水生态系统敏感且脆弱等问题。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迁安市按照“系统建设、分区实施、类型全面、重点突出、成效可见”的总体思路,要求各子项目建设规划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道路与管网、城市地表水系等作为海绵城市措施的实施载体,合理选择和布局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力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达到74%~78%,形成独立的水系统和排水片区,构建新型的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实现水集雨型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构建——基于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资源保护、雨水控制与利用、地下水恢复、城市防洪排涝、水生态恢复、水环境改善等目标。
生态绿地项目区域环境该生态绿地项目总区域为19.88公顷,设计地块位于迁安市中心城区,场地周边现状较差。
西侧、南侧为省级公路,东侧自北向南依次规划为商业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以及教育科研用地,北侧为二类居住用地,西侧为公路及沿河滩涂,南侧为大面积未开发用地,未来将发展成为居民用地、商业用地和教育园区,北侧在建写字楼,场地总体发展潜力巨大。
课题《迁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简析教师任艳艳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迁安市(2011-2030)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2、整体感知迁安的远景规划,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迁安历史,掌握迁安发展现状的欲望。
教学重点迁安市(2011-2030)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教学难点整体感知迁安的远景规划,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内容《迁安市城乡总体规划(2011-2030)》引入新课生在迁安,长在迁安的同学们,对你的家乡知道多少,了解多少?你的未来与迁安的发展有关系吗?讲授新课介绍讨论:你的家在哪里?补充:“三大功能区、四条骨干生态绿道”提问:未来你的家在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迁安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
1、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结构规划(1)市域生态空间格局规划采取“城乡一体、全域规划、梯度发展、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产业集群、土地集约”七大战略,在现状“滦河中贯,西北山、东南田、中间城”的基础上构建“山、田、水、城”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建立市域生态绿网。
(2)市域分片发展整合将现有12镇7乡整合协调为以市区、五重安、建昌营、蔡园、沙河驿、野鸡坨和夏官营7个发展片区。
(3)市域功能结构规划规划紧扣“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总体目标,在市域生态空间格局的引导下,根据城市各地区禀赋差异,构筑“三大功能区、四条骨干生态绿道”的市域功能布局。
打造以中心城区为重点,以功能片区为支撑,以绿道为连接,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市域发展格局。
优先发展区:市域中部和南部,建设山水文化宜居城市;2)重点发展区:市域西部,开发大西区、镇园一体化、全域城镇化;3)农业生态区:市域东部、北部和西部外围,生态优先、旅游兴市、农业富民。
四条骨干生态绿道1)长城旅游路沿线依托长城山林风景建设的北部长城绿道;2)滦河沿岸以滨水景观为主的中部山水融城绿道;3)青龙河、东沙河西侧以农业生态景观为主的东部滨河田园绿道;4)联通灵山和成山风景区以地质景观为主的西部森林生态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