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8
南京总体规划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江苏省的首府,位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市。
南京市总面积为6587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
900万。
为了保护和发展南京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南京制定了
总体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南京的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有许多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如夫子庙、明孝陵、中山陵等。
总体规划要求对这些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保持其原始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
同时,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提供更好的参观和保护方式,提高遗产的价值和知名度。
二、改善交通设施。
南京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但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总体规划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包括扩建地铁线路、完善公交和停车设施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南京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用于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
这包括加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绿地和休闲设施,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南京还将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南京市总体规划要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改善住房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加强
社会福利等。
南京还计划加强环境保护,降低空气和水污染,提供更好的环境质量。
总体来说,南京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城市交通设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序的发展,南京将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又符合现代城市的要求。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 1310022班 131002217 唐劼南京是我国具有优秀规划传统的城市,六朝古都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近代,南京曾普编制过七轮总体规划。
建国至07版总规南京编制过七轮规划,尤其是80年版、90年版总体规划,01年总体规划调整,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一、规划期限、范围及总目标规划期限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本着与国家层面规划和省里有关规划要求相衔接的原则,本次规划修编的期限近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30年和远景进行规划展望。
规划区范围南京市行政区作为南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规划层次市域: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大部,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千米,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层次产业承载区,也是南京城乡空间一体化高品质地区。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建设用地规模约693平方千米。
二、总体发展目标总目标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发展规模三、市域布局现状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发展现状1.城乡总体发展速度加快,但城乡之间仍存较大差距全市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但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2.国家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城乡均等化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南京已进入了城乡发展新阶段07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6.8%,南京未来城市化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由“以城为重点”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
总体城市规划指导思想: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围分为市域—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
市域以及主城围也没有改变,仅对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城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境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
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是著名古都,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是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 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区总体规划可在“类县域规划”的深度上,关注区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
1.总规回顾
2.总体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职能、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等)
3.区域合作
4.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城乡人口分布、城乡统筹)
5.都市区(土地利用、中心城区、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
6.综合交通(铁路、公路、航空、货运物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道路、跨江通道、公共交通-轨道及路面、静态交通)
7.名城保护
8.住区建设(居住用地布局规划、社区公共设施配套)
9.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保障)
10.产业布局(工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商贸业、科技产业)
11.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绿地系统)
12.岸线利用(城市生活岸线、港口产业岸线)
13.市政设施(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境卫生)
14.综合防灾(防洪、抗震、消防)
15.地下空间
16.总体城市设计
17.规划实施(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策略)。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编制进展】鉴于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近期目标已经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2000年4月6日,市政府批准同意南京市规划局开展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
6月14日,市政府成立总体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15个区县和25个相关部门。
规划局成立了总体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
本规划由南京市规划局和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联合编制。
2001年7月7日,南京总体规划调整成果通过国内专家组评审通过。
8月30日,建设部建规函[2001]259号认定同意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
【规划内容介绍】指导思想: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
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主要规划调整内容:城市性质:对国务院批准的现行总体规划明确南京城市的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做调整。
城市发展目标:本次规划在对南京未来发展的宏观区域背景分析以及南京区域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城市发展布局:本次规划调整延续现行总体规划把都市发展区作为南京城市化重点推进的地区和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主要空间,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深化:1、都市发展区范围稍作调整。